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证.祖传

  1. 《阿弥陀经》以十方众生为对象
  2. 必得超绝去之义
  3. 《小经》要文三译对照
  4. 人身难得之喻
  5. 圣净二门判
  6. 《往生论注》要点
  7. 《小经》要文善导释
  8. 法然上人释「第二十愿」的属性
  9. 皈依即是求救护
  10. 弥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乐果
  12. 法照大师《五会念佛赞》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称名念佛」 的经证与祖传
  14. 弥陀「本愿」二字之根据(抄要)

净土宗教理

  1. 机法深信浅说( 四 )
  2. 机法深信浅说( 三 )
  3. 机法深信浅说( 二 )
  4. 机法深信浅说( 一 )
  5. 昙鸾大师之弥陀佛身观
  6. 净土宗义略说(下)
  7. 净土宗义略说(上)
  8. 净宗原理:二愿和合
  9.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
  10. 南无阿弥陀佛之简释
  11. 「南无阿弥陀佛」略解
  12. 净土宗是弥陀之回向
  13. 往生极乐的条件
  14. 弥陀名号
  15. 弥陀净土之相
  16. 本愿称名,非定非散
  17. 兜率极乐优劣比较
  18. 阿弥陀佛 名体一如
  19. 「忆念」之义
  20. 「念」之义
  21. 弥陀净土的特性----超
  22. 阿弥陀佛愿力的根本特性
  23. 《往生论注》「赞叹门」解释
  24. 弥陀愿心的根源——《无量寿经》「赞佛偈」
  25. 四十八愿分类
  26. 念佛四德
  27. 佛教的核心教理与往生净土
  28. 「见佛」论
  29. 认真去做时
  30. 大慈悲五要点
  31. 净土起信
  32. 弥陀梦中显明摄取之义(唯莲房典故)
  33. 乘佛愿力 凡夫入报
  34. 往生要关
  35. 弥陀.本愿.净土
  36. 譬喻
  37. 本愿之念佛

规约 

  1. 手机的规范
  2. 善待老人
  3. 净土宗教团僧众共住规约
  4. 僧众外出弘法共勉事项
  5. 杜氏家庙念佛超荐仪轨
  6. 僧诫
  7. 净土宗念佛会共修须知
  8. 念佛超荐仪轨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编述
top

编述

譬喻

        佛法幽玄,佛力绝思,佛力之极,在於弥陀救度众生之超世愿力;释尊极赞弥陀而言:「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又赞:「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佛中之王,诸佛不及,《大经》言:「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故弥陀救度法门,《小经》言:「难信之法」,亦言:「极难信法」,《大经》更言:「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以善导大师《观经疏》〈玄义分〉言:「三贤十圣,弗测所窥;况我轻毛,敢知旨趣。」昙鸾大师言:「非常之言,不入非人之耳。」古人亦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弥陀本愿他力之救度,深具佛智不可思议之力用,致使凡圣善恶,平等往生,皆悉成佛。如此力用,贤圣不测,何况凡智能知,故不可以常情测量。然为除众生疑惑,经论祖释,多以譬喻说明,令众生容易理解领会,使众生破疑生信,信知念佛功德具足不可思议之无上大利。

 

        一般法门之譬喻,如有名的《金刚经》六喻、《法华经》七喻、《般若经》十喻、《维摩经》十喻、如来藏九喻、狮虫喻、盲龟浮木喻、无常之虎喻等。净土法门则《无量寿经》列举往生人自利利他之胜德二十三喻之外,尚有多类譬喻。而《易行品》有难行易行之判,步行乘船之喻;《 往生论注》第亦有自力他力之释,并举他力十喻;《安乐集》第亦有他力七喻,乃至三十喻;《往生要集》仿之,亦另举他力十喻;《观经疏》亦多设譬喻,其中「二河白道喻」更为念佛人用以守护信心。

 

        今则略举《 往生论注》、《安乐集》、《往生要集》等喻如下。

 

一、《 往生论注》他力十喻

1.鹄持子安,千龄更起;鱼母念子,经泶不坏。( 《往生论注》第四三页)

「住持」者,如黄鹄持子安,千龄更起;鱼母念持子,经泶不坏。安乐国为正觉善住持,其国岂有非正觉事耶!是故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2.鸩鸟入水,鱼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 《往生论注》第四九页)

