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證.祖傳

  1. 《阿彌陀經》以十方眾生為對象
  2. 必得超絕去之義
  3. 《小經》要文三譯對照
  4. 人身難得之喻
  5. 聖淨二門判
  6. 《往生論註》要點
  7. 《小經》要文善導釋
  8. 法然上人釋「第二十願」的屬性
  9. 皈依即是求救護
  10. 彌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樂果
  12. 法照大師《五會念佛讚》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稱名念佛」 的經證與祖傳
  14. 彌陀「本願」二字之根據(抄要)

淨土宗教理

  1. 機法深信淺說( 三 )
  2. 機法深信淺說( 二 )
  3. 機法深信淺說( 一 )
  4. 曇鸞大師之彌陀佛身觀
  5. 淨土宗義略說(下)
  6. 淨土宗義略說(上)
  7. 淨宗原理:二願和合
  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
  9. 南無阿彌陀佛之簡釋
  10. 「南無阿彌陀佛」略解
  11. 淨土宗是彌陀之迴向
  12. 往生極樂的條件
  13. 彌陀名號
  14. 彌陀淨土之相
  15. 本願稱名,非定非散
  16. 兜率極樂優劣比較
  17. 阿彌陀佛 名體一如
  18. 「憶念」之義
  19. 「念」之義
  20. 彌陀淨土的特性----超
  21. 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
  22. 《往生論註》「讚歎門」解釋
  23. 彌陀願心的根源——《無量壽經》「讚佛偈」
  24. 四十八願分類
  25. 念佛四德
  26. 佛教的核心教理與往生淨土
  27. 「見佛」論
  28. 認真去做時
  29. 大慈悲五要點
  30. 淨土起信
  31. 彌陀夢中顯明攝取之義(唯蓮房典故)
  32. 乘佛願力 凡夫入報
  33. 往生要關
  34. 彌陀.本願.淨土
  35. 譬喻
  36. 本願之念佛

規約 

  1. 手機的規範
  2. 善待老人
  3. 淨土宗教團僧眾共住規約
  4. 僧眾外出弘法共勉事項
  5. 杜氏家廟念佛超薦儀軌
  6. 僧誡
  7. 淨土宗念佛會共修須知
  8. 念佛超薦儀軌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編述
top

編述

佛教的核心教理與往生淨土

一、佛教的核心教理:四聖諦、緣起論、三法印、無緣大悲

 

  四聖諦「苦、集、滅、道」四個真理乃佛教之核心教理與根本教義,是釋尊成正覺之後首先向五比丘所宣說的教法,這是佛陀成道後第一次的說法,其重要可知。此外,「緣起性空」與「三法印」是其邏輯說明,故四聖諦、緣起論、三法印,稱為佛教的根本佛法。又,「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佛教的大乘精神,十方如來的出世本懷,同樣是佛教的教理核心。

 

  四聖諦是佛教的總指導原則,是一切大小乘佛法教導眾生解脫生死所必須依止的基本教義,無論大小乘或任何宗派皆奉之為圭臬,了解「四聖諦」才能清楚佛教整個龐大的教理體系是如何建構的。佛教經典浩瀚宗派林立,但只要依據「四聖諦」,就會發現目標與方法,不至於茫無頭緒。

 

四聖諦
 

 

 

 

 

 

 

 

 

 

 

二、一個主題,四個板塊

 

  簡要而言,佛教的體系圍繞一個主題,四個板塊展開。

 

  一個主題,即「如何救度眾生出離輪迴苦海」。這是佛陀畢生嘗試回答的終極問題,也是佛經存在的意義。

 

  四個板塊,即四聖諦「苦、集、滅、道」。佛陀劃分出這四大板塊解答這個核心問題。

 

  可說佛教的基本教義從解脫輪迴之苦為出發點,因此佛教最核心的教理是解脫,從苦中解脫,因此四聖諦第一就先開示苦,不知苦則談不上後面的「集、滅、道」。

 

三、佛教的終極目的:解脫六道輪迴之苦

 

  更直接的說,即是「解脫生死」,因為佛教的基礎是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脫離了這個基礎,整個佛教體系就崩塌了。生死輪迴是大苦,無窮苦,不可思議苦,要從生死輪迴苦之中解脫出來。

