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土文库 > 净土宗文集
top

净土宗文集

淨土宗文集

  1. 善导大师的净土教及其周边
  2.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3
  3.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2
  4.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1
  5. 五浊增时多疑谤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权示现
  7. 阿弥陀佛的形貌
  8. 《净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国净土宗发展史实
  10. 关於《阿弥陀经》的「执持名号」
  11. 译经史
  12.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一则
  13. 向死而生的净土法门
  14. 试析《观经疏》「化前序」
  15. 昙鸾道绰树净土宗万世不拔之基
  16. 昙鸾与道绰
  17. 量子力学证实:弥陀净土真存在
  18. 净土泛论
  19. 净土感言
  20. 净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试论道绰时教相应的净土判教理论
  22. 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
  23. 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
  24. 善导念佛思想的基本内涵
  25. 善导教学与宋代净土教──特别以对天台宗的影响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净土教与善导
  27. 中国净土教之时代区分
  28. 论昙鸾的净土思想
  29. 论《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30. 道绰净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净土宗的判教论和中国祖师观
  32. 道绰、善导与唐代净土宗
  33. 净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35. 玄中寺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净宗二祖道绰和《安乐集》
  37. 「凡入报土」辨正──《安乐集》研学劄记之四
  38. 称名本愿探意——《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三
  39. 「圣道与净土」辨析——《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二
  40. 「约时被机」解读——《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一
  41. 再读《往生论注》
  42. 昙鸾在净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确立莲宗十三位祖师的过程及其释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黄金纽带
  45. 穿越千年,为师作证
  46. 论善导大师的佛学思想与净土宗的教义特徵
  47. 道绰《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48. 离业力自然入无为自然之捷径
  49. 纯正的净土法门能使十方众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讨
  50. 昙鸾大师
  51. 净土高僧昙鸾法师的风范
  52. 论净土宗的成立及其实际创始人的确立
  53. 慧远与善导之念佛
  54. 辨析信愿称名求生净土是否为「儜弱怯劣」?
  55. 昙鸾、道绰、善导三大师的净土学说
  56. 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
  57. 善导净土思想之特色
  58. 净土祖师昙鸾与念佛法门
  59.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60.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後世传承
  61. 日本净土宗简介
  62. 论净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学以致用」——谈谈教理研究
  64. 善导「要弘二门判」辨析── 要弘二门是伪命题吗?
  65. 自家宝藏 失而复得
  66. 鉴真大师净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与净土宗
  68. 善导大师及其净土思想
  69. 道绰《安乐集》探略
  70. 不测之人与不测之《注》
  71. 昙鸾大师历史地位再探讨
  72. 中国人口头心头的阿弥陀

离业力自然入无为自然之捷径

台湾大学哲学所 张哲挺、龙华科技大学 张耀辉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众生如何透过愿力自然脱离业力自然而进入无为自然之捷径。佛教所说的「自然」可归纳为业力自然、愿力自然与无为自然三种。本文首先以佛教经论中有关「自然」的例子以了解三种自然,其中业力自然是依善恶之业因自然生起良窳苦乐的果报;愿力自然系指阿弥陀佛本愿力之作用,凡是受阿弥陀佛救度而往生极乐国土,都是由於阿弥陀佛的愿力而自然往生;无为自然是指法性真如,所有的有为法是由因缘力所造作出来的,而法性真如之理是脱离因缘力的造作而自然存在的。接着,本文探讨业力自然牵引不但使众生有苦乐果报而且还会生死轮回, 若能依靠愿力自然就能快速稳当达到无为自然之境界,就能够真正究竟离苦得乐。最後,本文进一步探究透过愿力自然脱离业力自然以进入无为自然之原因与捷径,得知那个捷径就是「信受阿弥陀佛救度,愿生极乐国土,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总之,现代繁忙社会不论工作或休闲都可行持念佛法门,可以说是当今最契机法门。

 

       关键字: 阿弥陀佛、净土、业力自然、愿力自然、无为自然

 

