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證.祖傳

  1. 《阿彌陀經》以十方眾生為對象
  2. 必得超絕去之義
  3. 《小經》要文三譯對照
  4. 人身難得之喻
  5. 聖淨二門判
  6. 《往生論註》要點
  7. 《小經》要文善導釋
  8. 法然上人釋「第二十願」的屬性
  9. 皈依即是求救護
  10. 彌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樂果
  12. 法照大師《五會念佛讚》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稱名念佛」 的經證與祖傳
  14. 彌陀「本願」二字之根據(抄要)

淨土宗教理

  1. 機法深信淺說( 五 )
  2. 機法深信淺說( 四 )
  3. 機法深信淺說( 三 )
  4. 機法深信淺說( 二 )
  5. 機法深信淺說( 一 )
  6. 曇鸞大師之彌陀佛身觀
  7. 淨土宗義略說(下)
  8. 淨土宗義略說(上)
  9. 淨宗原理:二願和合
  10.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
  11. 南無阿彌陀佛之簡釋
  12. 「南無阿彌陀佛」略解
  13. 淨土宗是彌陀之迴向
  14. 往生極樂的條件
  15. 彌陀名號
  16. 彌陀淨土之相
  17. 本願稱名,非定非散
  18. 兜率極樂優劣比較
  19. 阿彌陀佛 名體一如
  20. 「憶念」之義
  21. 「念」之義
  22. 彌陀淨土的特性----超
  23. 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
  24. 《往生論註》「讚歎門」解釋
  25. 彌陀願心的根源——《無量壽經》「讚佛偈」
  26. 四十八願分類
  27. 念佛四德
  28. 佛教的核心教理與往生淨土
  29. 「見佛」論
  30. 認真去做時
  31. 大慈悲五要點
  32. 淨土起信
  33. 彌陀夢中顯明攝取之義(唯蓮房典故)
  34. 乘佛願力 凡夫入報
  35. 往生要關
  36. 彌陀.本願.淨土
  37. 譬喻
  38. 本願之念佛

規約 

  1. 手機的規範
  2. 善待老人
  3. 淨土宗教團僧眾共住規約
  4. 僧眾外出弘法共勉事項
  5. 杜氏家廟念佛超薦儀軌
  6. 僧誡
  7. 淨土宗念佛會共修須知
  8. 念佛超薦儀軌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編述
top

編述

機法深信淺說( 一 )

目錄

一、機法深信淺說
二、凡夫的屬性
三、彌陀的救度
四、彌陀救度與上帝救贖有何不同

 

一、機法深信淺說

  善導大師《觀經疏》解釋「深心」之意說: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

  大師解釋深心為深信之心,並將深信之心的內容分成二種,就是所謂的二種深信。大師說: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這就是淨土宗的根本,是有名的「機法二種深信」。

  淨土宗的信心內容即是善導大師《觀經疏》所講的「機法二種深信」,有此「深信」就是決定往生,往生決定,就是平生業成,現生不退,由此可知此「二種深信」是何等重要。

  一、信機,機深信:就是覺悟自己是具足煩惱、罪惡不善之身,無始劫來一直流轉在生死的六道輪迴,迷沒於眾苦的三界火宅,沒有解脫生死輪迴的任何可能性,也就是深信自己是將來必定會墮落地獄的人,這就是機深信。

  二、信法,法深信:就是深信阿彌陀佛的悲願,正是要救度這種罪惡苦惱會墮落地獄的眾生。我們苦惱的眾生,毫無懷疑,也不加思慮或顧慮,深信即使是這樣的罪惡不善的我,會墮落地獄的我,因為彌陀本願力的緣故,十聲、一聲的念佛也必定往生。也就是深信罪惡不善的自己,只要念佛就必定會蒙受彌陀救度,往生彌陀淨土。簡而言之,確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救度,這就是法深信。

  信心本來就是一心一向的相信阿彌陀佛,應該不會有兩種內容才對,但是就信受佛力救度的信心加以深入探討,其中就有二種現象,也就是:一是痛感自己的罪惡,二是被阿彌陀佛的悲心救度所觸動,因此全身性命歸命在阿彌陀佛本願力的絕對救度之上。

  因此,雖說是二種深信,但也是對一種深心的說明,並無別心,只不過是對一種深心的兩個方面的解釋而已。

  總結起來就是,深信毫無自力出離輪迴的我,乘上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必能得到救度,這就是他力信心的信相。機如石頭,法如船,無論石頭多小,入水必沉,這是石頭的性質。但是無論多大的石頭,只要被運載在堅固的大船上,都必定能被運到對岸。即使載在船上,石頭沉水的性質依然沒有改變,但靠船力仍能被運到對岸。同樣的,深信罪惡深重的自己,乘上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必定能到淨土彼岸。凡夫以凡夫本來的樣子被救,這就是他力信心的內容。因為阿彌陀佛的悲願,本來就是為了救度具足煩惱業障深重的眾生之故。