声闻以实际为证,计不应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譬如鸩鸟入水,鱼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如此不应生而生,所以可奇。然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

 

3.千年闇室,光至即明。( 《往生论注》第六七页)

云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虚妄颠倒见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
譬如千岁闇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闇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是名在心。

 

4.闻除毒鼓,箭出毒除。( 《往生论注》第六七页)

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截筋破骨;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首楞严经言:譬如有药,名曰灭除。若斗战时,用以涂鼓,闻鼓声者,箭出毒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首楞严三昧,闻其名者,三毒之箭,自然拔出。)

 

5.不朽药力,不烂不燋。( 《往生论注》第八九页)

住名不异不灭,持名不散不失。如以不朽药涂种子,在水不烂,在火不燋,得因缘则生。何以故?不朽药力故。
若人一生安乐净土,後时意愿生三界,教化众生;舍净土命,随愿得生。虽生三界杂生水火中,无上菩提种子,毕竟不朽。何以故?以经正觉阿弥陀善住持故。

 

6.净珠置水,水即清净。( 《往生论注》第九四页)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

 

7.裹珠玄黄,水即玄黄。( 《往生论注》第九五页)

又是摩尼珠,以玄黄币裹,投之於水,水即玄黄,一如物色。彼清净佛土,有阿弥陀如来无上宝珠,以无量庄严功德成就帛裹,投之於所往生者心水,岂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乎!

 

8.冰上燃火,冰解火灭。( 《往生论注》第九五页)

又如冰上燃火,火猛则冰解,冰解则火灭。彼下品人,虽不知法性无生;但以称佛名力,作往生意,愿生彼土。彼土是无生界,见生之火,自然而灭。

 

9.如好坚树,十地横超。( 《往生论注》第一○二页)

彼国菩萨,或可不从一地至一地。
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於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五种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若言菩萨必从一地至一地,无超越之理,未敢详也。
譬如有树,名曰好坚。是树地生,百岁乃具。一日长高百丈,日日如此。计百岁之长,岂类修松耶!见松生长,日不过寸。闻彼好坚,何能不疑。即同有人闻释迦如来,证罗汉於一听,制无生於终朝;谓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说。闻此论事,亦当不信。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谓之不然,亦其宜也。

 

10.劣夫从王,游四天下。( 《往生论注》第一二二页)

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

 

二、《 安乐集》他力七喻(其他计三十喻)

        《 安乐集》第二大门之三,广施问答言:

        问曰:但一切众生,从旷大劫来,备造有漏之业,系属三界。云何不断三界系业,直尔少时念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便出三界者。此系业之义,复欲云何?

 

        答曰:有二种解释:一就法来破,二借喻以显。
        言就法者:诸佛如来有不思议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不思议智力者:能以少作多,以多作少;以近为远,以远为近;以轻为重,以重为轻。
        有如是等智,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自下第二有七番,并借喻以显。

 

1.百年积薪,半日焚尽

譬如百夫,百年聚薪,积高千仞;豆许火焚,半日便尽。
岂可得言,百年之薪,半日不尽也!

 

2.跛脚乘船,一日千里

譬如癖者,寄载他船;因风帆势,一日至於千里。
岂可得言,癖者云何一日至千里也!

 

3.瑞物贡王,顿获富贵

亦如下贱贫人,获一瑞物,而以贡王。王庆所得,加诸重赏。斯须之顷,富贵盈望。
岂可得言,以数十年仕,备尽辛勤上下,尚不达而归者;言彼富贵,无此事也!

 

4.从轮王行,劣夫腾空

犹如劣夫,以己身力,掷驴不上;若从轮王行,便乘虚空,飞腾自在。
岂可得言,以劣夫之力,必不能昇虚空也!

 

5.童子挥剑,巨索倏断

又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倏尔两分。
岂可得言,童子之力,不能断索也!

 

6.犀牛触泥,死者还活

又如鸩鸟入水,鱼蚌斯毙皆死;犀角触泥,死者还活。
岂可得言,性命一断,不可生也!

