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土文库 > 净土宗文集
top

净土宗文集

淨土宗文集

  1. 善导大师的净土教及其周边
  2.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3
  3.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2
  4.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1
  5. 五浊增时多疑谤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权示现
  7. 阿弥陀佛的形貌
  8. 《净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国净土宗发展史实
  10. 关於《阿弥陀经》的「执持名号」
  11. 译经史
  12.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一则
  13. 向死而生的净土法门
  14. 试析《观经疏》「化前序」
  15. 昙鸾道绰树净土宗万世不拔之基
  16. 昙鸾与道绰
  17. 量子力学证实:弥陀净土真存在
  18. 净土泛论
  19. 净土感言
  20. 净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试论道绰时教相应的净土判教理论
  22. 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
  23. 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
  24. 善导念佛思想的基本内涵
  25. 善导教学与宋代净土教──特别以对天台宗的影响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净土教与善导
  27. 中国净土教之时代区分
  28. 论昙鸾的净土思想
  29. 论《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30. 道绰净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净土宗的判教论和中国祖师观
  32. 道绰、善导与唐代净土宗
  33. 净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35. 玄中寺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净宗二祖道绰和《安乐集》
  37. 「凡入报土」辨正──《安乐集》研学劄记之四
  38. 称名本愿探意——《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三
  39. 「圣道与净土」辨析——《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二
  40. 「约时被机」解读——《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一
  41. 再读《往生论注》
  42. 昙鸾在净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确立莲宗十三位祖师的过程及其释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黄金纽带
  45. 穿越千年,为师作证
  46. 论善导大师的佛学思想与净土宗的教义特徵
  47. 道绰《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48. 离业力自然入无为自然之捷径
  49. 纯正的净土法门能使十方众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讨
  50. 昙鸾大师
  51. 净土高僧昙鸾法师的风范
  52. 论净土宗的成立及其实际创始人的确立
  53. 慧远与善导之念佛
  54. 辨析信愿称名求生净土是否为「儜弱怯劣」?
  55. 昙鸾、道绰、善导三大师的净土学说
  56. 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
  57. 善导净土思想之特色
  58. 净土祖师昙鸾与念佛法门
  59.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60.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後世传承
  61. 日本净土宗简介
  62. 论净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学以致用」——谈谈教理研究
  64. 善导「要弘二门判」辨析── 要弘二门是伪命题吗?
  65. 自家宝藏 失而复得
  66. 鉴真大师净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与净土宗
  68. 善导大师及其净土思想
  69. 道绰《安乐集》探略
  70. 不测之人与不测之《注》
  71. 昙鸾大师历史地位再探讨
  72. 中国人口头心头的阿弥陀

近代确立莲宗十三位祖师的过程及其释疑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陈剑鍠教授

前 言

 

       中国莲宗又称净土宗,「莲宗」一词是中国自庐山慧远大师创立莲社,而演变出来的名称;「净土宗」一词则是近代由日本传到中国。1 中国莲宗的历代祖师乃由後人所追尊,至民国廿九年(1940)共确立出十三位,其法号及顺位为:初祖庐山慧远(334-416)、二祖光明善导(613〔618?〕-681)、三祖般舟承远(712-802)、四祖竹林法照(生卒年不详)、五祖乌龙少康(?-805)、六祖永明延寿(904-975)、七祖昭庆省常(959-1020)、八祖 云栖袾宏(1532-1612)、九祖灵峰智旭(1599-1655)、十祖普仁行策(1626-1682)、十一祖梵天省庵(1686-1734)、十二祖资福彻悟(1740-1810)、十三祖灵岩印光(1861-1940)。此十三祖说自1940年以来,通行於中国佛教界,在大陆、香港及台湾等地区流通一本名为《莲宗十三祖传略》的小册子,便是以此说为根据,将这十三位祖师的传略汇集成册。此小册子曾由上海佛学书局、香港佛经流通处、台湾各净宗学会及各大经书印送处等多次印行流通,影响所及,使莲宗十三祖说广为流传。然而,在确立出这十三位祖师之前,宋代以降曾有许多的立祖说,意见分歧。以下试就历代的立祖说过程及立祖说所产生之诸疑问等两项议题,作出说明。

