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谈开示

  1. 「二河白道喻」给念佛人的启发
  2. 《示病友》讲记(二)
  3. 《示病友》讲记(一)
  4. 爱的建设
  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6. 学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随」「三不」
  8. 如何面对法义之争
  9. 认识「观世音菩萨」
  10. 净土法义的修学次第与弘法原则
  11. 净土思想的善导者
  12. 《观经》教眼
  13. 纯粹的净土宗(三)
  14. 纯粹的净土宗(二)
  15. 纯粹的净土宗(一)
  16. 学僧工作 爱心为本
  17. 好好照顾自己
  18. 惜福与环保
  19. 念佛与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与念佛
  22. 不问罪福 称名必生
  23. 关於道场的软硬体建设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风学习(三)
  26. 宗风学习(二)
  27. 宗风学习(一)
  28. 弥陀之家 爱心为本
  29. 於「弘愿寺」为莲友开示
  30. 为「福圣寺」常住僧众开示
  31. 书读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让法义入心──多闻熏习
  33. 流通法宝即是做弥陀的手足
  34. 南宁问答
  3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四)
  36.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三)
  37.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二)
  38.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一)
  39. 净土宗特色
  40. 净土宗宗旨(二)
  41. 净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网上莲友问(三)
  44.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下篇)
  45.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中篇)
  46.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上篇)
  47. 净土宗行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4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三)
  50.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二)
  51.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一)
  52.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答莲友问
  53.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开示
  54. 於「弘愿寺」为僧众开示
  55.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皈依开示
  56.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二)
  57.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一)
  5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

  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二)
  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一)
  3.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
  4.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九)
  5.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八)
  6.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七)
  7.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六)
  8.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五)
  9.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四)
  10.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三)
  1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二)
  1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一)

《净土宗概论讲记》

  1.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八)
  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七)
  3.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六)
  4.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五)
  5.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四)
  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三)
  7.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二)
  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一)
  9.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
  10.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九)
  11.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八)
  12.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七)
  13.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六)
  1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五)
  15.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四)
  16.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三)
  1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二)
  18.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一)
  19.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
  20.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九)
  21.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八)
  22.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七)
  23.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六)
  24.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五)
  25.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四)
  26.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三)
  27.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二)
  28.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一)
  29.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
  30. 《净土宗概论讲记》(九)
  31. 《净土宗概论讲记》(八)
  3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七)
  33. 《净土宗概论讲记》(六)
  3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五)
  35. 《净土宗概论讲记》(四)
  3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
  3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
  3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一)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1. 第43课:释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课:释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课: 一、三经要点(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课: 一、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特色 二、三经要点(一)
  5. 第39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五)
  6. 第38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四)
  7. 第37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三)
  8. 第36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二)
  9. 第35课: 一、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二) 二、称名一声,顿超生死——《观经》「称名往生」之文 三、称名一行,总超万行──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一)
  10. 第34课: 一、弥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导大师「溺水偏救」之文 二、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课: 一、不顾贪瞋,称名必生──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论凡夫,只论弥陀──善导大师「凡夫入报」之文
  12. 第32课:不顾贪瞋,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课:不问时节,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时节」之文
  18. 第26课:不择众机,称名必生 ──法照大师「瓦变成金」之偈
  19. 第25课:诸佛作证,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课: 一、名号本义,称名必生──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三) 二、诸佛作证,称名必生──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二)
  22. 第22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一)
  23. 第21课:本愿不虚,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本愿四十八字释」之文
  24. 第20课:定业与助业 ──善导大师判「正助二业」明傍助业专正定
  25. 第19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三)
  26. 第18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二)
  27. 第17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一)
  28. 第16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三)
  29. 第15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二)
  30. 第14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一)
  31. 第13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三)
  32. 第12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二)
  33. 第11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一)
  34. 第10课:信机与信法 ──善导大师释「机法深信」而弃自身归弥陀
  35. 第9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课: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二)
  40. 第4课: 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一)
  41. 第3课:善导大师思想概述
  42. 第2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二)
  43. 第1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

  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临终时示门第之法语)
  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辨食鱼之法语)
  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妓女之法语)
  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四郎之法语)
  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重衡之法语)
  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忠纲之法语)
  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赖纲之法语)
  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无品之法语)
  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尼众之法语)
  1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信寂之法语)
  1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随莲之法语)
  1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道遍之法语)
  1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乘愿之法语)
  1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圣光之法语)
  1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隆宽之法语)
  1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述《阿弥陀经》大意之法语)
  1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从配流上洛之後开示之法语)
  1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21~25)
  1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6~20)
  2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1~15)
  2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6~10)
  2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5)
  2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三心料简(一))
  2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21~总结)
  2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6~小结)
  3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5)

石家庄念佛开示

  1. 石家庄念佛开示(四)
  2. 石家庄念佛开示(三)
  3. 石家庄念佛开示(二)
  4. 石家庄念佛开示(一)

念佛往生开示

  1. 念佛往生(问答部分)
  2. 念佛往生开示(正文)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如何让法义入心──多闻熏习

--慧净法师、净宗法师2011年10月22日於福圣寺开示

 