壹、前言

 

       一般认为不必假藉人为的、人为不能改变的,称为自然。古代之印度有「自然外道」一派,提倡万物是自然生起,并非有原因而生起,此外道的自然是无视因果法则的自然;而佛
教所说的自然并非无视因果的自然,在诸经论中使用自然的例子中可归纳为业力自然、愿力自然与无为自然等三种1

 

       学者张哲挺与张耀辉(2010)曾在〈纯正的净土法门能使十方众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讨〉2一文中提出众生可经由愿力自然脱离业力自然而得无为自然为是净土法门能使十方众生大安心重要原由之一,并指出三种自然间之关系。

 

       依佛在《地藏经》上说:「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

 

       可知娑婆世界之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若不依愿力自然进入无为自然的极乐国土,将会很难有脱离生死轮回之缘而且自然地接受痛苦的果报。

 

       为了探究众生如何经由愿力自然脱离业力自然而得无为自然,本文先以佛教经论中有关「自然」例子的描述以了解三种自然,进而探讨透过愿力自然脱离业力自然以进入无为自然之捷径。

 

贰、诠释三种自然的例子

 

一、业力自然

       业力自然系依善恶之业因自然生起良窳苦乐的果报。如《无量寿经》所说:

 

       则一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卒暴应至,善恶之道,会当归之。」

 

       这里指出: 天地间善恶报应,虽不是马上,但也会很快速。

 

       则二

「因其前世,不信道德,不修善本;今复为恶,天神克识,别其名籍,寿终神逝, 下入恶道。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 痛不可言!」

 

       这里表示: 前世不信道德,不但不作善事反而为恶,来世自然下入三恶道受无量苦。而且世世轮回无有出期。

 

       则三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 无谁代者。数之自然,应其所行。殃咎追命,无得纵舍。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

 

       按:行善自然得善报,作恶自然受苦果,而且自作自受他人无法替代。

 

       则四

「但作众恶,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诸恶趣。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 求生不得。」

 

       这里更指出: 造作诸恶,不行善积德,都会自然下入三恶道。不一定等来世,或者今生就会有现世报。

 

       综括以上所述,笔者要说:业力自然是指众生所作的业,如果他因地行善的话,就自自然然的,将来会得到善的果报;如果他因地作恶的话,也必定地、自然地,未来会受痛苦的恶果,这就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所以称为业力自然。因此,娑婆世界之众生若无脱离业力自然法则支配,还是要受无量苦恼的。

 

二、无为自然

       无为自然是指法性真如,所有的有为法是由因缘力所造作出来的,而法性真如之理是脱离因缘力的造作而自然存在的。《无量寿经》就说了许多无为自然的例子如下所示:

 

「其佛国土,自然七宝。」

 

「一切众宝,自然合成。」

 

「第六天上,万种乐音,不如无量寿国,诸七宝树,一种音声,千亿倍也。亦有自然,万种伎乐。」

 

「其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

 

「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於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

 

「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

 

「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自然之物。」

 

「若欲食时,七宝鉢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鉢,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

 

「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於无为,泥洹之道。其诸声闻、菩萨、天人: 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譬如比丘,得灭尽三昧。」

 

「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一食之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恭敬供养,诸佛世尊。随心所念,华、香、伎乐,缯盖、幢旛,无数无量,供养之具,自然化生,应念即至。…」

 

「即时四方,自然风起,普吹宝树,出五音声。雨无量妙华,随风周遍。自然供养, 如是不绝。」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 极乐国土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极乐国土依无为自然法则,不但国土中一切万物皆自然显现,而且无有诸苦,只有微妙快乐。极乐国土是「无为自然的涅盘境界」,一旦往生,不须假藉有为地造作、功用,而自然地证悟涅盘之境界,就可达到究竟离苦得乐。

 

       善导大师(613-681)亦曾在《法事赞》说:

 

「从佛逍遥归自然,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

 

       可知:善导大师指出极乐国土是与法性真如妙理一致的境界,其所有万物不待造作,自然显现,故谓自然。

 

       极乐国土真是令人欣羡之国土。如果十方众生要脱离业力自然,进入无为自然境界,以达成究竟离苦得乐之目的,那就要透过快速稳当的愿力自然了!

