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谈开示

  1. 「二河白道喻」给念佛人的启发
  2. 《示病友》讲记(二)
  3. 《示病友》讲记(一)
  4. 爱的建设
  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6. 学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随」「三不」
  8. 如何面对法义之争
  9. 认识「观世音菩萨」
  10. 净土法义的修学次第与弘法原则
  11. 净土思想的善导者
  12. 《观经》教眼
  13. 纯粹的净土宗(三)
  14. 纯粹的净土宗(二)
  15. 纯粹的净土宗(一)
  16. 学僧工作 爱心为本
  17. 好好照顾自己
  18. 惜福与环保
  19. 念佛与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与念佛
  22. 不问罪福 称名必生
  23. 关於道场的软硬体建设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风学习(三)
  26. 宗风学习(二)
  27. 宗风学习(一)
  28. 弥陀之家 爱心为本
  29. 於「弘愿寺」为莲友开示
  30. 为「福圣寺」常住僧众开示
  31. 书读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让法义入心──多闻熏习
  33. 流通法宝即是做弥陀的手足
  34. 南宁问答
  3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四)
  36.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三)
  37.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二)
  38.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一)
  39. 净土宗特色
  40. 净土宗宗旨(二)
  41. 净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网上莲友问(三)
  44.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下篇)
  45.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中篇)
  46.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上篇)
  47. 净土宗行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4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三)
  50.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二)
  51.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一)
  52.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答莲友问
  53.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开示
  54. 於「弘愿寺」为僧众开示
  55.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皈依开示
  56.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二)
  57.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一)
  5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

  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二)
  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一)
  3.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
  4.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九)
  5.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八)
  6.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七)
  7.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六)
  8.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五)
  9.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四)
  10.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三)
  1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二)
  1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一)

《净土宗概论讲记》

  1.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八)
  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七)
  3.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六)
  4.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五)
  5.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四)
  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三)
  7.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二)
  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一)
  9.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
  10.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九)
  11.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八)
  12.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七)
  13.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六)
  1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五)
  15.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四)
  16.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三)
  1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二)
  18.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一)
  19.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
  20.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九)
  21.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八)
  22.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七)
  23.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六)
  24.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五)
  25.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四)
  26.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三)
  27.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二)
  28.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一)
  29.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
  30. 《净土宗概论讲记》(九)
  31. 《净土宗概论讲记》(八)
  3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七)
  33. 《净土宗概论讲记》(六)
  3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五)
  35. 《净土宗概论讲记》(四)
  3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
  3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
  3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一)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1. 第43课:释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课:释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课: 一、三经要点(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课: 一、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特色 二、三经要点(一)
  5. 第39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五)
  6. 第38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四)
  7. 第37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三)
  8. 第36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二)
  9. 第35课: 一、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二) 二、称名一声,顿超生死——《观经》「称名往生」之文 三、称名一行,总超万行──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一)
  10. 第34课: 一、弥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导大师「溺水偏救」之文 二、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课: 一、不顾贪瞋,称名必生──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论凡夫,只论弥陀──善导大师「凡夫入报」之文
  12. 第32课:不顾贪瞋,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课:不问时节,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时节」之文
  18. 第26课:不择众机,称名必生 ──法照大师「瓦变成金」之偈
  19. 第25课:诸佛作证,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课: 一、名号本义,称名必生──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三) 二、诸佛作证,称名必生──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二)
  22. 第22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一)
  23. 第21课:本愿不虚,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本愿四十八字释」之文
  24. 第20课:定业与助业 ──善导大师判「正助二业」明傍助业专正定
  25. 第19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三)
  26. 第18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二)
  27. 第17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一)
  28. 第16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三)
  29. 第15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二)
  30. 第14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一)
  31. 第13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三)
  32. 第12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二)
  33. 第11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一)
  34. 第10课:信机与信法 ──善导大师释「机法深信」而弃自身归弥陀
  35. 第9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课: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二)
  40. 第4课: 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一)
  41. 第3课:善导大师思想概述
  42. 第2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二)
  43. 第1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

  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临终时示门第之法语)
  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辨食鱼之法语)
  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妓女之法语)
  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四郎之法语)
  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重衡之法语)
  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忠纲之法语)
  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赖纲之法语)
  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无品之法语)
  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尼众之法语)
  1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信寂之法语)
  1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随莲之法语)
  1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道遍之法语)
  1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乘愿之法语)
  1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圣光之法语)
  1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隆宽之法语)
  1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述《阿弥陀经》大意之法语)
  1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从配流上洛之後开示之法语)
  1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21~25)
  1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6~20)
  2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1~15)
  2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6~10)
  2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5)
  2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三心料简(一))
  2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21~总结)
  2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6~小结)
  3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5)

石家庄念佛开示

  1. 石家庄念佛开示(四)
  2. 石家庄念佛开示(三)
  3. 石家庄念佛开示(二)
  4. 石家庄念佛开示(一)

念佛往生开示

  1. 念佛往生(问答部分)
  2. 念佛往生开示(正文)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爱的建设

       今天跟大家共同学习的课题是「爱的建设」。

 

一、缘起

       今年慧净上人提出了「爱的建设」,我曾发表在微信上。凡是发表在「jingzong18」微信上的内容,都是有意义的。比如我每天记事,可能记了十条,但发表出来的也就两三条,能发出来的,当然有它特别的意义。

 

       这段时间,上人经常会发一些文章给我,其中关於「爱」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多,我也写过这方面的短文,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共同学习。

 

二、「爱的建设」的含义

       「爱的建设」是什麽呢?就是「在爱中建设身体」,这是文章的原题。

 

       我们不仅是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有机的身体。

 

       阿弥陀佛和我们是一体的,同时我们是弥陀的手足,我们互相之间也是一体的。就像身体,如果头痒,手去抓它,这是自然的,这叫「同体大悲」,因为是一个身体嘛。佛菩萨就是这样,所谓「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既然是一体,还分什麽你我呢?所以,阿弥陀佛救度我们自然而然,一是自然来救我们,二是自然能救我们,很简单。

 

       我们的寺院、道场是一个团体,也是一个身体。上人的讲话给我很大冲击,他说:「一般的道场、团体都要搞活动、弘法,不然没人气。但我们不是以弘法和搞活动为目的,也不是以这些来建设团体、建设身体的。弘法和活动,如果大家没有爱心的话,可能还增加压力,所以要以爱来建设身体。」