 

       (缘起:热心弘法的西安石居士,带领部分莲友来福圣寺拜见慧净上人和净宗法师,上人和师父即兴开示)

 

净宗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我这张面孔大家可能熟悉,认起来也不难。慧净上人从远方来,大家也想见见面,上人已经坐在这里了。

 

       首先很抱歉,为什麽呢?昨天一些莲友(有宝鸡来的,还有我们当地的),都赶到福圣寺,希望能见见面。上人也不随便来大陆,我们这次来是有特别的事由,主要是为了弘愿寺的建设、规划,包括福圣寺後面这块地的规划,我们要和当地的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交流意见。另外,也想广泛地考察一下西安的古建筑,它的布置,设计的精华,涉及到古典跟现代的结合,甚至包括灯光、装潢。当然,我们算是外行,看不明白。我们有设计师,特别是孙居士,以他为主。我们都要有概念,这样下面的设计就会相对地少一些遗憾。这两天腿都跑细了,到处看,还要拍照,这样走来走去。孙居士心脏不好,搭了四个桥,支架也很多,心脏不好不能快,而他看得特别细,比如莲花灯、柱础,他跟我们看得不一样;交通也很麻烦,昨天我们五点钟坐车去吃晚饭,赶了一个半小时;晚上还想抽点时间看一下灯光,因为弘愿寺净土堂的设计或许可以借鉴现代风格,同时也能符合佛教特点,符合佛法,世间的东西相对也有可借鉴之处,比如雕塑呀,很多的内容。只怪西安旅游资源太丰富了,我们走得腿都迈不动了。昨天晚上回来已经是十一点多了,累得要散架了。所以很抱歉,分身乏术,昨天没能和大家见面,让大家空等。(众莲友:南无阿弥陀佛。)

 

       石居士,他有「四心」:一是很发心,他非常发心,愿意承担;二是很热心,很热心地为大众服务,弘宣这个法门;三是很忠心,忠实於善导大师的教法和思想,对於慧净上人所开展的这些教理非常忠诚,忠心地宣扬;四是很专心,他是一定要专,很专,这也是净土法门的特点,善导大师强调的就是专。这几点很值得赞叹。

 

       石居士在弘法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经验,而且在不断改进、提高,前天我跟他交流了一下,我有点想法,也跟大家吹吹风。这个不光是这个地点,也是全国莲友,我们经书流通到这个时段,学习方法要上一个台阶。

 

       弘愿寺经书法宝的流通面比较广泛,时间也算是有十几年了,法宝流通下去之後,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家看过之後得到法益、法喜。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让它更加地落实。

 

       在各个地方,大家都盼望:「最好上人来跟我们讲法;上人那麽远,来不了,最好净宗法师、智随法师来跟我们讲法。」结果左盼右盼,法师一个都不来,这就是一个问题。

 

       这个呢,也不是一个办法,我们也各自有各自的事情在做,上人有一些纲要性的东西要整理,要总结。我想在居士队伍当中,在各个地方,应该怎麽学法呢?石居士的方法就可以借鉴。他很热心,也有能力带领大家学习。听了石居士的汇报,大家都有这麽一个想法,就是要建立读书会。当然,具体怎麽操作,还要再做计画,但大致方向是读书会的形式。

 

       读书,倒不是直接拿着《无量寿经》《观经疏》或者《往生论注》来读,主要是读上人也包括我所讲的白话文的书,比如说《第十八愿讲话》《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把善导大师的教法变成白话文之後呢,读的人就有一个文本依据,读的时候可由一位居士(比如说石居士)带领大家,他先看一遍,消化吸收,变成他的语言,结合大家的具体情况(他了解你们的程度、深浅),边读边讲解。当然,不脱开书本。如果脱本讲解,讲完之後,别人没有讲稿,听完了就过了,然後说「法师能讲,石居士能讲,我又不能讲」,这样,弘法除了你就没有别人了,那就打不开点了。读书会好在哪个地方呢?只要你识字,只要你热心,你就可以读;读完之後,大家可以交流,深也好,浅也好,都可以摸索,有问题也可以把它记下来。现在通讯、网路都很发达,将来如果广泛开展这个活动,我们就要有一个支持的平台,各地读书会的问题集中在一起,法师可以统一地加以解释,这样不就有指导了嘛。

 

       当然,具体做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我想大致来讲,有一个读书会。有时间大家都可以读,读完之後各个点可以交叉读,将法义学习落实下来。       

 

       组织学习的人可能有一种想法,「反正上人的书、师父的书都是白话文的,你们也看得懂,就不要我带大家学习了,我来给你们讲《观经疏》《往生论注》吧」,其实不是这样,因为我们不是以学习为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信仰,就是把「念佛决定往生」这件事情落实在心中。上人所讲的,我所讲的,都是消化吸收善导大师的思想,变成大家好理解的语言,解决大家的问题。如果直接啃原着,那就要事倍功半,所以应该从白话文的书入手。

 

