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土文库 > 净土宗文集
top

净土宗文集

淨土宗文集

  1. 善导大师的净土教及其周边
  2.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3
  3.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2
  4.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1
  5. 五浊增时多疑谤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权示现
  7. 阿弥陀佛的形貌
  8. 《净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国净土宗发展史实
  10. 关於《阿弥陀经》的「执持名号」
  11. 译经史
  12.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一则
  13. 向死而生的净土法门
  14. 试析《观经疏》「化前序」
  15. 昙鸾道绰树净土宗万世不拔之基
  16. 昙鸾与道绰
  17. 量子力学证实:弥陀净土真存在
  18. 净土泛论
  19. 净土感言
  20. 净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试论道绰时教相应的净土判教理论
  22. 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
  23. 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
  24. 善导念佛思想的基本内涵
  25. 善导教学与宋代净土教──特别以对天台宗的影响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净土教与善导
  27. 中国净土教之时代区分
  28. 论昙鸾的净土思想
  29. 论《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30. 道绰净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净土宗的判教论和中国祖师观
  32. 道绰、善导与唐代净土宗
  33. 净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35. 玄中寺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净宗二祖道绰和《安乐集》
  37. 「凡入报土」辨正──《安乐集》研学劄记之四
  38. 称名本愿探意——《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三
  39. 「圣道与净土」辨析——《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二
  40. 「约时被机」解读——《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一
  41. 再读《往生论注》
  42. 昙鸾在净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确立莲宗十三位祖师的过程及其释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黄金纽带
  45. 穿越千年,为师作证
  46. 论善导大师的佛学思想与净土宗的教义特徵
  47. 道绰《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48. 离业力自然入无为自然之捷径
  49. 纯正的净土法门能使十方众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讨
  50. 昙鸾大师
  51. 净土高僧昙鸾法师的风范
  52. 论净土宗的成立及其实际创始人的确立
  53. 慧远与善导之念佛
  54. 辨析信愿称名求生净土是否为「儜弱怯劣」?
  55. 昙鸾、道绰、善导三大师的净土学说
  56. 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
  57. 善导净土思想之特色
  58. 净土祖师昙鸾与念佛法门
  59.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60.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後世传承
  61. 日本净土宗简介
  62. 论净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学以致用」——谈谈教理研究
  64. 善导「要弘二门判」辨析── 要弘二门是伪命题吗?
  65. 自家宝藏 失而复得
  66. 鉴真大师净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与净土宗
  68. 善导大师及其净土思想
  69. 道绰《安乐集》探略
  70. 不测之人与不测之《注》
  71. 昙鸾大师历史地位再探讨
  72. 中国人口头心头的阿弥陀

穿越千年,为师作证

崔巍巍

 

——记唐朝善导大师弟子包宝寿居士

 

       1989年夏,西安市西郊远东公司基建工地,考古人员对一座砖室穹隆顶唐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葬早年已被严重盗掘,随葬器物绝大多数遭到破坏,无法修复。但从出土的大量唐三彩碎片可辨认出是骑马俑、伎乐驼俑、马、驼等随葬品个体残片,且制做精细、色彩绚丽。从修砌规整的砖券墓室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非同一般。

 

       墓志出於墓室中部,显然位置已被移动,未见志盖。志石长57厘米,宽56.6厘米,厚7厘米。上铭楷书25列,每列24字。四周立面阴线凿刻石榴、忍冬、莲花等纹饰。

 

       让人们最为好奇的是,一般的墓志铭大多将世间功名列在铭文之首,而这里却赫然刻道:「大唐故念弥陀佛诵弥陀经行者包府君墓志铭并序」。

 

       观察陪葬的器物,可知这位墓室主人的身份绝非一般,而这一行字却只表明了他是个诵《弥陀经》、念弥陀佛的净土行人。能将这一身份刻在墓志铭文之首,不得不说墓室主人信仰净土法门之诚、之深。

 

       细读後面的铭文才发现,原来墓室主人是唐朝净土宗开宗祖师、弥陀化身善导大师的面授在家弟子包宝寿居士。

 

       和善导大师同一时代的道宣律师在《续高僧传》中曾这样描述大师的弘化伟迹:「士女奉者,其数无量」。

 

       想来,包宝寿居士定是彼时崇仰大师高德、至心求生净土的「无量奉者」之一吧。

 

       时间推至西元638年,江苏晋陵名门望族包氏家族庆添丁之喜,为男孩取名宝寿,字楚璧。

 

