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人生意义

  1. 生活教育
  2. 护生与素食
  3. 出离与轮回
  4. 诸行无常
  5. 醒世箴言
  6. 人生目的

第二篇 净土信仰

  1. 皈命弥陀
  2. 念佛警策
  3. 机法深信
  4. 佛法知见
  5. 众善奉行
  6. 深信因果
  7. 净土信仰

第三篇 净宗教判

  1. 正杂二行判
  2. 要弘二门判
  3. 圣净二门判
  4. 自他二力判
  5. 难易二道判
  6. 总显其义

第四篇 正依经论

  1. 往生论注
  2. 佛说阿弥陀经
  3. 佛说观无量寿经
  4. 佛说无量寿经
  5. 总显其义

第五篇 净土宗旨

  1. 广度十方众生
  2. 愿生弥陀净土
  3. 专称弥陀佛名
  4. 信受弥陀救度
  5. 总显其义

第六篇 净宗特色

  1. 现生不退
  2. 平生业成
  3. 凡夫入报
  4. 本愿称名
  5. 总显其义

第七篇 净宗宗风

  1. 净土宗宗风(三)
  2. 净土宗宗风(二)
  3. 净土宗宗风(一)

第八篇 净宗传承

  1. 善导大师
  2. 道绰大师
  3. 昙鸾大师
  4. 天亲菩萨
  5. 龙树菩萨
  6. 第十八愿
  7. 总显其义

第九篇 净宗弘传

  1. 念佛度亡
  2. 念佛利益
  3. 念佛方法

第十篇 净土述怀

  1. 净土述怀

【法  语 二】

  1. 净土短文(十一)
  2. 净土短文(十)
  3. 净土短文(九)
  4. 净土短文(八)
  5. 净土短文(七)
  6. 净土短文(六)
  7. 净土短文(五)
  8. 净土短文(四)
  9. 净土短文(三)
  10. 净土短文(二)
  11. 净土短文(一)
  12. 唯称名
  13. 信 心
  14. 救 恩(二)
  15. 救 恩(一)
  16. 二河白道呼唤声
  17. 死的恐怖
  18. 人生之实相
  19. 人生像什麽
  20. 无常法语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法语
top

法语

醒世箴言

  1. 佛说「人生如梦」、「人生是苦」。在既梦又苦的人生中,遇到弥陀慈悲的救度,被弥陀所拥抱的人,是世间第一幸福的人。


  2. 不是躺在床上作梦,才叫做「梦」,我们现在就已在梦中了!无穷尽的轮回便是大梦,所以逆境不必感到苦恼,顺境也不必过於欢喜,因为一切都是未醒的浮生之梦。


  3. 学佛的人,最基本就是要了解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因缘的假相。因为那不是真实,无有本体,所以不能永远存在。人的一生,成、败、得、失、穷、通、祸、福,都有他的因缘,而且也只是一时,不是永恒性的,不是不变化的,因此随缘过日,不用太在意。


  4. 凡夫都有贪、瞋、痴、慢、疑,因此一定有各自的烦恼与执着,既然这样,就不可能彻底的体谅对方、包容对方、怜惜对方,彼此也就不敢倾诉心中的种种烦恼。夫妻再怎麽恩爱,儿女再怎麽孝顺,再怎麽样的相聚一堂,内心还是孤独。台湾有句俗语说:「心事谁人知」,谁敢把内心全部掏出来跟人倾诉呢?又有谁能够互相理解而相互包容呢?所以再怎麽样恩爱的夫妻,也很难尽情的倾诉心中的苦闷、烦恼与秘密。一个人的时候固然孤独,家亲眷属相聚一堂,也还是孤独的,所以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5. 人生像什麽呢?如牛赴市,步步近死,即使位高权重还是难以避免阎王的审判,一旦命终的时候,则悔惧交至。《无量寿经》说:「大命将终,悔惧交至」。想到死了以後生命到底是继续存在还是断灭?如果继续存在,到底是向苦的地方去,还是向乐的地方去?总之,不明、不知,就会不安。我们之所以会造业、痛苦、不安,都是因为二个字──「无知」。无知所以造业,造业所以痛苦;也由於无知才不安。


