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文集

  1. 善導大師的淨土教及其周邊
  2.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3
  3.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2
  4.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1
  5. 五濁增時多疑謗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權示現
  7. 阿彌陀佛的形貌
  8. 《淨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國淨土宗發展史實
  10. 關於《阿彌陀經》的「執持名號」
  11. 譯經史
  12. 讀《淨土教概論》札記一則
  13. 向死而生的淨土法門
  14. 試析《觀經疏》「化前序」
  15. 曇鸞道綽樹淨土宗萬世不拔之基
  16. 曇鸞與道綽
  17. 量子力學證實:彌陀淨土真存在
  18. 淨土泛論
  19. 淨土感言
  20. 淨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試論道綽時教相應的淨土判教理論
  22. 善導淨土思想特點與稱名念佛法門的流行
  23. 略論善導往生淨土的境界──「報土論」
  24. 善導念佛思想的基本內涵
  25. 善導教學與宋代淨土教──特別以對天台宗的影響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淨土教與善導
  27. 中國淨土教之時代區分
  28. 論曇鸞的淨土思想
  29. 論《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30. 道綽淨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淨土宗的判教論和中國祖師觀
  32. 道綽、善導與唐代淨土宗
  33. 淨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國淨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檢討
  35. 玄中寺與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淨宗二祖道綽和《安樂集》
  37. 「凡入報土」辨正──《安樂集》研學劄記之四
  38. 稱名本願探意——《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三
  39. 「聖道與淨土」辨析——《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二
  40. 「約時被機」解讀——《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一
  41. 再讀《往生論註》
  42. 曇鸞在淨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確立蓮宗十三位祖師的過程及其釋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黃金紐帶
  45. 穿越千年,為師作證
  46. 論善導大師的佛學思想與淨土宗的教義特徵
  47. 道綽《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48. 離業力自然入無為自然之捷徑
  49. 純正的淨土法門能使十方眾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討
  50. 曇鸞大師
  51. 淨土高僧曇鸞法師的風範
  52. 論淨土宗的成立及其實際創始人的確立
  53. 慧遠與善導之念佛
  54. 辨析信願稱名求生淨土是否為「儜弱怯劣」?
  55. 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的淨土學說
  56. 中國淨土理論的開山者曇鸞
  57. 善導淨土思想之特色
  58. 淨土祖師曇鸞與念佛法門
  5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60. 淨土宗的域外淵源與長安立宗及其後世傳承
  61. 日本淨土宗簡介
  62. 論淨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學以致用」——談談教理研究
  64. 善導「要弘二門判」辨析── 要弘二門是偽命題嗎?
  65. 自家寶藏 失而復得
  66. 鑒真大師淨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與淨土宗
  68. 善導大師及其淨土思想
  69. 道綽《安樂集》探略
  70. 不測之人與不測之《註》
  71. 曇鸞大師歷史地位再探討
  72. 中國人口頭心頭的阿彌陀
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淨土宗文集
top

淨土宗文集

「人以致用.學以致用」——談談教理研究

淨度法師

       伴隨法門發展,教團人才輩出,多有可造之才,令人可喜!法師之中,又有能深研教理者,令人讚歎!關於研習經教,本人願結合個人經驗,談談淺見看法,供大家批評。

 

       研究教理,最好能「人以致用」「學以致用」

 

       一、人以致用

       「人以致用」,就是說個人研究教理,可放在寺院道場的背景下研究,不脫離寺院道場為好。這樣,在研教同時,也起到莊嚴道場的作用,如能隨力參與寺院道場的運行建設,則最好不過。

 

       如果長年累月脫離寺院道場,過長時間獨住精舍或在居士團體裏,雖感到自在自由,但實際上恐怕不利於個人的長遠發展。一個人若能著力於教理,發長遠心,日後必為法門重用,不必捉急要出人頭地,深潛磨礪雖是好事,卻不利於綜合素質的培養,也難以形成服務道場大眾的良好意識,難以培福,也易滋生個人主義及文人的習氣毛病,例如脫離實際、看不慣現實、好高騖遠、我慢心重等等。出家的路甚至也可能不一定會走的非常穩當,所以我個人比較傾向在參與寺院道場的共修及運行的背景下研習教理,在寺院道場的共修與大眾生活中,淨化自己,鍛煉自己,方能成為能文能武的法門棟樑。

 

       尤其是當前法門急需人才共同住持寺院的時代情況下,更是如此,時間不等人,關在書房幾年不能致用,可惜啦!還是在寺院道場研究好,一方面寺院道場量力營造研習條件,另方面研教者要主動培養慚愧、感恩、包容、艱苦奮鬥等良好作風和習性,日後以為彌陀所用。

 

       二、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就是學習的教理內容,儘量與慧淨上人與淨宗法師保持相應步調,不宜脫離法門的實際情況太遠,多花時間先研習當前善知識的著作與講話,著力寫一些詮釋當前善知識著作法語的文章,起到輔助善知識弘法的作用,這樣有利於自己熟悉善知識的思想,形成系統的認識,加深自己對善知識、對法門的信心度與忠誠度,有餘力的情況下涉及其他,待牢固掌握善知識思想之後,再適度涉及那些艱深繁瑣的古著。這樣學以致用,既協助善知識弘法,也是自己在培福。如果離善知識的步伐太遠,過早過多的涉及那些繁瑣古著,過多涉及一些善知識尚未提及的新理念,這樣難以起到協助善知識弘法的作用,潛意識中也有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生起對善知識的輕慢心,或攜古代法師輕當今知識,或仗古代著作中的新理念輕視當代善知識的著作,這都是我們潛意識中容易犯的毛病。所以,學以致用,緊跟善知識,日日學習,兼研佛經祖典,協從弘法。

 

       有力量研習教理的法師,若步子走穩,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能淡泊名利,艱苦奮鬥,日後必為法門所重用,必能大修功德,廣利人天,光大宗門。

 

2016年3月2日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