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部分

  1. 《地藏经》「念佛度亡」之文摘要(二)
  2. 《地藏经》「念佛度亡」之文摘要(一)
  3. 《阿弥陀经》要旨(二)
  4. 《阿弥陀经》要旨(一)
  5. 《阿弥陀经》之目标与方法
  6. 《阿弥陀经》大意
  7. 《观经》大意、宗体、隐显、废立
  8. 《观经》要旨
  9. 《观经》正意
  10. 《观经》眼目
  11. 《观经》构造
  12. 《无量寿经》摘要(二)
  13. 《无量寿经》摘要(一)

祖论部分

  1. 难易二道
  2. 五念门
  3. 《小经》要文善导释
  4. 「极乐无为」之偈解释
  5. 善导信愿行之侧重
  6. 善导大师「赞佛偈」补充讲义
  7. 善导大师「赞佛偈」
  8. 善导大师解释念佛之殊胜利益(略钞)
  9. 缘佛愿力速成佛
  10. 龙树菩萨难易二道判
  11. 《易行品》大纲
  12. 《易行品》「本愿释」略解
  13. 《易行品》略解
  14. 《易行品》精髓

第十八愿

  1. 第十八愿善导释
  2. 《大经》第十七、十八愿成就文及流通文略解
  3. 第十八愿之白话文、成就文、流通文及图表
  4. 第十八愿善导释之「补充讲义」
  5. 净土宗祖师解释本愿
  6. 第十八愿之义(三)
  7. 第十八愿之义(二)
  8. 第十八愿之义(一)

经证.祖语

  1. 门余大道
  2. 现生不退(入正定聚)之证文
  3. 慈悲的救度
  4. 佛在何处
  5. 「弥陀名体相即不离不二」之经文与祖语
  6. 念佛超度三涂众生
  7. 厌秽欣净,切愿往生
  8. 光明摄护 念佛众生
  9. 弥陀本愿是凡夫为本、现生不退
  10. 念佛诸行比较
  11. 助念开示之经证
  12. 专念弥陀之根据(经文、祖语)
  13. 「但念弥陀,必生极乐」之经证祖传
  14. 念佛能灭罪障之文
  15. 念佛具足无上功德之文
  16. 念佛佛圣护念赞叹之文
  17. 极乐依正庄严之文
  18. 弥陀是本师本佛之经证

净土宗教理

  1. 佛教的根本教理
  2. 弥陀以名号度生(讲义)
  3. 念佛三大利益
  4. 一代教皆念佛化前教
  5. 净土五观 (净土三观二信)
  6. 阿弥陀佛是何等佛
  7. 二种深信
  8. 往生与预知时至
  9. 五逆往生 为显念佛
  10. 念佛功超定散诸善
  11.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摘要
  12. 弥陀悲愿 天性自然
  13. 念佛与佛 机法一体
  14. 念佛生极乐 脱出三界狱
  15. 一虚一实
  16. 六字释
  17. 一代圣教六字全收
  18. 不问罪福 念佛皆生
  19. 净宗指要
  20. 弥陀与众生的关系
  21. 净土宗特色--易
  22. 阿字十方三世佛
  23. 对比劝善,彰往生益
  24. 弥陀何故建立「念佛往生」愿?
  25.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二)
  26. 念佛功德
  27.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一)
  28. 名号度生
  29. 凡夫入报问答
  30. 弥陀救度众生(二)
  31. 增上缘(二)
  32. 弥陀救度众生(一)
  33. 增上缘(一)
  34. 三重选择 净宗口诀
  35. 第二十二愿略解
  36. 正行与杂行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讲义
top

讲义

佛教的根本教理

       佛教最根本最基础的教理是什麽?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佛陀最初说法所讲的就是「苦、集、灭、道」,虽然说这是最初所讲的,但佛陀所有的说法也都不离「苦、集、灭、道」的范围。也就是说,「苦集灭道」是佛教成始成终之法,不管大乘、小乘、南传、北传、藏传,都离不开「苦集灭道」。所以,佛之一代教法,就是「苦集灭道」。