 

       上人讲了一个例子。二战期间,为躲避战火,英国有很多儿童被送到澳洲,澳洲是英国的殖民地。在那里,吃的、住的、用的都很好,和在英国一样。但二战结束後,这些儿童回去,普遍都有心理疾病,都不健康,为什麽呢?因为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缺乏父母的爱。所以,不光是吃得好、喝得好就可以的。

 

       不仅弘愿寺,我们各地的念佛堂、分道场,也都有「爱的建设」这件事情,而且我们每一个人自己也要有「爱的建设」。只有在爱心当中,我们才可以脚踏实地地发展。

 

三、「爱的建设」的内容

       「爱的建设」是一个大课题,我主要讲三方面:爱自己、爱他人、互相爱,主要是爱自己。

 

(一)爱自己

       一讲到「爱」,都以为是爱别人,其实我们是没有能力爱别人的,我们不害人家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爱自己都不会爱,还会爱人家吗?所以首先是要爱自己。

 

1.用爱补充能量

       「爱」在佛教里有两重含义:一个叫「法爱」,一个叫「饿鬼爱」。「法爱」,就是以佛法的原则、利益来爱众生,从法上流露出来的。「饿鬼爱」,就是世间的占有、贪慾,这是不清净的,是染污的,是有危害的。所以,佛法讲爱是有两种含义。比如,十二支缘起当中所讲的爱,就是流转之因,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我们今天所讲的不是这个爱,不是「饿鬼爱」,是「法爱」。

 

       在净土宗的经典当中,用到「爱」这个字的有几处:

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无量寿经》)
菩萨爱乐功德,如海吞流,无止足情。(《往生论注》)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往生论》)

 

       引用这几条经文,是要说明「爱」这个字在净土宗当中是使用的,但使用的是「清净」这方面的含义。

 

       我们这十几年所做的教理建设、弘法工作,其实也都是爱的建设,这些就是「打底肥」。法义是我们爱心建设的「底肥」,如果没有法,爱的建设就是空的。在世间,你爱我爱都是饿鬼爱,不行的,一定要有法爱。法爱,首先要有法的熏修,法的学习扎根。十几年来,我们都在做这个工作。

 

       现在为什麽又提出这个题目呢?是要把它更加鲜明化、实践化,让大家在念佛生活化当中更加灵活、善巧地运用。因为有些人虽然念佛了,仍然是苦苦恼恼,不开心,眉头总是紧锁,好像有把大锁,老是锁在眉头上,多重啊!说话总是唉声叹气,抱怨挺多。这都有问题,就是爱的建设还不够。

 

       同时,这两年我们的团体和法门都在扩张、发展,人员外派很多,大家可能都有感受,男众、女众的感受都特别明显。人员扩张出去,就急需内充。因为人员出去会耗动团体,就像萝卜一样,已经发芽了,如果没有补充,只是长叶子,看上去欣欣向荣,但里面是空心的。如果我们也只是「发叶子」,人员到外地接管分道场、弘法,寺院里没有人,这就空了。

 

       要用什麽来充实呢?就是用爱心来充实。就是说,我们干事情需要能量,这个能量从哪里来?就是爱心。不然干着干着就觉得累了,就要甩挑子了,那就是爱心不够。

 

       所以,现在上人提出「爱的建设」,这个时间点正好。上人每次的说话,与我们整个团体的方向和当下的形势都特别契合,就好像做到我们心里一样。我们学了很多法义,听了很多,也会背,也会讲,但如果自己活得不欢喜,这都是不够的,所以,理论要到实践当中落实。

 

2.爱就是送温暖

       阿弥陀佛非常慈悲,我们这个法门是慈悲的法门,是爱心的法门。宣讲慈悲法门和爱心法门的人,如果自己都没有爱心,自己都觉得能量不够,那当然就要补充了。所以,是在实践的事物当中来享受爱心,落实、体现和传播弥陀的爱心。

 

       首先是享受,享受弥陀对我们的慈爱,然後就要把它落实在念佛生活当中,进一步传播给更多有缘的人。在这方面我们都是学生,学会这个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学会爱自己,我们一定会伤害别人,当然也肯定会伤害自己。

 

       我在好几个场合说过,大家现在找恐怖分子,恐怖分子在哪里?其实大街上到处都是。只要心中没有爱,你出去就是恐怖分子。你带了贪瞋痴的火箭炮,「谁也别惹我,惹我砰砰砰……」虽然看不见,其实心里都揣着呢,这不是恐怖分子吗?

 

       如果有爱心,你就有光明,就有温暖,这样就不会是恐怖分子。所以,但愿我们不要成为一个有害的人,要成为一个无公害的人,不然,走出去就自害害他。

 

       以前我几乎每次回到寺院都要开会、搞活动,然後推动。现在向大家忏悔,这次回来不搞活动了,这次回来就是爱的建设——减压减负,送爱送暖。

 

       我们的活动太多了,搞得大家昏头转向,都搞不过来了。现在慢一点,弘法能弘得了就弘,弘不了就先停下,我来弘就可以了,大家就好好念佛、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先学着让自己开心。

 

       像打仗一样,他的枪法还不行,你就把他送到战场上去,在後面用枪顶着,「不许退,退下来就枪毙!」这样不行。「咱们这个仗现在不打了,不是说一定要把它强攻下来,攻不下来就撤退」,这次就是减压减负。

 

       在寺院当中,不是以弘法活动作为首务,而是以爱心作为首务。不要无穷无尽地搞活动,把大家搞得很疲累。我们能做多少做多少,做不了就先休息,给自己补充能量後再出发,要做就要欢喜做、愿意做,不要有压力。

 

       「是谁愿意弘法?是净宗法师。他愿意弘法就把我们逼得一道弘法,我们没有心思」,现在减压,紧箍咒拿掉,可以不弘,要让你们欢喜。

 

       一个人欢喜的时候是什麽样?他会找人分享,他在家里都关不住,一定要到大街上去找别人。这个时候他很欢喜,你跟他讲什麽话,他都答应你。「某某人啊,你什麽事帮我。」「啊,好好好!」高兴啊,欢喜啊。所以,有的人谈生意在酒桌上谈,为什麽?灌晕了,高兴,欢喜,就拍板了。人欢喜的时候就有能量,他敢答应你,愿意答应你。

 

