淨土宗園地

  1.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具足十念,具足信愿行吗?-关其祯居士
  2. 有一种爱,叫十劫等待-宗乐法师
  3. 小满,未济,念佛-净庆居士
  4. 为僧四德-慧渊法师
  5. 如实称名就是如实修行-宗敬法师
  6. 念佛人的浴佛节-净庆居士
  7. 行有余力,则以学解-净庆居士
  8. 不退:现生或往生-净庆居士
  9. 转机-净引法师
  10. 清明节-祭祖与念佛-净庆居士
  11. 「凡夫的我」遇上「念佛的我」-觉悦法师
  12. 历劫千生,为何还在流浪?-宗传法师
  13. 您准备好了吗-净庆居士
  14. 为什麽我们要愿生弥陀净土?-关其祯居士
  15. 弘愿和别意弘愿-佛智法师
  16. 人间营众务 年命日夜去-净庆居士
  17. 新年新希望,点一盏念佛光明灯-净庆居士
  18. 2024龙年春联,弘愿利物-净庆居士
  19. 禅和子与念佛人-净根法师
  20. 极乐世界为何在西方-华落莲成
  21. 他力念佛,真实信心-关其祯居士
  22. 弥陀诞-念佛人的圣诞节-净庆居士
  23. 憍慢懈怠,难信此法-净庆居士
  24. 《观经疏》生动的笔调开显如来密意-净乐居士
  25. 「心净国土净」和「国土净心净」,哪种对凡夫更有用?-慧渊法师
  26. 广长舌相,诚实言-净庆居士
  27. 自心的信愿是靠不住的,往生大事要靠上弥陀名号-关其祯 居士
  28. 走到哪里 都要记得佛-慧渊法师
  29. 世间皆假,唯佛独真-净庆居士
  30. 恭迎观音菩萨出家日——忆念慈恩,无愿不满-慧渊法师
  31. 略谈学佛求生净土之难易-关其祯 居士
  32. 印顺导师与故乡的缘──读後感-净庆居士
  33. 「重阳」念佛:善待老人-净庆居士
  34. 话中秋──圆满之月在佛教中有何内涵及喻意-慧渊法师
  35. 「专称佛名」与「参究公案」-净庆居士
  36. 念佛最乐-净博法师
  37. 化腐朽为神奇的净土法门-关其祯居士
  38. 佛之明法,与俗相背-净庆居士
  39. 关於善导《观经疏》所说的教判论-文-柴田泰山 译-释佛可法师
  40. 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净土-关其祯居士
  41. 佛中之王,光中之尊-净庆居士
  42. 念佛人-孤独,不寂寞-净庆居士
  43. 端午念佛-净庆居士
  44. 就这样,无样为样-净庆居士
  45. 「五欲」强迫症?-净庆居士
  46. 我慢心-慧渊法师
  47. 信受弥陀救度之法,要过五关,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关其祯居士
  48. 略谈净土宗的菩提心与愿生心-关其祯居士
  49. 六道铁窗下的醒悟-净怀法师
  50. 以轮回心,生轮回见-慧渊法师
  51. 四不能、三不度?(下)-净庆居士
  52. 四不能、三不度?(上)-净庆居士
  53. 认识自我-净博法师
  54. 菩萨选择-净开法师
  55. 念死念佛-净源法师
  56. 花自有色,月自有光-净源法师
  57. 佛凡一体 如水乳合-净怀法师
  58. 「内因、外缘」的熏习力-净庆居士
  59. 念佛,老生常谈+温故知新-净庆居士
  60. 世间虚假向死而生-释佛世法师
  61. 决定生命长短的是因缘-慧渊法师
  62. 「诸佛」名?诸佛「所说」名?-净庆居士
  63. 春节法谈——解读慧净师父的对联-净源法师
  64. 念佛,随喜一切功德-净庆居士
  65. 原来如此-净威法师
  66. 念佛人如何不成为退机?(下)-净源法师
  67. 卸装-净威法师
  68. 念佛人如何不成为退机?(上)-净源法师
  69. 腊八节──佛陀成道日-编辑部
  70. 兔年(2023)法语与春联-净庆居士
  71. 念佛,众生得救的希望-净庆居士
  72. 众生思,不出其位-净庆居士
  73. 《大经》「五恶」段—–五戒、五常之异同-净庆居士
  74. 归去来~~《观经》的发起序-净庆居士
  75. 如来何故别指西方国-净怀法师
  76. 宿命通愿-净和法师
  77. 平等摄取与公平不舍-净夫法师
  78. 让阿弥陀佛做我主人-净业法师
  79. 为什麽感受不到念佛的现世利益?-净和法师
  80. 净土宗园地──净信心手-净怀法师
  81. 净土法门的成佛之道-净草法师
  82. 接墨、接笔~接生净土-净庆居士
  83. 净土宗的心经-净草法师
  84. 断鹤续凫与无义为义-净源法师
  85.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净源法师
  86. 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谬-净草法师
  87. 中秋同赏月,念佛永团圆-净庆居士
  88. 鹅王择乳 回归善导-净源法师
  89. 念佛人心中的猴子-净草法师
  90. 念佛众生,性海一滴-净源法师
  91. 乳加水卖-净源法师
  92. 相顿不退 济凡密术-净源法师
  93. 专修净业与读诵大乘-净庆居士
  94. 同归弥陀-净源法师
  95. 中元普渡,专称佛名-净庆居士
  96. 三答 三问 三劝 三叹 三呼-净源法师
  97. 我们都是一家人-净庆居士
  98. 今时念佛时-净源法师
  99. 预知时至与克期取证之别-净草法师
  100. 净土三经之宗体-净源法师
  101. 自信教人信-净庆居士
  102. 净草拾穗13~18-净草法师
  103. 九品一机-净源法师
  104. 净草拾穗07~12-净草法师
  105. 净草拾穗01~06-净草法师
  106. 月不宿有盖之水-净源法师
  107. 善导大师的机法两种深信在佛法中的地位-净草法师
  108. 人这一生,总要有一次-平僧业成
  109. 念佛,是法界共通的语言-净庆居士
  110. 供养的真谛-净草法师
  111. 易行之机(二)-净庆居士
  112. 一代化前-净源法师
  113. 愿将自力转他力-净博法师
  114. 易行之机(一)-净庆居士
  115. 「弥陀三一」与「佛三不能」-净草法师
  116. 《法事赞》略赞依正段-净怀法师
  117. 浴佛节.母难日--念佛报深恩-净庆居士
  118. 大菩提心-净源法师
  119. 名号与本尊-宗佛居士
  120. 温养念佛-净来法师
  121. 以情趣入的法门-净源法师
  122. 《金刚经》与《阿弥陀经》的对话-净草法师
  123. 放舍身心,归入名号-净庆居士
  124. 助念与超荐-佛诚居士
  125. 我的藏宝图-净草法师
  126. 自然界-净源法师
  127. 唯作如来应作之事-净源法师
  128. 弥陀调熟入弘愿,闻法受益享佛爱-佛晴居士
  129. 清明祭祖-念佛是大孝-净庆居士