 

一、宋以降的立祖说简介

       莲宗祖师的祖统安立经过颇为复杂,各家之说不尽相同。首先提出立祖说的是南宋(1127-1279)石芝宗晓(1151-1214),其《乐邦文类》以庐山慧远为始祖,善导、法照、少康、省常及长芦宗赜(生卒年不详)等五人继之,共立六祖。後来四明志磐(生卒年不详)在其《佛祖统纪》里改立了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等为莲宗七祖,他-与宗晓所选的不同地方,乃多出承远、延寿,而除去宗赜。自此以後,时有祖师的安立说出现。明代(1638-1644)庵蘧大佑(1334-1407)的《净土指归集》及正寂(生卒年不详)的《净土生无生论注》列有八祖,与正寂同时的受教(幽溪传灯的法孙,生卒年不详)在其《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里列有七祖,清代(1644-1911)瑞璋(生卒年不详)所辑的《西舫汇征》列有九祖,7 清中叶悟开(?-1830)的《莲宗九祖传略》亦列有九祖,8 清末杨仁山(1837-1911)的〈十宗略说〉列有六祖,9 近代印光大师的〈莲宗十二祖赞颂〉列有十二祖,10 以及苏州灵岩山寺刊行的《念诵仪规》列有十三祖。11 今综合上述各家所立的祖序,列一表格如次:

            
 

 

二、历代立祖说释疑 

       首先,据上表得知,自《佛祖统纪》之後,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等前七祖的变动不大,只有宗赜的祖位不稳固,时被列入,时被剔除,例如大佑、正寂及瑞璋将之列为第八祖,而受教、悟开、杨仁山以及印光则未将之置於祖位。其原因可能与昙鸾(476-542)、道绰(562-645)不被列为莲宗祖师的情形一样。演培法师(1916-)〈昙鸾与道绰〉一文指出,昙鸾与道绰未被列入净土祖师,「有点不大理解」、「有点想不通」。12 他的老师印顺法师(1906-)便在此文的〈後记〉里说明:由於昙鸾与道绰的主张仅强调念佛即得往生,对於戒定慧的修持未加以简别,因此缺点,所以宗晓未将他们列入祖师之列。13 此外,杨仁山的〈十宗略说〉将昙鸾、道绰列入祖位,跟日本净土宗创立者源空(号法然、1133-1212)以昙鸾、道绰、善导、怀感和少康等,作为日本净土宗五祖的说法大致相同。杨居士的见解与他个人接触日人及吸收其学说有关。虽然杨居士晚年极力反对源空弟子亲鸾(1173-1262)倡导的净土真宗,14 但杨居士的祖系说法跟中国传统不太一致,而接近日人看法。因此他列入昙鸾、道绰。

 

       第二,何时何人始立莲池为八祖,已不得而知,一般说法是莲池圆寂後,由其弟子所推尊。不过据资料显示,莲池被普遍接受为八祖,应是清初的事。因为明末正寂的《净土生无生论注》及受教的《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皆未列入莲池。至清初俞行敏(生卒年不详)的《净土全书》(康熙三年〔1664〕成书)才明言莲池为八祖。15 至清道光(1821-1850)年间,悟开的《莲宗九祖传略》,亦将莲池列为八祖,16 後来印光即采用此说(详下文)。悟开另加推省庵为九祖,17 这是省庵被列为祖师的最早文献。18 

 

       第三,蕅益及彻悟二人被追尊的时间很晚,以下分两点说明:

       (1)丁福保(1874-1952)曾赞誉印光为继省庵之後,得以推为莲宗第一人。当时印光回信说:「何得以省庵之後,推为第一。使光(自称)能为省庵提鞋,当不致搬弄出此种过活,况曰文章夺过乎哉!……阁下爱光虽深,其如自己失言何!须知省庵之後,有大高人,其过与否,不敢以凡情妄断,当在比肩齐驱之列,其学问、见地、操持、德业,绝无稍逊者,彻悟禅师也。莲宗十祖,当之无愧。光尚不敢谓为後裔,况曰同列乎哉!」19 据该信内容推断,印光写此信时仍住於法雨寺,20 所以说,至少在民国十七年(1928)以前,蕅益、彻悟尚未被视为莲宗祖师。因当时印光尚认为彻悟可以继省庵之後,被推为第十祖。

 

       (2)印光在民国廿一年(1932)底,在给信徒的信中仍说省庵是莲宗九祖。21 此亦可说明印光在此之前,仍依照悟开的九祖说,尚未视蕅益、彻悟为莲宗祖师。

 

       第四,行策被印光确立为祖师的时间应於民国廿七(1938)、廿八(1939)年之间。今据两条线索加以说明:

       (1)清乾隆年间(1736-1795),彭际清(1740-1796)命其侄彭希涑(1760-1793)编纂《净土圣贤录》(1783年成书),其中共收入五百余传。至道光(1821-1850)末年,胡珽(生卒年不详)又辑乾隆以後往生者一百六十余传,名为《净土圣贤录续编》。民国廿二年(1933),印光命其弟子德森(1883-1962)辑咸丰(1851-1861)以後往生者近二百三十传,名为《净土圣贤录三编》。以上三本圣贤录经印光修改订正之後,於民国廿二年合订出版流通。22 此版本的目录,曾在各祖师的名下以小字标列祖序,其情形如下:


《净土圣贤录》:卷二,晋慧远(其下小字注明:莲宗初祖)
        〃                :卷二,唐善导(〃 〃 :莲宗二祖)
        〃                :卷三,唐承远(〃 〃 :莲宗三祖)
        〃                :卷三,唐法照(〃 〃 :莲宗四祖)
        〃                :卷三,唐少康(〃 〃 :莲宗五祖)
        〃                :卷三,宋延寿(〃 〃 :莲宗六祖)
        〃                :卷三,宋省常(〃 〃 :莲宗七祖)
        〃                :卷五,明袾宏(〃 〃 :莲宗八祖)
        〃                :卷六,清智旭(〃 〃 :莲宗九祖)
        〃                :卷六,清行策(其下无小字注明祖序)
        〃                :卷六,清实贤(其下小字注明:莲宗十祖)
《净土圣贤录续编》 :卷一,清际醒(〃 〃 :莲宗十一祖)23 

 

       以上小字标示莲宗祖序,是印光的意思,24 因此可以得知,至民国廿二年印光心中的诸祖人选还只有十一位,行策尚未入祖师位。但蕅益及彻悟(际醒),已被选入。

 

       (2)印光的《文钞》里收有〈净土宗祖堂赞〉一文,标明作於民国廿七年(1938),25 另又收有〈莲宗十二祖赞颂〉,26 虽未标明作於何年,但从印光写给张觉明的信,可推知此赞颂撰於民国廿七年底至廿八年初之间。27 由此看来,印光确立十二祖的时间应在1938~1939年之间。印光在给张觉明的信中明言:「十二祖,即世称莲宗九祖,於八祖莲池大师下,加蕅益为九祖,截流为十祖,以思齐(实)贤九祖为十一祖,下又添彻悟禅师为十二祖。」28 这里所谓的「世称莲宗九祖」即上文所述,以悟开《莲宗九祖传略》所选之九祖为依据。而「加蕅益为九祖,截流为十祖……」所言,即明确表述出行策(截流)祖位的确立。

 