       一个人都不欢喜,你叫他去弘法,他觉得压力很大。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赶紧撂挑子,不然要把他压坏了,他快挑不动了。我小的时候干农活儿,我父亲把担子给我,「不重不重,你挑着吧」。我才开始挑,五步八步的时候是不重,越走就越重,重了就要撂挑子了,不然就压伤了。

 

       所以,现在大家如果觉得有压力,那就不做了。做任何事都要欢喜,不欢喜的事别做,你都不欢喜,何必做它呢?越做越受伤。

 

       就像我,我为什麽愿意弘法?我欢喜啊,我赚啊!你让我做生意,我就不去了,那我就不欢喜啊。

 

       压力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它是我们成长的动力。一个人从年轻走向成熟,没有压力怎麽成熟?那不可能。但是,要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它就会成为动力——有压力就有动力。如果超越了承受范围,压力就成了破坏力。

 

       比如小水壶,你在它的承受范围以内压它,就有动力,水就喷出来了;压力大了,结果给它捏破了,那就不是动力了,成了破坏力。所以,我们要自己感受。

 

       减压减负,减给谁呢?减给我。减给我,我当然也没有这个能力,我就问题上交。你们交给我,我就往上交,交给谁?阿弥陀佛。因为他说了,「荷负群生,为之重担」,这句话出自《无量寿经》。「荷负群生」,就是说他要给你挑担子。你减轻压力,担子给他挑,他「为之重担」。

 

       在弘愿寺,大家不管做任何工作,如果背後没有阿弥陀佛,那是不可想像的。大家要知道,真正的担子是阿弥陀佛在挑。

 

       我学习这个法门比大家早一些,有一些经验,现在感觉就轻松自如一些,为什麽?会撂挑子,会撂给阿弥陀佛。如果没有这样,就会觉得很紧张、很有压力,其实,压力、担子都由佛来挑。

 

       这是讲「送爱」,就是将弥陀的爱心灌输到我们心里。

 

       「送暖」就是送温暖。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万病从寒而起」,身体有寒了,什麽关节炎、肩周炎,哪里不舒服,其实都是没有暖。暖气一到那里就百病消除了。肚子疼,发胀,也都是没有暖,所以要送温暖。身体这样,心灵也是一样的。心灵如果没有温暖,只是寒风,当然就有疾病。

 

       所以,不管是身病还是心病,都是由寒生起的。身体要常保暖,心要常存爱。爱就是暖,有爱心就有温暖。所以,我们要给自己输入温暖。身体受寒了、受凉了,当然就要生病了;心中没有弥陀的爱心,没有弥陀的暖炉,那当然也要生病了。

 

3.爱要温和适度

       当然,这个暖是温暖,不是炎热。很多莲友很爱师父,把我爱得一身汗!好几百个莲友,「哇!这是我们师父,我们好多年没看见你,这回终於把你逮着了」。也不管师父同意不同意、答应不答应,磕几个头再说。我非常感恩你们看得起我,非常感恩,非常感恩!在非常感恩的同时,两个小腿也吓得哆嗦。比如有时正陪人走路,地上还有一滩水,莲友就跪下去了。有时往那儿一站,旁边就有很多莲友。加上现在有手机的都是「记者」,不断拍照。这个爱就是过於热了一点。

 

       所以,保持适当的温度。你说「给师父顶礼」,我说「问讯」,这样就可以继续好好地交流,不要过热。

 

       除了佛陀是三业圆满、清净的,凡夫任何时候说话,如果录下来,都会有不妥当之处。所以,我的录音一般是经过佛使大德剪辑的。有些话只适合当时的情况,针对具体人,有特定场景,离开这个环境就不适合;甚至有些比喻也不恰当,有些语言也可能粗糙,就不能随便拿出去。如果随便录音,那是不可能有剪辑的,可能就把你们的师父给埋葬了——「就这麽讲,你看看」。因为语业不清净,肯定有瑕疵;身业也不清净,你在旁边拍照,也可能拍了一张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这样的照片公布出去,影响法门形象。

 

       佛陀任何时候都很庄严,任何角度、任何时候摄像、录音,那都是无可挑剔的。

 

       讲到这一点,就是说不要把我搞得太热了,得了热病要耗能量。

 

       爱是不娇惯、不纵容、不溺爱。我们讲的爱,不是溺爱,不是说「你随便做什麽都可以」,不是纵容缺点和毛病,也不是黏腻、纠缠不清,也不是热情过度。

 

       不要情绪化,爱要温和,要适宜,才能让对方感到舒服。

 

       对这些问题,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心得,也希望大家共同进步。

 

4.爱自己要有正知正见

       首先,我们要学会爱自己。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那能指望获得别人的爱吗?不可能。就好比你自己都不爱你房间的卫生,指望别人天天给你打扫,谁有那个耐心啊?一看,给他打扫白打扫,他自己都不爱护。

 

       你都不爱你自己,别人怎麽能爱你呢?你不爱你自己,等於拒绝,别人即使想爱你,也无法爱到你,因为爱传递过去後,因为你不爱自己,你就把它阻隔了。所以,爱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爱。「自尊,人方尊之」,我们自己尊重自己,人家才尊重我们;「自助,天方助之」,自己要自立自助,然後别人才能帮助你。

 

       就像一个人,他自己不愿意站起来,你拉他,他往地上赖,那人家拉一两次也就算了。他自己不自立,别人怎麽能帮他自立呢?

 

       爱就是一样的,这当中自立、自尊、自助、自爱,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爱自己。

 

       为什麽这样讲呢?有人会说,「哎呀,我怎麽会不爱自己呢?」我告诉各位,不爱自己的人太多了,很多人天天都在伤害自己。

 

       有一句话说得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什麽意思呢?你要为自己所有的苦乐负全责,负百分之百的责任,除了你自己,没有其他人能真正伤害到你,这也是佛教讲的因果报应。

 

       一件事情反覆在那里盘算、抱怨、思维,都是负面的。别人能帮你想吗?不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一个女人,如果把她的幸福绑在丈夫的肩膀上,那一定是要离婚的,因为她丈夫不会是观世音菩萨。他一看,「太黏了,我扛不动你,算了,我们各人过日子吧」。她还说「看我多麽爱你呀」。如果女人没有独立,肯定得不到幸福。如果女人能自立,幸福自己掌握,那麽丈夫会爱你十倍、百倍。

 

       人和人之间打交道都是这样。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我这一辈子的幸福就靠你了」,那你的幸福非常不牢靠。幸福靠自己,不能靠别人。

 

       我们常常会说「就是某某人,就是他才让我这麽苦恼」,请问,这句话是真理吗?很多人在心中就抱有这样的邪见,「就因为他这样,才让我很苦恼,他干了这件事,他说了这句话,所以让我非常痛苦」。

 

       当抱怨别人的时候,问题变得很简单,似乎找到答案了,因为就是他嘛!