       比如甘肃的刘居士,我发现他读书很有办法。他在鼓山涌泉寺看了一本薄薄的《净土宗大意》,他一看就非常相应。按说他这麽年轻,也有文化,可以看更多的书啊,他不是,他就把这本书放在包里,不管出差到哪个地方,反来复去就看这本书,看得特别法喜,上面密密麻麻的笔记。他说:「我就装在随身的包里。」他到弘愿寺去拜访,把那本书给我看,他说,「法师,你的书我看了很感动,重点的地方,笔记做得很细。」这本书看得很深入之後呢,他再看第二本。这样,一本书就把他的信仰问题解决了。不然的话,走马观花,没有落实,贪多嚼不烂。《观经疏》和《往生论注》,到现在为止,上人也好,我也好,还没有完整讲一遍,我想大家自己来学习还是有困难。《观经疏》,以法然上人的智慧,读过八遍才悟到真髓,我们一般的信众,甚至弘愿寺的法师,要想学这本着作(还有《往生论注》),如果没有人指导,那还是要摸索,很多地方把你挡住了。我也看过有人解释的,确实需要进一步引导。当然我本人也很肤浅,只是起步早一点,摸索得多一点。目前这个阶段,有这些弘愿寺白话文的书,包括手掌书,足以解决我们的信仰问题。只是在法义学习的形式方面,我们没有开展好。将来,上人的很多讲义资料,可以一篇一篇讲解,录成文字;还有手掌书,像《念佛放光》《人生之目的》《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这些都很浅显好懂,我也可以讲。这样讲,大家都看得懂,有故事——我也做读书会的一员。像上人的《第十八愿讲话》,我也可以拿来读,跟大家共同学习,弘愿寺、福圣寺都要开展这项工作,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法宝流布出去之後,要发挥它的作用,像杜甫写的诗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断地熏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上面有人读,你可以看;读书会读完了之後,你自己还可以复习。这些书,读一遍有一遍的味道,读两遍有两遍的味道,慢慢地就把法义落实在心中——「润物细无声」。像春天的雨,细细密密,滋润万物,没有声音,不知不觉,无形当中法义就渗透到我们心中。

 

       信仰一旦建立起来,智慧就开发了。这个时候如果学有余力,如果你还年轻,身体还好,有弘法利生的才能和愿望,那就可以涉猎得广一些,对祖师的教典可以加以研究,那时候我们第二批的法宝也会出来,这样你就可以钻研了。

 

       就大众来讲,目前次第上是这样的。

 

       总之,将来的学习,一方面共修念佛,另一方面尽量把读书会的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蓬蓬勃勃,生动活泼。这方面可以交流,可以探讨,有组织地加以普及。这样的话,就不是出现一两个会讲法的居士,而是可以批量复制。读书活动,十个人八个人都可以。这样,整个法宝的功效就会大大增加。现在可能四本书能捞一个人,如果有读书会的话,一本书能捞四个人。为什麽呢?一般情况下,老太太眼睛不好,还可能不识字,不太会自己读。如果大家共修,有人带领,一起来读,和她自己在家里看还是不一样的。自己在家里看,没人组织,容易打瞌睡,然後看成厌倦心,「这本书我看过了」。集中在一起学习,有老师,有小组长,有宣讲员,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互相之间还有交流,还有互动,兴致就来了。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大家像学生一样,这样就有共修的力量,就有互相扶持的作用,就比较好。这个形式值得推广,甚至还可以来一个学习竞赛。

 

       我想,大家平时对於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或许有疑问,今天上午刚好上人也在,时间还有四十五分钟,请上人给大家开示。

 

慧净法师:

       这个团体都是石居士带来的吗?

 

净宗法师:

       今天居士比较多,有跟着石居士的念佛团体,也有福圣寺当地的,也有宝鸡来的。时间比较仓促,人还没有到齐,有的在半路上。

 

慧净法师:

       我们得难得的人身,闻难闻的佛法,尤其是能够遇到这个千生万劫难遭遇的易行难信的净土法门,这是应该舍身、所谓「尽形寿献身命」来把握的。

 

       我们在八万四千法门当中选择净土法门,在净土法门当中选择善导大师的教理思想。

 

       一提善导大师,我想大家会感觉很亲切。为什麽?谈到善导大师,就谈到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谈到长安的佛教黄金时代,就会想到念一声佛号就放一道光明的善导大师。他教导长安城的老百姓念佛,使得念佛之声充满全城,甚至因为念佛学佛的人多了,使得屠夫的肉卖不出去。屠夫找善导大师算账,哪晓得一见到善导大师,就被善导大师的慈悲威严震摄住。善导大师为他显现极乐世界的清净微妙、快乐庄严,屠夫自惭一生杀生造恶,苦不堪言;极乐世界那麽清净庄严,那麽微妙快乐,那麽无忧无虑,有这种地方,何不赶快去呢!屠夫当下就把屠刀一丢,立刻爬上光明寺门面的柳树,念着佛号往下一跳,有人看到他的神识坐着莲花往生而去。所以我们想到善导大师就想到长安,就想到这些故事,而我们大家都是西安这一带的人,那麽我们学净土法门、选择善导大师的教法,岂不是对我们更贴切,对不对?(莲友答:对。)自古以来,讲说净土教理的高僧大德不只善导大师一人,有好多位,我们为什麽不选择其他大师所阐释的净土教理,而唯选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为什麽?当然,不是说善导大师在长安弘法,所以我们就选择他,不是的,是因为他所开展的净土教理是最纯粹的,最纯正的,最简要明了的,我们一看就懂,容易懂,容易做,容易安心,容易获得法喜,是因为这样。善导大师的高德伟迹,一千三百多年来一直口口相传,所以我们除非不了解善导大师和他的净土教理,否则的话,当然就要完全依循善导大师,对不对?(莲友答:对。)大家都是长安这一带的人,对善导大师感不感觉亲切?(莲友答:亲切。)

