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2024龍年新春講話
  2.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3.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4. 2023中元開示
  5.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6.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7.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8.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9.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0. 2022中元開示
  11.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2.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3.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4.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5. 念佛超度之勝益
  16.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17.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18.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19.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0.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1.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2.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3.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26. 2019年彌陀誕開示
  27. 2020中元法會開示
  28. 志工四喻
  29. 人生是苦
  30. 生命無常三根本
  31.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2.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3. 中元節開示(2019)
  34.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5. 豬年話豬
  36.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37.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38. 受戒與持戒
  39.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0.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1. 二種成佛法
  42. 橫超的淨土法門
  43. 往生與預知時至
  44.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5.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46.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47.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48.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49.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0.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1. 彌陀願心的根源
  52.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3. 大慈悲五要點
  54. 慈心法門
  55. 念佛不妄語
  56.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57. 淨土宗的根源
  58.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59. 為何吃素?
  60.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1.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2. 愛與佛命
  63. 不請之友
  64.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5. 學佛的目的
  66. 說愛(二)
  67. 說愛(一)
  68.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69.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0.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1.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2. 「以誠感人」的意涵
  73.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4.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5. 在心、在緣、在決定
  76. 佛教點燈的意義
  77.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78. 念佛成佛的原理
  79. 佛在何處?
  80.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1.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2. 慈悲的救度
  83. 念佛生蓮
  84.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5. 信受彌陀救度
  86. 為新戒比丘開示
  87. 歸依勸囑
  88.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89.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0.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1.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2.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3.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4.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5.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96. 念佛人的「本尊」
  97.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98.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99.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0.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1.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2.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3.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4.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5.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06.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07. 阿彌陀佛的救度
  108.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09.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0.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1.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2.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3.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4.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5.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16.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17.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下)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中)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上)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下)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上)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各位法師慈悲,各位學員、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

  佛法強調「信」,所謂「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在世間上來講,「信」也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修身養性與為人處世的德目。儒家說,「信」是常道,是必須要的,所以「信」是五常之一,五常即「仁、義、禮、智、信」。孔子也講,「民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沒有「信」的人,他的言行不能取信於大眾,就很難立足於社會。

  然而,儒家所講的信,跟佛家所講的信,是不同的。儒家講的是信用,也就是信用不違約、信實不虛假。跟人家約幾點到就要幾點到,不失約;答應人家做什麼事,就一定要去做;跟人家借錢、借東西,說什麼時候還,就要什麼時候還。所謂「有約必踐,信守不二」,跟人有約定的,已經許下的,就一定要去實踐,儒家講的是這一種信。

  佛法所講的信,超越儒家五常中的信。玄奘大師在《成唯識論》裡面對「信」這一個字,有很簡潔、扼要的解釋,《成唯識論》說:

云何為信,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

  我這樣念,大家聽起來可能不太了解,要稍微解釋。

  「於實德能」的「實」,就是真實,「德」,就是功德,「能」,就是功能。「於實德能」也就是對於真實的、有功德的、有功能的,對於這三種「深忍樂欲」,「深忍」,就是深深地肯定,也就是深信的意思,「樂欲」,就是好樂、喜歡。也就是說,對於真實的、對於有功德的、對於有功能能夠離苦得樂的,要深信它,進一步喜好它,再進一步去追求它,甚至去擁有它,這是一種對真理的信。

  那麼,什麼是真實的呢?真實,在這裡指真理,也就是佛性。因為,三界六道中,只有佛性是真實的,其餘的都不是永恆不變的真實。我們的身體會生、老、病、死,所以身體不是永恆不變的真實;我們的細胞時刻都在新陳代謝,所以不可能是永恆不變的真實;這個世界森羅萬象,都在生住異滅的變化當中,宇宙、天地、太陽系、銀河系也都有成住壞空,所以它們也都不是真實的;我們的思想、念頭是隨著我們的教育、時代跟環境在轉變,同樣也都不真實。

  所有這些,佛說是無常,無常就不是真實,唯有一個不會變的,那就是佛性。所以,佛性叫做不生不滅,它不可能會來來去去、出出入入,它也不會這樣那樣、各不一樣。它是真理,真理只有一個,它超越時間──其實沒有時間可超越,它超越空間──超越空間是對我們凡夫來講的。真理的境界,根本沒有時間、空間,沒有遠近、大小、內外、出入,都沒有這一些相對概念,甚至萬物也都一樣,這是近代量子物理學已經證實出來的。科學愈發達,愈能證明佛法的真實不虛。