 

       但是,如果自己让自己苦恼了,好像这个药吞不下去,「我自己怎麽会有错误呢?」

 

       在座很多都是女众,女众的感情比较复杂,好处是比较有爱心,但同时往往会伤害自己太多。我不希望大家伤害自己,大家保护好自己,就需要有正知正见。

 

       第一个正知正见,就是我们的一切都要自己负责任。所有的苦乐,没有别人能代替。我们的痛苦,就是我们的心痛苦,那麽谁能让我们的心痛苦呢?一定是自己。

 

       「是别人的话让我痛苦」,那也是经过你同意的。你的耳朵听到了,你同意他伤害你,他才伤害到你;如果你不同意、关闭了,他怎麽能伤害到你呢?不可能的。

 

       人生幸福的密码和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果报应,这就是密码,这是基本的佛教知识,万法唯心,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药苦口利於病」,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不能推卸责任,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抱怨很简单,「谁谁谁造成我的不幸!」这样虽然很简单,但其实是把自我幸福的钥匙也交了出去。你的钥匙好像给了别人,但是对方其实也没有拿到你的钥匙,他不管你的事情。那这把钥匙到哪里去了呢?就扔到了荒郊野外。你幸福之门的钥匙已经扔到了荒郊野外,而你此後永远被禁闭在不幸的房间当中,你说你多痛苦啊?

 

       所以,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就是你要自己承担。

 

       爱,首先要爱自己这颗心,这颗心非常柔嫩,不要让它受风寒,不要冷着,不要冻着,不要受伤害。不要让它受情绪的干扰、侵袭,不要让它不平,不要让它生气。

 

       各位「气功大师」,你生气是你自己生气,还是我帮你生气啊?「液化气站的站长!」都是自己生气的。所以,尽量不要生气。

 

       抱怨对我们有好处吗?没有好处。尽量不抱怨、不生气。抱怨的人往往有很多理由,有理有什麽用呢?你有理能让自己快乐吗?抱怨能把事情更好地解决吗?抱怨一点用也没有,有百害而无一利,抱怨只会让自己的心沮丧,让自己的心受伤害。

 

       天天在那里抱怨,伤害自己,然後说「就是他,就怪他!」他还在那里呼呼睡大觉呢,怎麽是他呢?这就是天底下的冤假错案,绝对没有他的事儿。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首先要树立正知正见,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5.爱自己要给心正能量

       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心怎麽样呢?要时刻给它温暖,给它爱心,给它阳光,给它正面的能量。

 

       我在微信里有一篇文章——《耳朵不如嘴巴聪明》。我们的嘴巴吃了不好吃的东西,有些东西对我们的身体不利,比如霉变的花生米,吃着很香时,突然来了个坏花生米,「呸呸呸」,它马上就被挡住了,不让它下去。因为吃下去有毒,马上身体就有反应,受不了啊。

 

       身体是靠粮食为食物,心灵是靠什麽为食物呢?心灵是靠语言,靠思想。耳朵就是吞食的器官。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耳朵接受更快。耳朵的进化跟嘴巴比,差得太远了,好话听不进,坏话使劲装。只要别人说坏话,说谁对他不好,耳朵马上变成千里耳,听得很清楚;如果说「不是的,某某人其实对你还是不错的」,他不听,「哪有那回事?」耳朵一点鉴别能力也没有,专门听坏话。

 

       所以,上人在《宗风‧俗谛》说:「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较是非。」但是我们的耳朵呢?它是专听是非,听了之後还相信,相信了还抱怨,还到处传播。首先要训练耳朵。

 

       耳朵的训练也是不容易的,孔老夫子以他那样的德望,儒家称他为圣人,到了六十岁他才训练出来,「六十而耳顺」。所以,耳朵不容易搞顺了。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该听什麽话,不该听什麽话,要有个检察官。

 

       什麽叫真话?什麽叫假话?从究竟意义上讲,世间的话,除了这句六字名号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但是在假话中,又要听哪些呢?听有利於自己身心健康的话,即使这个话是假的,它也是真的。只要是能够让你得到真实的利益,有真实的喜乐的话,就是真的。

 

       你听的那些话是真的,听了之後就犯高血压、脑溢血,这些话听了有什麽好处呢?难道是真的话就一定要听吗?比如吃东西,是真的东西就要吃吗?毒药是真的,你会吃吗?真的话不是一定要听,我们要听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的话。

 

       古人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些话都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听话也是一样的,要听有利於和合的,有利於欢喜的,对我们身心健康有帮助的话。如果一听了这句话心里很烦,那就不要听,一定是是非,要立即把它清除乾净。

 

       《修心八颂》里的第三颂就是「观心断惑」:

愿我恒常观自心,正当烦恼初萌生,
危害自己他人时,立即强行令断除。

 

       我们的起心动念,不需要打电话,也不需要说,自己立即就知道。每个人心里到底是什麽样的状态,是苦恼的还是欢喜的,是爱心的还是怨恨的,自己马上就知道了。就像我们的身体,哪里痒痒,你一定要去挠痒;哪里疼,你一定要去护疼;哪里酸,你一定要去揉揉。这些都是立即去做的,不可能不管它。

 

       当我们的心有了不舒服,就要去爱它,它叫作「赤子」,就是小小的婴儿。心非常柔嫩,不要伤害它,连风都不能吹,要去保护它。把它保护好了,它就会给你喜乐,也会生出很大的福报;你伤害它了,它就会放出毒气,搞得你不快乐。

 

       「正当烦恼初萌生」,当我们觉查到心中产生了不愉快的情绪时,就要警觉,这是一个烦恼,它伤害了自己。如果你不警觉,它出去就会伤害别人,现在立即就要停止,或者是转个念头,或者念佛,或者跟别人正要发生激烈争执,马上就退下来,自己要感受到这些。

 