  130. 那一个法门适合我?-净来法师
  131. 诸佛都走了,救主是谁?-净开法师
  132. 信受弥陀救度-净侑法师
  133. 从地藏大愿到弥陀本愿-净草法师
  134. 临终三随与临终三在-净草法师
  135. 我不能想像-净庆居士
  136. 元宵节,点一盏「南无阿弥陀佛」灯-净庆居士
  137. 慧净法师虎年春联解读──无常的世间,住在名号里最安全-觉悦法师
  138. 虎年念佛,谈「厚德载福」-净庆居士
  139. 厚德载福与上等风水-杨君泽 居士
  140. 隋唐诸师误判极乐为四土之因-净草法师
  141. 弥陀救度使人善良-净源法师
  142. 心内求法与心外求法-净草法师
  143. 有两种力 不可思议-平僧业成
  144. 腊八节:二尊之教在念佛-净庆居士
  145. 指月之指与国王新衣-净草法师
  146. 《法事赞》七重行树段-净怀法师
  147. 果分不可说的法门-净源法师
  148. 故使善导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净草法师
  149. 庆.赞.弥陀诞~饮水思源-净庆居士
  150. 学习净土教理之原因-光净居士
  151. 往生极乐世界不决定於九界自力的最後一念-净草法师
  152. 「我」「拥有」什麽-净庆居士
  153. 一念回向-净来法师
  154. 十方诸佛尚未兑现的誓愿-净草法师
  155. 人人皆需念弥陀-净夫法师
  156. 五逆谤法阿弥陀佛救不救(下)-净源法师
  157. 五逆谤法阿弥陀佛救不救(上)-净源法师
  158. 念佛人,越老越「值钱」!-极乐号
  159. 六字名号一遍法-净草法师
  160. 前生导後,同赴一辙-净源法师
  161. 着作讲演,必依传承-净源法师
  162. 鹤脚长,鸭脚短,就那样救度-净庆居士
  163. 疫情尽显无情 感悟弥陀真情-净夫法师
  164. 《阿弥陀经》之圣众-净怀法师
  165. 弥陀与地藏之问答-净源法师
  166. 六字名号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净草法师
  167. 胜利大逃亡-净源法师
  168. 缘佛愿力,述而不作-净庆居士
  169. 归三宝偈之学习心得-净灿法师
  170. 十与一-净源法师
  171. 净土独立成宗-净庆居士
  172. 中秋话月-净源法师
  173. 慈悲就是摄取不舍-宗善法师
  174. 正觉大音 响流十方-净怀法师
  175. 今生,谁是你永不割舍的人-平僧业成
  176. 佛法最能给人利益,给人安乐-慧渊法师
  177. 佛陀藉世事说明人生的真相,让我们认识自己的本质-净普居士
  178. 无调之调的称念法-净庆居士
  179. 往生与无生-宗柱法师
  180. 阿弥陀佛陪我度过新冠肺炎-美净居士
  181. 三个父亲和我的故事
  182. 弥陀二因力略解(下)净源法师
  183. 不论如何-净慈居士
  184. 弥陀二因力略解(上)净源法师
  185. 十七岁青少年 念佛得安心-梓洋居士
  186. 长劫流转 如来悲济-信莲法师
  187. 国土危脆,三界无安,非安身立命之所-净普居士
  188. 以唯识解读《观经四帖疏》三心释-宗贤法师
  189. 牛转乾坤佛力使然-宗微法师
  190. 果地法门就是实相念佛-净草法师
  191. 《阿弥陀经》流通本异同思考-净源法师
  192. 唯有弥陀大爱,方解凡夫五毒-平僧业成
  193. 疫情严峻时期的在家助念行仪-许煌汶居士
  194. 学佛劄记-净源法师
  195. 略述东方诸佛证诚之义-净怀法师
  196. 没有死亡 没有距离-净草法师
  197. 《冥报记》导读-净庆居士
  198. 非光碍也,碍属众生-关其祯(净普居士)
  199. 触光柔软心得-钟介凰居士
  200. 佛陀怎样看人世间的病毒疾疫灾难-关其祯(净普居士)
  201. 不断烦恼得涅盘分-净草法师
  202. 触光柔软心得-永诚居士
  203. 触光柔软心得-遵因法师
  204. 我与净土宗的殊胜因缘-林茗豪居士
  205. 读慧净法师「信心」二则 之感言-净怀法师
  206. 念佛成佛,是靠心力,还是靠佛力?-宗柱法师
  207. 极乐世界,抬脚便入-佳嗳居士
  208. 忆母-净观法师
  209. 清明念佛-净恩法师
  210. 鹿野苑的启示-净草法师
  211. 平生业成-宗柱法师
  212. 寮房随笔-净观法师
  213. 「弥陀光明园」建设通启-慈恩寺
  214. 第十九愿与第二十愿的往生正因-净草法师
  215. 《三祖师传》(漫画版)前言-净土宗编辑部
  216. 由「一水四见」想到的-佛涵居士
  217. 少善根与多劫罪-净草法师
  218. 无价之宝——愿生心-佛涵居士
  219. 贯通三世的因果道理 佛可法师 译
  220. 慧净法师牛年春联解读:有饭吃,有佛念,千足万足!-佛欣法师
  221. 牛年寄语之牛年话牛-净源法师
  222. 我与乌龟的对话-于姨口述
  223. 女儿的梦想:去极乐世界成佛-佛署居士
  224. 《往生论注》告诉了我们什麽:我们大都忽略了它-佛成居士
  225. 冬夜奇梦-那只大鸟对我高喊「救命!救救我的孩子!」-笑笑居士
  226. 一念往生当下解脱-净厚居士
  227. 我的学佛经历_宽周居士
  228. 念佛成佛,是最大的因果-佛欣法师
  229. 出家.回家-净殷居士
  230. 我的眼里只有佛-佛涵居士
  231. 好神奇!原来我们就住在阿弥陀佛的身体里-佛欣法师
  232. 选择-佛取居士
  233. 凡夫众生不靠佛力难证佛性-佛谛法师
  234. 最高级的禅定:躲在「南无阿弥陀佛」中-佛欣法师
  235. 谢谢你接受我的救度-佛欣法师
  236. 有一种亲情,叫父爱如山
  237. 极乐遥相见,知是故人来-黄打铁
  238. 两个平凡的人,两个神奇的梦:滚滚红尘遇净土-佛欣法师
  239. 影响我一生的三个真实事例-小凡人
  240. 过人之处,唯念阿弥陀佛,余皆不值一提-妙悟法师
  241. 每个苦难背後,都藏着佛赐予我们的幸福-佛欣法师
  242. 发生在我家的奇蹟-佛涅居士
  243. 我与阿弥陀佛的故事-佛心居士
  244. 这个无常的世界,只有念佛才安心-笑笑居士
  245. 念佛安心-吕慧龄
  246. 病床上的感恩-佛殊居士
  247. 念佛小忆-佛已居士
  248. 命中的一切,真是最好的安排吗?-佛欣法师
  249. 宝中妙宝:母亲念佛二、三事-佛延居士
  250. 你准备好了吗?-佛涵居士
  251. 我在英国正经历疫情-佛卓居士
  252. 今天,你「望佛本愿」了吗?-佛涵居士
  253. 太感动!连我母亲上厕所这种小事,弥陀都会管-佛欣法师
  254. 鬼外婆送我红包,我回赠她以佛号-笑笑居士
  255. 凡念佛处疫不入境-起净居士
  256. 雪花飘飘-佛取居士