       第五,印光立蕅益为莲宗九祖曾遭受到质疑,提出质疑的圣严法师(1930-)说:「目前,中国佛教界传行的十三祖说,其排行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宗赜、袾宏(莲池)、智旭(蕅益)、省庵、际醒(彻悟)、印光。事实上,智旭已是第十代祖师。假定依从《佛祖统纪》和《生无生论注》,以及《九祖传略》的主张,而把宗赜剔除,那麽,智旭就可以做为第九祖了。」29 但此质疑自身有些问题。首先,圣严所列的十三位祖师,不知根据何处,现今通行的莲宗十三位祖师应如本文前言一节所示,圣严少列了行策,且增列了宗赜。而且圣严为了将蕅益往前推为九祖,遂将宗赜剔除,但宗赜一经剔除,就只剩十二位祖师而已,此乃其失察之处。再者,蕅益是否应为九祖恐怕不是圣严论述的重点所在,其要旨乃为了推翻弘一(1880-1941)所言「清莲宗九祖非天台宗下智旭大师」一语里的「非天台宗下」的说法。30 他说:「据智旭〈儒释宗传窃议〉的记载,净土教的祖师,与此有相当地不同,是即:慧远、智顗(538-597)、遵式(964-1032)、飞锡(生卒年不详)、唯则(?-1354)、梵琦(1296-1370)、妙(生卒年不详)、传灯(生卒年不详)、袾宏、德清(1546-1623)等的十二位,我想这可能是依思想与着作为准据,加以挑选出来,如果是非常仰慕智旭净土思想的人,就把智旭安置为第九祖,着实而言,这种做法也不能算是很妥当。」31 这应是圣严法师主要的反驳理由。但是,蕅益以思想跟着作为立祖根据,只是蕅益本人的见解,与他人立蕅益为莲宗祖师并无冲突。况且历代的祖统说一直在变动,各人的立祖观点常不同。弘一的立祖观念是依据印光而来,32 可视为近代修持净土法门者的一种观点。

 

       此外,蕅益是否确属於天台宗门?属天台宗是否即不可被立为莲宗祖师?这是可争议的。圣严法师曾评论蕅益说:「(蕅益)智旭之所以把念佛法门,摆在一切法门之上,……因此,即使没有《天台止观》,只要念佛就可以了,他认为这才是一切法门的首要,我们应该把这件事,看作是智旭信仰佛教的最後结晶。」33 又云:「所谓横出三界的胜异方便,就是阿弥陀佛所说的『称名念佛』。而竖出三界的念佛三昧,是依禅观的自力修行,而渐次断灭三惑烦恼,从而感得三身四土的。至於横出三界的『称名念佛』,是依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被接引往生至极乐世界。……在智旭本身,虽亦致力於念佛三昧的鼓吹,但在五十岁以前,他是以禅、教、律合一的立场来主张的,到了晚年,他於净土教的色彩,则更超浓厚,完全是献身於他力往生的横出三界的胜异方便。」34 据圣严法师对蕅益的研究结果显示,蕅益愈到晚年愈注重持名念佛,甚至献身於此。既然如此,印光列蕅益为莲宗祖师,是非常恰当的。而且,圣严法师亦自言,蕅益的思想基础不是以《法华经》为中心,他只是采用天台教观的方法来注释经论,以呈现自身的思想面貌,因此不可判属蕅益为天台宗门。35 基此,弘一所言的「清莲宗九祖非天台宗下智旭大师」一语甚为的当,蕅益被列入莲宗祖位,是无须质疑的。

 

       另外,日人牧田谛亮(1912-)认为志磐《佛祖统纪》所立的「莲社七祖」,颇能传承善导持名念佛的教法,八祖云栖、九祖蕅益则未必如是。而十三祖的印光最能坚持承继善导的教法。36 印光的确最重持名念佛,不过吾人须知,在印光眼里,蕅益也是真正持名念佛的继承与发扬者。印光对蕅益的着作与思想非常了解,於诠释持名念佛时常引用蕅益的说法,除了彻悟外,最受印光重视与尊敬的就是蕅益了。

 

