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宗道法師文章
top

宗道法師文章

法義

  1.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2. 隔行如隔山
  3. 《淨土三經》概說(下)
  4. 《淨土三經》概說(中)
  5. 《淨土三經》概說(上)
  6. 關於「機法二種深信」的一個譬喻
  7. 勿以世法論佛法
  8. 說信願

文章

  1. 一個圖形引發的思考:人生的圓心是念佛
  2. 蛇入竹筒自然直
  3. 若心果真為眾生
  4. 木桌與世界
  5. 凡事為對方設想
  6. 怎樣才能庇佑子孫?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7. 人類「崇拜心理」之我見
  8. 達則兼善不渝,窮則自得無悶
  9. 痛的短語
  10. 得到=想得到更多
  11. 念佛行者應如何思維
  12. 人生最珍貴的相遇:遇見阿彌陀佛
  13. 一幅圖讓你看清人生的真相
  14. 念佛人如何敦倫盡分
  15. 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
  16. 世間,乃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的一個幻體
  17. 受教與發心
  18. 淨土宗是所有末法人最後的希望
  19. 孤悲之路,幸有佛陪
  20. 我們能夠依止善導大師教法,是十分幸運的
  21. 念佛愈多,愈能體會到這顆念佛心的多彩與光明
  22. 我,選擇活在南無阿彌陀佛裡
  23. 相信因果是佛弟子之根本
  24. 漫漫西歸路,是佛背著我負重前行
  25. 知見混亂的年代,誰才是你的善知識?
  26. 宇宙第一犟——萬牛莫挽的念佛人
  27. 你有多大膽,才敢懷疑佛的話!
  28. 心中種下牛頭檀,香氣普熏三千界
  29. 彌陀興旺 而我衰亡
  30. 「知止」而成佛
  31. 佛教中的「大丈夫」是什麼意思?
  32. 把青春獻給佛教
  33. 且以微心入淨土
  34.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5. 勸人念佛勿說教
  36.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7. 念佛往生,直了成佛!
  38. 六條秘訣
  39. 一則古老故事告訴你:人有至誠,必有奇蹟
  40. 心無掛礙 則無恐怖
  41. 所有快樂抵不過一根針刺
  42. 法性之都——西方極樂世界
  43. 享受被人遺忘的時光
  44. 一定不要「一定」
  45.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46. 佛的陪伴,是我們對母親最長情的告白
  47. 學習應主動
  48. 給人希望
  49. 極樂世界 天天過年
  50. 等乾
  51.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52. 習靜與獨處
  53. 極樂世界不能談戀愛,還稱得上「極樂」嗎?
  54. 度盡劫波兄弟在,蓮池一笑泯恩仇
  55.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56. 穩穩的幸福
  57. 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58. 學佛應理性
  59. 漫談念佛攝心
  60. 忙,但不要丟了悠閒的心
  61. 念佛自然五福臨門
  62. 漏福之心洞
  63. 阿彌陀佛與我們到底啥關係
  64. 苦惱來襲,請服「二常二因」藥
  65. 臘八節裡憶佛恩
  66. 我對謙卑的體會
  67. 三種師
  68.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69. 談讀書
  70. 弟子如何事師?
  71. 顛倒因果
  72. 聞一蓮友與淨宗法師的對話有感
  73. 賞畫有感
  74. 勇敢的皈依
  75. 也說逃避
  76. 新年對聯解讀
  77. 聖道轉歸淨土的奇緣
  78. 妄念一則
  79. 小動作 大成就
  80. 養老院見聞記
  81. 念佛人的交友觀
  82. 念佛與做人
  83. 說話的藝術
  84. 快樂的四重境界
  85. 為何唯說念佛
  86. 彌陀眼中妙好人
  87. 佛經句句不欺人
  88. 文人學佛之慎
  89. 住持大柄在德與惠
  90. 輪迴路上念佛好
  91. 元旦祝福話彌陀
  92. 極樂好
  93. 宣城地下湧出了彌陀大潮
  94. 我的學佛經歷

問答

  1. 凡夫如何破食色我執?
  2. 念佛了,用怎樣的心走後面的路?
  3. 念佛與改命(中英對照)
  4. 一文遍覆因疫而困者
  5.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6. 如果念佛不能達成世俗願望當如何思惟?
  7. 極樂是報引證
  8. 網絡問答(三)
  9. 網絡問答(二)
  10. 網絡問答(一)

法師簡介

  1. 宗道法師簡介

且以微心入淨土

  讀《法事讚》,看到善導大師有這樣一句:「無勝莊嚴釋迦佛,受我微心入道場。」「莊嚴的無勝報土的釋迦牟尼佛啊,請接受我微渺的祈請之心來到我們法會現場吧!」直譯起來就是這麼一句話。當然,大師後面還有幾處都用到這個「微心」。