  257. 十方诸佛究竟是怎麽成佛的呢?-佛欣法师
  258. 愿携君手咏而归,走进西方快乐门-笑笑居士
  259. 此地真是魔乡吗?-佛迎居士
  260. 极乐世界有哪些好?听听菩萨怎麽说-佛理法师
  261. 出家15年,才找到今生解脱的法门!-佛宽法师讲述
  262. 我们隔离病毒 但不隔离爱-佛欣法师
  263. 龙树菩萨─当头棒喝也要去求的法门-佛理法师
  264. 《无量寿经》「特留此经」之文给我们的启示-佛成居士
  265. 2020年慧净上人春联试析-杭州佛照居士
  266. 念佛生福慧,子孙出贤才-黄打铁居士
  267. 慧净上人净土宗对联浅识-佛成居士
  268. 哪有什麽岁月静好-佛欣法师
  269. 菩萨所说「难」与「易」,都远远超出你的想像-佛理法师
  270. 关於腊八节,这个小秘密你可能还不知道
  271. 略说弥陀净土法门的近易普及-许煌汶居士
  272. 念佛,是大总持-佛涵居士
  273. 凡夫解脱之因缘 -佛成居士
  274. 因果就在眼前,岂能不信-龙舒净土文
  275. 你知道吗?人其实并没有「死」-龙舒净土文
  276. 秋意浓时忆师恩-佛取居士
  277. 人生的航向-妙悟法师
  278. 净土之法难信难说-佛成居士
  279. 略说《往生论》五念门的念佛止观意涵-许煌汶居士
  280. 往生极乐国,教判为航标-佛成居士
  281. 从《佛说无量寿经》看法深信-佛成居士
  282. 从《佛说无量寿经》看机深信-佛成居士
  283. 略说以助念行四摄法的意涵-许煌汶居士
  284. 他用八万四千年等候吉祥宝王子:遇见净土法门究竟有多难-佛欣法师
  285. 举头望明月-佛理法师
  286. 菩萨执金台,十劫为你来-佛欣法师
  287. 略说第十八愿与四十八愿及净土三经的关系-许煌汶居士
  288. 信顺弥陀救度,不必遮遮掩掩-DylanHarmon
  289. 空难-锺玲居士
  290. 谁没资格往生净土?-净思居士
  291. 我就是最好的报答-佛涵居士
  292. 头发丝一样的信仰-佛照居士
  293. 五逆谤法,弥陀到底救不救?-宗柱法师
  294. 舍弃自力,投归弥陀救度-佛英居士
  295. 没画眉毛的高僧-夫名
  296. 为了孩子好,父母要念佛-佛论法师
  297. 念佛:倒退至极,前进至极-妙悟法师
  298. 业力PK佛力-佛涵居士
  299. 一代时教都是六字名号的注脚-佛成居士
  300. 认识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跋文的意义-佛成居士
  301. 真正的我-佛涵居士
  302. 教令念佛是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怀-佛成居士
  303. 安心就好-佛持居士
  304. 心灵之旅:走出阴霾,迎向光明 -净日居士
  305. 一位老人的遗嘱-徐海云居士
  306. 手机微信与弥陀救度-佛涵居士
  307. 深深海底行,高高山顶立-佛蒙居士
  308. 凡事感恩──不论顺逆
  309. 生死迷梦,在名号中醒来-佛欣法师
  310. 那些听经小动物,死後去了哪?- 宗永法师
  311. 大力士越狱记-笑笑居士
  312. 高雄道场「三贤」-净光居士
  313. 再记弥陀圣诞佛一法会的感动-庭净居士
  314. 卖苦与佛-佛取居士
  315. 和烦恼先生一起喝下午茶-宗文法师
  316. 当我要上养老院的时候-紫金山人
  317. 成佛是一切众生必然享有的权利和本应实现的目标-佛涵居士
  318. 愿生极乐世界的念佛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小宝宝-佛佳居士
  319. 百岁老和尚看不懂的修行法门-笑笑居士
  320. 阿弥陀佛和小朋友的桑葚-宗文法师
  321. 迢迢一路绝追寻-净思居士
  322. 极乐世界的「宝鸟三连问」-笑笑居士
  323. 不退补佛-常随居士
  324. 末法当修净土-明安法师
  325. 把式-宗弘法师
  326. 旅行与净土-王路居士
  327. 「南无」和「阿弥陀佛」-佛涵居士
  328. 弥陀的慈悲弘愿,让我「大安心,大满足」 -望佛本愿居士
  329. 阿弥陀佛牵一发,我们即刻动全身-佛涵居士
  330.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331. 白莲花-笑笑居士
  332. 十段祖师证,教你看懂《观经》中的「念佛三昧」-笑笑居士
  333. 净土宗苗栗念佛会成立因缘-看净居士
  334.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学习《净土宗宗风俗谛》有感-佛喜居士
  335. 滴滴阿弥陀佛-建霖居士
  336. 上报佛恩,为佛增光-建霖居士
  337. 聊聊念佛-王路居士
  338. 无从选择-彦文居士
  339. 我要最好的!-佛涵居士
  340. 南无:阿弥陀佛-佛涵居士
  341. 无声的念佛声-智泓居士
  342. 简易、安易的净土法门-印彬法师
  343. 还有多少爱可以失去-宗文法师
  344. 阿弥陀佛是如何工作的-宗文法师
  345. 田里念佛 疗癒八千亩土地
  346. 因为风雨骤 倍感弥陀亲-佛涵居士
  347. 往生思一定则一定-宗柱法师
  348. 静念弥陀 任凭花开-佛涵居士
  349. 慧净法师2018年春联解读-佛照居士
  350. 净业法师:我的十年
  351. 往生有多难?一句佛号能否往生?-妙悟法师
  352. 绝待圆融是什麽意思?-宗柱法师
  353. 把身体交给水-佛涵居士
  354. 谨慎三业-宗柱法师
  355. 记106年弥陀圣诞佛一法会的感动-庭净居士
  356. 从净土三经略说如来出世本怀之意-煌汶居士
  357. 我们和阿弥陀佛有多亲?-佛欣法师
  358. 念佛的诗人-佛普居士
  359. 当记生死苦 一心念弥陀-温绮玲居士
  360. 站在佛的角度信佛-佛涵居士
  361. 母亲信佛念佛,子女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好处
  362. 倨傲是一种防御-王路居士
  363. 最好的家教是让孩子念佛-佛实居士
  364. 恶人-佛普居士
  365. 为什麽要念佛呢?为什麽要往生净土? - 净思居士
  366. 念佛即是让吾心走向弥陀的心-道心法师
  367. 南无阿弥陀佛,让我怎样感谢你-佛林衲子
  368. 别了,娑婆-佛林衲僧
  369. 重病一次,才懂得爱自己 -佛思 法师
  370. 得遇净土宗 安心回家路 -佛护居士
  371. 「三车」同归极乐 -佛成居士
  372. 何期往生 本来成就 -佛涵居士
  373. 通过艾 感受爱 -佛林衲僧
  374. 念佛往生之水塔喻 -佛成居士