       以我的观察,我们每个人,就自己来讲,叫「心灵自残」,都是自己伤害自己。对一件事,往往反覆地思惟,反覆地用负面的情绪在自己的心中盘绕,非常不健康。

 

       我们有些学佛时间很长的,尤其是学我们这个法门的人,没有理由不欢喜,不要对所有的人都是苦大仇深的样子。因为我们都快死了,都快要死了的人犯得着跟别人计较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在这个世间,就是跟大家结个善缘。

 

6.爱自己就是享受弥陀的爱

       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讲爱自己,其实我们自己是没有能力爱自己的,不过阿弥陀佛有能力,所以,我们想要爱自己,首先是从阿弥陀佛那里领受,就是要听闻法义。

 

       法爱是从法上来的,有三个层次,一是感受弥陀的爱,二是领受弥陀的爱,三是享受弥陀的爱。听法听感动了,这叫感受:原来阿弥陀佛这麽慈爱我们,无论什麽样的人,他都无条件地救度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这个法门是保底的法门,不管你再赖、再没有能力、再愚痴、再怎样有罪过,只要念佛,阿弥陀佛就保证你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

 

       有三句话,我们可以随时想到,阿弥陀佛永远都会这样说的:「亲爱的,你将永远被珍爱」,这是第一句;第二句,「你不会做错任何事」;第三句,「你不要有任何恐惧」。所以弥陀爱我们、救度我们是毫无条件的。

 

       如果我们在闻法中,能够感受到弥陀彻底、究竟、圆满的爱心救度我们,那我们心里当然就会有感受;有感受了就会领受、接纳;接纳了以後就慢慢地享受,享受弥陀的爱心;享受完了之後,就可以推销,再给别人了。所以,爱自己,首先要从这里开始。

 

7.爱自己就心花怒放

       爱不爱自己有几个表现,一是要开心,二是要欢喜,三是要会笑。这三点要经常做到,最重要的是开心。人如果身体坐了牢还不要紧,如果不开心,心就像坐了牢,那才是真的坐了牢。如果开心,即使把你关在房间里,也会很欢喜。但是如果不开心,即使你在外面到处旅游也没用,眉头锁了。开心的锁在哪里?就看眉头,眉头舒展就是开心;眉头紧锁,怎麽能开心呢?我们每天早晨起来照照镜子,眉头舒展,开开心。

 

       开心就像开花一样,俗话说心花怒放。现在正是春天的季节,我到石泉寺去,看到那里的杜鹃花开得非常好。看到这些花开得这麽有力气,浑身都来劲。花不开会有香味儿吗?花不开会结果实吗?花不开能显示它的美丽吗?同样,我们的心花不开,显不出念佛的美丽;我们的心花不开,飘不出念佛的香味;我们的心花不开,难以结成佛的果实。所以,「开花」和「开心」是一样的,开花等於开心,开心等於开花,花开等於心开。所以龙树菩萨就说「信心清净者,华开则见佛」,信心清净,花开见佛。

 

       我有篇文章叫《开心》,我在文章里写到,学佛就是学开心。如果换作专业的名词,叫作发心、发菩提心,学佛就是发菩提心。发心和开心是一样的,「开发」两个字,「开了」和「发了」是一样的,发大一些,开大一些,这个心能开多大?将来开到非常大,开到无量无边。

 

       我们学佛要先学开心。即使学再多理论,戒律、禅定、三学,如果没有学到开心,都是白搭。我们的念佛老太太,为什麽被佛称作芬陀利花?佛一看你开了,奖赏一个名称,叫芬陀利花。这个花怎麽能开?有水分,有肥料,有地力,太阳一照,它自然就开了。

 

       我们的心花要怎麽才能开呢?闻法、思维、熏修,佛的慈悲法水注入到心中,以佛的光明、温暖摄受,心花慢慢就开了。因为我们在三界寒冷的冰窟中,心都拘在一起,冻结了,萎缩了,在佛光的照耀中,慢慢就舒展了,法水滋润,慢慢就有力量张开了。所以,闻法的目的就是要在这一世活得快乐。

 

       你都平生都业成了,怎麽还不快乐呢?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在场这麽多人,大家又不愁吃,又不愁穿,又有佛念,你还不高兴,这叫「作」。「作」就是自作自受。你完全有理由、有资格高兴、开心,还不高兴、不开心,不就叫「作」吗!念佛的法门就是开心的法门,大家要欢喜。

 

       前段时间上人推荐了一本书,我看了一下,书里说到爱和笑。爱就不用说了,笑,经常会开怀笑的人,天地都会加能量给你,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人心一笑,毛孔都开张。这个宇宙中都有能量,比如空间中都有阳光、空气,这些都是能量,但是心锁起来了,就不能给你。

 

       佛菩萨的能量更是遍满虚空法界,佛菩萨的能量就是爱心。如果你的心都锁起来,门都关上了,那怎麽给你?所以要会笑,要会开心。我们开心的资本都来自哪里呢?来自阿弥陀佛。所以,我们没有不开心的理由。

 

       如果你还不开心,就说明你对众生索求得太多了。像圣道门的学人,他们自己还没解决生死轮回,都要布施爱心给人家,都要帮助人家,那学我们这个法门的人,更要布施爱心给大众。

 

       我们每个人,大家从现在开始关照我们的内心。如果我们学这个法门多年,仍然是愁眉苦脸,仍然是怨气冲天,仍然不会开开心心、欢欢喜喜,回去就要补这一课。像跳念佛拍手操,要有行动,即使假装的,也要对着镜子笑一笑。笑比哭好,总比愁眉苦脸强一点。

 

8.爱自己就会万事和合

       如果学这个法门很多年仍然不开心,也有几个原因,一个就是个性,他的个性就是怨气多,个性是长期形成的,可能目前还没有回暖过来;再一个可能是法义上没有深入,缺少对境锻炼。三界满是生死的漩涡、烦恼的风浪,但是我们学了这个法门,经中说是「被弘誓铠」,披弘誓的铠甲,我们等於进了六字名号的保险箱,自然是很自在、很放心,就没有风险了。

 

       如果一个人能够爱自己,我们就能为世界和平做贡献。世界和平是从心开始的,如果心中怀着不平,心不和、心不平,世界怎麽能够和与平呢?如果心中有和气,心中有平,心中有爱心,就能够对世界和平做出巨大的贡献。

 