       「苦」,佛陀一开始就说苦,所以学佛的人要了解苦。这并不是说学佛的人要去学苦,过苦的生活,完全不是,是要知道苦,而且解决这个苦。

       佛说人生是苦,人生有什麽苦呢?有生老病死的苦,这是四种的苦;还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苦,总共八种苦,这是概括的讲。如果没有断尽烦恼,或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麽苦就无量无边了,所以先讲苦。好像一个人要健康、长寿,必须先了解身体为什麽不舒服,是否有什麽病,然後去找医生,把身体的病治好了,将体弱的体质转为健康、强盛的体质,这样就可以比较长寿。所以,佛陀说苦,是要解决苦的本身,想要不苦,就先要了解它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所以先讲苦。

       「集」,就是聚集。意思是说,「苦」是一个结果,那「因」是什麽?因就是「集」。

       「集」,佛陀依次第性逻辑性而讲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可以归纳为两个:一个是无明,一个是贪爱。我们众生都有三毒,也就是贪瞋痴,贪是贪爱,瞋是生气,贪瞋是一起的,对於自己所贪爱的,得到了就会欢喜满足;得不到就会生气苦恼,所以贪爱跟生气是一体的两面,所谓「爱憎一体」。爱憎来自於无明,来自於愚痴,因为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而起贪瞋的执着之心。

       什麽意思呢?宇宙中所有事物──不管有形、无形,都是无常变化的,一旦变化了,本来快乐的,就转为痛苦了;而且为了得到所爱的,就会去造业。而这个所爱,当然也没有离开六根对六尘而生起的执爱,还是没有离开五欲(财色名食睡)。

       人生一辈子可以说都是为了追求五欲。经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表示我们生而为人,为了追求这五欲,往往堕落三恶道的多。这是「苦、集」。

       「灭」,晓得病因了,就要从病因对治下手,因为「集」这个病因是可以消「灭」的;病因灭了,就没有苦,就没有六道轮回,就永恒安乐,这就是「灭」。「灭」就是灭除。好像猛烈的大火已经熄灭,自然不热了、清凉了、寂静了,这叫做「灭」。

       「道」,要达到「灭」,必须修「道」,概括来讲就是八正道──八种正确的道路。哪八种呢?

       第一就是「正见」──正确的见解观念。正见是指什麽?指了解有「苦集灭道」;反之,不知道有苦集灭道,表示没有正见。即使哲学家、文学家、得诺贝尔奖的名人,如果了解苦集灭道,他就有正见;如果不了解苦集灭道,就是一个没有正见的人。没有正见,就没有「正信」。

       再来是「正思惟」。如果有正见,所想的一定会往正见的目标前进,这就是「正思惟」。然後有「正语」、「正业」,所讲的话,所做的行为,都会是合乎正见的。

       再来是「正命」,所做的事业,也会是依「正见」来做。做事业赚钱,无非就是为了养身活命,家庭经济有来源,可是一个皈依、有正见的人,他不会去做杀生的事业,开赌场等等有违背因果的事业,因为这一些行业不合乎道德,这个叫「正命」。

       然後是「正精进」,努力都是往正面的。没有「正见」的努力,就会愈走愈偏。最後是「正念」及「正定」。

       有了这八正道,就能够断除贪瞋痴;贪瞋痴断除了,就会离开六道轮回,达致不生也不死,心永远是寂静的、清凉的、自在的。这是「苦集灭道」。

       所以,佛法在讲什麽?讲苦。

       佛法在讲什麽?讲解脱苦。

       佛法在讲什麽?讲生命的真正意义,讲不生不灭的道理。

       所以,讲到最後,就是要修道。

       以净土宗来讲,我们苦集灭道的「道」是什麽?就是念佛。

       善导大师说「极乐无为涅盘界」,极乐世界是无为、涅盘的境界,涅盘就是「灭」,就是可以灭掉我们的贪瞋痴,可以得到永恒安乐、不生不死。

       善导大师又说:「念佛即是涅盘门」,念佛就是进入涅盘的通道入口。

       譬如,有一座城墙,乍看之下,四周都没有进入的门;但其实是有门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到,只要发现到这扇门,就可以进到城墙里面。念佛就是通往极乐世界的门,我们只要念佛,就能进入极乐世界,所以说「念佛即是涅盘门」。