       包氏家族久居晋陵,世人美诵已久。家族世代书香,人人博古通今,却不热衷为官为宦;他们逍遥闲居,寄情山水,抚琴赏乐,不以世俗荣华为意。包宝寿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中,书香缭绕,情闲趣逸,正直的品格和敏锐的思考力慢慢融入了他的气质。

 

       等待他的,是一个伟大时代的殊胜因缘,也是他个人的殊胜因缘。

 

       这个时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这个时代君主皓皎,文武闪耀;这个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个时代人才济济,群星璀璨;这个时代中外互通,夷狄来贡……这个时代,正是大唐「贞观之治」。

 

       在这样的盛世里,包宝寿逐渐长大。秉承家风,青年时期的包宝寿已成长为「信行丈夫、淑人君子」。和祖上一样,他开始游历山水。

 

       行至秦川时,他被当时世界中心长安城的魅力深深吸引。朱雀大街的大气与繁华,平民百姓的喜乐与安和,各国来朝的自信与从容,鳞次栉比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文臣武将的卓着功勳、太宗的英明果决,都令他神往,他决意在此定居。

 

       然而,当一切新奇变为熟悉,繁华转瞬寂灭,目睹无常与幻灭的包宝寿被内心渐渐升腾的不安缠缚着、惊扰着。

 

       人生短短数十载,不过如电光火石。光火闪灭,是否是终点?如果人死并不如灯灭,何去何从?如果来世为人,何以安稳利乐?如果荣华富贵不得长久、不可贪恋,那麽人的一生该怎麽度过?什麽才是真正的价值?什麽才是究竟圆满?……

 

       幸运的包宝寿,不久就得到了时代送到他面前的答案。

 

       唐朝初年,佛教的黄金时代,三世因果观念已被广泛接受。而当时的长安城,更是因得益於善导大师的教化而出现「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念佛盛景。此时的长安,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屹於世界之巅,但远不抵其满城断肉、处处佛声、俨然佛国的庄严所带给後世的功德。

 

       年轻,却批古阅今、识见高远的包宝寿,受善导大师的念佛德风之吹,怎能不当下偃伏於地?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
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
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
毕此生平後,入彼涅盘城。

 

       善导大师振聋发聩的呼喊无异於响雷掣电,震醒了尚在惶惑不安的包宝寿。大师念一声佛便口出一道光,祥瑞如此,更是让这位年轻人彻底惊服。

 

       西元668年,包宝寿三十岁,这一年,他在善导大师座下皈依。

 

       不难想像,包宝寿日日捧读善导大师才落笔不久的《观经四帖疏》《观念法门》《法事赞》,法喜充满;不难想像,包宝寿循着善导大师「必得往生」「定得往生」「易得往生」「专复专」「唯觅念佛往生人」等诸多斩钉截铁、毫不含糊的教示,专称名号,愿生净土,「从始至终,更无间断」。

 

       也不难想像,包宝寿或曾亲睹善导大师挥毫泼墨,成《西方变相图》以教世人,抄《阿弥陀经》以赠有缘。

 

       西元724年,包宝寿已经年过八十六岁,此时,他已经抱定一句名号有56年之久。即使这一年他已经卧病在床,仍旧口念弥陀,声声不断。

 

       弥留之际,他告诉家人,阿弥陀佛亲自前来迎接他去西方极乐世界,又说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亲自将莲台送至面前,让他踏上莲台。

 

       於是,他「北首而卧,右胁着床,合掌累足,无酸无痛,如眠如睡,俄须而逝」。

 

       当晚,有道开法师、香积寺都法师、彦昉法师等同行十余人,在场见证了包君的往生。这些法师,很可能是和善导大师十分熟稔的,甚而是大师的亲传弟子亦未可知。

 

       这份数百字的墓志铭,就是一篇十分完整而生动的念佛往生纪实啊!

 

       亡者及家人大概也想藉此方式启发後人信学净土之心,特留此铭文为墓志。「庶千年兮不朽,知万岁兮常存」,普通人多借碑铭表功,念佛人却意在让後人同获解脱大益!

 

       极乐须臾顷,世间已千年。

 

       时空推移至二十一世纪,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的中国,正如千年之前,又是一个太平盛世,净土宗大潮再次滚滚而来。伴随着善导大师着作从东瀛回流祖国,研习大师净土着作蔚然成风,崇信大师的念佛人日渐增多,大师的魂灵似又复活一般,诚如古人言「万代之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而大师的弟子包宝寿的墓志铭重现於世,除了为人们证实弥陀本愿不虚以外,更是穿越了千年,为其师善导大师教化之广博无极提供了极为生动的佐证!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