       如果你对自己好了,能爱自己了,你的家庭就好了,你对家庭就做了贡献;如果在常住当中,你能够爱自己,心中有和平,你就对常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心中爱自己,对人类世界的和平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在讲和谐社会,你就是和谐的因子,只要把自己摆平就可以了,你对佛就尽了孝道,这样就算孝顺佛。

 

       在座有很多做父母的,做父母的往往都会说:「我儿子、闺女在工作,在上班,只要他们自己过得好就可以了,就算对我的孝顺了。因为我有退休金,我们老两口又可以互相照顾。」如果小两口经常吵嘴,经常打电话讲些事,自己摆不平,父母就会为他们操心;只要把自己摆平了,父母说这就算是孝顺了。

 

       父母还能指望你什麽?只要你自己过得好,比方你在外面打工,出国留学,你能够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生活,父母不就放心了嘛。

 

       阿弥陀佛说:「娑婆世界的小凡夫,你流浪到娑婆世界去了,你能把自己摆平了,我在极乐世界就放心了!」阿弥陀佛对我们这样的小凡夫,还有什麽指望吗?「还指望你帮我挣一箩、挣一筐啊?你只要把自己摆平,就是对我的孝顺,这就太好了!」

 

       因为佛的心系挂在我们身上,「众生欢喜,则令诸佛欢喜」。你不要说让众生欢喜,你也是众生之一啊,你能让自己这个小众生欢喜,阿弥陀佛就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前面拉拉洒洒地说了这麽多,就是说我们要爱自己。

 

(二)爱他人

1.爱他人就是照亮他人

       怎麽爱他人呢?因为凡夫的本性都是自私自利的,都是损人利己的。我们讲爱人家,其实没那麽回事;不害人家,你就算是君子,而且算是有德君子、高人,就算万幸了,好人呐。

 

       所以,我们出去一定是带着刺,自害害人,彼此伤害。每个人都这样,你害我,我害他,互相伤害。所以说,这个世界怎麽能够太平?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因果报应。损人一定不能利己,损害了人家,将来一定会遭报;不一定将来,也许现在就会遭报。

 

       自利和利他是一体的,如果真的能利益自己,也会利益别人;真的能利益别人,也能利益自己。就像手电筒的光一样,能够自己照亮,当然也能给别人照亮。把别人搞得黢黑,自己能亮吗?不可能的事啊。

 

       「我就亮自己,我把他搞黑」,你把他搞黑很容易,那就直接把你的灯关掉。如果你的灯一关掉,他是黑了,你也黑了,是不是?「我不愿意把他照亮,直接把灯灭了」,把灯灭了,他是黑了,你能亮吗?你自己不也黑了嘛。所以,自利才能利他。

 

       我们只要照亮了自己,一定照亮了对方;我们照亮了对方,也一定照亮了自己。所以,自利和利他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是爱。

 

       爱,一定是能爱自己,也一定能爱他人。真爱一定是平等的,一定是无私的,一定是无我的,一定是无分别的。就像光明一样,能照亮自己,同时也一定能照亮别人。

 

       一个有爱心的人,想到的总是怎样利益别人,所以佛教常说财施、法施、无畏施。无畏施就是布施无畏,给别人爱,别人就没有恐惧。

 

       比如小鸡,在老母鸡的翅膀下感到很安心,没有恐惧。我们小的时候,在父母的呵护下也感到安心。小孩子如果遇到陌生的环境,马上把妈妈的腿抱紧一点,为什麽?他感到安心,感到有依靠,感到无畏。我们也一样,我们要给别人安心。

 

2.爱他人就要归命弥陀

       我们如果自己还有恐惧,担心这、担心那,说明我们还要跟阿弥陀佛进一步加强沟通了解。不要担心,没有什麽好害怕的,阿弥陀佛看见一切,照顾一切,保护一切,我们就放心大胆吧!

 

       在这世间,有时候我们没有勇气付出爱。说实在的,不要说给别人爱心,我们爱自己都要有勇气。没有勇气的人,是没有资格获得爱的,因为他不敢把自己交出去。

 

       我们爱自己,我们会爱吗?我们要靠阿弥陀佛,我们要归命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要有勇气,要能把自己舍给阿弥陀佛;不能舍,就不可能爱自己。

 

       所以,讲「爱」这个字,要有那个福报,才能得到这个爱。有的人就只能享受世间五欲的爱,享受不了清净的爱,没有那个福报;要他享受清净的爱,他反而感觉把他伤害了。

 

       像我们各位,不得了啊,能够听闻、领纳、享受弥陀的爱,大善根、大福德啊!弥陀的爱是整个法界里最纯、最高、最清净、最彻底的爱,能把你爱成佛的这种爱,你能够接触到,能够领纳、消化、吸收,这就是不退转的菩萨!

 

       回头再看一般的人,还在那里爱什麽?男男女女的爱,爱财、爱色,多低级,多染污,多痛苦。再高一点,就是爱艺术,一定程度上昇华了,比较高了;然後爱人类,博爱,更高了。

 

       最高的是弥陀大爱,爱一切啊!只要你存在着,就是被爱的对象。就像太阳的光照出来,只要有东西存在着,就是照耀的对象。太阳光照桌子板凳,有提条件吗?太阳光都不提条件。佛光还会提条件吗?只要你存在,就会照耀你。是鲜花也照耀,毒草也照耀,善人佛爱你,罪人佛照样爱你。

 

       「啊?佛也爱罪人?」

       「对,佛不仅爱罪人,爱罪人还超过爱善人。」

       「这是你说的吧?」

 

       不是我说的,是佛在经典里说的。佛的心,慈悯罪人更甚於慈悯善人,因为罪人造恶受苦,更加苦恼。他为什麽造恶?因为他爱心不够啊!他没有温暖,要给他输送爱,他才可以不造恶。唯有爱,才可以止息造恶的人。

 

       他这样造恶勇猛,是因为没有爱心。一个有爱心的人,怎麽可能去做恐怖分子呢?一个真正有爱的能量的人,怎麽会去造恶呢?所以,更要给他补充爱。

 

       就像水一样,潭越深,水就会装得越多,为什麽?因为潭深啊。越是罪恶的人,他的心越深,越需要弥陀补充更多的爱。

 

3.爱他人是实际行动

       净土宗的法门是实践的法门,要经常反覆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同样道理,爱不是理论,是行动。说再多理论,如果没有实践的话,等於是空的。只要会念佛,自然能感受到爱,自然就有佛的调化。

 

       爱也是一种心念。我们要对别人存善心、有好感,存着想帮助别人的心。

 

       当然,作为凡夫,我们能力是有限的。比如说人家缺钱了,人家没地方住,人家有苦恼,人家生病了,我们又不是医生,爱的能力、爱的行动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爱心可以是无限的。

 

       我们坐在床上也可以想啊,「愿天下所有人都快乐,愿天下所有的病人都健康,愿天下所有的穷人都不要受苦……」希望别人都快乐、高兴,福报就来了。

 

       想一想我自己,点点滴滴都不能离开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要靠大家帮助、成全。出门有人帮我开车,吃饭有人帮我做饭,衣服有人帮我做……你看,爱太多了!