       前面讲过,不论大乘、小乘,不论显教、密教,成始成终,都没有离开「四圣谛」;同样的,各宗各派的教义,也都没有离开「四圣谛」。因为佛法的根本,就是在灭苦、解脱苦,可以说所有的宗教都是从人生的苦而成立的。基督教说信者得永生,要上升天堂去享天乐,也是要离苦得乐;伊斯兰教说信阿拉,就会到他们的乐园,也是要离苦得乐。为什麽?这世界,人有生老病死,死了,所有这一生的成功、成就、可爱的,统统要离开了,那岂不是很痛苦?如果人死是一了百了,那痛苦是短暂的,但如果还有下辈子,痛苦就无穷无尽了。总之,一切宗教皆起源於人生的苦。

       佛陀说有五件事,所有的人,包括女人、男人;在家或出家,都应当时常拿来自我警惕:

       一、我会变老;我不能免於变老,除非短命夭折。
       二、我会生病;我不能免於生病。
       三、我会死亡;我不能免於死亡,要不死是不可能的。
       四、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有离我而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能避免跟恩爱的人离开,要不相离开是不可能的,所谓「爱别离」、「生离死别」。俗话说「父母恩深终须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人生的现实就是这样。《念佛超荐仪轨》的最後有一句回向偈说「普愿有情皆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这一首偈是很实在的。要永恒的生命,要永远的团聚,就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是不可能满愿的。

       五、我所做过的恶业,终究还是要由自己独自承担,别人是代替不了的,别人是不可能代替的。事实就是这样,所以即使再孝顺的人,能够代替老迈父母的病痛吗?不可能!父母的善业、恶业,父母独自去承担,我们再怎麽孝顺也代替不了。所以人的一生是「孤独」的,出生的时候一个人,死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孤独去面对自己的生死、承受自己的果报,没有人陪伴、没有人代替,可以说是一片黑暗,孤独、无助、恐惧。所以佛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佛典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北方的迦兰陀竹园精舍。

       那时,有四位修得了五种神通的婆罗门修行人,聚在一起议论如何躲避死亡,最後,他们的结论是:

       当死神来时,再强悍、再有权势的人也躲不过,我们应当各自以神通隐藏起来,让死神找不到。

       第一位修行人飞翔在空中,想以此躲避死亡,结果死在空中。
       第二位修行人潜入深海中,想以此躲避死亡,结果死在海中。
       第三位修行人钻入山腹中,想以此躲避死亡,结果死在山中。
       第四位修行人钻入地岩中,想以此躲避死亡,结果死在岩中。

       为什麽?「死」不是外来的,是自己的业力到了,就会死。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就藉此教导比丘们说:比丘们!想要免死的人,应当思惟四个道理,哪四个呢?

       一切行无常,这是第一个道理,所以应当念念不忘修行;
       一切行是苦,这是第二个道理,应当好好思惟这个道理;
       一切法无我,这是第三个道理,应当好好思惟这个道理;
       灭尽为涅盘,这是第四个道理,应当好好思惟这个道理。

       第一,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是无常的,时刻都在生灭变化,最後都会灭尽;要不变化,那是不可能的。世间上一切形形色色的万事万物,都是缘聚缘散,最後成空,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没有一样不是在刹那刹那之间迁流、转变。因为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它随着缘聚而生,缘散而灭。有情世间的人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器世间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因此,一切法在时间上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它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说「诸行无常」。

       佛陀讲的无常是会变化、变坏,最後消灭,没有永恒的安乐。不是说虽然无常,但还有希望,现在失败了,将来还可以成功,还有机会,不是那样子的。健康的人还是会死,长寿的人也离不开死亡,所以说无常。因此《无常经》说: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法,不被无常吞。

