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證.祖傳

  1. 《阿彌陀經》以十方眾生為對象
  2. 必得超絕去之義
  3. 《小經》要文三譯對照
  4. 人身難得之喻
  5. 聖淨二門判
  6. 《往生論註》要點
  7. 《小經》要文善導釋
  8. 法然上人釋「第二十願」的屬性
  9. 皈依即是求救護
  10. 彌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樂果
  12. 法照大師《五會念佛讚》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稱名念佛」 的經證與祖傳
  14. 彌陀「本願」二字之根據(抄要)

淨土宗教理

  1. 機法深信淺說( 三 )
  2. 機法深信淺說( 二 )
  3. 機法深信淺說( 一 )
  4. 曇鸞大師之彌陀佛身觀
  5. 淨土宗義略說(下)
  6. 淨土宗義略說(上)
  7. 淨宗原理:二願和合
  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
  9. 南無阿彌陀佛之簡釋
  10. 「南無阿彌陀佛」略解
  11. 淨土宗是彌陀之迴向
  12. 往生極樂的條件
  13. 彌陀名號
  14. 彌陀淨土之相
  15. 本願稱名,非定非散
  16. 兜率極樂優劣比較
  17. 阿彌陀佛 名體一如
  18. 「憶念」之義
  19. 「念」之義
  20. 彌陀淨土的特性----超
  21. 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
  22. 《往生論註》「讚歎門」解釋
  23. 彌陀願心的根源——《無量壽經》「讚佛偈」
  24. 四十八願分類
  25. 念佛四德
  26. 佛教的核心教理與往生淨土
  27. 「見佛」論
  28. 認真去做時
  29. 大慈悲五要點
  30. 淨土起信
  31. 彌陀夢中顯明攝取之義(唯蓮房典故)
  32. 乘佛願力 凡夫入報
  33. 往生要關
  34. 彌陀.本願.淨土
  35. 譬喻
  36. 本願之念佛

規約 

  1. 手機的規範
  2. 善待老人
  3. 淨土宗教團僧眾共住規約
  4. 僧眾外出弘法共勉事項
  5. 杜氏家廟念佛超薦儀軌
  6. 僧誡
  7. 淨土宗念佛會共修須知
  8. 念佛超薦儀軌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編述
top

編述

彌陀之救度

(《華嚴經》卷第二十三.〈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淨尸波羅蜜,修羼提波羅蜜,起精進波羅蜜,入禪波羅蜜,住般若波羅蜜,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修如是等無量善根。修善根時,作是念言:「願此善根,普能饒益一切眾生,皆使清淨,至於究竟,永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等無量苦惱。」

 

菩薩摩訶薩種善根時,以己善根如是迴向:「我當

為一切眾生作舍,令免一切諸苦事故;

為一切眾生作護,悉令解脫諸煩惱故;

為一切眾生作歸,皆令得離諸怖畏故;

為一切眾生作趣,令得至於一切智故;

為一切眾生作安,令得究竟安隱處故;

為一切眾生作明,令得智光滅癡暗故;

為一切眾生作炬,破彼一切無明闇故;

為一切眾生作燈,令住究竟清淨處故;

為一切眾生作導師,引其令入真實法故;

為一切眾生作大導師,與其無礙大智慧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平等饒益一切眾生,究竟皆令得一切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非親友守護迴向,與其親友等無差別。何以故?

 

       菩薩摩訶薩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於眾生而起一念非親友想。設有眾生於菩薩所起怨害心,菩薩亦以慈眼視之,終無恚怒;普為眾生作善知識,演說正法,令其修習。

 

       譬如大海,一切眾毒不能變壞,菩薩亦爾。一切愚蒙、無有智慧、不知恩德、瞋狠頑毒、憍慢自大、其心盲瞽不識善法,如是等類諸惡眾生,種種逼惱,無能動亂。

 

       譬如日天子,出現世間,不以生盲不見故,隱而不現;又復不以乾闥婆城、阿修羅手、閻浮提樹、崇岩邃谷、塵霧煙雲,如是等物之所覆障故,隱而不現;亦復不以時節變改故,隱而不現。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有大福德,其心深廣,正念觀察,無有退屈,為欲究竟功德智慧,於上勝法心生志欲,法光普照見一切義,於諸法門智慧自在。常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修善法,曾不誤起捨眾生心。

 

       不以眾生其性弊惡,邪見瞋濁難可調伏,便即棄捨不修迴向;但以菩薩大願甲胄而自莊嚴,救護眾生,恒無退轉。

       不以眾生不知報恩,退菩薩行,捨菩提道。

       不以凡愚共同一處,捨離一切如實善根。

       不以眾生數起過惡,難可忍受,而於彼所生疲厭心。

 