 

7.鹄唤子安,千龄更苏

亦如黄鹄唤子安,子安还活。
岂可得言,坟下千龄,决无可苏也!
一切万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千开万闭,无量无边。汝岂得以有碍之识,疑彼无碍之法乎!又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汝以三界系业为重,疑彼少时念佛为轻,不得往生安乐国,入正定聚者,是事不然。( 《安乐集》第四六至四九页)

 

8.业道如秤,重者先牵( 《安乐集》第四九页)

《大乘经》(业道经)云:「业道如秤,重者先牵。」

 

9.千年闇室,光至即明( 《安乐集》第五○页)

彼人造罪时,自依止虚妄颠倒心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也。何者?譬如千岁闇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岂可得言,闇在室千岁而不去也。是故《遗日摩尼宝经》(意)云:「佛告迦叶菩萨:众生虽复数千巨亿万劫,在爱欲中,为罪所覆;若闻佛经,一反念善,罪即消尽也。」

 

10.闻除毒鼓,箭出毒除( 《安乐集》第五一页)

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彻筋破骨;若闻灭除药鼓声,即箭出毒除。岂可得言,彼箭深毒厉,闻鼓音声,不能拔箭去毒也?

 

11.对敌破阵,尽一形力( 《安乐集》第五一页)

《智度论》云:「一切众生临终之时,刀风解形,死苦来逼,生大怖畏。是故遇善知识,发大勇猛,心心相续十念,即是增上善根,便得往生。」
又「如有人对敌破阵,一形之力一时尽用。其十念之善亦如是也。」
又「若人临终时,生一念邪见,增上恶心,即能倾三界之福,即入恶道也。」

 

12.临终十念,一形恶灭( 《安乐集》第五二页)

垂终十念之善,能倾一生恶业,得生净土。

 

13.怨贼追杀,一心念渡( 《安乐集》第五三页)

譬如有人,於空旷迥处,值遇怨贼,拔刀奋勇,直来欲杀。此人径走,视度一河。未及到河,即作此念:我至河岸,为脱衣渡?为着衣浮?若脱衣渡,唯恐无暇;若着衣浮,复畏首领难全。尔时但有一心作渡河方便,无余心想间杂。行者亦尔:念阿弥陀佛时,亦如彼人念渡,念念相次,无余心想间杂。

 

14.如树先倾,倒必随曲( 《安乐集》第五四页)

如佛告大王:「人积善行,死无恶念,如树先倾,倒必随曲也。」若刀风一至,百苦凑身,若习先不在怀,念何可办?各宜同志三五,预结言要,临命终时,迭相开晓,为称弥陀名号,愿生安乐国。声声相次,使成十念也。

 

15.蜡印印泥,印坏文成( 《安乐集》第五五页)

譬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国时。一入正定聚,更何所忧。各宜量此大利,何不预克念也!

 

16.净珠投水,水即澄清( 《安乐集》第五七页)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以珠威力,水即澂清。若人虽有无量生死罪浊,若闻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便往生。

 

17.裹珠玄黄,水即玄黄( 《安乐集》第五七页)

如净摩尼珠,以玄黄帛裹,投之於水,水即玄黄,一如物色。彼清净佛土,有阿弥陀如来无上宝珠名号,以无量功德成就帛裹,投之所往生者心水之中,岂不能转生为无生智乎!

 

18.冰上燃火,冰解火灭( 《安乐集》第五七页)

亦如冰上燃火,火猛则冰液,冰液则火灭。彼下品往生人,虽不知法性无生;但以称佛名力,作往生意,愿生彼土;既至无生界时,见生之火,自然而灭也。

 

19.劣夫从王,游四天下( 《安乐集》第六三页)

如有劣夫,以己身力,掷驴不上。若从轮王,即便乘空,游四天下。即轮王威力,故名他力。

 

20.栴檀一出,臭林皆香( 《安乐集》第一○页)

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
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栴檀,虽有根芽,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噉其花果,发狂而死;後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才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21.狮弦一奏,余弦悉断( 《安乐集》第一二页)

譬如有人,用师子筋以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
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悉皆断灭。

 

22.狮乳一滴,余乳成水( 《安乐集》第一二页)

亦如有人,构取牛羊驴马一切诸乳,置一器中;若持师子乳一渧投之,直过无难,一切诸乳,悉皆破坏,变为清水。
若人但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魔诸障,直过无难。

 

23.持翳身药,余人不见( 《安乐集》第一二页)