  如果自己有能力出離六道生死輪迴,就不一定要仰靠阿彌陀佛的救度。正是因為自己無力出離輪迴,才必需完全仰靠阿彌陀佛的救度。在這個意義上,機深信與法深信其實都是在說同一件事,只是說法的方式不同而已。

  一個人如果不能發現自己的罪惡,就不會發起歸命阿彌陀佛的心。但是,如果只有罪惡感,而對阿彌陀佛沒有信順歸命,這樣就等同只有煩悶而不是真實的安心。換句話說,罪惡感與歸命感相分離的時候,絕不會有真實的信仰。善導大師的二種深信說,把這層意思說得非常清楚。

  如果只是罪惡感就不是機的深信,必須是信受彌陀救度,才是機的深信,有這機法兩種深信,就會生起沐浴在阿彌陀佛光明中,充滿法喜的感覺。

  歸命彌陀本願力的法深信,是阿彌陀佛大慈悲心在我們身上所引起的結果。譬如子女之所以知道父母的心,是因為父母的愛心徹入子女的心;同樣的,我們之所以相信阿彌陀佛之心,是因為阿彌陀佛救度罪惡眾生的真實悲願,徹入我們的心。

  念佛人對往生極樂沒信心,往往是沒接觸到純正的淨土法門,故不知自己,也不知彌陀。不知自己是個必墮惡道的眾生,也不知彌陀是一尊無條件救度任何眾生的佛。因此要有罪惡觀的「機深信」與救度觀的「法深信」,也就是要有善導大師所講的「機法二種深信」,這是很重要的。

  罪惡觀:對自己的認知,即是機深信。此罪惡觀非一般罪惡觀,是機深信之罪惡觀。

  救度觀:對彌陀的認知,即是法深信。唯信佛念佛生彌陀淨土,方可出輪迴成佛道。

  「機法二種深信」是淨土宗的核心、根本,淨土宗信的內涵就是這兩種深信。

  機法二種深信,第一種是信機,第二種是信法;雖有一者二者,但並不是說信心有兩種,只不過是從機、法兩方面來說明。「機」是指我們十方眾生,信受彌陀救度的眾生,都稱為機;「法」就是指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救度。信機,就能夠放捨自力,信法就能夠完全歸順他力。所以,純正淨土宗之信心儼然具足「捨自力,歸他力」這二種內涵,這也是淨土法門所謂「信」的內容、信的現象。

  淨土宗是救度的法門,能救者彌陀,所救者眾生;彌陀是法,眾生是機;法者救機,機者信法;深信機無出離之緣,深信法救度如此之機;法不離機,機不離法;機法一體,生佛不離。若無機深信,則無法深信;若無機法深信,則非淨土宗之真實信心。

  一般所講的信願行是深信、切願、力行,深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切願往生極樂,然後修正行與助行,正行就是念佛,助行即是念佛以外的其他雜行,如持咒、誦經、拜懺、放生、朝山等等。而且在正行的念佛上,復又認為念佛功夫要達到某種程度,如禪定上的一心不亂的功夫,沒有禪定上一心不亂的功夫,至少也要功夫成片、夢寐一如,以期望臨命終時能夠正念現前,同時又要加上種種的助行(幫助的法門),累積這一些正助二行的功德才能夠往生,一般所講的信是這樣的信。這樣的信是不正確的,也就是信不具足,信不圓滿,所以不是真正的信。

  淨土宗的信很簡單,只有兩個:信自己,還有信彌陀。

  信自己並不是信自己根機很銳利,很賢善、很精進,很能夠修正行助行與任何雜行,很會修戒定慧,能禪定功高,能斷煩惱破無明,能開發佛的智慧,不是這樣的相信。反而要如善導大師《觀經疏》所講的「機深信」: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這機深信之文可以分成四個小節:一、總信;二、信現在機相;三、信過去機相;四、信未來機相。此機深信是就自己之三世皆惡而言。

  「一者,決定深信」,此是總信,總地機深信。確信自己無論是過去或現在與未來,皆是罪惡眾生,以罪惡為因,以輪迴為果,在六道流轉,而且常沉沒於三惡道者多。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這是指今生今世。「自身」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現」就是指今天現在,深信我們今生今世的現在,自己今生從發心修行以來,一直到今天現在,依然是個罪惡生死凡夫。