 

       我来自台湾,隔山隔水,我把善导大师顶戴为净土宗的宗祖,把他开展的教理当作自己的生命,当作保命丹,那何况大家呢,对不对?(莲友答:对。)

 

       自古相传,善导大师是弥陀所化身。有人会说:「这或许是传说,未必是事实,你又没有根据。你把根据拿出来,人家才容易相信,不然的话是骗人的。」的确,只是口口相传,久而久之,就有传讹,甚至会断层。大家想不想要有根据?(莲友答:想。)有几则现代故事,显示出善导是弥陀化身。我在这里简要地来谈两件,跟大家分享。

 

       第一件,大概在2003年,甘肃有一位出家师父,有一天,他在麦积山上静坐,不知不觉当中,看到前面的天空出现了一座佛塔,巍巍庄严古老的佛塔,佛塔的上面却是缺了一个顶,大概是十一层;佛塔上方又出现一尊弥陀古佛(他说是弥陀古佛)。他看到这座佛塔,看到这尊阿弥陀佛古佛,也不晓得代表什麽含义,也不晓得这座佛塔是在哪里,这尊弥陀古佛跟这座佛塔有什麽关系。後来他从麦积山下来,到外地去参学,坐车到了西安。一下车,四顾茫茫,人生地不熟,不晓得往何处去。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居士来到他的面前,问:「法师,你到哪里去?」「我是外地来的,刚刚到,我想来参学,但还不晓得要到哪里去。」「既然这样,我带你到香积寺去。」就带他到香积寺。之後呢,才晓得香积寺就是善导大师净土宗的祖庭,而且香积寺就有一座佛塔——崇灵塔,供奉着善导大师的舍利。他一见崇灵塔,正是他在麦积山打坐所看到的佛塔,一模一样!香积寺的崇灵塔原来是十三层,但是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雨,最上面两层就不在了,所以目前只剩下了十一层。所以这位法师打坐所看到的,就是这座崇灵塔,而且上面缺了一个顶,一模一样。正逢守塔的师父有事要到外地去,就拜托这位法师替他守塔,所以这位法师就守了十天崇灵塔。过了一段期间,他回到了甘肃。2009年,甘肃有位居士,专学专弘善导大师净土思想,跟这位法师有一面之缘,就想把介绍善导大师思想的法宝送给这位法师。不过呢,这位居士了解到法师并非专修净土,心中顾虑他能否接受善导大师的教法,就说:「这几本善导大师思想的书,您愿看就留下,不愿看我就带回去。」没想到法师很欢喜地说:「我要,我要,我和善导大师有缘。」这位居士问他怎麽和善导大师有缘,他才把「跟善导大师有缘」的故事讲出来。至於塔上的那尊弥陀古佛,这位居士就问他:「你怎麽能认定那是弥陀古佛呢?」他说:「这尊佛就是很早以前画像中常见的那尊阿弥陀佛,现在这种画像不常见了。」

 

       各位莲友,由这则故事,可以显现出什麽含义?善导大师跟阿弥陀佛有很直接的关系,所以才会有一尊弥陀古佛就在善导大师崇灵塔的上方,好像崇灵塔跟这尊阿弥陀佛是分不开的,显示出善导大师就是阿弥陀佛所化身,对不对?(莲友答:对。)

 

       2008年,我跟净宗法师到重庆去,在和当地莲友座谈当中,有一位莲友就很欢喜地报告他的一件感应事蹟。他说,当地有一位老居士,也是学净土的,可是不晓得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一天早上,这位莲友带着善导大师教理思想的法宝到老居士家,在老居士家的客厅与他谈话,介绍善导大师的教理思想,跟他说:「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说时手自然向前一挥,当他的手一挥的时候,客厅的电视机自动打开,出现一个彩色画面,画面中有九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什麽大字呢?「善导大师系弥陀化身」。他们两个人非常惊讶,「怎麽这麽不可思议!电视机都没有去按它的开关,怎麽会自动打开?而且即使打开电视机,也不可能有电台来播放佛教节目,特别又播出这九个字,『善导大师系弥陀化身』,这不可能啊!」他们就觉得,「哎呀,善导大师慈悲,阿弥陀佛慈悲,特地以这种感应现象来引导我们学净土法门,来肯定善导大师就是阿弥陀佛所化身,所以善导大师所讲的净土教理等同阿弥陀佛直接所讲的,是最正确的。」

 