 

三、愿力自然

       愿力自然系指阿弥陀佛本愿力所作用,凡是被阿弥陀佛救度而往生极乐净土,都是由於阿弥陀佛的愿力而自然往生的。如《无量寿经》云:

「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其意指:信阿弥陀佛本愿念佛之众生,必被本愿力自然的牵引而决定往生净土,亦即进入无量光明国土。故本愿念佛之众生,不用自身之力,而是名号之功用自然成佛,可以说「念佛成佛是自然」。

 

       昙鸾祖师(476-542)也说: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也就是说:凡是往生到极乐国土的众生,以及已经往生到极乐国土的菩萨,这些菩萨所做的救度众生的事情,都是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使然。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 信顺阿弥陀佛救度而念佛愿生之众生,在阿弥陀佛本愿力之自然中,亦即在阿弥陀佛光明摄取中,自然离六道(业力自然)入净土证佛果(无为自然),所谓佛力加持。

 

       关於透过愿力自然念佛成佛之道理为何?可以用「碳素因缘」的譬喻来了解。炭是因, 如果接受的缘是一般的温度、一般的压力,它还是一般的「炭」;如果接受二千度的温度、五万五千气压的话,就会变成为「钻石」。由於缘不同,果就不同,而且天差地别,无法相比。我们是生死流转之凡夫,如果依照我们各自所接触的杂缘去修行的话,还是很难脱离生死;如果能够信愿称名念佛的话,我们就能够快速成佛。所以,念佛众生是因,佛力加持是缘,成佛是果。

 

参、依靠愿力自然之方法

 

       上节曾提及信顺阿弥陀佛救度而念佛愿生之众生,在阿弥陀佛本愿力之自然中,自然离六道(业力自然)入净土证佛果(无为自然)。说明众生若依愿力自然,便能横超业力自然,而证悟无为自然,就能变化十方,自在逍遥。有关依靠愿力自然,以证悟无为自然之方法,将引经论详细说明於下:

 

       《无量寿经》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是第十八愿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对十方众生「称名必定往生」的约定,众生若能信愿称名就能依靠愿力自然,往生极乐国土。

 

       《无量寿经》又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其意指: 由於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力量,听到了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而愿生极乐国土,从此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话,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通通都能够到极乐国土,而且从现在开始自自然然就不退转了。

 

       又《阿弥陀经》云: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意思是说: 一向专念不杂行杂修的执持名号的念佛人,因念佛而多善根、多福德,不但一生当中受着阿弥陀佛无量光明的摄取保护,而且临命终时,祂自然就会带着莲花,率领着清净大海圣众,来到他的面前慈悲加佑,令其心不颠倒,接引他到极乐国土去。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中对本愿解释说: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善导大师意思是说: 如果我成佛,就能使愿生极乐国土,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十方众生,即使临终之机称名十声,也能仰仗本愿力自然往生。

 

       善导大师又在《观经疏》解释六字名号说: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大师这段法语的意思是说: 「南无」本身,就是归命的意思,也就是「信」;「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就是「愿」;「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就是「行」。可说这六字名号里面,「信、愿、行」通通具足,因为有这个道理的缘故,众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必定能仰赖佛的愿力自然往生。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光号摄化」之文中说: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大师的意思是说: 阿弥陀佛依本愿,以光明六字名号,摄取十方众生。只要众生从知道信愿称名之念佛法,就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至临命终从不改变,甚至知道念佛法才开始称念十声、一声就命终,都一定能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而自然往生。

 

       龙树菩萨(约150-250)在《易行品》中云: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这里指出: 十方众生若能信受阿弥陀佛救度,愿生极乐国土,专称阿弥陀佛佛名,必能当生因愿力自然进入必定成佛绝不退转之地位。依靠愿力自然是众生今生就可以成就之捷径,而忆佛、念佛是众生依靠愿力自然之方法。