  6. 美国上世纪有一位旅行家,特地去拜访一位哲学家。当他到哲学家的家里一看,非常惊讶;这个哲学家除了摆满书籍的一个房间、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之外,几乎没有什麽家具,更谈不上豪华的装饰。旅行家就问哲学家:「你的家具呢?」想到不哲学家反问对方说:「那你的呢?」旅行家回答:「我,我是路过,我是做客,所以并没有家具。」哲学家说:「我跟你一样。」我们在这世间,其实是受业力来轮回,不过是来做客而已。


  7. 这个地球上大约有六十亿人口,这六十亿人口在一百年之内全部都会死去,当然会有极少数人还活着,但再多过几年,也都非死不可。
    一般人对死都非常忌讳,有人看到死、听到死、想到死,都说是不吉利的,这就表示人对死的恐惧。但是再怎样恐惧,也非面对不可,逃避它最後会被死所逼迫而痛苦;如果积极的面对它,就有可能解决它、超越它。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超越凡情,不可以逃避,要勇於正视死亡。


  8. 一个人再怎样的有学问、有名位、有财产、有权势,到死的时候一点都用不上,那时只有孤独、无伴、恐惧、黑暗、无助、无力,只有孤零零的去面对阎罗王的审判。所以在《念佛感应录》(一)的〈序文〉有一句话说「鬼卒带走之路,流泪独行;阎王呵责之庭,屈膝孤悲」,就形容的非常好。「流泪独行」,流泪的、悲伤的、无奈的、不得不跟着鬼卒走,再恩爱的人一个也无法陪伴在身边,再权威的人一个也不能让自己所靠,到了阎罗王的面前,不管以前如何的有权有势,这个时候双手空空的跪在面前无所抵赖。
    所以《无量寿经》说,一个人临终的心境是「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人的本来命运是什麽呢?就是「悔惧交至」,他最终命运也是「悔惧交至」。如果没有这个法门是无法大安心,始终都是恐惧的。


  9. 其实,人之欲望都是不乾净、有污染,而且是深沉的。虽不显露,却如暗流,可谓根柢深植。平时按兵不动,一到想起心修行时,欲望便起,处处成障。因此修行乏力,直觉地狱之火一直燃烧着身、燃烧着心,那个时候,只有绝望。所以,人一到最後,无不绝望。因此,《无量寿经》言:「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10. 佛教重视死,重视无常,目的是要超越它。所谓:「阎王注定三更死,不能留人过五更。」死是不许商量的,一旦面临死的时候,怎样求情都不可能。


  11. 人生都是一个缘,不是报恩,就是报怨,不是讨债就是还债,只要债还完了,业了了,就一定会离开这个世间;如果这个业债还没有结清,要离开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学佛者要认清这个事实,碰到逆境时,要知道这是我们过去自己播下的,不是上帝所安排,也不是阎罗王所判定,完全是我们自己安排、造作而来的,应该无怨无悔,不怨天、不尤人的甘心来承受,这样才能够还清这个债务;不然旧债未还,又加新殃,岂不是永远都在结冤结怨?永远都在冤冤相报。


  12. 有一首偈说:「人人知道有来年,家家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我们都晓得有明天、有明年、有将来,所以今天都为明天准备,现在都为将来准备;如果有下辈子的话,岂不是这辈子就要先为下辈子准备了吗。


  13. 一般人在临命终时有三种爱,爱就是执着。
    (一)境界爱——对环境的执着。所谓环境,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亲人,我们所住的地方,还有我们的名呀、利呀、地位呀,这些执着。
    (二)自体爱——对自己身体的执着。不晓得这个身体也是假的、因缘和合的、一时拥有的、最後非离开不可的。
    (三)当生爱——临终时,知道境界、身体都执着不了,又是死後有没有另一世界,苦或乐。他最後最关心、执着的就是未来的这件事,这叫当生爱。
    活着的时候,没想到死後这件事情,将一生的青春奉献在儿女身上,浪费在贪图五欲之上,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生死大事准备过、计画过,直到要死了才懊悔起来,所以经典上说「大命将终,悔惧交至」,内心既懊悔,又惧怕。


  14. 人要断气时都会颠倒,过去所作的业,善的种子、恶的种子,都会浮现。我们现在因为有第六意识,可以分别判断什麽该做、什麽不该做,什麽该说、什麽不该说;但是断气时,第六意识就会随着器官功能的消失而消失。第六意识没有作用,主宰投胎轮回的阿赖耶识就会浮现。今生今世以及生生世世的善恶业浮现,就好像做梦时,第六意识较薄弱,所以毫无顺序、毫无逻辑、毫无条理,时间、空间都很混乱,没有一个能控制的主人,一般人死的时候大都是像这样子的。