  375. 略说念珠与念佛之见闻 -煌汶居士
  376. 祖师的棒喝 -黄打铁居士
  377. 距离有多远 -佚名
  378. 「南无阿弥陀佛」是一切的答案 -佛涵居士
  379. 白白得来的,就白白地给吧 -佚名
  380. 一个「缘」字囊尽全部人生-佛成居士
  381. 为什麽有人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宗简法师
  382. 成就善人要着 唯在念佛成佛 -净思居士
  383. 我唯一的依靠——南无阿弥陀佛 -上善若水
  384. 一生轻松成佛 - 宗文法师
  385. 一分钟教你认识「净土宗」 - 宗文法师
  386. 善导法脉代表净土宗 - 净度法师
  387. 同处异见 - 佛取居士
  388. 落实机深信 - 佛昀居士
  389. 略说闻佛名愿生得生 - 许煌汶居士
  390. 学习「净土宗」的心得 - 信源法师
  391. 略说净土宗的发菩提心 - 许煌汶居士
  392. 在这娑婆世间-佛普居士
  393. 父女相度入净土 - 净晏居士
  394. 清明节你能为众生做很多 - 佛引居士
  395. 柳暗花明 终遇善导 - 净纯居士
  396. 念佛得离苦 心柔人幸福 - 净芸居士
  397. 蜕变之路 - 佛美居士
  398. 信佛念佛──无憾的人生-净初居士
  399. 返乡之路-净思居士
  400. 「牛」是怎麽死的?
  401. 从能入能度说起 - 净思居士
  402. 寻根‧归根 - 宗简法师
  403. 从难受到享受 - 佛悟居士
  404. 优雅开放着的念佛人-佛依居士
  405. 借得本愿度苍生——《第十八愿讲话》读後感-佛泉居士
  406. 很正常 - 佛香居士
  407. 你的灵魂住在哪?- 佛宣居士
  408. 一位天主教修女信受弥陀救度的历程 -净俦居士
  409. 我为什麽信佛 -孙张清扬居士
  410. 念佛才能往生 -谛通居士
  411. 我的学佛因缘 -净信居士
  412. 要带什麽回去呢? -佛奇居士
  413. 一分钟认识「净土宗」 -宗文法师
  414. 担心孩子不如念佛祝福他 -摩尼宝珠
  415. 放下 -宗宇法师
  416. 顿悟无常始学佛值遇善导方安心 -佛智居士
  417. 难得清净 -笑笑佛力
  418. 有爱没负担,有使命不累
  419. 总有谁记得你 -佛宣居士
  420. 以六何法略说净土宗的临终助念 -许煌汶居士
  421. 点弥陀光明灯 -印彬法师
  422. 一位韩国法师的求道之路 -净传法师
  423. 代众生苦供养 -净思居士
  424. 信解南无阿弥陀佛 -印彬法师
  425. 自觉愚恶 暗自惊喜 -净思居士
  426. 有情众生 -片羽居士
  427. 尽人事听佛命 -宗台法师
  428. 一种平怀好休息 -净思居士
  429. 自度与度人 -法依居士
  430. 愿离此苦生安乐 -藏密居士
  431. 五年之期到了 -宏伟居士
  432. 「找补」 -净思居士
  433. 踏上回家的路,再苦也变甜 -宗正居士
  434. 香光庄严话中卫 -玉娇居士
  435. 经文祖语是智慧结晶 -印彬法师
  436. 「随喜哥」的弘愿志工生活 -佛悦居士
  437. 略说净土宗的往生(二):方法与目的 -许煌汶居士
  438. 略说净土宗的往生(一):意义与劝信 -许煌汶居士
  439. 念佛与普贤十大行愿 -许煌汶居士
  440. 声 -净威法师
  441. 净和寺拍手念佛操 -净恩法师
  442. 没有感应的往生决定 -净航法师
  443. 求职简历,让佛做你的CEO -宗悲法师
  444. 导读天地 悠然自得 -净乐居士
  445. 《净土宗三祖师传》译後记 -佛意居士
  446. 悔&回 -净威法师
  447. 学佛者是好人吗? -尘影
  448. 我们都是轮回六道的流浪汉 -沉香寺
  449. 寻道──参访弥陀村有感 -境虚居士
  450. 不信东风唤不回 -佛泉居士
  451. 记弘法培训班 -印彬法师
  452. 弥陀知我心 -佛敬居士述
  453. 莫名的感动 -朋平方居士
  454. 火车上的佛缘 -佛敬法师
  455. 信佛所说 自安其心 -净思居士
  456. 宗弘法师专访 -佛门网
  457. 小洋囡夜梦佛爷爷 教令吃素 -净仪居士
  458. 又遇重阳节 -佛取居士
  459. 学佛七年 -佛宛居士
  460. 已得与未得 -净思居士
  461. 欢喜念佛弥陀护佑 -净恩法师
  462. 极乐世界有没有小酒和花生米
  463. 八十岁老者的念佛体悟 -华佛居士
  464. 信仰之根 -净思居士
  465. 英文版《念佛感应录》序文
  466. 真忏悔的念佛人 -净思居士
  467. 瓶中花与地上花 -小土居士
  468. 以信代慧 -净思居士
  469. 永远不灭的佛灯 -弘瑞居士
  470. 我心安稳 -惠玲居士
  471. 心之剃度 -佛取居士
  472. 慈悲如潮涌的《阿弥陀经》 -佛取居士
  473. 晴耕晴读 -佛实居士
  474. 寂静念佛 -净思居士
  475. 冰火人生 -佛默居士
  476. 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佛纯居士
  477. 妈妈的心事 -佛取居士
  478. 光风霁月笑颜开 -右勳居士
  479. 弥陀对我的呵护 -佛弘居士
  480. 无与伦比的绿色免费能源 -净行居士
  481. 净土诗六首 -周瞻照居士
  482. 向轮回说一声:拜拜! -净机居士
  483. 幸运的净土行人 -佛取居士
  484. 回家:一条朝向极乐世界之路 -净行居士
  485. 细读《无条件的救度》之感怀 -慧生居士
  486. 略述念佛速成佛 -许煌汶居士
  487. 净土是一种救度法门 -麦农居士
  488. 一个死刑犯给净宗法师的信 -李佳居士
  489. 独乐乐,然後众乐乐 -佛使居士
  490. 延能法师谈风水 -延能法师
  491. 人人皆需的正能量 -佛欣法师
  492. 做个安分的「螺丝钉」-佛演法师
  493. 遇见自己 -佛可法师
  494. 暑假那些事儿 -宗化法师
  495. 印象大佛 -净开法师
  496. 雪地赎羊记 -佛欣法师
  497. 母亲学佛三五事 -广东 佛品
  498. 弘愿寺参学小记 -福建 佛学
  499. 千年以来我们都弄错了 -妙悟法师
  500. 弥陀回首の爱 -宗念
  501. 净土 -净土宗翻译小组
  502. 时间都去哪了 -宗化法师
  503. 没有退心的理由 -佛居法师
  504. 如何做弟子 -净业法师
  505. 宽容 -佛慈法师
  506. 浅说要门与弘愿之「门」-佛光法师
  507. 试论「念观二宗」-宗众法师
  508. 试论念佛往生之自力与他力 -宗化法师
  509. 浅说废立 -净开法师
  510. 读《人生之目的》有感 -宗严法师