 

肆、选择依靠愿力自然之原因

 

       依据《无量寿经》云:

「我於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阿弥陀佛说,祂从无量劫以来,都要做一个大施主。祂平等地救度十方众生的贫苦。众生是在肉体存在的这个世间,受尽种种的贫乏困苦,死後还会轮回六道,苦不堪言。众生只要念佛乘佛愿力,就可自然往生极乐国土。

 

       《观无量寿佛经》云: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若引用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解释说: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以下,正明付嘱弥陀名号,流通於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可知善导大师慧眼看出《观无量寿佛经》中虽然说明许多关於定善与散善之利益,但释迦牟尼佛的本意是希望众生一向专称阿弥陀佛名就能依靠愿力自然。

 

       众生疑心很重,单单释迦牟尼佛所说,或许还不能相信,於是在《阿弥陀经》中宣说六方诸佛都伸出了广长舌殷勤恳切地证诚此事:

 

       如《阿弥陀经》云: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善导大师亦在《观念法门》里面,对六方诸佛来赞扬、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真实不虚:

「六方等佛舒舌,定为凡夫作证,罪灭得生。若不依此证得生者,六方诸佛舒舌,一出口已後,终不还入口,自然坏烂。」

 

       大师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念佛而不能依靠愿力自然往生极乐国土,那就表示六方诸佛所证诚的也是虚假的。如果是这样的话,现在六方诸佛的舌头都要烂掉。大师怜悯众生为了让众生相信念佛依靠愿力自然有不可思议之功德,於是说了如此让众生印象深刻而不得不相信的法语。

 

       又善导大师於《法事赞》中赞曰:

「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这是善导大师以赞偈的形式解释《阿弥陀经》的要义,这四句话是非常着名的,也就是解释《阿弥陀经》中有关「少善根不得往生」、「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等之真意。大师认为极乐国土是报土、无为涅盘的境界,像这麽高妙的佛土境界,我们凡夫的随缘杂善3,恐怕不能往生涅盘界;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要法,祂为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所选取的「要法」,是什麽?就是教我们念阿弥陀佛,要专,还要再专。

 

       印光大师(1861-1940)曾说:

「不生净土,必堕地狱。」

 

       大师此一开示,给予学佛而不依靠愿力自然往生者,应深切以此为诫。人或以为以自己之修行,不生极乐国土,也不至於堕地狱。然而,一世二世,或可不堕,谁能永保不堕?娑婆修行,若未至不退转地,欲生生增上,大多可望而不可及。生於末法之时,只会一世不如一世而已4

 

       就如大师所说:

「既不能一生取办,则再一受生,其迷而退者,万有十千;悟而进者,亿无三四。仗自力修戒定慧,以断烦惑而证涅盘,其难如是。」

 

       又说:

「若来生得人天福报,则福报即成祸本。福报愈大,则造业愈大。造业愈大,则受苦愈大。」

 

       由大师上述开示可知: 众生不依靠愿力自然往生,会继续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六道轮回之缘。

 

       另外,由学者释净宗(2006)撰〈净土法门的人间佛教观对建设和谐世界的作用〉5 一文中可看出: 若能行净土念佛依靠愿力自然,感受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大慈大悲,欣羡极乐国土之依正庄严,愿得无量亿劫之身心自在,则将看淡世间之名闻利养,人心自然净化。

 

伍、结论

 

       众生随业力自然轮回六道,自然受苦乐果报,故现今所见的大自然是凡夫共业使然,尚在三界火宅,应当远离。信顺阿弥陀佛救度而念佛愿生之人,在阿弥陀佛本愿力之自然中,亦即在阿弥陀佛光明摄取中,自自然然脱离业力自然而入无为自然。阿弥陀佛忆念十方众生, 但唯有信愿专称佛名之念佛人,蒙佛心光摄取,而未信者只蒙光照,未被摄取,故不能依靠祂本愿力自然往生。众生若能依靠愿力自然,便能横超业力自然,而证悟无为自然,便能变化十方,自在逍遥,乘愿再来。