  開始讀到,頗感疑怪:一般在祈請佛菩薩儀軌中都會表白自己心有多麼至誠來請十方佛、十方菩薩,譬如「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等等。而這裡卻出人意料的用了一個「微心」。「微心」,就是微弱的心,微小微藐的心,總之不夠至誠,不夠殷重。考古德解釋,只說這是謙辭,無他意。但我總覺得不止於此。

  我由此「微」又聯想到另一個「微」。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著名的「二河白道喻」中說,白道只有四五寸,兩邊水河、火河則各闊百步。合喻處大師則說:「善心微故,喻如白道。」這裡也是一個「微」。

  兩個「微」字,合而觀之,其間蘊藏涵義,方頗見端倪。

  淨土法門,凡夫為本,通過大師的遣詞造句,看得出完完全全站在凡夫立場上。

  凡夫再至誠也是「微心」,凡夫性多虛偽,多隱曲,這是早已久習成性的,即使是面對無上清淨圓滿的佛,忽而在一次法會上拿出與佛境相匹配的「至誠」,恐亦為難。凡夫的至誠也極其有限的。因為凡夫「垢障覆深」,凡心與真心總是隔著一層。所以是「微心」。

  而凡夫之善,更是微渺無極了。眾生一念之間六十剎那,一剎那間一百個生滅。這樣巨大數量且變幻快速的生滅心之中,一日間良善之念究竟有幾何?真相恐怕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不然《地藏經》中佛就不會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了;道綽大師也不會說:「(凡夫)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雨!」相比之下,凡夫善心如微風,如毛毛雨;而惡念之起,猶如暴風暴雨;善導大師也不會說「縱發清心,猶如畫水」,凡夫清淨善心,不是完全不能起,只不過,所起當下,太微淺,也太短暫,好似用手在水中畫了一個圈,倏爾之間水紋就不見了。

  凡夫即使偶發之善,也是不清淨的,總是夾雜名利心、瞋心、邪偽心於其中,善導大師統稱其為「雜毒之善」,不名「真實之行」。

  即使是淨土行人之「念佛」眾生,卻終也不能擺脫凡夫的生活狀態,芸芸眾生,總是俗念多、道念少,大多數時間心思埋首世俗之念中。尤其這樣的一個時代:浮躁、忙亂、壓力大、快節奏,滾滾紅塵之中,人們對極樂的無比嚮往之心念,矢志念佛之心,是那麼的微茫。所以,善導大師才說貪愛之水河、瞋恨之火河,各有百步之寬,而念佛的白道卻只有四五寸寬。且行人在行進過程中,水火始終或燒或濕白道,凡夫不就是在貪心中念佛,在瞋惱中求生嗎?

  倘若在自力修行觀念裡,因微果亦微,如同農民種地,種子不夠優良,收成也難以豐碩。

  然而在他力法門中,卻不必如此,完全可以因微果劇。從凡夫一面看,似乎很微弱,然而在佛一面看,即使眾生信心微淺,卻絲毫無礙強大的佛光之攝取,所得之結果是巨大的,遠遠超出凡情的。

  此時一件事的結果,取決於能作之心較少,而是取決於所緣之境更多。

  如同手觸外物,或石塊或刀刃,此時造成之傷害,取決於人手之力度、角度等等。然而若手所觸之物不是這些,而是一根電線呢?則無論何種力度、角度,哪怕只是皮膚只觸碰一點點,也必然當即受到電擊。甚至如果是一條高壓線,可能人都不用實際觸碰,只一靠近,便要吸引擊爆了,這是所觸碰的外物決定的。又如火燒外物,若是燒木頭,燒紙皮,最後燒成怎樣,取決於火燒的時間、火勢大小等等。可是如果是汽油呢?往往一點星火就能引爆全桶,這是被點燃的對象所決定的。

  念佛往生也是如此,由於阿彌陀佛願力強大無比,遠超諸佛,佛以佛眼十方遍覽:「有否念我名號之人?」以佛耳晝夜傾聽:「有否稱我名號之人?」是故眾生一稱一念,阿彌陀佛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即使在凡夫這邊,只是心中淺淺的劃過的一句「阿彌陀佛」,即使是人們不經意隨口一句「阿彌陀佛」,即使是小孩兒假扮唐僧、濟公,合掌念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都會循著信號而去放光攝取之,不管眾生這一面信號有多微弱、多渺茫。因為,這是阿彌陀佛大願業力決定的。

  善導大師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所謂「增上緣」,古德解釋為「起法功強」,也即通過外力生起妙法,使其原有功用大大增強。所以,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如同信號擴大器一般,眾生念佛的信號本來很微弱,但經過擴大器一放大,則得到大大地增強,阿彌陀佛的功德力進而全部加於念佛者,眾生當下就進入佛的大願海中,必得成佛。像龍樹菩薩說的:「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所以,微凡如我等,自可安於「微心祈願」,安於「善心之微」,安於「白道之窄」,且以微心入淨土,以佛強緣速成佛!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