       第二,因为一切的现象是无常的,所以一切现象的本质就是苦。本来健康变得不健康,就有病的苦;本来年轻,变成年老衰迈,就有年老衰迈的苦;本来生存,要死了,就有死的苦;所以一切的存在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

       第三,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以任何事物都是空性的,没有实体的,没有一个自我,没有一个主宰者,因此不能自在,不能安乐,所以不要执着。不执着,就会离开生跟死,离开生生灭灭而不生、不死。

       第四,寂静涅盘。没有贪瞋痴,不对世间任何的东西产生喜欢、赞美、执着、拥有,这样就不会苦。因为拥有的时候是乐,有一天会失去,一旦无常呈现,那岂不是苦?而且有了执着,就会造罪造业,就会六道轮回。如果没有这个执着的心,就不会有轮回。但这些,我们都做不到。要我们不执着,那不可能。大家自我检讨:有没有贪瞋痴?有!那就一定会执着贪瞋痴。我们起心动念,就会执着所起心动念的。除非到了极乐世界,才不会执着。

       「道」,对我们来讲就是「念佛」,就是阿弥陀佛的救度之道。十方众生不管根机如何,不管修行如何,不管一天念佛多少,都不管,只要愿生极乐、专称弥陀佛名,现生就在弥陀保护当中,来生就在净土莲花化生。

       《阿弥陀经》讲念佛「一心不乱」,这里说的「一心不乱」跟禅定的「一心不乱」是无关的。「一」者不二,不二就是「专」,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念弥陀专复专」;「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乱也是「专」。所以「一心不乱」四个字,在净土法门来讲就是「专」。并不是依一般圣道门的教理,用禅定功夫来解释,将「一心」解释成没有念头的定心。

       凡夫的我们,再怎麽样念佛都会有妄想杂念,再怎麽样的信受弥陀救度,贪瞋痴也不会断除。我们这辈子不可能断除贪瞋痴,不可能没有妄想杂念,但是,我们必定往生极乐世界。为什麽?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摄取不舍!因此,昙鸾大师说「不断烦恼得涅盘分」,烦恼没有断除,也能够离开六道,也能够往生成佛。

       一般要离开六道轮回,必须要断除烦恼,要往生一般的净土,至少要初地以上菩萨的功德。可是凡夫烦恼具足,妄念很多,这样也能往生到比一般的净土还要高妙的极乐世界,这当然不是靠我们的功夫、功德、能力。是因为念佛,就依靠了阿弥陀佛的愿力,好像从此岸到汪洋大海的彼岸,不是靠我们会游泳,我们没有那个能力超越汹涌浪潮,是靠这艘船。这艘船很坚固,不受风浪侵袭,能让我们安稳的到达彼岸。

       我们坐的这艘船,是阿弥陀佛名号建造的大愿船。我们念佛愿生极乐,就是坐在阿弥陀佛的大愿船里。在船上,不管你是坐着、躺着、翘着二郎腿,还是毕恭毕敬的站在那里,都不管,只要上了这艘船,就能够到达彼岸。

       意思就是说,不管什麽根机,每个人就以自己的根机去念佛──出家人以出家人的根机,在家人以在家人的根机,男众以男众的根机,女众以女众的根机。

       有些人退休了,比较有时间;有的还在上班,有的是家庭主妇……念佛的时间多寡各不同,念佛数目当然也不一样。

       有些人天性温和,有的比较有修养,所以念佛时妄想杂念比较少;有的人急躁,或者容易忧心,所以念佛时妄想杂念比较多,这些都没关系,只要「念佛愿生」就可以了。一天念多少都可以,十万、五万、三万、一万、五千、一千……,都可以。

       念佛,与心清净不清净也没关系,只要你「愿生极乐」,只要你每天忆佛、念佛,这样就百分之百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而且这个往生不是将来,是现在就能决定,这就是「平生业成」。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