  15. 神识无时间空间之隔,无上下左右前後之分,故亦无过去和未来,临命终时正处超越时空的永恒当中;若业力现前,刹那之间,立刻前往,投胎转世,故亦是升沉交关之紧要时节。


  16. 生必有死,但一般人对死後的有无,死後将会如何,一无所知,一旦面临死亡,往往惊慌恐惧,不知所措。人若能了解死亡的真相,而且知道死後另有永恒安乐的归处,便可安心面对死亡,不忧不惧。否则对死有惧,则求生畏死;然死既难免,则生亦有怖。


  17. 人对死的恐惧是一种普遍共有的心情,但是再怎样恐惧,也非面对不可,逃避它最後会被死所逼迫而痛苦;如果积极的面对它,就有可能解决它、超越它。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可以逃避,要正视死亡。很多出家人,尤其是高僧大德们,往往以一个大大的「死」字贴在床头。


  18. 我们去参加告别式,或为人拈香,要体会不是只有对方如此,有朝一日,我们也会像他那样,躺在那里。学佛修行这件事,现在就要进行,不能期望将来,也不能等待明天,如果是期待将来,就有无尽的将来可以期待;如果是等待明天,永远都在等待明天。这样,终有一日会措手不及,那时才懊恼遗憾,已成徒然。


  19. 所有人都非一死不可!若老实地凝视这事实时,我们的人生便会陷入黑暗之中,因此平生尽量地忘怀於死,这是世人共同的心态。然而,即使我们能忘记死,而死却不会忘记我们,且会突然袭击我们。若能正面跟死接手,并解决死的问题时,自然也就能够真正得到明朗快乐的人生了。


  20. 我们今天忙这件事,明天忙那件事,一直到老,烦忙不断。不知不觉间,寿命随着日夜而消减,好像风中之灯烛,随时都会灭掉。灯灭了,就继续轮回六道,永无穷尽。可是我们却茫茫然地,悠悠忽忽地,不知道害怕,也无所惊觉。今天既得人身,又闻佛法,就要把握现在头脑清醒,身体健康,好好自我勉励,追求不生不灭、不受轮回、永恒常住的法门。


  21. 所谓「往者已矣」,世间人大都死後便随业流转,一去不复返。若有人死而复生,告诉我们濒临死亡时的意识状态及死後的种种历程,让我们有生之年做最好的选择与充分的准备,则能身心安稳,生死安然。


  22. 透过「濒死体验」的各种事例,让我们明确知道,并非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而是死後尚有善恶报应,六道轮回;也有但受诸乐、无有众苦的极乐世界与弥陀救度。


  23. 捐献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断气时捐出心脏、肾脏等身体器官,当下要开刀;另一种是大体先放着,一段时间後让学生解剖。两种当中,一般念佛人要往生极乐世界,应选择第二种,就是身体留给医学院解剖使用,因为医学院解剖不会一断气就开刀,不至於影响往生大事。如果当下要捐献器官,就要考虑你的忍辱心够不够?会不会起瞋恨心、痛苦心?


     

  24. 须达长者发心为释迦牟尼佛建造只园精舍,在丈量地基的时候,舍利弗看到地上的蚂蚁,当下利用机会对须达长者说:这些蚂蚁从七佛以来都一直当蚂蚁——「七佛以来,犹为蚁子」。一尊佛出世要经过多少时间,甚至多少劫?何况「七佛以来」,时间那麽漫长,都是当蚂蚁。而第八位佛就是弥勒佛,他还要再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到这个世间成佛,龙华三会,那个时候,这些蚂蚁,是不是已经离开了蚂蚁之身呢?纵使离开了蚂蚁之身,能够得到人身吗?所以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25. 有句话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学佛的人,常听到这句话,可是听入耳中,如果没有深映入心中,也等於听而不闻。


  26.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看到一只鸽子,当下对舍利弗说:「这只鸽子的罪业,即使八万劫後,仍然是鸽子。」即使八万大劫都还是鸽子,到底什麽时候才能获得人身?得到人身後,又是什麽时候才能遇到佛法呢?所以,我们既然生而为人、得闻佛法,尤其是听闻到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净土法门,就必须当下掌握,誓必今生今世求生净土,无有退转。