  511. 谈心 -佛音法师
  512. 内存卡 -宗兴法师
  513. 我,是凡夫 -佛慈法师
  514. 呆若木鸡 -佛恩法师
  515. 阳光下的雪僧 -佛欣法师
  516. 教育与救度 -佛可法师
  517. 一个都不能少 -佛可法师
  518. 把心打开 -佛安法师
  519. 调服自己 -佛悦居士
  520. 我的出家因缘 -宗宇法师
  521. 吃饺子有感 -宗善
  522. 人情,还是淡点好 -佛可法师
  523. 《人生之目的》读感记 -宗圆法师
  524. 不可思议的善导大师 -佛至
  525. 灯下黑 -佛可法师
  526. 念佛为己任 -佛欣法师
  527. 生死轮回站 -佛可法师
  528. 拜读净宗法师《唯说念佛》感言 -琚向东
  529. 五祖戒与苏东坡 -智展居士
  530. 今乘二尊教 广开净土门 -关其祯
  531. 以九种心亲近善知识 -佛光法师
  532. 略谈《佛说阿弥陀经》的误解 -佛慈法师
  533. 放下自力 归於他力 -行真法师
  534. 以佛安心—我的学佛因缘 -智妙居士
  535. 慈父的回声 -佛欣法师
  536. 回声 -明光法师
  537. 念佛是一生永不变的心曲 -上善若水
  538. 爱 -佛慈法师
  539. 以和为贵 -佛安法师
  540. 《崇灵塔前月》赏析 -净业法师
  541. 陪老伴到最後 -周希諴
  542. 佛说阿弥陀经大意 -明光法师
  543. 一佛一法一净土 -净业法师
  544. 接纳自己 -丁丁家的花猪
  545. 话说当领导 -净悟法师
  546. 我的学佛奇缘 -上善若水
  547. 我的念佛之路 -佛悦居士
  548. 我的学佛感言 -无余居士
  549. 教自闭症儿童念佛 -佛琪居士
  550. 那麽虚伪的感动 -丁丁居士
  551. 参访台北念佛会有感 -净悟法师
  552. 台湾佛教参访记 -净业法师
  553. 善导悄悄话 -宗隆居士
  554. 走在佛陀的足迹上 -傅佩芳居士
  555. 法愿师的心愿 -德日法师
  556. 《佛说阿弥陀经》的核心大意 -明光法师
  557. 鹦鹉念佛 -宗隆居士
  558. 莫把善法当佛法 -《佛学文摘》
  559. 我最敬佩的人 -杨育慈
  560.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 -悟常法师
  561. 幸福是念佛 -明月居士
  562. 两种走法 -贤书法师
  563. 纯真念佛人 -慕莲净居士
  564. 鸳鸯带来的念佛缘 -明月居士
  565. 一则生命的启示 -常恒居士
  566. 「奇蹟」须靠「朴拙的行持」-李坤海
  567. 念佛的日子里 -佛荣
  568. 莫让心上总是秋 -佛行
  569. 对罪人的理解与尊重 -妙音
  570. 念佛感应 -往净
  571. 梦见善导 归入念佛 -佛宏
  572. 六字称名──无调之心声 -净纯法师
  573. 《念佛的法宴》缘起 -佛恩
  574. 念佛人最应该知足 -本弘
  575. 念佛宽心谣 -重庆涪陵弥陀共修会
  576. 若想念我时 应称弥陀佛 -佛唤
  577. 一个女大学生的学佛小记 -佛妙
  578. 临终就是往生的日子 -祖玺法师
  579. 上人的念珠 激励着我 -阳名丽
  580. 狗奶奶的奇特因缘 -康伟欣
  581. 居士如何修行 -仁慧居士 .佛德居士
  582. 一份发自内心的感言 -佛恩
  583. 新年十拜 -湖北仙桃弥陀寺
  584. 访弥陀弘愿道场──宣城弘愿寺 -西莲居士
  585. 愿我送你生极乐 -阎东宣
  586. 看看这帮念佛人 -佛晓
  587. 上人对我的开示 -净乐
  588. 妈妈,念佛吧 -明子
  589. 弘愿寺印象 -佛至居士
  590. 深夜的明灯 -常钦居士
  591. 西方有佛 -林紫
  592. 你要念佛 -净山居士
  593. 喜团圆 -佛沁居士
  594. 回 家 -楼那
  595. 温 暖 -净顺居士
  596. 婆媳关系的处理 -王叔兰
  597. 我的佛缘 -王叔兰
  598. 我感恩……!!! -佛瑜
  599. 有这样一方净土 -佛瑜
  600. 阿弥陀佛的小珍珠 -佛明
  601. 与鼠谈心 念佛退鼠 -佛明
  602. 对师父的敬仰里包含那麽多的爱 -佛见
  603. 弘愿寺的师父都那麽亲切 -佛见
  604. 这才是给佛贴金的人 -地藏缘
  605. 多看念佛感应事蹟 -地藏缘
  606. 佛号的原汁原味 -地藏缘
  607. 净归法师的净土转归之缘 -佛定居士
  608. 助念的法喜 -佛定居士
  609. 最富有的念佛人! -佛定居士
  610. 孝亲节之际倍思亲 -佛定居士
  611. 念佛人过年 -佛定居士
  612. 厌离娑婆 欣求极乐 -佛光居士
  613. 称名成佛度众生 -佛光居士
  614. 念佛人的生活 -佛光居士
  615. 卧在名号摄取床 -杭州 佛照
  616. 桌布与人生 -杭州 佛照
  617. 鹤脚与鸭脚 -杭州 佛照
  618. 业风与德风 -杭州 佛照
  619. 念佛人的喜大普奔 -杭州 佛照
  620. 乘佛愿力 -净平法师
  621. 明智的抉择 -净平法师
  622. 佛法是真理 -净平法师
  623. 生命的资产负债表 -净平法师
  624. 信佛救度 -净平法师
  625. 念佛度亡 -净平法师
  626. 每逢佳节倍思亲 -净平法师
  627. 守愚谦卑地念佛 -净平法师
  628. 阿弥陀佛是苦海救生员 -净平法师
  629. 美洲新大陆喻 -净平法师
  630. 信者得生 -净平法师
  631. 无量寿万能保险 -净平法师
  632. 信仰入门二书 -净平法师
  633. 弥陀主动救护 -净平法师
  634. 慧净师父开显弥陀悲心 -净平法师
  635. 从有入空 -净平法师
  636. 万物之灵 -净平法师
  637. 眼盲须依明眼人-净平法师
  638. 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 -净根法师
  639. 还愚痴,生极乐 -净根法师
  640. 弥陀虽无人不救,唯与念佛人同在 -净根法师
  641. 亲人往生的感悟 -净根法师
  642. 念佛给予我们真实的安慰 -净根法师
  643. 佛法从恭敬中求 -净根法师
  644. 为畜生道众生念佛的感应故事 -净根法师
  645. 为什麽「做七」只要念佛? -净根法师
  646. 入此门来当念佛,行其路去莫忘西 -净根法师
  647. 读《美德故事》感想 -净根法师
  648. 同念弥陀 同生净土 -净根法师
  649. 清明如何扫墓祭祖?- 净根法师
净土宗
净土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土文库 > 净土宗园地
top