       第六,印光如何被立为祖师?印光被立为祖师的经过非常简单,他住世时四众弟子便常将他与莲宗诸祖并论,37 誉他为「当代净宗泰斗」、38 「净土宗匠」,39 或尊他为省庵之後的第一人。 40印光圆寂不久,福建的杨石荪旋及倡议尊印光为莲宗第十三祖,41 此议获得绝大多数人的同意。因此,印光的祖师地位就此确立。但当时亦有不同的意见,曾有人向李炳南(1889-1986)提问:「印光大师往生後列为莲宗十三祖,此事乃系暂时性,尚未确定,未确定之缘由,盖因福州鼓山涌泉寺住持高僧虚云大师,及圆瑛大师尚未圆寂,须俟二位高僧往生後,佛教会方能作最後之决定。」而李居士的回答是:「名分已定,人心已归,岂能朝三暮四,随意变更。况虚公为当代禅德,自有其本宗地位,瑛师禅净双修,如紫柏、憨山诸师相同,後人自然奉之为祖,但不必定以数字相承而别也。」42 有此提问,表示当时尚有不同的意见存在,然印光的祖位最後还是被公认而确立下来。另外值得附带一提的是,道源长老(1900-1988)曾於民国四十三年(1954)推举慈舟法师(1877-1958)为莲宗十四祖, 43但此提议未能得到教界首肯。又毛凌云(1910-)居士亦曾呼吁净宗四众,奉道源法师为莲宗第十四祖,44 亦未被广泛认可。从以上两例得知,欲被立为祖师,必经大众检证,才会被接受。

 

       在推尊印光为十三祖的诸大德中,太虚(1889-1947)的说法最具代表性。他在〈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塔铭〉中指出:
师(指印光)志行纯笃,风致刚健,亲其教、览其文者,辄感激威德力之强,默然折服,翕然崇仰,为莲宗十三祖,洵获其当也。45 

 

       太虚与印光交往颇深,46 对印光认识深刻,故其尊崇印光「为莲宗十三祖,洵获其当」,绝非一般交际应酬的话。而且,太虚此文写於民国三十二年(1943)秋,离印光圆寂已有三载,事经三年之後太虚仍肯定印光的祖师地位,足见印光的祖位得到教内一致的认同。

 

三、结语

       自从石芝宗晓的《乐邦文类》立下莲宗六祖後,陆续有人为有贡献的大师立祖,直到今日,形成莲宗十三祖说。民国廿八年之前,八~十二祖的祖位及人选还处於相当混乱的情况,最後经印光确立而成定局。印光圆寂之际,其弟子旋尊他为第十三祖,可见现行的莲宗十三祖说乃於民国廿九年(印光圆寂之年)确立。

 

       再者,这十三位祖师彼此未必具有师承关系,例如二祖善导远离初祖慧远两百年,善导的净土思想继承昙鸾、道绰,与慧远风貌有别;七祖省常往生於公元1020年,八祖莲池却在公元1532年才诞生,中间隔了五百年。足见净土宗的立祖目的是为了崇敬有功之大师,令後人产生儆仰,激励上进,跟其他宗派(如禅宗、天台)师生间之传承,意味不同。

 

       【注】

1 参阅释圣严:《明末佛教研究》〔台北:东初出版社,1987年〕,第2章,页85。

 

2 参阅释妙真、释德森编,释印光监订:《灵岩山寺念诵仪规》〔香港:香港佛经流通处,1967年,影印苏州灵岩山寺藏版〕,页175-189。

 

3 参阅宋.释宗晓:《乐邦文类》,《大正藏》,第47册,卷3 ,〈莲社继祖五大法师传〉,页192下-193下。

 

4 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大正藏》,第49册,卷26,〈净土立教志〉,页260下。按:据志磐的说法,列此七祖是依照宗晓的意见而来,他说:「四明石芝晓法师,取异代同修净业,功德高盛者,立为七祖,今故遵之,以为净土教门之师法焉。」(同上,页260下)其实,宗晓所立者仅六人,志磐这里所说「立为七祖,今故遵之」的意思可能是说,自己依遵宗晓「取异代同修净业,功德高盛者」之意,来确立净宗诸祖,让後世修净土法门的学人有所师法。所以自己选出了七位祖师。