  沒有時間,我們很容易了解,譬如說,怎麼會有時間呢?因為有太陽、有地球的自轉公轉──自轉就一天,公轉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所以就形成白天、晚上,四季分明,這樣的話,是不是就有時間了?還有,我們有在起心動念,天空有飛機在飛、地面有車子在跑,因為我們人都在移動來去,加上我們會老、會死,所以才形成時間,時間就是這樣來的。

  但是,如果離開這一些,哪有什麼時間呢?譬如說,其他的世界沒有太陽、地球,所以沒有白天、夜晚,沒有春、夏、秋、冬,那個地方也不需要飛機、車子,那個地方的人,心是寂靜的、安詳的,甚至是入定的、不動的,那麼它有時間嗎?沒有時間。極樂世界有沒有時間?沒有時間,所以到極樂世界就超越了時間,也不用超越,因為本來就沒有。

  至於空間,那就不好理解了,為什麼呢?明明地球跟月亮有距離、跟太陽也有距離,有這個星系、那個星系,那麼,遠近空間不就形成了嗎?其實,這是我們的妄執,也是我們的業力。因為,在這個世間,身體就是這麼的狹小,不足兩尺寬,也不足六尺高、或一丈高,如果證入佛性的話,就沒有空間了,整個空間就是你,你就是整個空間。

  所以,《華嚴經》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這還只不過是一種文字上的說明而已。畢竟,如果沒有文字、語言的話,就沒辦法對人說明,也沒辦法讓人理解。其實,「一毫端」跟「寶王剎」沒有兩樣,也沒有「一毫端」,也沒有「寶王剎」,沒有遠近、大小。這是從佛的境界來講的,這個才是真實。

  換句話說,「於實德能」的「實」,是真實的,就是佛性;而「德」,真實佛性裡面充滿了無量的功德,惠能大師就說:「何期自性,本自俱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至於「能」,亦即功能,能夠讓我們離苦得樂、離開輪迴,能夠讓我們離開迷的境界,進入悟的境界,究竟成佛。對於真實的功德、功能「深忍樂欲」,深深地相信,喜歡它、追求它,希望達到那樣的境界;「心淨為性」,只有念佛,沒有其他的目標,玄奘大師說這個就是「信」。

  就聖道門來講的話,所謂「真實」,就是佛的境界,必須是大徹大悟、大開圓解的人,才能領悟它。領悟到真實,大徹大悟之後,才能夠稱性起修,全修在性,那個時候才是修行的開始。因為,聖道門是靠自己的力量來修行成佛的,如果什麼是佛的境界都不知道的話,修行就沒有目標,就不知道該往哪裡走了。所以,以禪宗來講,必須先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從教下來講──華嚴宗、天台宗、三論宗、唯識宗,必須先大開圓解。就算到了那個時候,他還是凡夫,仍不是聖人,只不過他已經曉得目標,知道要怎麼修行而已,如果最終沒有成就的話,那還是要輪迴,既然還在輪迴當中,則從迷入悟的很少,從迷入迷的很多,又未必能遇到佛法,即使遇到佛法,沒遇到淨土法門,仍舊出苦無期。這就是聖道門。

  而就淨土門來講的話,什麼是真呢?唯佛是真。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不是真實不變的,所以世間虛假,只有阿彌陀佛才是真。為什麼呢?我們都有佛性,佛性本來就存在,不生不滅,但我們的佛性因無明所覆蓋,顯現不出來。我們知道,以我們的力量,不能破除我們的煩惱、消除我們的業障,沒辦法證入我們的佛性。但我們相信有一個真實不變的阿彌陀佛,他的救度真實不變,過去、現在、未來都不變,只要我們念佛,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往生極樂世界,世間上就只有這個真實不變,其他都會變。

  所以,「於實德能」的「實」、真實,在淨土門來講,唯有彌陀為真。至於「德」、功德,阿彌陀佛有沒有功德呢?阿彌陀佛的功德是絕對的大、無限的大。《阿彌陀經》中就說,這一句名號具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蕅益大師說,我們念這一句名號,「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換句話說,我們只要念佛,就把阿彌陀佛所有的、全部的功德,統統接收過來,成為我們的功德了。所以,念佛就擁有了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

  再來說「能」、功能,念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是顯現在念佛的功能。念佛自自然然就能往生極樂世界,是自然的,不假勉強的。譬如火,它自然向上燃燒,而水,自然會向下流動,這是自然性的。春夏秋冬是自然性的,生老病死也是自然性的。念佛人,同樣也是自自然然的,時間一到,就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就是「能」,念佛具有這種自自然然的功能,不用勉強,也不會受到任何障礙,所謂「無所障礙」。

  所以,從我們淨土門的角度來講,玄奘大師所說的,「實」、真實,什麼是真實的呢?唯有阿彌陀佛是真實。什麼是「德」、功德?是阿彌陀佛的名號,它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而什麼是「能」、功能呢?能夠讓我們離苦得樂,而成佛的功能就是念佛,所以,念佛就是「能」。作個結論:

  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有功德的,什麼是離苦得樂的?什麼是真理的信?