 

       晚上躺在床上想一想:「这麽多人爱我,怎麽能享受?」一个是享受,另一个就是感恩,也把《修心八颂》背一背,背一背都有好处的。

 

       爱是行动,是实践,不是空头理论。所以,我们首先要存有爱心。

 

       这个「爱」,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在爱中没有大的事情,都是小事,因为天大的事,跟爱一比,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像妈妈爱孩子,是天性本然,妈妈对孩子付出的工作量,是千千万万个工作日,如果用计算机计算,计算机得爆炸,没法算。所以,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是非常大逆不道的。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那不就是爱你吗?有什麽大道理讲?爱需要教吗?需要学习吗?如果需要学习,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学习只是在回归本性。

 

       老母鸡都会爱小鸡,你们见过吗?老母鸡「咯咯咯」,後面带一群小鸡。一只老母鸡带好几十只小鸡,如果天冷了、下雨了,牠往那里一扎,小鸡就堆在里面,小头一个个伸出来,这样很可爱。然後,老母鸡就找到虫子,「咯咯咯」,小鸡就进来吃虫子。谁教过老母鸡这麽带小鸡的?天性就是这样。

 

       老母鸡很厉害啊!当牠带小鸡的时候,即使鹰飞下来,牠也很勇敢地跟鹰对抗,这不得了,如果不带小鸡,牠就没这个勇气。

 

       再看带孩子,褓姆和妈妈就不一样。褓姆带孩子是没爱心的,同样是换尿布,跟妈妈换是不一样的。褓姆是工作,领完薪水就算数,薪水不高就不干了。妈妈能说「我不干了」吗?她怎麽能不干呢?这就不一样了。妈妈对孩子的爱,就是通过做点点滴滴的事情来体现。

 

4.爱他人要有足够的耐心

       我们对别人也是一样的,要细腻、耐心。上人讲,耐心不够,是因为爱心不够。本人也要作深刻检讨,检讨完之後可能还会犯错误;犯完错误再检讨,比以前也多少有那麽一点进步。

 

       有人问耶稣:「我的兄弟得罪我,我原谅他七次,可以了吗?」

 

       我们可能认为当然可以啦,事不过三,都原谅七次了。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不是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

 

       七十个七次就是四百九十次,意思就是要永远原谅,要无限制地、没有次数地原谅。

 

       那我们呢?都不是这样的。我们还能原谅这麽多次?马上就反弹了。所以,我们爱他人,就要在细微的事情上做。

 

       爱是永不亏本的生意。做别的生意会亏本,爱别人永远不会亏本。

 

       有时候我们爱人家,人家不能体谅,不能感受,甚至还会误解我们。如果是这样,我们赚得更多;也不要去解释,解释了,利息就没有了。

 

       我一直记得一件小事,每次用胶水贴信封,我都用得非常少,但有人就不一样,倒出一大堆,我看了感觉非常浪费。有一次,我又发现有个信封是这样贴的,我想一定是某某人,因为他上次就是这麽贴的,但事後发现是我搞错了。我就觉得很忏悔,为什麽当初就那麽肯定,认为是他呢?所以说误解别人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事情,主观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

 

(三)互相爱

1.爱不需要理解

       我们对人家抱有善意,抱有爱心,对方可能会没有理解,因为爱别人是自然的,我们并不是需要理解才去爱,是不是这样?妈妈爱孩子不需要理解的,她自然就这样的。不理解,我也没有吃亏;判断错误,是你吃了亏。

 

       很多人往往都很颠倒,「他不理解我,我赶紧跟他说明」,你跟他说明干什麽?不理解,他又没请你说明,要请你说明才对;他不请,你干嘛说呢?是他错误了,对不对?

 

       像医生看病一样,我没有胃病,医生说我得了胃病,我也没有损失啊,不会因为医生说我得了胃病,我马上就胃疼啊。那麽,医生损失了,判断错误。

 

       如果别人误会了我们,认为我们有这个毛病、那个毛病,我们没有,何必去解释呢?没有解释,你就是健康的,解释来解释去干什麽?「不得了啦,他们误会我了,他们委屈我了。」他们误会你、委屈你,再过十年、二十年,他忽然发现误解你了,他们所有的误解都会变成惭愧、忏悔。因为这麽多年来,都在他那边长利息,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有耐心。

 

       「万一二十年後他还不理解我呢?」万一二十年後他还不理解你,到了净土阿弥陀佛给你补,补上利息行不行?人生有很多事情是不需要理解的。

 

       就像我们看历史,现在对很多事情,我们都是知道故事而已。忠臣啊,奸臣啊,看了觉得怎麽样?其实可能还是误会。需要一个奸臣,就定义一个奸臣;需要忠臣,就像编戏一样编一个忠臣,到底这个人是忠臣还是奸臣?其实不一定。

 

       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哈哈镜》,你说谁是真的净宗法师?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认识,有人认为非常好,有的人要拿脚踩他:「这家伙就乱说,邪知邪见。」

 

       有人说:「你要去辩解一下。」

 

       我说:「吃饱撑的,那是他的净宗法师,又不是我的,跟我有啥关系?」他爱踩就使劲踩,多踩几脚,要不我帮他踩。就等於有张像放在那里,有人去吐口水,有人去献花,那跟我没关系,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需要去辩解。

 

       我们就用这样的心来理解对方,如果我们被别人误解,其实赚得很多,越误解赚得越多,费口舌去辩解,没有意义。我们爱别人,我们只管去爱他就好了。

 

2.爱是不计较

       有人问了:「我们这个法门这麽好,念佛就能成佛,不用修行了,那我们干什麽呢?」

 