  「凡夫」前面沒有好的形容詞,總是說「煩惱凡夫」、「亂想凡夫」、「顛倒凡夫」、「罪障凡夫」、「苦惱凡夫」、「雜念紛飛的凡夫」。我們是「罪惡生死凡夫」,不是「福善生死凡夫」。「罪惡」是因,「生死」是果。起惡造罪,所以生死流轉,常沒在三惡道。

  「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這是指過去世。深信我們的過去世,從過去的曠劫,一直到今生今世,我自己都是「常沒常流轉」,否則早已解脫,不至於流轉出生於此五濁惡世成為罪惡之苦惱凡夫了。

  「常沒」,多數時間在三惡道,少數時間在人天道。「常流轉」就是常在六道當中翻滾,從來沒有出離過三界六道輪迴。

  「常沒」,就像在水裡一樣,沉沒下去了,好不容易探出頭來,喘一口氣,還沒喘過來,又沉下去了,如此重複來回,其苦無比。

  「無有出離之緣」,這是指我們的未來世。深信我們的未來世,也就是下輩子、下下輩子,盡未來際也不可能有好機緣以出離六道輪迴。

  善導大師斬釘截鐵地說,未來啊,我們未來也沒有出離之緣,既沒有出離生死的自力,也沒有出離生死的外緣,任何可能性都沒有!「就死了這條心吧!」我們聽到之後,心就驚醒了,就覺悟了!

  一般學佛的人都很自信,我這一輩子精進修行,即使這一輩子沒有斷煩惱、解脫輪迴,下一輩子會再度生而為人,會再度有機會修行,下一輩子或許會解脫,如還沒有解脫,下下一輩子,不然在下下下……輩子,總有某一生某一世會斷除煩惱,會解脫生死輪迴。但善導大師要我們自覺而且深信:自己「無有出離之緣」。我們要這樣的、決定性的自覺、深信,切莫誤認為自己是一個賢善、銳利的根機,認為這一輩子不能成就,下輩子、未來生生世世不斷精進不懈,總會有成就願望、斷煩惱、出輪迴、成佛道的一天。善導大師說,我們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癡心妄想,不要對自己的無能為力無知。這個就是機的深信。

  這三句話是貫穿過去、現在和未來,是說明我們本身的狀況,也是所信的內容。「決定深信」是能信的心態。就是說,這是一個事實;我們對這個事實,如實地認識它,稱為「決定深信」。

  機深信非常重要!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根機。善導大師很慈悲,替我們畫一張真實形像,同時拿一面鏡子給我們對照,說:「你就是這個樣子!你看清楚,就是這個樣子!」

  講深信,講淺信,其實是相對於還沒有相信來講的。比如說我叫釋慧淨,我並不會說:「我決定深信,我叫作釋慧淨。」會這樣講嗎?不會的!如果別人對我說:「我決定深信你就是釋慧淨!」這樣說就很滑稽,我自身就是釋慧淨,怎麼還要你來提醒我決定深信?

  因為我們愚癡又驕慢,不認識自己的本來面貌,所以善導大師以這一段機深信的法語說:「你要決定深信,你現在就是罪惡生死凡夫!」一旦落實,就「是」了,就不談信跟疑,也不講決定不決定了,因為這本來就是事實,只是我們懵懂無知而已。

  善導大師《觀經疏》「機法二種深信」,第二「法深信」說: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法深信」就是救度觀,對彌陀(法)的認知。

  這法深信之文可以分成五個小節:一、總信;二、信彌陀救度;三、無疑相無慮相;四、乘彼願力;五、定得往生。

  「二者,決定深信」,此是總信,總地法深信。確信阿彌陀佛是一尊大慈大悲救度罪惡凡夫的佛,罪惡凡夫唯有信佛念佛,才能出離六道生死輪迴,才能往生彌陀淨土,才能快速成就佛道。

  「彼阿彌陀佛」,「彼」之一字,與「自身」相對應,「彼」是佛,「自」是凡夫。「彼」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自」是「罪惡凡夫,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彼阿彌陀佛」是要攝受(救度) 「罪惡凡夫」,「罪惡凡夫」需要「阿彌陀佛」的救度。「罪惡凡夫」沒有「阿彌陀佛」的救度,則「無有出離之緣」;「阿彌陀佛」不能救度「罪惡凡夫」,則「不成正覺」之誓言,就不能成立。「罪惡凡夫」需要「阿彌陀佛」的救度,「阿彌陀佛」也需要救度「罪惡凡夫」。「彼」與「自」,「自」與「彼」,兩者如共命鳥,互相依靠,「機法一體,佛凡不離」。