彌陀唯真,彌陀萬德,念佛能生。

  進一步來談,信真實的,信萬德的,信功能的,那麼最終,就在於信阿彌陀佛。信何事?即是第十八願所講的「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必得往生」。所以,我們淨土宗所定的宗風,第一句就說「信受彌陀救度」。

  宗風是一個宗派的目標、宗旨,每一個宗派,一定有它的宗風,沒有宗風,就不能成為一個宗派。一個團體若是沒有終極、一致的目標,不能團結前進,那就成了烏合之眾了。所以,各宗各派一定要有它的宗旨,除了宗旨之外,還要有特色,你這一宗跟那一宗比較的話,跟人家有什麼不一樣?一定要有不一樣的特色才會另外組成一個團體,如果都一樣,那就是同一個團體了。

  我們淨土宗的特色,就是「本願稱名」,「本願」不是我們的本願,我們的願不真,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所立下的願,就是本願,阿彌陀佛說你只要念我的名號,就必定往生我的國土。所以,我們就順從他的本願來念佛,念佛的本身,就跟阿彌陀佛的本願感應道交,如是因、如是果,因為是感應道交,所以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接下來,我有幾句對於「信」的說明。

不信彌陀救度,是所有惡中之惡;
信受彌陀救度,是所有善中之善。

  各位,這樣講可以嗎?不相信阿彌陀佛的救度,單單這種不相信,就是惡,而且是惡中之惡了。

  我們若不相信阿彌陀佛的救度,就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還會繼續在六道輪迴,對不對?在六道輪迴中,固然有時候出生為人,甚至出家學佛,做一個大修行人、大善人,但由於輪迴的關係,某一生某一世也會怎麼樣?成為一個世間的大惡人,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甚至位高權大,引發戰爭,一場戰爭下來,被傷害的眾生,甚至是百萬、千萬的。這樣的話,豈不是不相信阿彌陀佛的救度,沒辦法往生極樂世界,生生世世在輪迴中,有可能就會犯下滔天大罪;而相信阿彌陀佛的救度,往生極樂世界,不但不會造惡,反而會度眾生,如此,信跟不信就差異很大了。

  所以,「不信彌陀救度,是所有惡中之惡;信受彌陀救度,是所有善中之善」,它的背後有隱微的涵義,這個道理若是不懂的話,初看的人就會懷疑,甚至會說,你這個是邪知邪見,怎麼把信跟不信,以惡中之惡的大惡跟善中之善的大善來相對照呢?

  再來:

五逆十惡,固然極惡,但信彌陀者,終必得救;
五戒十善,固然大善,但疑彌陀者,難免墮落。

  這個也很容易理解,現在雖然是五逆十惡,是世間罪大惡極的人,但是如果迴心轉意,相信彌陀的救度,一樣能往生極樂世界,離開輪迴。換句話說,五逆十惡的人,若念佛往生極樂成佛,他不但當下不受報應,而且能夠救度曾經被他傷害過的人;而五戒十善是大修行人,固然是大善,但是如果懷疑阿彌陀佛的救度,那一定會墮落,如此一升一降,差別就大了。

  這在經典上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地藏經》說:

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

  《涅槃經》說:

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

  《正法念處經》說:

無始生死中,業網覆世界。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

  所以說,輪迴就是一種升降來去的浮沉循環,上生天界是最高的,而且天界是享受福報的,但這個果報享盡了,就一定墮落,因為已經福報享盡,不再屬於那地方了。就好比存款很多,如果一直在用,沒有繼續存進去,用完了,就沒了。

  再來:

無善能勝彌陀救度之善,
無罪能礙彌陀救度之罪。

  也就是說,世間上沒有任何一件善事,能夠勝過阿彌陀佛的救度之善。阿彌陀佛本身是佛,他有不可思議、無量無邊的功德,他要救度十方眾生,所有被救的,都能夠往生成佛,世間上再怎麼樣的善,有哪一件善能勝過往生成佛的善呢?所以,阿彌陀佛救度的善,是絕對性的善,是不能夠以凡間之善來比較的。