 

5 参阅明.释大佑:《净土指归集》,《续藏经》,第108册,卷上,〈原教门第一〉,页60下;明.释正寂:《净土生无生论注》,《续藏经》,第109册,页2下。

 

6 参阅明.释受教:《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续藏经》,第109册,页20上-下。

 

7 清.释瑞璋:《西舫汇征》,《续藏经》,第135册,所立各祖出现页码如次:始祖慧远,页235下;二祖善导,页240下;三祖承远,页241下;四祖法照,页242下;五祖少康,页242下;六祖延寿,页244下;七祖省常,页245上;八祖宗赜,页246下;九祖莲池,页250下。

 

8 参阅清.释悟开:《莲宗九祖传略》〔台湾:观照佛经书印赠处,1995年,影印江北法藏寺刻经处刊行於民国十六年(1927)的版本〕。按:此书名为《莲宗十祖传略》,因後人於悟开所述之九祖後,又加入彻悟为第十祖。法藏寺刻经处的释了因曾在〈跋〉文中说明了加入的原因(页72)。又可参阅苏晋仁:〈佛教传记综述〉,载《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1期,页1-28,尤其页15。

 

9 参阅清.杨仁山:〈十宗略说〉,《杨仁山居士遗着》〔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页108。

 

10 参阅释印光:〈莲宗十二祖赞颂〉,《印光大师全集》〔台北:佛教书局,1991年〕,第二册(按:《印光大师全集》共七册,以下如引用第一册则简称《全1》,第二册简称《全2》,第三、四……七册,以此类推),页1323-27。

 

11 《灵岩山寺念诵仪规》,〈莲宗十三祖寂日上供仪〉,页175-189。

 

12 参阅释演培:〈昙鸾与道绰〉,载张曼涛主编:《净土宗史论》,《现代佛教学术丛刊65》〔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页227-237,尤其页227、235。

 

13 同上注,页237-38。

 

14 参阅蓝吉富:〈杨仁山与现代中国佛教〉,载《杨仁山文集》〔台北:文殊出版社,1987年〕,页7-33,尤其页21-24。

 

15 清.俞行敏的《净土全书》曾云:「明莲池大师,……世称莲宗八祖。」(《续藏经》,第109册,页232下-233上)可见莲池已於清初被普遍接受为莲宗八祖。但前引释瑞璋的《西舫汇征》则以莲池为九祖,其原因即多出宗赜,莲池因而退居九祖。不论居於第几顺位,莲池列入祖位已成当时的共识。

 

16 参阅清.释悟开,前引书,页38-42。

 

17 参阅清.释悟开,前引书,页42-63。

 

18 参阅清.张悟基:〈省庵法师语录.序〉,载《省庵法师语录》,《续藏经》,第109册,卷上,页295下;清.陈悟候:〈省庵法师语录.序〉,载《省庵法师语录》,《续藏经》,第109册,卷上,页295下-296上;贝墉:〈省庵法师语录.跋〉,载《省庵法师语录》,《续藏经》,第109册,卷下,页322上。上举三例皆提及悟开《莲宗九祖传略》将省庵列入祖位。足见省庵被悟开列入祖位一事受到普遍认可,尤其尊崇省庵之信徒更是重视悟开此举。另外须注意的是悟开非常重视省庵,在其所着《念佛百问》,第72条答问,云:「事求简约,为功必深。泛滥多歧,有名无实。今佛门中……,则永明寿禅师、莲池大师、省庵法师,三人而已。」(《续藏经》,第109册,页405下)又第56条答问,云:「龙舒校本,遗漏发菩提心句,云栖(栖)正之,省庵法师谆谆於此。作《劝发菩提心文》,极为恳切。」(同上,页404下)。

 

19 释印光:〈复丁福保居士书(二)〉,《全3上》,页83。

 