 

四、六道輪迴之苦難以了解

 

     然而,領悟人生是苦並不容易,要悟道的聖者才能如實的了達「人生畢竟是苦」之事實。領悟人生是苦的困難,《雜阿含》卷十五第404經佛陀比喻說:「在百步之外用箭射一個鑰匙孔,射一百次箭箭皆中而不偏失,是不是很困難?比這更困難的是去射比鑰匙孔還要小一百倍的那小點。而了解人生一切皆苦之事實,卻又遠比射這個小點還要困難!」 

 

五、佛譬喻「地獄痛苦」之文

 

    《佛說泥犁經》云:

佛言:「設令惡人,眼如我眼,見惡人所趣殃過考掠之處,惡人即怖心憔破,吐沸血而死。」
佛言:「欲知勤苦,最不可忍者,獨有泥犁。泥犁者極苦不可具言。」
諸比丘長跪言:「願聞泥犁勤苦譬喻。」
佛言:「譬如長吏,捕得逆賊,將詣王前白言:『此人反逆,念國家惡。』王勅長吏,以矛刺百瘡。明日問之:『此人何類?』白言:『尚生』。王言:『復刺百瘡。』」
佛語諸比丘言:「如此人被三百瘡,寧有完處大如棗葉無?」
諸比丘言:「無有完處。」
佛語諸比丘:「此人被三百瘡,寧毒痛否?」
諸比丘言:「人被一瘡,舉身皆痛,何況被三百瘡。」
佛持小石著手中,示諸比丘:「是石大?太山為大?」
諸比丘言:「佛手中石小,奈何持比山;欲持比山,億億萬倍,尚復不如山大。」
佛言:「泥犁中痛,與矛瘡痛,億億萬倍,尚不如泥犁中痛。手中小石,如三百矛瘡;山者如泥犁中痛。癡人心念惡,口言惡,身行惡,死後墮泥犁中。

                                         (《大正藏》第一冊,907頁)

 

     《正法念處經》說︰

 

地獄苦惱,如是極惡,如是堅,如是大苦,如是叵耐,如是苦惱,無異相似,不可喻苦。何以故?無人能說,無人能聽。若有人說,若有人聽,如是之人,吐血而死。」

 

      有首偈說:

常人聞輪迴,猶如手上鹽;覺者聞輪迴,猶如傷口鹽。

    往昔一阿羅漢憶及在地獄中所受劇苦,猶恐懼得遍流血汗。

 

    在地獄中,每一秒鐘都是劇烈的痛苦、煎熬和折磨,地獄眾生的念頭,只有「痛苦」,根本容不下第二個念頭,跟他講吃喝玩樂,也無能理會,更不用談什麼修行。

 

六、佛說「三業行惡,必墮地獄」之文

 

    《佛說鐵城泥犁經》云:

人於世間,身作惡,口言惡,心念惡;常好烹煞,祠祀鬼神者,身死當入泥犁中。(《大正藏》第一冊,827頁)

    《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云:

人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謗訕賢聖,見邪行邪;其人壽終,便墮惡道,入泥犁中。」(《大正藏》第一冊,828頁)

 

七、六道輪迴之苦難以解脫

 

    《佛說泥犁經》佛言:

人在三惡道難得脫,譬如周匝八萬四千里水,中有一盲龜,水上有一浮木,有一孔;龜從水中,百歲一跳出頭,寧能值木孔中否?」
諸比丘言:「百千萬歲,尚恐不入也。所以者何?有時木在東龜在西,有時木在西龜出東,有時木在南龜出北,有時木在北龜出南,有時龜適出頭,木為風所吹在陸地。」

龜百年一出頭,尚有入孔中時,人在三惡道處,難得作人,過於是龜。
(《大正藏》第一冊,909頁)

    《無量壽經》說: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地藏經》說:「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

    《涅槃經》說:「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

    《正法念處經》說:「無始生死中,業網覆世界。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

 

八、人身難得   

 

人身難得

 

 

 

 

九、惑業難斷

 

  《大涅槃經》說:「須陀洹人(初果)所斷煩惱(見惑),縱廣猶如四十里水(須陀洹斷見惑,如截四十里流)。」此謂三界見惑煩惱,猶如暴流,縱廣四十里,奔流而來,欲令其截斷枯竭,何其困難。豈只斷惑難,但言伏惑,即已甚難,如四善根之「煖位」,吾人無始至今,猶未能得,遑論初果。不但伏斷難,但言解悟(深解為悟),亦已不易,古德多有一生坐破幾個蒲團,猶未徹悟,何況吾人席不暇暖?