  而「無罪能礙彌陀救度之罪」,就是說,沒有哪一種罪能障礙阿彌陀佛救度我們,五逆十惡、阿鼻地獄的眾生都能夠往生,哪還有什麼罪業能障礙往生呢?善導大師就說:「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我們所有的罪、所有的業、天魔外道、冤家債主,都不可能障礙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救度。

  不過,這個也很敏感,對不對?這種說法,有人會誤解成為在否定善惡因果報應,而且有揚惡的意味。在他們的想法,既然沒有善能夠比得上念佛的善,那就只念佛就好,不用行善了;既然沒有罪能夠障礙彌陀的救度,那就無所顧慮,任意去做,因為沒有障礙,照樣能夠往生,是不是這樣?如果他有這種困惑,那怎麼辦呢?所以說,這一個法門好不好講?不好講。

  因此,釋迦牟尼佛就說,「不信人前,不說此法」。在不會相信的人前面,不要隨便講這個法門說,因為他不相信,若是講了,他會毀謗這個法門,所以要觀機逗教,應該講的時候才講。如果應該講而不講,那是失人,失去了機會,如果不應該講而講,那就是失言。

  再來:

六字萬德洪名,是六度萬行之妙體;
稱念彌陀名號,是恆沙功德的結晶。

  也就是說,「南無阿彌陀佛」雖然只有六個字而已,可是這六個字,不是六,是無量無邊,可以說是六度萬行的本體,六度萬行的功德、功能都在六字名號裡面。換言之,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宇宙當中恆河沙數、無量無邊功德的結晶,就好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錢,都存在這一張金融卡內,這一張金融卡就是世間上恆沙金錢的結晶。

  再來:

信者得救,念佛容易故,念佛殊勝故,念佛順佛願故。

  「信者得救」,為什麼呢?因為念佛很容易,念佛功德很殊勝,而且跟阿彌陀佛的根本願是感應道交的,是互相契應的,關鍵就在於你信不信。信了,那麼念佛不困難、很容易,念佛必定往生,所以一切就都不用怕,就只怕你不念佛、不願生極樂。

  蓮池大師說:

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

  明朝末年的蓮池大師,也就是明末四大師之一,他就說了,這一個念佛法門,是「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一千個人相信,那麼一千個人往生極樂世界;一萬個人相信,一萬個人往生極樂世界。也就是說,只要相信,人人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如果不相信,那恐怕就沒有人能往生極樂世界了。所以,能不能往生,就看你信或不信。「信」是很根本的,它是一個基礎,如果沒有信,就沒有基礎。

  善導大師把這一些信的內涵,歸納成兩種,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機法二信」──機、法兩種深信。他說: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這明白顯示,淨土宗就是救度的法門。能救的是阿彌陀佛,所要救的就是我們眾生。阿彌陀佛是法,念佛眾生是機;法要救度機,機要信受法。深信機,我們無有出離之緣;深信法,阿彌陀佛就是要救度我們這樣的根機。阿彌陀佛救度的法,不離開這樣的根機;這樣的根機,也不離開阿彌陀佛救度的法。所謂「機法一體」、「生佛不離」。沒有機深信,就沒有法深信,沒有機法的深信,那就不是真實的信心,也不是真正的佛弟子。

  剛剛講,「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這對我們蓮友來講,是耳熟能詳的,道理都了解的,但是對於我們的學員,可能是第一次接觸,必須稍微解釋一下。

  善導大師要我們念佛的人,對自己要有什麼樣的自覺?要有什麼樣的信呢?就是要相信我們現在這輩子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不只是凡夫,而且是罪惡生死凡夫。這是指現在這輩子來講,而「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是就過去世來講的,我們常沒在三惡道中,常輪迴在三惡道之中。「無有出離之緣」是指未來,以我們凡夫的業力,未來還是會繼續輪迴,還是會墮入三惡道。

  這一句法語,等同法官判一個永在輪迴的無期徒刑,我們幾乎被善導大師判刑了。善導大師就是要我們這樣的自覺,如果有這樣的自覺,就能夠入法,入什麼法呢?善導大師進一步就說了,「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願,就是要救度、攝受這樣的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這個是在講四十八願當中的第十八願,你只要相信,不要懷疑,不要多所顧慮,否則這個、那個問題很多,如果真的相信阿彌陀佛的救度,這樣的話,就能夠乘佛願力,就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節就講到這裡。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