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感应故事
top

智慧.修德.无诤

我们能不能预知自己的死亡?



        谭生:「最近有位长辈过世了,比较奇特的是,听他的家人,说老人家要走之前几个星期,就似乎已经知道自己什麽时候要走,还特别作了交代,说他要走的时候,家人不要惊慌,记得帮他助念,但是千万不可送医院急救……等等。听说您研究生死学,所以想请教,真的有『事先知道自己什麽时候要走』这回事吗?」

 

        慧开:「有啊!这种情况叫作『预知时至』,但是『预知时至』并不是佛教的专利,也不是佛教徒的专利,佛教只是特别点出它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而已。」

 

        谭生:「可是,我怎麽从来都没听过有『预知时至』这回事,也不知道佛教有这种说法?」

 

        慧开:「先不管佛教是怎麽说的,您认为我们有没有可能预先知道自己什麽时候会死?」

 

        谭生:「嗯……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实在觉得满玄的呢!」

 

        慧开:「是吗?玄在哪里?」

 

        谭生:「怎麽不玄呢?世间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尤其是生、老、病、死,我们怎麽可能事先知道自己什麽时候会死?」

 

        慧开:「其实一点都不玄,起码没有您以为的那麽玄。我换个方式问您,您怎麽知道什麽时候要喝水?什麽时候要吃饭?什麽时候该休息?什麽时候该睡觉?」

 

        谭生:「这哪是什麽问题,口渴了就要喝水,肚子饿了就要吃饭,累了就该休息,困了就该睡觉。不过,这个跟能不能预知什麽时候会死有什麽关系?」

 

        慧开:「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没什麽关系,其实有很微妙的关系。」

 

        谭生:「我怎麽看不出来,所以我说有点玄嘛!」

 

        慧开:「您刚刚讲的,就是禅宗祖师们所说的『饥来吃饭困来眠』,不过就禅门而言,这不只是表面上的吃饭、睡觉,而是可以提升为『平常心是道』的一种日常修持功夫,如果功夫修练得纯熟了,到了该走的时候,是可以生死自在的。」

 

        谭生:「您这就愈讲愈玄了,我是愈听愈不明白了。」

 

        慧开:「其实您刚刚就已经回答了问题的一半了:渴来喝水,饥来吃饭,困来眠,就表示您自己的身体内在,发出了『渴了、饿了、困了』等等的讯息,您觉察到了,然後有所回应。」

 

        谭生:「照您这麽说,难道我们自己快要死的时候,身体也会发出一种讯息?」

 

        慧开:「您说对了,确实如此!」

 

        谭生:「可是……为什麽之前我却从未听说过亲朋好友之间有任何人能预知自己什麽时候会走的,我所听过、所知道的情况,大都是--体检才发现得了末期的癌症啦、治疗失败啦、病情恶化啦、引起并发症啦、抢救不及啦、回天乏术啦等等,都还来不及交代遗志和心愿就撒手人寰,家人也都意料不到而措手不及,令人嘘唏不已!」

 

        慧开:「您说的这些情况,的确令人感伤遗憾,有道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如果平日没有充分的养成功夫,事到临头确实是来不及交代和准备的。」

 

        谭生:「那麽,功夫要如何养成,要如何才能来得及呢?」

 

        慧开:「我们在平时就应该要练习觉察自己身体内在的讯息,不过这些讯息是有粗、细、强、弱、轻、重等等不同的层次与差别。比如像是口渴了、肚子饿了等等,这些都是很强烈的直接表层讯息,在正常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能立刻感觉得到。但是像快要感冒、生病了,身体发出的讯息就比较微细了,多数人往往察觉不到,所以也就不知道要如何防护。」

 

        谭生:「那麽先不谈死亡,就以感冒为例,我们要如何能防护呢?」

 

        慧开:「有禅修功夫的人,是可以察觉到自己身体微恙的细微讯息,因此可以透过禅修以及调身、调息、调心、调饮食、调睡眠的功夫,预防感冒的发作。不仅如此,除了生理上发出的讯息,心理上的起心动念,比如说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起伏波动,也是一样道理。例如遇到令人气愤乃至动怒的情境,一般人往往情绪激动,怒气一发不可收拾,脸红脖子粗,接着就失言又失态,事後却又追悔莫及。而观照功夫好而且定力够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境界现前的时候,可能根本就不会起瞋恨心,或者在动念之初,就能即刻觉察而转念化解。」

 

        谭生:「这些我都能理解,但是像癌症这一类的恶疾绝症是很难预防的啊!至於老化和死亡,那是更是必然的趋势和结局,要如何能预防呢?」

 

        慧开:「癌症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大环境的污染有密切的关系,因素非常错综复杂,暂且不谈。至於老化和死亡,虽然无法『防止』,却绝对可以预作准备与因应,但是一定要趁早,错过时机就困难了,万一拖到事到临头那就遗憾了。」

 