       你们说干什麽?对,念佛。

 

       念佛当然要念啊!对,我们这法门,你说干什麽呢?有很多事干,就是爱呗!阿弥陀佛都已经爱你了,让你成佛一定了,那你还干什麽?爱自己,爱别人,就干这些事,开心、欢喜、笑,这就是你的工作。

 

       开心、欢喜、笑,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好好地干这份工作,奖赏大大的。我们轻轻松松,没有负担,我们就是爱自己、爱他人,用弥陀的爱心来让自己享受。我们在三界六道轮回,旷劫来流转,太饿了,现在好好地饱餐一顿,弥陀的爱心很舒服。生死疲劳,太累了,在弥陀爱心的床上,好好地、美美地睡一觉,多好,多自在啊!我们就专门做这些。       

 

       只要这样,别人就会喜欢你,你就有人格魅力,别人就愿意跟你打交道。为什麽?欢喜的人谁不喜欢啊?抱怨的人谁喜欢?你们喜欢抱怨的人吗?不喜欢就不要成为抱怨的人。不要抱怨,抱怨一点好处都没有。

 

       像一个苹果,放在那里它就有芳香;一盏灯,放在那里就有光明;一个有爱心的人,即使坐在那里,人家也会喜欢他,因为他总是有欢喜、喜悦的心情。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欢喜带到工作当中,带到为人处事当中。

 

       有人讲「念佛三昧」,我不知道什麽叫念佛三昧,但是整天高兴、整天欢喜,我感觉似乎有一点接近。

 

       「天天欢喜、天天高兴,真的能够这样吗?」

 

       真的能够这样。没有不欢喜的时候,骂你,你也欢喜。怎麽会不欢喜呢?不计较,它们跟你没有关系。爱就是不计较,没有必要计较,很多烦恼都是从计较产生的。

 

       我们要深刻地了解,弥陀这样地爱我们,所以上人说:「弥陀如何爱我,我便如何爱人。」当然,这个目标非常高远。这两句话,首先做到第一句话,要感受弥陀是怎麽爱你的,如果连「弥陀如何爱我」都不知道,当然没办法去爱人家。我们的法义学习,都是从这句话来的,要仔细地体会和感悟。

 

       说到底,不在於你有多少本事、多少能力,是看你是否有爱心、有慈悲。我们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们可以有一颗温暖的爱心。

 

       有的人在单位工作,他也没有什麽能力,但是他有人缘,有人缘就很好。为什麽有人缘?他的心比较温和,比较有爱,即使他不干活儿,有人愿意发工资给他;有的人很能干,干了很多活儿,但总提拔不上去,然後他也觉得「我这麽能干,怎麽不被提拔?」因为他没有人缘,没有爱心。

 

       你只要能爱大家,马上就有人照顾你。「你在这里对我们就是温暖、喜庆,单位需要你这个活宝,你只要在这里就行,不用干活儿。」不需要工作技能。当然,这也是人生的一门艺术。

 

3.爱是幸福的本钱

       前些天我跟佛闲师他们在一起,他们讲的话对我有很多启发。在农村或者各个地方,一些老年人,八十几岁、九十多岁,话说出来非常温和,就像老妈妈一样,因为他们有人生阅历。所以,我们对老人要尊重,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有智慧,也有爱心,他们念佛念得非常好。有了爱心,老并不可怕;没有爱心,年轻也没有本钱。

 

       有一句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什麽是身体的本钱呢?喜乐是身体的养分。人有欢喜、快乐,身体才能好,心情不好,哪有本钱啊?所以,欢喜和快乐是身体的本钱。

 

       怎麽会有好心情呢?幸福。幸福才有欢喜和快乐,所以幸福是欢喜和快乐的本钱。

 

       怎麽能幸福呢?要有爱,没有爱,怎麽能有幸福呢?

 

       佛教讲三福田——敬田、恩田和悲田。三宝是福田,为什麽?三宝给我们爱、广大的慈悲;父母是福田,为什麽?父母对我们有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爱,有爱才能种到福报,有爱才有幸福。鳏寡孤独、贫穷下劣的人,怎麽也是福田呢?因为在他们身上,可以展现我们的爱、表达我们的爱、输送我们的爱。

 

       先是接受爱,从父母、三宝那里接受;爱到了我们心中,还要把它奉献出去。如果没有悲田,就送不出去,所以在这里也能培到福报。

 

       这样大家就知道,爱是幸福的来源,爱是幸福的本钱。

 

       那麽爱又是以什麽为本钱呢?佛就是爱的本钱。所以,我们念佛,其实是一个转化,把佛转化为爱,爱转化为幸福,福转化为喜乐,喜乐转化为身体的能量,然後再转化到我们的工作中去,这是一个链条。

 

结语

       今天讲的主题,希望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把我们学到的慈悲、爱心的法门首先落实在自己心中,爱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开心起来、欢喜起来。然後我们就有能力,自自然然就会爱他人。

 

       自爱、爱他、互相爱,这样我们这个团体就非常有力量。别人到我们的团体来,不需要讲法,一进来就被融化了,「这个团体很好,互相之间很有爱心」,一走进来很放心,很喜悦,很开心,没有什麽纷争和对立,感到很祥和。这本身对来的人就有融化的作用,而我们自己的内心也会更加充实和健康。

 

       讲摄化众生的力量,所谓德行,不管是通途法门还是净土法门,就是慈悲。有慈悲就能摄化众生,自然有这个力量。

 

       我写了一篇《爱是真正的领导力》。4月10日,洛阳举办中国女性领导力论坛,当时我说:「什麽是领导力?爱是唯一的领导力。」爱就能领导大家。不是靠权威、本事、地位领导人,那样人家口服心不服。

 

       像老母鸡能领一群小鸡,它靠什麽?不是靠爱来领导吗?它还靠权威吗?它只要「咯咯咯」,几十只小鸡都来了。妈妈领导孩子,靠什麽领导?不也靠爱心吗?

 

       所以,我们在团体当中,比如在弘愿寺的各个部门,不是靠发号施令,「我是知客师,我是当家师……」靠这个不行,要靠爱心。能关爱大家,大家自然就跟着你。

 

       所以,希望我们每个人爱自己、爱他人、互相爱。

 

       南无阿弥陀佛!

 

净宗法师讲於弘愿寺
2016年4月22日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