       各位莲友,这则事蹟又是什麽含义呢?大家觉得怎麽样?(莲友答:好。)是不是在显示善导大师确确实实是弥陀所化身?(莲友答:是。)通常情况下这个画面需要特别制作,然後用播放机通过电视萤幕显示出来,可是这一切都没有,你说神奇不神奇?可惜的是,大家没有亲眼所见;虽然没有亲眼所见,内心已经很感动了,对不对?(莲友答:对。)

 

       善导大师布教的足迹,是在台湾还是在日本?不在台湾也不在日本;是在广东还是福建?也不是。那在哪里?古都长安,在我们的家乡。其实我的家乡也算是在长安,因为我俗姓杜,追考历史,祖籍是长安杜林。善导大师曾在终南山的悟真寺修行,获得念佛三昧也是在悟真寺,他的「五部九卷」大部分也是在悟真寺所写的。悟真寺在相对寂静的山上,人烟稀少。当时的长安人口有一百多万,所以善导大师布教是在长安。所以,大家在这里念佛,专学净土,又是专依善导,都是踏着善导大师一声佛号一道光明的脚步在前进,对不对?

 

       法然上人从九岁当沙弥,十几岁到京都的佛教圣地比壑山参学,一直到四十几岁,可以说是苦修苦行;虽然苦修苦行,一检讨自己,如果当下果报已尽的话,能到哪里?能脱离三界六道轮回吗?能到极乐世界或者诸佛净土吗?法然上人的无常观很深刻,他一反省自己,茫茫然没有把握。一直到第八次读《观经四帖疏》(因为法然上人在这之前已经读《大藏经》读了五遍了),读到「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才眼睛一亮,这个时候他才晓得,人人都可以往生,为什麽呢?因为人人都可以念佛,只要他专,专念弥陀佛名,就必定往生。为什麽呢?所谓「一心专念」,「一心」就是专,「专念」还是专,「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不管你的根机是圣人也好,凡夫也好,善人也好,恶人也好,出家众也好,在家众也好,士农工商也好,心清净也好,心不清净也好,通通不管,只要你是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一心专念就是不杂修杂行,一直到临终还在念佛,就叫做一心专念),这样的话呢,就是念念不舍。在家众,士农工商,每个人的职业都不一样,根机也不一样。以你的根机,不离开你所从事的行业,同样可以念佛往生。

 

       我们想想看,出家在家,佛法的深入程度,不同的人确实根机不一样。有的人念佛念得很多,一念佛心就比较清净,有的人念佛比较少,一念佛就妄想杂念很多。但是,同样都是靠阿弥陀佛,不是靠他本身。只要是靠阿弥陀佛,那就平等了。尽管念佛的数目有多有少,念佛的心境各不一样,但这些都不管,念佛往生,完全靠这句弥陀名号。好比要从此岸到彼岸,必须要靠船。你是皇帝,皇帝也要靠船;我是乞丐,乞丐同样靠船。不是说乞丐要到对岸需要靠船,皇帝可以不靠船直接飞过去,不是。那麽到了彼岸,彼岸是佛的境界,不管众生根机高低,所谓三根——上中下,不管他的身份,不管皇帝也好,百官也好,或者是贫无立锥之地的乞丐也好,一字不识的文盲也好,你只管念佛,只管依靠佛力,到了极乐世界,通通变铁成金,通通转凡成圣。极乐世界是佛的境界,到了那里通通受用同佛,所谓「念佛成佛」「念佛即是涅盘门」。

 

       所以,法然上人通过这段法语,就领悟到:众生根机各不一样,那没关系,只要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这样就是念念不舍,这样就是正定之业,必定百分之百往生成佛。

 

       所谓「念念不舍」是什麽呢?士农工商,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在他的岗位上尽他的职责,一方面尽岗位职责,一方面念佛。该做事就做事,该动脑筋就动脑筋,该睡觉就睡觉,等到事情做完了、脑筋动完了、睡完了,那就念佛。甚至人都有贪嗔痴,都有妄想杂念,妄想杂念打完了那你就念佛,这样叫做念念不舍。并不是说「哎呀,念念不舍,那必须分分秒秒都要念佛才算念念不舍,那这样的话,要睡觉怎麽办,就不用睡了?要工作怎麽办,就不用工作了?」「念念不舍」就是有空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有念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是说「我要念这尊佛、念那尊佛,念这尊菩萨、念那尊菩萨,持这个咒、持那个咒,诵这部经、诵那部经」——杂修杂行,不是!有时间、要念就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叫「念念不舍」。

 

       这样的话,就是正定之业。所谓「正定」,就是百分之百地从因到果;如果未必能从因到果,那就是「不定」;如果业因与所期待的果报互无关系,那就是「邪定」。念佛是正定的法,是正定的行,百分之百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叫「正定之业」。如果不能百分之百往生极乐世界,都不能算正定之业。所以,我们只要一心专念弥陀名号,那就必定百分之百往生极乐世界,不管是圣人也好,凡夫也好,出家也好,在家也好,善也好,恶也好,念佛的时候清净心也好,不清净心也好,念佛的时候有妄想杂念也好,没妄想杂念也好,这一些都不管。

 

