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宗道法師文章
top

宗道法師文章

法義

  1.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2. 隔行如隔山
  3. 《淨土三經》概說(下)
  4. 《淨土三經》概說(中)
  5. 《淨土三經》概說(上)
  6. 關於「機法二種深信」的一個譬喻
  7. 勿以世法論佛法
  8. 說信願

文章

  1. 蛇入竹筒自然直
  2. 若心果真為眾生
  3. 木桌與世界
  4. 凡事為對方設想
  5. 怎樣才能庇佑子孫?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6. 人類「崇拜心理」之我見
  7. 達則兼善不渝,窮則自得無悶
  8. 痛的短語
  9. 得到=想得到更多
  10. 念佛行者應如何思維
  11. 人生最珍貴的相遇:遇見阿彌陀佛
  12. 一幅圖讓你看清人生的真相
  13. 念佛人如何敦倫盡分
  14. 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
  15. 世間,乃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的一個幻體
  16. 受教與發心
  17. 淨土宗是所有末法人最後的希望
  18. 孤悲之路,幸有佛陪
  19. 我們能夠依止善導大師教法,是十分幸運的
  20. 念佛愈多,愈能體會到這顆念佛心的多彩與光明
  21. 我,選擇活在南無阿彌陀佛裡
  22. 相信因果是佛弟子之根本
  23. 漫漫西歸路,是佛背著我負重前行
  24. 知見混亂的年代,誰才是你的善知識?
  25. 宇宙第一犟——萬牛莫挽的念佛人
  26. 你有多大膽,才敢懷疑佛的話!
  27. 心中種下牛頭檀,香氣普熏三千界
  28. 彌陀興旺 而我衰亡
  29. 「知止」而成佛
  30. 佛教中的「大丈夫」是什麼意思?
  31. 把青春獻給佛教
  32. 且以微心入淨土
  33.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4. 勸人念佛勿說教
  35.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6. 念佛往生,直了成佛!
  37. 六條秘訣
  38. 一則古老故事告訴你:人有至誠,必有奇蹟
  39. 心無掛礙 則無恐怖
  40. 所有快樂抵不過一根針刺
  41. 法性之都——西方極樂世界
  42. 享受被人遺忘的時光
  43. 一定不要「一定」
  44.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45. 佛的陪伴,是我們對母親最長情的告白
  46. 學習應主動
  47. 給人希望
  48. 極樂世界 天天過年
  49. 等乾
  50.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51. 習靜與獨處
  52. 極樂世界不能談戀愛,還稱得上「極樂」嗎?
  53. 度盡劫波兄弟在,蓮池一笑泯恩仇
  54.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55. 穩穩的幸福
  56. 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57. 學佛應理性
  58. 漫談念佛攝心
  59. 忙,但不要丟了悠閒的心
  60. 念佛自然五福臨門
  61. 漏福之心洞
  62. 阿彌陀佛與我們到底啥關係
  63. 苦惱來襲,請服「二常二因」藥
  64. 臘八節裡憶佛恩
  65. 我對謙卑的體會
  66. 三種師
  67.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68. 談讀書
  69. 弟子如何事師?
  70. 顛倒因果
  71. 聞一蓮友與淨宗法師的對話有感
  72. 賞畫有感
  73. 勇敢的皈依
  74. 也說逃避
  75. 新年對聯解讀
  76. 聖道轉歸淨土的奇緣
  77. 妄念一則
  78. 小動作 大成就
  79. 養老院見聞記
  80. 念佛人的交友觀
  81. 念佛與做人
  82. 說話的藝術
  83. 快樂的四重境界
  84. 為何唯說念佛
  85. 彌陀眼中妙好人
  86. 佛經句句不欺人
  87. 文人學佛之慎
  88. 住持大柄在德與惠
  89. 輪迴路上念佛好
  90. 元旦祝福話彌陀
  91. 極樂好
  92. 宣城地下湧出了彌陀大潮
  93. 我的學佛經歷

問答

  1. 凡夫如何破食色我執?
  2. 念佛了,用怎樣的心走後面的路?
  3. 念佛與改命(中英對照)
  4. 一文遍覆因疫而困者
  5.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6. 如果念佛不能達成世俗願望當如何思惟?
  7. 極樂是報引證
  8. 網絡問答(三)
  9. 網絡問答(二)
  10. 網絡問答(一)

法師簡介

  1. 宗道法師簡介

漫談念佛攝心

攝心的好處

  攝心有很多好處。上人經常說,早上起來有三淨(靜):心神寧靜,空氣清淨,環境安靜,在這種情況下打坐念佛是很好的。上人說這話的用意是什麼呢?