       何以故?譬如日天子,不但為一事故,出現世間。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但為一眾生故,修諸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普為救護一切眾生故,而修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不但為淨一佛剎故,不但為信一佛故,不但為見一佛故,不但為了一法故,起大智願,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普淨一切佛剎故,普信一切諸佛故,普承事供養一切諸佛故,普解一切佛法故,發起大願,修諸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佛法而為所緣,起廣大心、不退轉心,無量劫中,修集稀有難得心寶,與一切諸佛悉皆平等。菩薩如是觀諸善根,信心清淨,大悲堅固,以甚深心、歡喜心、清淨心、最勝心、柔軟心、慈悲心、憐愍心、攝護心、利益心、安樂心,普為眾生真實迴向,非但口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迴向之時,作是念言:「以我善根,願一切趣生、一切眾生,皆得清淨,功德圓滿,不可沮壞,無有窮盡;常得尊重,正念不忘,獲決定慧,具無量智;身口意業一切功德,圓滿莊嚴。」又作是念:「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承事供養一切諸佛,無空過者。於諸佛所,淨信不壞,聽聞正法,斷諸疑惑,憶持不忘,如說修行。於如來所,起恭敬心,身業清淨,安住無量廣大善根,永離貧窮,七財滿足。於諸佛所,常隨修學,成就無量勝妙善根,平等悟解,住一切智,以無礙眼等視眾生。眾相嚴身,無有玷缺,言音淨妙,功德圓滿,諸根調伏,十力成就,善心滿足,無所依住。令一切眾生普得佛樂,得無量住,住佛所住。」

 

       佛子!菩薩摩訶薩見諸眾生,造作惡業,受諸重苦。以是障故,不見佛、不聞法、不識僧,便作是念:「我當於彼諸惡道中,代諸眾生受種種苦,令其解脫。

 

       菩薩如是,受苦毒時,轉更精勤,不捨不避,不驚不怖,不退不怯,無有疲厭

       何以故?如其所願,決欲荷負一切眾生,令解脫故

 

       菩薩爾時,作是念言:「一切眾生在生老病死,諸苦難處,隨業流轉,邪見無智,喪諸善法,我應救之,令得出離。」

 

       又諸眾生愛網所纏,癡蓋所覆,染著諸有,隨逐不捨,入苦籠檻,作魔業行,福智都盡,常懷疑惑,不見安隱處,不知出離道,在於生死輪轉不息,諸苦淤泥恒所沒溺。菩薩見已,起大悲心、大饒益心,欲令眾生悉得解脫,以一切善根迴向,以廣大心迴向,如三世菩薩所修迴向,如大迴向經所說迴向,願諸眾生普得清淨,究竟成就一切種智。

 

       復作是念:「我所修行,欲令眾生皆悉得成無上智王,不為自身而求解脫,但為救濟一切眾生,令其咸得一切智心,度生死流,解脫眾苦。」

 

       復作是念:「我當普為一切眾生備受眾苦,令其得出無量生死眾苦大壑。我當普為一切眾生,於一切世界、一切惡趣中,盡未來劫受一切苦,然常為眾生勤修善根。何以故?我寧獨受如是眾苦,不令眾生墮於地獄;我當於彼地獄、畜生、閻羅王等險難之處,以身為質,救贖一切惡道眾生,令得解脫。」

 

       復作是念:「我願保護一切眾生,終不棄捨,所言誠實,無有虛妄。何以故?我為救度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不為自身求無上道,亦不為求五欲境界,及三有中種種樂故,修菩提行。何以故?世間之樂,無非是苦,眾魔境界,愚人所貪,諸佛所訶,一切苦患因之而起。地獄、餓鬼,及以畜生、閻羅王處,忿恚鬥訟,更相毀辱。如是諸惡,皆因貪著五欲所致。耽著五欲,遠離諸佛,障礙生天,何況得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如是觀諸世間,貪少欲味,受無量苦,終不為彼五欲樂故,求無上菩提,修菩薩行;但為安樂,一切眾生,發心修習,成滿大願,斷截眾生諸苦罥索,令得解脫。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我當以善根如是迴向,令一切眾生得究竟樂、利益樂、不受樂、寂靜樂、無依樂、無動樂、無量樂、不捨不退樂、不滅樂、一切智樂。」

 