  「彼」之一字,也顯示「指方立相」之意。即是,我們在此東方的娑婆世界,「彼阿彌陀佛」在彼西方的極樂世界。指出西方有極樂世界,是我們的家鄉,讓我們十方眾生有目標有方向;立出佛相,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猶如我們的慈父悲母,他在呼喚我們,他要救度我們回家,這讓我們十方眾生有依靠不徬徨。所以「彼」這一個字,給我們人生有目標有方向不徬徨,給我們生命有依靠不恐懼不憂慮。

  「彼」之一字,也說明淨土法門是有此有彼、有來有去、有取有捨,跟禪宗或其他聖道門的各宗各派都不一樣。聖道門尤其是禪宗,是以自力修行,領悟般若空性,體證真如實相為目標,因此,強調無彼無此,無人無我,無來無去,無取無捨,乃至無善無惡,無業無報,無修無證,無凡無聖,無能無所,無主無客,一切空相,無二無別。然而,淨土門是指方立相,就有彼此取捨的分別,就分別出「彼阿彌陀佛」。

  「彼」之一字,還有揀擇的意思,就是:十方諸佛雖然很多,但不是指藥師佛,也不是指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光明王佛,而是特指這尊阿彌陀佛。所謂「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是把我們的目光先從我們自身引開,然後在一切諸佛、一切菩薩、一切法門裡面,聚焦到阿彌陀佛一佛身上: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唯一一尊阿彌陀佛,唯此一尊佛,無二亦無三!

  「四十八願」,彼阿彌陀佛的什麼讓我們深信呢?為什麼決定深信這尊佛呢?因為唯有這尊佛為我們發了「四十八願」。沒有第二尊佛為我們發如此的四十八願,或為我們建立如此的極樂淨土,及呼喚我們回歸極樂家園。所以,我們「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我們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是因為阿彌陀佛為我們發了這樣的四十八願。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作什麼呢?就是下文所講的「攝受眾生」

  「攝受眾生」「攝受」就是保護與救度,「眾生」是什麼樣的眾生呢?就是前面「機深信」所說的「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的凡夫眾生。這樣的眾生,十方諸佛、通途的教法不能救度。但是阿彌陀佛一個也不遺漏,發了四十八願,把我們全部救度起來。所以說「攝受眾生」。

  深信自己無有出離之緣,有了這個自覺,肯定會去尋找合乎自己根器的法門,總有一天就會遇到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曉得阿彌陀四十八願,是為了攝受救度任何的眾生,尤其是如我這般無有出離之緣的眾生,才是阿彌陀主要的對象。

  「無疑、無慮」,對阿彌陀佛四十八的救度,無疑相,無慮相,沒有這兩種現象--沒有懷疑,也沒有顧慮躊躇。「無疑」「無慮」這兩種心態,在前面的「機深信」當中就已經給我們解決了。怎麼這樣講呢?因為我們既然是罪惡生死凡夫,無有出離之緣,現在遇到了阿彌陀佛的救度,難道還會懷疑,還會心存顧慮,還會有其他的選擇嗎?就不會了。沒有出離之緣的人,就沒有疑慮的餘地,也沒有選擇的資格,我們再怎樣懷疑、顧慮,都沒有第二條路,都無有出離之緣。所以反而能破釜沉舟,通身放下,捨自歸他,徹底靠倒。

  「乘彼願力,定得往生」,這樣無疑無慮信佛願力救度,結果怎麼樣?「乘彼願力,定得往生」。所信決定,才有能信決定。如果不是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決定要救度我們,決定救得了我們,能信的心再怎麼樣也決定不了。乘彼願力,定得往生;不乘彼願力,決定不能往生。「乘」是乘託依靠之意,如何乘託依靠彌陀願力?善導大師很懇切地勸導我們:「一向專稱彌陀佛名。」這個理論,下文《往生禮讚》的機法深信之文會解釋到。

  「四十八願,攝受眾生」,「攝受」就是救度、保護的意思。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每一願每一願都為了救度眾生,但是這段「法深信」之文,善導大師所說的是指第十八願。「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這三句,就是第十八願所說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無疑無慮」就是第十八願「至心信樂」的意思。「無疑」就是無疑相——無懷疑,「無慮」就是無慮相——無顧慮。若沒有懷疑,自然就沒有顧慮,這是指第十八願的「信」。

  「乘彼願力」是指第十八願的「欲生我國,乃至十念」,也就是說,願往生極樂世界要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怎麼靠?念佛就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反之,沒有念佛,就沒有靠上阿彌陀佛的願力。所以「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的往生願和念佛行,就是「乘彼願力」的意思。

  「定得往生」就是第十八願所說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若不能使十方眾生往生,阿彌陀佛就沒有力量與資格成佛;而阿彌陀佛成佛已經十劫了,因此念佛人決定可以往生。(待續)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