        谭生:「可是,多数人都没有想得那麽远,您如果跟一般身体健康的人谈这个问题,在心理上就感觉得有点沉重了,大家现实上所关心、在意的,其实多半都是如何能够升官发财,过得富足、健康、快乐、幸福,所以您一讲到老、死……什麽的,让人感觉有点……有点……」

 

        慧开:「有点触霉头,是不是?您想得太多了!谈老也好、谈死也好,一丁点儿都不影响您现在的幸福快乐人生,反而有助於您未来的幸福快乐人生。」

 

        谭生:「听您这麽说,倒是新鲜,愿闻其详。」

 

        慧开:「俗话说:『千金难买早知道』,我现在跟您谈的,就是千金难买的『早知道』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且『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古有明训。」

 

        谭生:「您讲的这些道理都是老生常谈了,我当然理解,但是像『老、病、死』的问题,如何能够『虑』?又如何能够『豫』呢?」

 

        慧开:「您问得好,不但生死的问题能够『虑』及『豫』,而且现代社会凡事都需要预先规画,这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认知与行事准则。国家大事要及早作长远的计画,各项公务、活动必须提前规画,个人小事也得预先列入行事计画。各级政府机关的岁出、岁入与各项建设,各行企业的经营管理,乃至家庭个人的花费开销,都要事先编列预算;机关学校召开会议、商谈公务要预订议程,看球赛、听音乐会要预先上网订票,到医院看病要事先挂号,出国旅游要预先安排行程、预订机位、旅馆等等,参加各种考试、比赛要事先报名,诸如此类,现代社会几乎做什麽事——不论公事、私事——都要make appointment, make reservation, registration等等。」

 

        谭生:「的确如您所讲,这些大家也都知道,可是另外也有一说『计画赶不上变化,变化又不及长官的一通电话』,在世事多变的情况下,要如何将『事先规画』的概念应用到『老、病、死』这些棘手的问题上呢?」

 

        慧开:「就是因为世事无常多变,才更需要『事先规画』呀!表面上看来,个人的『老、病、死』这些事情,自己似乎无法预期,也谈不上什麽事先规画,但绝对可以预作准备及因应。首先我们要作的是心理建设与思想建设,就是要建立积极、正向、健康的生死观,不但要能活出生命的意义,也要能肯定死亡的意义。」

 

        谭生:「『要能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个我能理解,但是『要能肯定死亡的意义』,这个我就不懂了,死亡怎麽还会有意义呢?人死了不就是生命完结了吗?意义何在?」

 

        慧开:「人死了,生命是不是就完结了?这牵涉到生命究竟是『一世』还是『三世』的论辩,是另一个重大课题,我们暂且不谈。现在先回到死亡的意义上,首先我们要确实认清:我们的身体是物质的结构,本来就有相应的使用年限,迟早会有衰老报废的一天,这一点您同意吧?」

 

        谭生:「这一点我能同意。」

 

        慧开:「既然您同意生命有使用年限,那麽我们先反过来思考,假设我们的生命都不会死亡,但是无可避免的会不断地老化,再加上恶疾病痛的折磨,想死也死不了,那可是最恐怖的情境,所以,没有死亡的人生是无法忍受的。死亡可以让我们疲惫而困顿的生命得以暂时休息,之後再重新出发,因此它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而言,是必要而有意义的。这一点您同意吧?」

 

        谭生:「听您这麽分析,老了、病了却死不了,的确是最可怕的事。不过,人死了之後,生命能不能再重新出发,这我还不能完全肯定,所以只能同意一半。」

 

        慧开:「没关系,您只要同意『死亡是必要的而且有意义的』就够了,至於『生命能不能再重新出发』,您还可以再深入地思考,以後再说。」

 

        谭生:「其实我也并没有完全否定,只是还不能完全肯定,因为还没有科学的证据,能够确实地证明死後的生命能重新出发。」

 

        慧开:「我完全理解,您的疑虑其实也是多数人的疑虑,但是同样的道理,科学虽然无法证明,但也无法反证或者完全否定『死後生命的存在』,及『死後的生命能否重新出发』。这些都已经超越了物质及物理科学的范畴,而是属於心灵或灵性科学的领域,最近这一、二十年来,在欧美各国已经发展出『深层心理学』或『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的研究,开始用学术的观点与方法,有系统地探索这方面的问题及现象,包括了:濒死经验、死後生命、死後沟通(after death communication)、轮回转世以及催眠回溯疗法……等等。」

 

        谭生:「哦!这个……什麽『深层心理学』,还有『超心理学』,我以前倒是从来都未曾听说过,不过听您这麽一说,我觉得还满有趣的。」

 

        慧开:「既然您觉得有趣,以後可以慢慢研究。现在我们再回到刚刚谈的,生死大事的因应与准备上面。」

 

        谭生:「对啦!我还正等着您详细告诉我,如何能够做到『预知时至』呢?」

 

        慧开:「我说过『预知时至』不是『佛教』的专利,也不是『佛教徒』的专利,甚至於不是『人类』的专利,因为连自然界的动物——例如大象——都能预知时至。大象到了老年而且大限将近的时候,能够预知自己将要离开世间,便会主动脱离象群,独自走到树林的深处一个神秘的地方——大象的墓园,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