       復作是念:「我當與一切眾生作調御師,作主兵臣,執大智炬,示安隱道,令離險難,以善方便俾知實義;又於生死海,作一切智善巧船師,度諸眾生,使到彼岸。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隨宜救護,一切眾生,令出生死;承事供養一切諸佛,得無障礙一切智智;捨離眾魔,遠惡知識,親近一切菩薩善友;滅諸過罪,成就淨業,具足菩薩廣大行願、無量善根。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正迴向已,作如是念:「不以四天下眾生多故,多日出現;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眾生。又諸眾生不以自身光明故,知有晝夜,遊行觀察,興造諸業;皆由日天子出,成辦斯事。然彼日輪,但一無二。」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修集善根迴向之時,作是念言:「彼諸眾生,不能自救,何能救他唯我一人,志獨無侶,修集善根如是迴向。所謂:為欲廣度一切眾生故,普照一切眾生故,示導一切眾生故,開悟一切眾生故,顧復一切眾生故,攝受一切眾生故,成就一切眾生故,令一切眾生歡喜故,令一切眾生悅樂故,令一切眾生斷疑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我應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報。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捨誓願。不以一眾生惡故,捨一切眾生,但勤修習善根迴向,普令眾生皆得安樂。善根雖少,普攝眾生,以歡喜心廣大迴向。若有善根,不欲饒益一切眾生,不名迴向;隨一善根,普以眾生而為所緣,乃名迴向。安置眾生於無所著法性迴向,見眾生自性不動不轉迴向,於迴向無所依、無所取迴向,不取善根相迴向,不分別業報體性迴向,不著五蘊相迴向,不壞五蘊相迴向,不取業迴向,不求報迴向,不染著因緣迴向,不分別因緣所起迴向,不著名稱迴向,不著處所迴向,不著虛妄法迴向,不著眾生相、世界相、心意相迴向,不起心顛倒、想顛倒、見顛倒迴向,不著語言道迴向,觀一切法真實性迴向,觀一切眾生平等相迴向,以法界印印諸善根迴向,觀諸法離貪欲迴向。解一切法無,種植善根亦如是。觀諸法無二無生無滅,迴向亦如是。以如是等善根迴向,修行清淨對治之法。所有善根,皆悉隨順出世間法,不作二相。非即業修習一切智,非離業迴向一切智,一切智非即是業,然不離業得一切智。以業如光影清淨故,報亦如光影清淨。報如光影清淨故,一切智智亦如光影清淨。離我、我所、一切動亂、思惟分別。如是了知,以諸善根方便迴向。」

 

       菩薩如是迴向之時,度脫眾生,常無休息,不住法相。雖知諸法無業無報,善能出生一切業報而無違諍,如是方便善修迴向。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離一切過,諸佛所讚。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一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摘 要】

1.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於眾生而起一念非親友想。

2.設有眾生,於菩薩所起怨害心,菩薩亦以慈眼視之,終無恚怒。

3.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捨誓願。

4.我當於彼諸惡道中,代諸眾生受種種苦,令其解脫。

5.菩薩如是受苦毒時,轉更精勤,不捨不避,不驚不怖,不退不怯,無有疲厭。
何以故?如其所願,決欲荷負一切眾生,令解脫故。

6.我當普為一切眾生備受眾苦,令其得出無量生死。

7.我寧獨受如是眾苦,不令眾生墮於地獄。

8.以身為質,救贖一切惡道眾生,令得解脫。

9.我為救度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我願保護一切眾生,終不棄捨。

10.於生死海,作一切智善巧船師,度諸眾生,使到彼岸。

11.彼諸眾生,不能自救,何能救他;唯我一人,志獨無侶。

12.隨宜救護一切眾生,令出生死。度脫眾生,常無休息。

 

【啟 發】

1.此文摘要,為顯彌陀救度之深慈大悲,更甚於此。
彌陀五劫永劫之願行,救贖我六道輪迴之罪苦,成就我往生極樂之佛果。
唯有往生成佛,方能猶如此文,廣度眾生,常無休息,無有疲厭。
以此文故,益增彌陀救度之信受。

2.此文如鏡,照出我等無慈悲、無願行、儜弱怯劣、卑微渺小、愚癡狂惡、可悲可憐之實相。

3.此文使我不覺頭額低垂,而謙卑柔和、常懷慚愧、仰謝佛恩。

4.成佛之前與之後,皆須有此願行,否則成佛無份,然我已不能!

5.退求小乘羅漢,亦當無我無我所,斷除貪瞋癡慢疑邪見,然我亦不能!

6.此二皆違,當知永沉三塗六道,無有出緣,唯賴彌陀救度。

7.此文雖非我等所能,然學佛之人,豈無嚮往之心?

8.既嚮往之,我等做了幾分?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