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行品》编序

一、《易行品》概说

《易行品》为龙树菩萨所撰述之《十住毘婆沙论》第九品,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翻译,收藏於《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龙树菩萨以一百二十八句赞叹阿弥陀佛慈悲之救度,并吐露自己至心归命的真情。

整篇《易行品》也在说明龙树菩萨由难行道转入易行道的艰苦心路历程。

〈十方十佛章〉未出隬陀名,似莲实包於华中,如「为莲故华」之貌,有「为实施权」之意。

〈十方诸佛章〉出弥陀之名,并为诸佛之代表,如「华开莲现」之貌,有「开权显实」之意。

〈西方一佛章〉(弥陀章)不言诸佛之事之德,唯赞弥陀一佛,如「华落莲成」之貌,有「废权立实」之意。

古来对《十住毘婆沙论》并不重视,但却特别看重其中之《易行品》。此品目的在於举出难易二道,并单说弥陀易行。弥陀救度的对象极低--下劣众生,而给予的功德极高--不退转地;下劣众生但能「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即时获得不退转的功德,《大经》谓之「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学佛目的在於成佛,虽未成佛,若能进入必定成佛绝不退转之地位,则虽尚未成佛,亦无怖畏;因为不退故,假以时日,必定成佛;若未入不退转地,则虽才高学博,勇猛精进,然将来於多生多劫中,犹不免有退堕之虞。是故,十地中最重要地位即是「初地」(欢喜地、不退转地),但能入此地位,则只有升进,绝无退转,岂不成佛可期。

众生根机万差,故往不退转地之法亦有多途,龙树菩萨於此《易行品》中,将所有一切至不退转地之法门大判为难行道与易行道二门。难行道是全靠自力,此即是指净土宗之外各宗各派所有法门;而易行道则是全靠他力(此他力单指弥陀愿力而言),不假自力。如人溺水,头出头没,挣扎痛苦,既不会游泳,也无方便可到彼岸;忽蒙弥陀大悲愿力,抱救於愿船中,乘此愿船,安稳自在;此人既不用也没钱付船票,同时也不用帮忙驾驶;安全快捷到彼岸。此即《易行品》中所言之弥陀本愿称名,龙树菩萨於此《易行品》言:「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故龙树菩萨将此「本愿称名」譬喻为「乘船」的法门,而其他一切难行道法门喻为「步行」。「乘船」乃是显示自己尽管有何力量,在此也无用武之地,也置於无用之地;何况就是因为毫无力量,才会堕落,才蒙救度。

昙鸾大师形容弥陀本愿船谓之「不退之风航」。诚然,一旦乘此风航,即得不退;不用步行,速到彼岸;虽无自力,易得佛果。简而又简,捷而又捷,此皆是弥陀愿力,亦即此《易行品》之宗旨。

此品不只是龙树菩萨净土教思想的典据,也是影响广大净土思想之形成的基柱。南北朝之昙鸾大师於其《往生论注》冠头开宗明义之处即率先单独引用《易行品》之难易二道判,突显他力,明示念佛之信心;而後之结论也引用经文证明他力,劝导念佛之信心。前後呼应,使难易二道的分辨更加明确,净土教的立场为之确定之後,其影响力更成为决定性。後之道绰禅师继承鸾祖思想,立圣道、净土二门,更使净土教理朗然独照,方针不紊。

如是,圣道净土、自力他力,难行易行等「二门、二力、二道」之论理,整然齐备。

此品文字不长,凡有志於净土之行者,应该阅读,知其要义。

二、《易行品》难易二道图表

净土门是「信念佛」而非「修诸行」之教,是依靠信受弥陀「救度」之教,而非依靠自己修行「六度」万行之教。

本来圣道门、净土门皆有信,也皆有行。但相对地,对圣道门来说,纵然实相、佛性之理信得极真,但如不能落实於自身之修行,破我法二执,依然不出生死,因此,圣道门可说是「修行」之教。又对净土门来说,行不是问题,因为任何人都可以称名,毫无艰难,但如此简单易行之称名,能使罪障凡夫往生成佛,一般人不能相信。因不信而不能专一称名,最後失去往生;若有信心,则千人称名千人往生,万人念佛万人成佛,所以净土门可说是「信心」之教。

「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之念佛人,不假修持之造作,日常生活,唯任运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便可。《大经》言「乃至一念」(短在一念);又言「乃至十念」(长在一生);《小经》言「若一日乃至若七日」。此等经文皆谓: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即「必生弥陀净土」,闻信之後,则「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一念」之念佛。善导大师言:「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此即显示称名念佛是易行道,以弥陀光明,摄取不舍,故使信心念佛之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真正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人修万人去。

真正的净土法门即是易行道,在方法上容易,在境界上顿超。龙树菩萨於《易行品》言「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阿惟越致地」即是「不退转地」。疾至不退转地之方法,龙树菩萨言「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故知: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必能疾至不退转地,已非娑婆凡夫,已是极乐圣数,一旦命终,即生极乐,速证佛果。故「易行疾至」之「易行道」即是净土宗之称名念佛。

 慧  净   谨识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信受弥陀救度 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 广度十方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