譬如有人,持翳身药,处处游行,一切余人不见是人。
若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神,一切诸障,不见是人;随所诣处,无能遮障也。
何故能尔?此念佛三昧,即是一切三昧中王故也。

 

24.寄花五净,附水灵河( 《安乐集》第二五页)

譬如寄华五净,风日不萎;附水灵河,世旱无竭。

 

25.婴儿成长,全凭父母( 《安乐集》第三六页)

《智度论》(卷二九、六七意)云:「新发意菩萨,机解软弱,虽言发心,多愿生净土。何意然者?譬如婴儿,若不近父母恩养,或堕阬、落井、火蛇等难,或乏乳而死;要假父母摩洗养育,方可长大,能绍继家业。菩萨亦尔,若能发菩提心,多愿生净土,亲近诸佛,增长法身,方能匡绍菩萨家业,十方济运。为斯益故,多愿生也。」

 

26.鸟幼羽弱,依林传树( 《安乐集》第三七页)

又彼《论》(卷六一、六六意)云:「譬如鸟子,翅翮未成,不可逼令高翔。先须依林传树,羽成有力,方可舍林游空。新发意菩萨亦尔,先须乘愿求生佛前,法身成长,随感赴益。」

 

27.逼鸡入水,岂能不湿( 《安乐集》第三八页)

问曰:或有人言,愿生秽国教化众生,不愿往生净土,是事云何?
答曰:此人亦有一徒,何者?若身居不退已去,为化杂恶众生故,能处染不染,逢恶不变;如鹅鸭入水,水不能湿。如此人等,堪能处秽拔苦。
若是实凡夫者,唯恐自行未立,逢苦即变,欲济彼者,相与俱没;如似逼鸡入水,岂能不湿。

 

28.热汤投冰,不灭反增( 《安乐集》第三八页)

是故《智度论》(卷二九意)云:「若凡夫发心,即愿在秽土拔济众生者,圣意不许。」何意然者?龙树菩萨《释》(卷二九意)云:「譬如四十里冰,如有一人,以一升热汤投之,当时似如少减,若经夜至明,乃高於余者。凡夫在此发心救苦,亦复如是,以贪瞋境界,违顺多故,自起烦恼,返堕恶道故也。」

 

29.多灯虽明,不及日光( 《安乐集》第九一页)

譬如一大闇室,若燃一灯二灯,其明虽遍,犹为闇也。渐至多灯,虽名大明,岂及日光?菩萨所证智,虽地地相望,自有阶降,岂得比佛如日明也?

 

30.乘船救亲,眷属出离( 《安乐集》第一一五页)

譬如二人,俱见父母眷属没在深渊。一人直往,尽力救之,力所不及,相与俱没。一人遥走,趣一舟船,乘来济接,并得出难。菩萨亦尔,若未发心时,生死流转,与众生无别。但已发菩提心时,先愿往生净土,取大悲船,乘无碍辩才,入生死海,济运众生。」

 

三、《往生要集》他力十喻

        出自《往生要集》下卷之末。以十种譬喻,显示本愿他力之不思议,令信念佛功德之大利无上。大别为前四灭罪,次四生善,後二总喻。与他力七喻,同一旨趣;而前二喻,即引自《 安乐集》第一大门。

 

1.栴檀一出,臭林皆香--栴檀树出成时,能变四十里由旬伊兰林,普皆香美。

2.狮弦一奏,余弦悉断--用狮子筋以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

3.一斤石汁,千铜变金--一斤石汁,能变千斤铜为金。

4.羊角扣之,金刚冰解--金刚虽坚固,以羚羊角扣之,则涣然冰泮。

5.食忍辱草,牛出醍醐--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

6.见念诃药,得无量寿--於沙诃药,但有见者,得寿无量;乃至念者,得宿命智。

7.孔雀闻雷,即得有身--孔雀闻雷声.即得有身。

8.一见昂星,尸利生 果--尸利沙见昂星,则出生果实。

9.住水璎珞,入水不溺--以住水宝,璎珞其身,入深水中,而不没溺。

10.磬石虽大,寄船能浮--沙砾虽小,尚不能浮;磬石虽大,寄船能浮。

 

        诸法力用,难思如是;念佛功力,准之莫疑。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