 

       因此,道绰大师(562-645)在《安乐集》中劝末法众生说:

「若欲於斯进趣,胜果难阶;唯有净土一门,可以情悕趣入。」

 

       又说: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大师直接了当指出在五浊恶世,末法无佛之时,三学六度等通途教法渐次难行难证;唯有仰蒙阿弥陀佛大愿力,方能趣入无为自然。亦即依靠愿力自然之念佛法门才是当今末法之时,生成佛之捷径。现代繁忙社会不论工作或休闲都可行持念佛法门,可以说是当今最契机法门,广钦老和尚曾开示说:

「我们修行主要是专心於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体作务都是随喜作的,扫地也阿弥陀佛,煮菜也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事事随喜不挂碍,心则渐入西方境。」

 

陆、注释

 

1 释慧净着,《第十八愿讲话》,台北:净土宗文教基金会出版,2009 年6 月初版,页40-41

2 张哲挺、张耀辉撰,〈纯正的净土法门能使十方众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讨〉,第八届师法自然净化人心研讨会论文集,2010 年12 月,页91-101。

3 各人随他自己的缘份就叫随缘。譬如说:亲近密宗,以学密的善行来回向往生,这就是学密宗的缘;若是学禅的,就以禅的境界回向往生;跟随天台的,以一心三观回向往生;从华严的,以一念十法界观回向往生;是唯识的,以五重唯识观回向往生。你随各宗各派所学的种种法都是「杂」,因为各种各不一样所以叫做杂,这都叫「随缘杂善」。(释慧净着,《念佛一门深入》,台北:净土宗文教基金会出版,2009 年11 月初版,页10-11。)

4 释智随着,《印光大师法要》,台北:净土宗文教基金会出版,2010 年7 月初版,页379-380

5 释净宗撰,〈净土法门的人间佛教观对建设和谐世界的作用〉,《法音》第4 期,2006 年。(此篇论文曾获得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精进奖)

* 张耀辉老师 ,现为龙华科技大学工业管理系专任副教授兼经营分析与决策组组长。 E-mail:yhc1366@mail.lhu.edu.tw

* 本文原发表於「2011年   第四届工作与休闲学术与实务研讨会」第109–118 页

 

柒、参考文献

 

1.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大正藏》第12 册。

2. 刘宋,三藏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第12 册。

3. 姚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大正藏》第12 册。

4.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大正藏》第13 册,页783c。

5. 龙树菩萨造,後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十住毘婆沙论》,《大正藏》第26 册。

6. 北魏,昙鸾撰,《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大正藏》第40 册。

7. 北齐,道绰撰,《安乐集》,《大正藏》第47 册。

8. 唐,善导撰,《观无量寿佛经疏》,《大正藏》第37 册。

9. 唐,善导撰,《往生礼赞偈》,《大正藏》第47 册。

10. 唐,善导撰,《安乐行道转经愿生净土法事赞》,《大正藏》第47 册。

11. 承天禅寺编着,《广公上人合刊》,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2004 年12 月,行持语录页34。

12. 释慧净着,《第十八愿讲话》,台北:净土宗文教基金会出版,2009 年6 月初版,页40-41。

13. 释慧净着,《念佛一门深入》,台北:净土宗文教基金会出版,2009 年11 月初版,页10-11。

14. 释智随着,《印光大师法要》,台北:净土宗文教基金会出版,2010 年7 月初版,页379-380。

15. 释净宗撰,〈净土法门的人间佛教观对建设和谐世界的作用〉,《法音》第4 期,2006 年。

16. 张哲挺、张耀辉撰,〈纯正的净土法门能使十方众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讨〉,第八届师法自然净化人心研讨会论文集,2010 年12 月,页91-101。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