净土宗园地

关於善导《观经疏》所说的教判论-文-柴田泰山 译-释佛可法师

 

前言

       善导虽在《观经疏》中将《观经》定为「顿教、一乘、菩萨藏」,但对其中各自的语义概念却未分别给出明确的定义。因此,关於善导所说的教判,中世以及近世以来的学者曾作出各种解释。

       法然门下的幸西立基於将顿教二分为圣顿、凡顿的基础上,主张净土教为凡顿,而且认为念佛三昧才是真实的菩萨藏、顿教。

       良忠则在《观经疏传通记》中说:「言一乘者,无三乘异名为一乘。今此经明一乘净土故云一乘教。」将一乘理解为「一乘净土」。这可能是受到智俨《孔目章》的记述等影响的南都论议後,良忠所提出来的吧。另外关於顿教,良忠说:「言顿教摄者,历劫修行方出生死名为渐教,速疾顿成名为顿教。净土门行一形十念速遂往生,故知,今经亦是顿教。」以往生之速疾而定为顿教。

       近世的香月院深励,在其《观经四帖疏讲义》中将一乘理解为「本愿一乘」,而且说:「善导一边标榜着自己楷定古今,一边却依然沿用着慧远《观经义疏》中的教判。这是善导以慧远之所说为前提而主张的顿教。

       近年来,藤堂恭俊则从法门的深胜性这一角度来论述善导所说的顿教。

       如此,对於善导的教判论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善导为何要主张「菩萨藏、顿教、一乘海」这样的教判呢?关於这一点,诸学者并未加以解释清楚。本稿将在概观慧远关於《观经》教判的基础上,来解明善导所说的教判的内容及其构造。

 

一、关於善导以前的《观经》的教判

       在善导以前的《观经》诸注释中,曾明确提及教判的文献者,应该是慧远的《观经义疏》与吉藏的《观经义疏》吧。慧远在《观经义疏》的开头以「五要」论述了自己解释《观经》的前提内容。此五要中,第一「教之大小」中说:

第一,须知教之大小、教别二藏。谓声闻藏,及菩萨藏。
教声闻法,名声闻藏;教菩萨法,名菩萨藏,差别义如常释。此经乃是菩萨藏收。

       将《观经》定为大乘及菩萨藏。此处慧远所说的「差别义如常释」,可能是以《大乘义章》卷第一「众经教迹义」为前提的。此处慧远论述说:「菩萨之所行为菩萨藏。」这是因为慧远在《观经义疏》中说示应身观与真身观的始终时,说:「应身观中,有始有终。闻菩萨藏,知十方界有无量佛,系想思察,令心分了。以如是等粗净信见,名之为始。」或者说:「真身观中,亦有始终。闻菩萨藏,知佛法身,系心思察粗净信见,名之为始。」以及《大乘义章》卷第一的「众经教迹义」中在论述诸大乘经典的宗旨後说:「然其所说,皆是大乘缘起行德究竟了义。」所以慧远所说的菩萨藏应该是指大乘经典,并且慧远认为菩萨是作为实践大乘经典说示内容的存在。而且由此可知,慧远是将《观经》理解为是说示应身观或者观佛三昧的大乘经典,并将此定为菩萨藏的。

       再者,慧远在《观经义疏》五要中的第二中说:

第二,须知教「局」、「渐」及「顿」。
小教名「局」。大从小入,目之为「渐」。大不由小,谓之为「顿」。
此《经》是其顿教法轮。何故得知。此《经》正为韦提希说。下说「韦提是凡夫」。
为凡夫说,不从小入,故知,是顿。

       此处慧远举出了局、渐、顿三教,提出大乘经典的《观经》是顿教。此《观经义疏》的记述是与《大乘义章》卷第一「三藏义」的记述相关的内容。慧远将从小乘转向大乘之教视为「渐教」,而将不依小乘而只信奉大乘之教规定为「顿教」。也就是说,慧远将《观经》理解为是释尊对韦提希这一凡夫所说示的经典,不是从小乘转向大乘的教法,所以定《观经》为顿教。但是如慧远在《观经义疏》中所说:「韦提夫人,实大菩萨。此会即得无生法忍。明知不小亦化为凡。」他认为韦提希是大菩萨,所以可能慧远认为释尊在《观经》中为韦提希所说示的教法始终仅限於大乘。

       再者,关於在《观经义疏》中所见到的「顿教法轮」,这可能是慧远特有的术语。慧远在《无量寿经义疏》中说:「今此《经》者,二藏之中,菩萨藏收。为根熟人,顿教法轮。云何知顿。此《经》,正为凡夫人中,厌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发心生於净土。不从小大。故知是顿。已知分者。」又在《维摩义记》中也说:「今此《经》者,二藏之中,菩萨藏收。为根熟人,顿教法轮。已知教之分齐。」论述了「根熟人」,即善根成熟者,以之为对象的教法称为顿教法轮。又结合《大乘义章》卷第一「众经教迹义」的记述来综合考虑的话,所谓根熟人,则可能是指佛性纯熟之人。慧远将《观经》中所说的韦提希的存在当作是佛性纯熟的大菩萨来理解,认为《观经》是以大菩萨为对告众而开示应身观以及观佛三昧修行的经典。也就是说,慧远判定《观经》为菩萨藏、顿教,而这只是认为《观经》是大乘经典的主张,是以慧远独特的佛性理解为根底的大乘理解。

       其次,吉藏在《观经义疏》中论述了大乘、小乘之间有满字、半字以及了义、不了义的关系,提出《观经》是属於大乘的。关於满字、半字以及了义、不了义,吉藏在《二谛义》等中也有提及,且从二谛说的角度论述了大乘的教判。在《胜鬘宝窟》中定唯修大乘菩萨道的菩萨为「顿教」,而经由小乘进入大乘的菩萨为「渐教」。吉藏还在《观经义疏》中比较了《观经》与《弥勒成佛经》,同时强调了《观经》的大乘性,所以在《观经义疏》中虽然没有言及关於顿教的事,但仍可以看出在吉藏看来《观经》是属於顿教的观点。

       如此,在论述了慧远与吉藏各自对於《观经》教判的观点的同时,也将两者的说示与善导所说的教判进行了比较,他们之间有着时代的隔阂,而且内容上也并不像深励所指出的那样可以简单地说是同一教判。

 

二、关於善导所说的《观经》教判

       接下来试述一下关於善导所说的教判。说起善导所说的教判,如善导自身所说:

今此《观经》,菩萨藏收,顿教摄。

       即主张所谓的二藏二教教判中的菩萨藏、顿教,所以看起来,至少在关於教判论这方面,在当时的中国佛教的教理学中是比较稳妥的主张。但是对於在「佛身论、佛土论、众生论」以及「本愿论」等之中,都明显地主张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信仰的善导来说,为何唯独教判论未提出自己独特的主张,而是沿袭当时一般的学说呢?再者,慧远与善导相隔的时代甚远,慧远并没有积极主张的「一乘」,善导却在《观经疏》的开头〈十四行偈〉中说:

我依菩萨藏,顿教一乘海。

       可见他在自己的教判中采用了「一乘」说。因此,本稿将通过善导所主张的「菩萨藏、顿教、一乘海」来探究其提出这些教判背後的意图。

 

(一)菩萨藏

       善导在《观经疏》〈玄义分〉中说:

言教之大小者:
问曰:此《经》二藏之中何藏摄?二教之中何教收?
答曰:今此《观经》,菩萨藏收,顿教摄。

       如此,善导对於《观经》是大乘还是小乘这样的主旨设问,提出了「菩萨藏、顿教」的教判。从慧远等的用例来看,可知大乘是被定为菩萨藏的。

       那麽,主张凡夫往生报土的善导,是如何能将《观经》定为菩萨藏,即判定为大乘的呢?善导在《往生礼赞》与《般舟赞》中指出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界」。又在《观经疏》中定极乐世界是「报土」,同时说:「彼界位是无漏无生之界」,或者「无漏无生之国」。

       关於往生人,也说:「净土之中一切圣人,皆以无漏为体,大悲为用,毕竟常住,离於分段之生灭。」这如善导自己所说:「此明诸宝林树,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由佛心是无漏故,其树亦是无漏也。」提示极乐世界的一切,完全是以阿弥陀佛的无漏心为依据而生成的。