  孟子有個詞叫「夜氣」,就是早上三點到五點的氣,也就是他所強調的「浩然之氣」。在那個時間,人的心態非常清明,所以很容易達到上人所說的三個淨(靜),達到攝心的狀態,這時就能體會到一種寂靜之樂。寂靜是有快樂的,有超出種種五欲的那種快樂。

  我體會上人的用意,是想讓我們哪怕能體會到一次、半次的寂靜之樂。因為人一旦有過這種感受後,他就會和五欲之樂有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噢,除了五欲之樂,還有這樣一種快樂。然後他就會嚮往這種寂靜之樂,這是比較接近佛性的狀態。就好像有人吃過一個很好吃的糖,比如金絲猴(當然大白兔也不錯),再吃其它雜牌的糖就沒有味道了。體會到寂靜之樂後,可能就會對別的樂稍稍淡一些。

攝心的條件

  其實攝心不是一些簡單的技巧,比如數「三、三、四」念佛,這些都是其次,而是要有一個大前提,看你是否滿足幾種條件,這些條件和你最後能不能達到攝心的狀態是有密切關係的。比如你這個人有沒有無常感,是否認為生死是件大事,生活中自我約束的情況如何,有沒有發菩提心,和這些都有關係。

  如果一個人就像印光大師所說的,時時刻刻把「死」字貼在額頭上,真的就是百慮皆消。人有很多憂慮,比如說今年租的房子,擔心明年租不到了。但是你想想,你隨時都會死,你還有這個憂愁嗎?任何的憂慮都是因為想像,對過去的不放手,對未來的不可測,對現在的焦灼。但一碰到「死」這個字,真的是萬念皆消,萬念俱灰。

  所以印光大師說「死」這個字是入道之捷徑。一想到無常,還有什麼好憂愁、好打算、好計劃的?統統都沒有了。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攝心,因為影響你攝心的這些粗的念頭沒有了。

  如果是在聖道門,持戒也是一樣。違反五戒的這些情況,其實都是讓你的心水不寧靜,晃蕩得非常厲害。比如你偷盜了,殺人了,警察天天抓你,你聽到警報聲就嚇得不行,還可能攝心嗎?持五戒持得好,就能達到持五戒的那種心境;持比丘二百五十戒持得非常清淨,就能達到持比丘戒的那種平靜。戒的層次越高,心的平靜程度也越高,攝心的難度也越小,更加容易攝心。心非常安穩平靜時,就不會有各種念頭,也不容易後悔。我們淨土宗不標榜持戒,但當你比較努力地往宗風俗諦靠近的時候,也會變得更容易攝心一些。

  聖道門發菩提心也是一樣。如果你發了菩提心,力量來源就不一樣,就會特別強,為了眾生解脫,我要使勁幹,這時就很容易攝心。淨土宗的菩提心就是願生心,願生心切也會容易攝心一些。曇鸞大師舉過一個案例。有個人被強盜追,他在前面跑,跑著跑著跑到河邊上。這時他會考慮「我究竟是脫了衣服游過去,還是穿著衣服游過去」嗎?會考慮「我游泳的姿勢怎麼樣」嗎?他還會有這些想法嗎?完全沒有了。他就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我要游過去。在那種情況下,人的心是非常容易專一的,不會想東想西。

攝心的方法

  有了以上這些條件,再去講攝心的方法,就容易達到。

  不過,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不是「三三四」等技巧,而是時間。時間是很重要的,時間有二方面:一個是你能否相續地做下去,每天都修持一種行法,不管打坐也好,數呼吸也好,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另一個是你修持一次的時間是否足夠長。如果你念佛念了三年、十年,看上去是挺長,但一天只念一聲,那根本談不上攝心。

  就我自己的感受,如果能不停地念兩個小時,就能保持非常好的狀態,但一定要是專念,別的事都放下,只做這一件事。當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的人念十分鐘就能攝心,有的人念八小時都不行。

  如果你既能保證長時間念佛,又有很得當的方法,那就能進步得非常快。方法每個人都不一樣,比如數「三三四」念佛;比如把燈關了拉上窗簾念佛;比如像弘一大師提倡的,拿個懷錶,聽一聲念一下佛;比如金剛念等等。念佛有很多方法,我自己的方法是走著念佛,念出聲,聲音還很大。

攝心的禁忌與「攝心病」

  當你沒有無常感,沒有發菩提心,沒有很好地約束身心,平時也沒有很長時間攝心的習慣時,某一天突然念佛念了二十四小時,這就很容易出問題,我就見過猛然去打百萬佛號閉關的人,出來後身體出現各種疾病的。這就是攝心的禁忌。

  還有一種情況是攝心病,印光大師的《文鈔》裡也有講過,就是總把攝心當成往生的必要條件。某一天攝心的狀態好,這下高興了,有希望了;某一天又不行了,怎麼攝都攝不住,心情就一落千丈,特別憂慮煩惱。每天都用心中的一把尺子去量,我是不是比以前好了,還是比以前差了,每天的心態都在起伏之中,這樣就成病了。

  特別是把攝心跟往生掛鉤時,這樣痛苦就更加深重,更加焦慮。有時候攝心攝得不好時,業力種子甚至會被激化,翻出來,那時真像上人所說的,匍匐在大地上痛苦流涕,捶胸頓足,感覺這輩子無望了,必墮地獄。

攝心與生活

  我們現在學了這個法門,攝心就不是能否往生的必要條件了,但能夠攝心還是有很多好處的,無論對生活還是工作都有好處。

  攝心很成功的時候,就會感覺每一念每一念都非常集中,這跟《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並不矛盾,正是因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才能夠那麼專注。人在百分之百專注的時候,這種制心一處的狀態就是佛性的展現,此時就像李元松講的那句「傾宇宙之力於一瞬」。在這種狀態下是無事不辦的,幹什麼都容易成。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