       为什麽呢?善导大师特别强调「顺彼佛愿故」。原理在哪里?在顺彼佛愿。我们念佛就随顺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就跟阿弥陀佛的本愿感应道交,就跟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了。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那不往生会到哪里去?不可能啊。

 

       就好像开关跟电灯是一条线,是一体的,你按这个开关,电灯就亮。为什麽呢?因为顺这个线路。你如果按别的开关,这个灯会亮吗?不会亮。你念别的佛,修别的法门,是正定之业吗?不是正定之业。当然,回向也可以往生,但不是正定之业;往生之後在莲花里面,不能立刻花开见佛。为什麽呢?因为不是顺彼佛愿,不是正定之业。你要这盏灯亮,必须按这个开关。

 

       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只要按「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开关,出声念也可以,心中默念也可以,只要我们专念弥陀名号就可以,因为专念弥陀名号就是专靠弥陀救度,就是信受弥陀救度。阿弥陀佛这个开关接触非常良好,不会潮湿,不会接触不良,非常灵光,你只要轻轻一按(念佛),立刻电灯就能亮起来(佛光照摄)。

 

       善导大师「五部九卷」当中有关弥陀救度的法语非常多,我们只要掌握《观经四帖疏》的「五正行」就可以了。至於说深入了解,这个就交给比较有文化的人,像石居士,或者年轻一辈。一般的莲友,只要能够掌握「五正行」就可以了;至於年迈的莲友,只要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就可以了。教理懂的非常多,可是他不念佛,那能往生吗?不能往生。懂得那麽多的教理跟念佛有什麽关系?有。因为懂得那麽多的教理才晓得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就必定往生弥陀净土。所以,教理是为了导归实践。我们既然懂得教理,就直接迈开脚步去实践,那就是专念弥陀名号。为什麽讲这些呢?因为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当中,也谈到其他的,譬如说《观念法门》里面就谈到说要持戒、诵经,然後念佛多少、礼拜多少,这样就能获得上品生。善导大师把这些法门通通归纳在「五正行」当中。

 

       什麽是「五正行」?

 

       你要读诵的话,就读诵净土三部经——读诵正行。

 

       你要观想的话,你就想像极乐世界的庄严。倒不用去打坐、息虑凝心,或者观想极乐世界的十三种定观。想像极乐世界的庄严,引起自己的向往之心、愿生之心就可以了——观想正行。

 

       你要礼拜,就专礼拜南无阿弥陀佛,不要杂拜其他的诸佛菩萨。这不是说我们贬斥诸佛菩萨,一点都不是。诸佛菩萨我们理当感恩,因为生生世世以来,由於诸佛菩萨的引导,我们才能够今生今世信受弥陀的救度。只是诸佛菩萨的本怀、本意,也是要我们专心仰靠阿弥陀佛,「某某人,你不要杂,你只要专拜阿弥陀佛就可以。你如果要拜我们,不如专拜阿弥陀佛,因为我们也不离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十方诸佛菩萨都在阿弥陀佛一佛当中。十方诸佛那麽多,你拜不来的;拜三千佛,拜万佛,你也拜不来的,而且很杂、很累,你只要专拜一佛,等同拜了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所以善导大师在五正行当中就说:你要拜佛,就专拜阿弥陀佛——礼拜正行。

 

       你要念佛的话,就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称名正行。

 

       你要赞叹供养的话,就专赞叹阿弥陀佛,专供养阿弥陀佛——赞叹供养正行。

 

       「五正行」当中,念佛是「正定业」,其余四种是「助业」,帮助你来成就正定业,引导你来专一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如果以礼拜为正定业,老居士拜不了几拜就累了,躺在病床上的人也不能拜,所以阿弥陀佛不选择礼拜为正定业。如果以读诵经典为正定业,没有经典、不认识字、没有时间,都不容易读诵,还是有局限性。如果以观想为正定业,想像极乐世界,头脑不灵光的人就被排除在外了。如果以赞叹供养为正定业,我们顶多就是一天一炷香,表达自己的诚意,其他我们又没有能力。唯有念佛,是大家都可以做得到的,不是大声念,就是小声念,不然就是金刚念,即使是哑巴,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哪怕是躺在床上的病人,也可以在心中默念,所以念佛容易,而且念佛直接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我们的心直接跟阿弥陀佛的心相通。所以,念佛既容易,又是正定之业,念佛本身既容易又殊胜。

 

净宗法师:

       刚才上人把最核心的都点出来了。就是说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浓缩在「五正行」,五正行当中,念佛是正定业,其他是为了引导念佛,导入正定业。所以,净土宗的宗旨,第一句就是「信受弥陀救度」,如何信受呢?「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这就是信受弥陀救度。如果不愿生弥陀净土,又不专称弥陀佛名,你说你信受,你信受什麽?信受,自然就会称名,自然就会愿生极乐世界。这样了解吗?念佛、愿生极乐世界,就是信受弥陀救度。净土宗的宗旨,大家会背吗?好!请合掌,跟我念: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

 

       谢谢!请放掌。

 

慧净法师:

       第一句显示出净土法门的内涵,也就是说净土法门是讲弥陀救度的法门,不是靠我们修行的功夫,或者靠我们累积的功德,以此来回向给阿弥陀佛,拜托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不是的,完全是讲弥陀救度的。阿弥陀佛在兆载永劫以前就准备要救度我们,一直在呼唤我们,要我们接受他的救度。

 

       由於根机漏劣,我们所修的,都是有漏之善、杂毒之善,以此回向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要把这些功德放到哪里?没有地方可放。为什麽呢?极乐世界都是清净的,都是光明的,内外通透,光明亮丽。我们是不清净的,昙鸾大师说我们凡夫所做的,顶多是人天之善(就是五戒十善),不管是因还是果,都是颠倒的,都是虚假的,都不是真实的。极乐世界是真实清净的,如果回向我们的功德想往生极乐世界,因和果根本不相吻合。所以,回向自己的功德往生去的,都在莲花里面,不能马上花开见佛。

 

       所以,我们要完全信受弥陀救度。

 

       信是相信,受是接受。因为你相信这个东西能让你填饱肚子,能让你健康长寿、青春永驻,所以你才接受——相信了你才会接受;你不相信,你怀疑,就接受不来。为什麽呢?因为事关重大,大家就会加倍谨慎,「万一吃下去是毒药,不是甘露呢?」所以越是重大的事情,越会谨慎地去明辨,肯定了,相信了,才会去接受。

 

       打个比方,有一群贫困的人,从远地而来,七天没吃饭,三天没喝水,已经奄奄一息了。有个长者(所谓长者,就是他有爱心,又有能力),想要布施这些奄奄一息的人,把食物拿出来,这些人要不要接受?要,就这样地接受。

 

       你是受饥受寒的人,如果没有人救济的话,当下就要死了。现在有好心人端来了稀饭,而且捧着金银财宝,又邀请你去他七宝楼阁的家,你相信不相信,接受不接受?接受,就这样地接受。

 

       我们接受弥陀的救度。弥陀有爱心救度我们,弥陀有能力救度我们。弥陀说:无量劫以来,我不成为一个大布施的主人,来救济贫困的人,我就不成佛。

我於无量劫,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你看,无量劫以前,阿弥陀佛就发了一个誓愿,如果不成为一个大布施的主人,来布施贫困的人,他就不成等觉。这个「等觉」就是等正觉的意思。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都是大施主,布施我们成佛的功德,使我们能够离开六道轮回,使我们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成佛,所以《无量寿经》就说: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开」就是完成、圆满;「法藏」就是成佛的功德,离开六道轮回,到极乐世界的资粮,也称为功德;「广施功德宝」,广施这个成佛功德之宝。       

 

       又说:

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清白之法」就是成佛之法,来布施给我们。

 

       又说:

心或不堪常行施,广济贫穷免诸苦,
利益世间使安乐,不成救世之法王。

 

       如果他没有那个心量,平等地救度十方众生(不管圣人、凡夫,善人、恶人,都平等地救度),他就不成为救世的法王。那如果他能够成为救世法王的话,他才能够成佛。一旦成佛,他就是一个救世法王、救世主。

 

       所以,净土法门是讲弥陀救度的法门,弥陀为我们开法藏,弥陀以这个无量功德宝来布施给我们,消除我们生生世世以来的种种业障,使我们有功德资粮往生极乐世界,也可以在极乐世界快速成佛,这些都是在他的法藏里面;那法藏在哪里呢?在这句六字名号里面,所以六字名号就是万德洪名。

 

       净土宗的宗旨,第一句,信受弥陀救度,显现出净土法门是弥陀救度的法门。弥陀怎样救度?弥陀有功德宝来布施给我们;我们怎样获得救度?相信,然後领受;怎样领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领受,专称弥陀佛名就是领受弥陀救度。那你念佛不往生极乐世界,不可能!念佛就往生极乐世界啊,所以说愿生弥陀净土。

 

       极乐世界是成佛的地方,不怕不会说法度众生,只怕不成佛;不怕不成佛,只怕不生极乐世界。所以,你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能够成佛,就能够广度十方众生,所以我们的宗旨就是「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

 

       「哎呀,广度十方众生,我的器量不够啊……」只要成佛就好了,成佛自然就有那个慈悲心,自然就有能力来广度众生,而且不辛苦,是无功用行、不假造作的。

 

       怎样是无功用呢?如果是经过思考,经过规划,找一批人来分工合作,经过一定的阶段,之後才完成的,这叫有功用。我们到极乐世界是无功用行,一点也不用规划,不用流血流汗,这叫无功用行。所以,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可以自自然然地广度十方众生。

 

净宗法师:

       感恩上人,南无阿弥陀佛!简短的开示,都是最重要的——大家听法,不要听热闹,听法要听最重要的。哪里最重要?就是五种正行里面的正定业。专称弥陀佛名,「一向专念弥陀佛名,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刚才上人特别慈悲,首先就跟我们拉关系,说「我也是长安人,杜林这一带,我们长安人跟善导大师有缘啊,踏着善导大师的足迹,一声佛号一声光明,迈向净土」,说得我们心花怒放,满脸放光,善导大师是我们当地人,那我们就信靠善导大师;讲了两个故事,一个古塔古佛,一个「善导大师系弥陀化身」,电视机,现代物品也在证明古佛,启发我们对善导大师的崇仰,专依专靠,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很广泛,我们专依专靠,靠什麽呢?五部九卷的内容浓缩为五种正行。五种正行,第一是「读诵正行」,刚才我们讲的读书会也算之内,专读净土三部经,专读宣讲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这些着作。第二是「观察正行」,专门观察极乐庄严。第三是「礼拜正行」,专门礼拜阿弥陀佛。第四是「称名正行」,专称弥陀名号。第五是「赞叹供养正行」,专门赞叹供养阿弥陀佛。五种正行的核心是称名正行,其他四种正行还是比较难一点,受身体、时间、环境、根机的限制,有可能做不到,只有第四称名正行,嘴上念、心中念都可以,这个最简单,是正中正又正,五种正行里面最正——正定之业。光是一个「正」字还不足以形容,还有「定」;光是一个「定」字还不足以形容,还要「正」。「正」就是没有任何偏颇,念阿弥陀佛,就是正念直来,就直接往生,而且百分之百都能往生,叫做「定」。我们的心虽然是散乱的,不能凝定,但是有这个正定之业,我们也是定;你的心再清净,有禅定,如果不念佛,就不是「正定」,而是杂。杂散之业就是不定业,还有邪定业,这是三个名词。「正定业」是百分之百能往生的;「不定业」是或许能往生或许不能往生的,杂行回向,就有不确定的因素,不回向就不能往生,回向或许能往生,但是也难,「回生杂善恐力弱,无过一日七日念」,这叫「不定业」;如果不求往生,也不回向,修行世间善法也好,修行佛教的六度万行也好,甚至已经开悟了,那都和往生扯不上关系,所以叫「邪定业」。念佛法门是正定之业,这是善导大师五部九卷的核心。

 

       第三,上人讲到净土宗的宗旨,我们每本书的後面都有这四句话。这四句话是相互关联的,上人说得很清楚,我也在这里跟上人配合一下,开个现场读书会,上人讲完了,我来说说我的心得,把它串一串。

 

       第一句,「信受弥陀救度」,大家要知道,这个法门是弥陀救度的法门,我们是有罪业的人,需要救度;我们是能力弱的人,能力弱的人也需要救度;我们是三界火宅里的人——你看那些消防队员,房子一着火,他们就去救人啦——我们在三界火宅里面,阿弥陀佛拿着六字名号的喷水枪,「哧哧哧」来救我们;我们是沉溺在水中的人,溺水之人需要救度;我们是饥饿的人,没有法食,所以需要救度;我们是烦恼深重的人,快要死了,快要堕落了,阿弥陀佛是大神医、大医王,拿着六字名号的法药来救度。

 

       我们是需要救度的人,我们要修持什麽法门?修持救度的法门。

 

       溺水之人需要救度,哪些人不需要救度呢?游泳冠军,跳水冠军,他们不需要救度。他们身体好,很健康,很有能力。这是指哪些人呢?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这个级别的,至少也是阿罗汉,他们在岸上,「岸上之者何用济为」;我们不是啊。他们的解脱法门,不对我们的根机。

 

       我们是重病号,马上就要进加急病房,要我们锻炼身体,打打太极拳,打不动了;要我们跑步锻炼,训练怎麽去救人——我们是让人家来救的,不是去救人的。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我们在一栋房子里面,门窗都着火了,需要外面的人把我们救出来。如果你还在里面讲大话,「我救你!我给你弘法,我教你怎麽行六度万行……」火都烧来了!这是不知道形势危急。

 

       所以,第一句,「信受弥陀救度」,「救度」两个字听起来才相应,我们是凡夫罪人,要相信、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不行不行!我还要学别的法门」,那你就是没有智慧。

 

       怎麽信受弥陀救度,阿弥陀佛拿什麽来救度我们呢?拿六字名号,所以要「专称弥陀佛名」。救度我们的方法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只要专念弥陀名号。如果来救度我们,却搞得很复杂,让我们要这样修那样修,那就来不及了,就救不了了。所以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方法就是专称弥陀佛名。

 

       救度的方向是到哪里呢?救度到极乐世界啊,不是救到娑婆世界,在这里发个小财,得个小福报,不是这样。「愿生弥陀净土」,这是第三句。

 

       那只是救度我一个人吗?不是的。救度我一个,就能救度一大片——「广度十方众生」。

 

       所以,这四句都体现了「救度」两个字,大家要记住。第一句显示我们这个法门的本质——救度,我们是罪业凡夫,需要救度,所以我们要信受弥陀救度。第二句是弥陀救度的方法——专称弥陀佛名。第三句是救度的地方,是成佛的场所——愿生弥陀净土,不是救度我们去成一个阿罗汉,更不是成为人、天,当然,来世福报就更谈不上了,而是救度到成佛的境界。救度到那里去以後呢,阿弥陀佛会盘算啊,他救度一个,你到那里成佛,你也可以广度十方众生。

 

       净土宗宗旨的四句话,大家要记住。

 

       好!感恩上人的慈悲。

 

       南无阿弥陀佛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