 

        谭生:「这太神奇了吧!怎麽有可能?」

 

        慧开:「其实呢一点都不神奇,这是大地众生生命原本自然的历程和反应,您不要固执地是把大象标签为低於人类的『动物』或『畜牲』,他们也是有七情六慾、有灵性的『有情众生』,而且他们的生命比起现代人类更贴近大自然,所以他们面对生、老、病、死的反应,也远比我们人类更为自然,『预知时至』不过是生命自然反应之中的一环而已,并不特别稀奇。」

 

        谭生:「照您的意思,彷佛是说,我们人类的生命,如果也能够贴近大自然的话,当我们面对生、老、病、死时的反应,也就能和大象一样地自然了。」

 

        慧开:「您说对了,我们人类就是因为脱离大自然太久了,而且随着近代科技文明的进步,所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整体生命也就愈来愈机械化与非人性化,绝大多数现代人的生命已经丧失了自然反应的本能,让『生、老、病、死』原本自然的过程蒙上一层非人性化的恐怖阴影。」

 

        谭生:「可是我们现在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远离大自然的社会机制与系统之中啊!我们已经不太可能和大象一样,再回到自然界的丛林中去生活了,那该怎麽办?」

 

        慧开:「我们并不需要和大象一样回到丛林中去生活,人类毕竟是万物之灵,我们可以透过『自我觉察』的观照功夫,倾听自己身体内在的讯息,唤醒生命中的内在自然反应,还有最重要的是——不要抗拒死亡,而愿意接受死亡,我们一样可以有『预知时至』的能力。」

 

        谭生:「如果我们只是和大象一样『预知时至』,好像只是某种程度消除了『死亡』的焦虑而已,至於『死後生命』的问题,或者如您之前说的死後生命『重新出发』的问题,似乎还没有处理也没有解决?」

 

        慧开:「您这个问题问得的确够深入,不错!比起大象,我们人类还有更上一层楼的功夫。进一步地分析,『预知时至』还有两个层次,一是消极的『预知时至』,二是积极的『预知时至』。」

 

        谭生:「这两者有何区别?」

 

        慧开:「消极的『预知时至』,目的在於『善终』,不但可以消除面对死亡的焦虑,而且可以正面迎接死亡的来临,但是对於『死後生命的去向及出路』问题,则不一定获得解决。虽然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能够『预知时至』的人,死後的去处不会太差,但是如果没有预先规画及充分准备的话,风险仍然很大。」

 

        谭生:「您所说的『风险很大』,指的是甚麽?」

 

        慧开:「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死亡』只是肉体的生物机能停摆,『生命』仍然继续向前投射,所以死後的生命会去哪里?就成了一大问题。如果没有事先规画及充分准备,很可能就随波逐流地去了自己不想去的地方,就像有一部电影的片名『上错天堂投错胎』,所以说『风险』很大。」

 

        谭生:「这『风险』能化解吗?」

 

        慧开:「当然可以!所以我们需要提升到积极的『预知时至』这一个层次,目的则不仅是在於消极的『善终』,而是在於积极的『预约往生』,包括『发愿往生佛国净土』或者『乘愿再来娑婆世界』。」

 

        谭生:「您所谈的这些,听起来好想只是佛教的说法,只有佛教徒才能做到的吗?」

 

        慧开:「这倒不是,就如我之前所说,『预知时至』不是佛教的专利,『预约往生』也不是佛教的专利,而可以说是所有宗教灵修的终极目标之一,佛教只是特别点出它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而已。从佛教的观点而论,修持工夫成熟的人,在临命终前,能够自知时至,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身无病苦,心无罣碍,如入禅定,正念现前,安然往生到他心愿中的净土世界。」

 

        谭生:「佛教说『往生净土』,那麽很多不是佛教徒的该怎麽办?他们即使想往生,也不见得想去佛国净土啊?」

 

        慧开:「您问得很好!『往生』的目标与方向其实不限於『净土』,根据佛教的经典所述,『往生』的意涵包括了『往生佛国净土』、『上升天界』或是『转生人道』等各种可能的趣向。因此,不论是道教徒、基督徒或回教徒等,也都可以『发愿往生』到他们各自教义中或者各人心愿中的天堂或乐园。」

 

        谭生:「如此看来,往生的方向还满多的,那我该如何选择呢?您又如何选择呢?」

 

        慧开:「禅宗祖师说:『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所以这个问题,任何人都无法替您回答,得由您自己作抉择。至於我个人,则是发愿往生弥陀净土。」

 

        谭生:「谢谢!与君一席话,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我虽然还没有完全接受您所谈的内容,但是已经深深觉得生命比我原先所认知和理解的,更为开阔,更加宽广,也更有希望了。」

 

        慧开:「不客气!生命原本就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希望大家都能『活得自在,走得潇洒,来得欢喜!』」

 

慧开法师(佛光大学佛教学院院长、南华大学生死学系教授)
(转载自《人间福报》)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