 

  伏惑斷惑之難,尚且如此,何況更斷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斷惑證果,往往須經多生多劫。如斷見惑,最利者亦須三生,其鈍者則須六十大劫。斷思惑,則須人間天上七番生死。

 

  若是圓滿大乘佛果,進侵塵沙,破無明,成佛道,則須三大阿僧祇劫,乃至無量阿僧祇劫(一阿僧衹,等於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劫是長時單位,分大、中、小,以小劫說,一小劫,凡一千六百七十九萬八千年)。其中,小乘又迷隔陰,菩薩猶昏出胎,不免又要進退蹉跎。

 

  學佛原則,在於解行並進。若是單解不行,等於說食數寶,亦同紙上談兵;縱使熟誦三藏十二部,講完千七百則公案,將來還是生死,依舊輪迴,寧不哀哉?

 

  律宗祖師弘一大師,出家後持戒很精嚴,但看了比丘戒後還是自認做不到,一生退守沙彌戒。

 

  蓮宗九祖澫益大師出家不久即三讀律藏,對戒律如此深入的祖師,也由比丘戒退守至但三歸。可知戒律不易持守,更何況我等愚鈍眾生。

 

十、自我覺醒

 

若把身口二業所作所言,作為標準,則天下尚有完人;

若把意業中的所思所念,作為標準,則天下無一完人。

若從人所見處,作為標準,則世間尚有賢人;

若從人不見處,作為標準,則世間皆是罪人。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論事天下無孝子;

萬惡淫為首,論行不論心,論心萬古無完人。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實功德」文(《聖教集》239頁):

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

善導大師《觀經疏》「機法二種深信」之文(《聖教集》647頁):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十一、誓生彌陀淨土

 

《諸天趣頌》「六欲諸天現五衰」偈:

六欲諸天現五衰,三禪猶患有風災;
縱饒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觀經疏》「諸佛勸生」文(《聖教集》574頁):

諸佛出世,種種方便勸化眾生者,不欲直令制惡修福,受人天樂也。
人天之樂,猶如電光,須臾即捨,還入三惡,長時受苦。
為此因緣,但勸即令求生淨土,向無上菩提。
是故今時有緣相勸,誓生淨土者,即稱諸佛本願意也。

《龍舒淨土文》卷一「唯心自性,大而不要」文: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者,大而不要,高而不切,修未到者,誤人多矣。不若腳踏實地,持誦修行,則人人必生淨土,徑脫輪迴。與虛言無實者,天地相遠矣。

蓮池「為害非細」文:

輕談淨土,蔑視往生,為害非細。

蓮池「富貴所迷」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願力輕微,又不求生淨土,是人來生,
多感富貴之報,亦多為富貴所迷,或至造業墮落者。

截流「第三世怨」文:

修行之人,若無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諸善,名為第三世怨。

印光「善業不出輪迴」文:

世間善業,不出輪迴;若對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則彼善業,仍屬惡業。

印光「毒荼罪藪」文:

當須發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不願更受,即為人天王身,及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大宏法化,普利眾生之高僧身,亦視之若毒荼罪藪,決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

印光「生死不了,危險太大」文:

修行用功,原為了生死。生死不了,危險太大;
輪迴未出,難免墮落。努力今生,以了生死。

印光「必墮惡道」文: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不生西方,將來必墮惡道。
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

印光「先須自利」文:

欲利他,先須自利。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眾生;
自己在苦海中未能出,何能遍救苦海之人。

印光「只怕不成佛」文:

求生西方,方能宏法利生,任運度眾,自在無礙。
只怕不成佛,不愁佛不會說法度眾生。
如神龍一滴水,即可遍灑天下。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