20 此信言及诸居士捐赠净资,广印《印光法师文钞》以施赠,曾言:「昨已与(张)云雷函,令为光(自称)印五百部《文钞》。……今日法雨(寺)有开祥大师至申,令交云雷洋一百圆。」(同上注,页84)据此得知印光仍住於普陀法雨寺,他於1928年才离开法雨寺,移锡上海太平寺,据此推断,此信写於1928年以前。

 

21 参阅释印光:〈复周善昌居士书四〉,《印光法师文钞三编》〔罗鸿涛编,台中:台中莲社,1992年,以下简称《三编》〕,页181。文中有云:「明道师死,弘化社亦归光(自称)主持。……贤即莲宗九祖思齐实贤(省庵)大师。大师《劝发菩提心文》,好极。……」按:明道法师死於廿一年十月十九日(参阅《三编》,页206),此时印光尚认为省庵是九祖,可见此时蕅益、彻悟等也仍未被印光确立为祖师。

 

22 参阅释印光:〈净土圣贤录序〉,《全2》,页1171;释德森:〈净土圣贤录.缘起说明〉,载《净土圣贤录(合编本)》〔高雄:高雄净宗学会,1993年〕,页469-70。

 

23 参阅《净土圣贤录(合编本)》,页11-14、17。

 

24 收入《续藏经》的版本没有这些字样(参阅《净土圣贤录》,《续藏经》,第135册,页96上-97上;《净土圣贤录续编》,《续藏经》,第135册,页194下)圣严法师曾说日人小笠原宣秀(1903-?)的《中国近世净土教史?研究》提到《净土圣贤录》以蕅益为莲社九祖,但经他详查《净土圣贤录》之後,看不出有何具体证据(参阅释圣严着、关世谦译:《明末中国佛教之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页159)实则,圣严法师查的是《续藏经》的版本,而小笠原宣秀根据的可能是印光修订後的合编本。

 

25 参阅释印光:〈净土宗祖堂赞〉,《全2》,页1323。

 

26 释印光:〈莲宗十二祖赞颂〉,《全2》,页1323-27。

 

27 参阅释印光:〈复张觉明女居士书七〉,《三编》,页510。

 

28 释印光:〈复张觉明女居士书十〉,《三编》,页514。

 

29 释圣严,前引书,页161。

 

30 弘一着有《蕅益大师年谱》一书,其首页刊印蕅益画像,并於画像旁载「清莲宗九祖非天台宗下智旭大师」的题款,且画像下有〈莲宗九祖颂〉一偈(参阅蔡念生编:《弘一大师法集(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无出版日期〕,页1081),此说不为圣严所赞同(参阅释圣严,前引书,页161)。

 

31 释圣严,前引书,页161。

 

32 因为弘一《蕅益大师年谱》页前采用之画像乃印光请张觉明所画(参阅释印光:〈复张觉明女居士书七〉,《三编》,页510-11;〈与张觉明女居士书十〉,前引书,页514-15;〈复张觉明女居士书十一〉,前引书,页515),而〈莲宗九祖颂〉乃印光於民国廿八年(1939)所作(参阅《全2》,页1326)。

 

33 释圣严,前引书,页99。

 

34 释圣严,前引书,页443-44。

 

35 释圣严,前引书,〈自序〉。

 

36 参阅牧田谛亮:〈善导大师と中国净土教〉,载氏着:《中国佛教史研究(一)》〔东京:大东出版社,1984年〕,页319-371,尤其〈莲宗七祖.莲宗十三祖〉一节,页350-366。

 

37 参阅释印光:〈复李德明居士书二〉,《全2》,页962;〈与魏梅荪居士书十六〉,《全2》,页1036。

 

38 释印光:〈复圣照居士书〉,《全3上》,页211。

 

39 释印光:〈复陈其昌居士书〉,《全2》,页956。

 

40 释印光:〈复丁福保居士书(二)〉,《全3上》,页83。

 

41 参阅杨石荪:〈拟尊灵岩大师为莲宗第十三祖议〉,载《全5》,页2491-92。

 