       而且关於阿弥陀佛的佛心,善导说:「佛心者,慈悲为体,以此平等大慈,普摄一切也。」认为阿弥陀佛的平等大慈悲才是佛心的根源,善导所主张的阿弥陀佛的报土,是以阿弥陀佛的正觉与大慈悲为依据而生成的;连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也是依据阿弥陀佛的正觉和大慈悲而往生的。

       如此,论述了完满的理想的大乘菩萨—–法藏菩萨自己建立的世界的《观经》,说示了令圆满的大乘的世界观具现化的极乐世界的《观经》就是大乘,除此以外别无其他,这才是善导将大乘经典《观经》定为菩萨藏的根本依据。

       如此考虑的话,可知善导所提出的菩萨藏说,其根据就在关於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的论议中,而不是如慧远一般简单地以分别大乘与小乘为目的。

       善导的阿弥陀佛信仰,因为信仰的主体是凡夫,所以可能乍看起来似乎与菩萨藏没有什麽关系,但是善导认为阿弥陀佛的本愿,即「完全的大乘」才是可以救度连大乘菩萨实践阶位上都不存在的凡夫的唯一法门,也就是净土门,主张菩萨藏的《观经》才是救度凡夫的唯一无二的法门。

 

(二)顿教

       其次关於顿教。善导虽然自己提出了「顿教一乘海」「顿教摄」等词句,但关於何为顿教,又《观经》何以名为顿教等却没有任何说明。但是在《般舟赞》中说:

璎珞经中说渐教,万劫修功证不退;
观经弥陀经等说,即是顿教菩萨藏

       由此可知,善导并不是将渐顿二教的对比当作是小乘、大乘的对比,而是将在大乘菩萨道中从发心到获得不退位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历劫迂回的修行时间的教法定为渐教,相对的,将快速完成大乘菩萨道的教法作为顿教。也就是说,对於善导来说,在《观经疏.玄义分》的〈十四行偈〉中所说的「横超断四流」,以及《般舟赞》中所说的「横截业道入西方」,皆指的是顿教,表明由於往生於弥陀本愿力所建立的极乐世界,而超出生死轮回之世界的法门。而且如善导自己所说:「生彼国已,还起大悲,回入生死,教化众生。」或者「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往生以後能够快速地进入大乘菩萨道,而且返回生死轮回的世界实践菩萨行。

       因为在净土教中是往生极乐世界之後才进入大乘菩萨道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就相当於是渐教吗?这样的批判与疑问也是意料之中的。可能否定凡夫往生报土的往生别时意说,也是一种将阿弥陀佛信仰看作是渐教的批判。可以认为,对於这种种的批判,善导是以阿弥陀佛的本愿为依据来进行应对的,他为了主张罪恶生死的凡夫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得生以後可在阿弥陀佛的威神力与授记之下迅速进入大乘菩萨道,所以在教判中判定为顿教。

 

(三)一乘海

       其次是「一乘」。善导在《观经疏》开头的〈十四行偈〉中说:

我依菩萨藏,顿教一乘海。

       在自己的教判当中采用了一乘说。这与慧远等未积极采用一乘说的思想是相当不同的,可以认为,善导是在智俨等的同时代的影响下而提出一乘说的。那麽,善导所提出的「一乘」是怎样的构造呢?善导的着作中只有这一处用了「一乘」这一词,此外,关於「一乘」的定义是完全不明朗的。但是,查看《观经疏》中除了「大乘」、「小乘」、「二乘」以外含有「乘」的语句的话,有以下一些用例:

(1)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2)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3)乘佛愿力,乃得往生。
(4)乘佛愿力,悉得生也。
(5)乘佛本弘,齐临彼国。
(6)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7)乘彼愿力之道,舍命以後,得生彼国。

       如此,善导在主张「乘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往生报土」的同时,还以「乘佛愿力」这样的表达来揭示一切善恶凡夫皆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唯一法门──净土门。假定此「乘佛愿力」是善导所说的「一乘」的内涵的话,那麽对於善导来说,「五乘齐入」才是「一乘」的意义。关於「五乘齐入」,善导说: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此处所说的的五乘,根据《般舟赞》所述的:

或说人天二乘法,或说菩萨涅盘因。

       智俨《孔目章》所述的「言五乘者:人天等为一,谓人天乘;声闻缘觉共为一,谓为小乘;渐教所为为一,谓渐悟乘;顿教所为为一,谓顿悟乘。」等语句来看,可以认为五乘是指人、天、二乘、菩萨。也就是说,善导认为能够令这一切的存在皆平等成就大乘菩萨道的法门只有净土门,五乘齐入的法门—–净土门才是唯一的一乘。换言之,善导的一乘说是以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为依据而成立的,其认为乘托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才是一乘。对於善导来说,一乘是指:无论是二乘,还是怎样的犯罪者,一切的善恶凡夫、二乘、菩萨都能依阿弥陀佛的本愿力获得往生。

       通过以上的梳理,善导在〈玄义分〉中预先提出了「阿弥陀佛的本愿才是唯一的一乘」这样的教判後,在九品往生说、二乘往生说中皆能看到其强调往生一事。正因如此,可能他就是在以《六十华严》的「或说一乘,或说一切乘海」这样的记载为典据的基础上,使用「一乘海」这样稀有的表达方式,而提出作为令一切乘──五乘平等往生的法门的一乘的吧。

 

三、善导所说的教判的意义

       可见,善导所说的教判,二藏二教这样的形态虽然与慧远的相类似,但是无论在构造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与慧远所说的有很大的不同,显示了善导独特的阿弥陀佛信仰。

       那麽,善导为何必须主张自己独特的教判呢?因为善导当时的阿弥陀佛信仰,遭到强烈的批判。面对同时代的批判,故善导提出了以下的主张吧。

       (一)提出「菩萨藏」,显明《观经》所开示的净土门才是大乘,又表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界,是无漏无生的宝国。

       (二)提出「顿教」,表明一切善恶凡夫依阿弥陀佛的本愿力超出三界。

       (三)提出「一乘海」,主张依弥陀本愿力,五乘皆可平等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可见,善导所说的教判是从「经的教判」向「教的教判」的展开,是为了标榜本愿往生的教说。可知,善导在当时的教判论中提出了自己的阿弥陀佛信仰的框架,并不是简单地沿袭慧远的教判论,而是通过「菩萨藏、顿教、一乘海」这样的术语来直接表达自己的学说构造。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