  27. 过去久远以来的每一尊佛出世,都会教化度脱无量众生,善根成熟的众生也都得道解脱,但像我们这样罪业深重的众生,却一次又一次地漏於诸佛救度之外,如果没有法藏菩萨站出来为我们发愿,以我们这样的劣根种性,未来无量大劫又将会像过去一样漏於诸佛救度,永无出头之日,这是我们要知警觉而慎重考虑的地方。


  28. 所谓六道轮回,往往是在三恶道比较多,任你有拔山盖世的英勇、有掀天揭地的才能,但是谁能避免在阴间与阎罗王面对面对簿呢?只有超然世外,念佛愿生极乐世界的人,不只免於跟阎罗王见面,甚至能使阎罗王对他恭敬礼拜。凡是念佛的人,不但鬼神不能害他,阎罗王也不敢请他来。


  29. 人的寿命,以目前来讲,平均八十岁;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欲界天最短的是五百岁,它的一天是我们的五十年;最长的是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四千劫,以人间来看,是很长了,但是以佛的眼光来看,还是很短,短到什麽地步?善导大师说「犹如电光」,闪电一闪,我们还来不及眨眼,它就消失了,是那麽的短暂。如果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就永远在轮回,再恩爱的亲人也会离开,即使见面也不相识。


  30. 对於苦境,我们不要纯粹认为它是苦,苦是入道的缘,没有苦,我们很难想要解脱;因为有苦,才使我们寻求解脱之道,所以我们反而要感谢这个苦的因缘。遇到人事物的逆境时,应该换个角度来看,因为有苦才使我们得以警惕,对厌离娑婆世界的苦与欣慕净土的乐的心更深,所以应感谢苦。如果无法了解这一点,而是一味的埋怨苦,将会从这个苦进入另一个苦。


  31. 世间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因缘和合,缘总是会尽的,尽了就彼此离开了,所以,这个世间永远都是无常的,这个世间是痛苦的,到最後都成空的,没有一个能让我们主宰,唯有到极乐世界,才是真正不苦、不空,永恒存在,安乐自在。


  32. 家庭的存在,团体的存在,甚至社会、国家的存在,都是暂时性的,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父母、夫妻、子女再怎麽样的恩爱深重,但是,无可奈何,总有一天要面临「生离死别」。因此,人生的相聚就好像鸟儿,在树林里结巢而居,灾难一来,树林的鸟儿就各自逃难纷飞而去,要再相聚就很困难,所以说「生灭变异,虚伪无主」。不是永远存在的,就不是真正的存在,就是虚假。


  33. 所谓信仰,就是相信有一种思想是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其重要性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我们为这个信仰而活,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为这个信仰献身。因为它超越自己的生命,高於自己日常的生活,就像日月星辰在我们头顶上照耀着,使我们相信它而抬起头来仰望,因此叫做信仰。
    信仰是一种心灵之光,照耀着我们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就像在黑暗中行走,既不知目标在何处,也无法辨别方向;不晓得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不晓得人生的目的、永恒究竟安乐的皈依处在哪里?这样的话,虽然活了一辈子,都是浑浑噩噩,可说是虚生浪死,到最後又随业流转。因此,信仰对我们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34. 人一出生下来,就已经被判了死刑,而且,这个死刑是不定期的,它什麽时候来临我们不知道,但是说到就到,我们要预先为自己送终;为自己送终是现在就发愿愿生极乐世界,不管死亡什麽时候来,一旦来的时候,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不必等死亡那一天,才让别人为我们助念超度,现在就可以亲自为自己准备。


  35. 好不容易生而为人,并得闻佛法、依法修行,却不能在佛法当中寻找到今生今世可以当生成就的法门,岂不是在佛法当中只结一个缘,下一辈子又继续轮回,那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谁敢保证下一辈子还能当人?即使当人,谁又能保证能闻佛法?即使幸而还能闻佛法,但能保证下下辈子吗?能够保证生生世世、世世生生吗?所以印光大师说:「生死不了,危险太大;轮回未出,难免堕落。努力今生,以了生死。」
    所以,今生今世既然学佛,就必须把握今生今世可以解脱的法门,也就是先往生极乐世界再说。其实极乐世界是成佛的境界,是享受果报的,不是到那里又再学习、再修行,所以这个法门既容易、又殊胜,殊胜在哪里呢?殊胜在能当生成就,而且往生能够当生成佛。


  36. 没有大智慧,不会选择念佛;没有大福报,怎麽能够遇到念佛法门呢?所以,念佛往生不只是大福报,也是大智慧。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