42 李炳南:《佛学问答类编》,收入《净土丛书(十五)》〔台北:台湾印经处,1981年〕,页624。

 

43 参阅释道源:〈净土宗与佛教之世界化〉,载张曼涛主编:《净土思想论集(一)》,《现代佛教学术丛刊66》〔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页329-336,尤其页330-333。

 

44 参阅毛凌云:〈莲宗十四祖道源大师传〉,载《狮子吼》,第27卷第8期,1988年8月,页18-19。

 

45 释太虚:〈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塔铭〉,载《全7》,页 4。

 

46 参阅同上注,文中自述与印光的交往情形(页4);夏金华:〈印光与虚云、太虚和弘一的交往〉,载《内明》,第288期,1996年3月,页34-37,尤其页36-37;释印顺:《太虚大师年谱》,收入氏着《妙云集(中编之六)》〔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页2-3、38、47-48、73-74。

 

【徵引书目】(依作者姓氏笔划排列)

 

毛凌云:〈莲宗十四祖道源大师传〉,载《狮子吼》,第27卷第8期,1988年8月,页18-19。

 

李炳南:《佛学问答类编》,收入《净土丛书(十五)》,台北:台湾印经处,1981年。

 

牧田谛亮:〈善导大师と中国净土教〉,载氏着:《中国佛教史研究(一)》,东京:大东出版社,1984年,页319-371。

 

俞行敏:《净土全书》,《续藏经》,第109册。

 

夏金华:〈印光与虚云、太虚和弘一的交往〉,载《内明》,第288期,1996年3月,页34-37。

 

彭希涑、胡珽、释德森等:《净土圣贤录(合编本)》,高雄:高雄净宗学会,1993年。

 

彭希涑:《净土圣贤录》,《续藏经》,第135册。

 

杨仁山:《杨仁山居士遗着》,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

 

杨石荪:〈拟尊灵岩大师为莲宗第十三祖议〉,载《印光大师全集》,第五册,页2491-92。

 

蓝吉富:〈杨仁山与现代中国佛教〉,载《杨仁山文集》,台北:文殊出版社,1987年,页7-33。

 

苏晋仁:〈佛教传记综述〉,载《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1期,页1-28。

 

释大佑:《净土指归集》,《续藏经》,第108册。

 

释太虚:〈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塔铭〉,载《全印光大师全集》,第七册,页4-5。

 

释弘一着,蔡念生编:《弘一大师法集(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无出版日期。

 

释正寂:《净土生无生论注》,《续藏经》,第109册。

 

释印光着,罗鸿涛编:《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台中:台中莲社,1992年。

 

释印光着,释广定编:《印光大师全集》,台北:佛教书局,1991年。

 

释印顺:《太虚大师年谱》,收入氏着《妙云集(中编之六)》,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释妙真、释德森编,释印光监订:《灵岩山寺念诵仪规》,香港:香港佛经流通处,1967年,影印苏州灵岩山寺藏版。

 

释志磐:《佛祖统纪》,《大正藏》,第49册。

 

释受教:《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续藏经》,第109册。

 

释宗晓:《乐邦文类》,《大正藏》,第47册。

 

释省庵:《省庵法师语录》,《续藏经》,第109册。

 

释悟开:《念佛百问》,《续藏经》,第109册。

 

释悟开:《莲宗九祖传略》,台湾:观照佛经书印赠处,1995年,影印江北法藏寺刻经处刊行於民国十六年(1927)的版本。

 

释瑞璋:《西舫汇征》,《续藏经》,第135册。

 

释圣严:《明末佛教研究》,台北:东初出版社,1987年。

 

释圣严着、关世谦译:《明末中国佛教之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

 

释道源:〈净土宗与佛教之世界化〉,载张曼涛主编:《净土思想论集(一)》,《现代佛教学术丛刊66》,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页329-336。

 

释演培:〈昙鸾与道绰〉,载张曼涛主编:《净土宗史论》,《现代佛教学术丛刊65》,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页227-237。

 

(转载自Confucius2000)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