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談開示

  1. 「二河白道喻」給念佛人的啟發
  2. 《示病友》講記(二)
  3. 《示病友》講記(一)
  4. 愛的建設
  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6. 學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隨」「三不」
  8. 如何面對法義之爭
  9. 認識「觀世音菩薩」
  10. 淨土法義的修學次第與弘法原則
  11. 淨土思想的善導者
  12. 《觀經》教眼
  13. 純粹的淨土宗(三)
  14. 純粹的淨土宗(二)
  15. 純粹的淨土宗(一)
  16. 學僧工作 愛心為本
  17. 好好照顧自己
  18. 惜福與環保
  19. 念佛與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與念佛
  22. 不問罪福 稱名必生
  23. 關於道場的軟硬體建設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風學習(三)
  26. 宗風學習(二)
  27. 宗風學習(一)
  28. 彌陀之家 愛心為本
  29. 於「弘願寺」為蓮友開示
  30. 為「福聖寺」常住僧眾開示
  31. 書讀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讓法義入心──多聞熏習
  33. 流通法寶即是做彌陀的手足
  34. 南寧問答
  3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四)
  36.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三)
  37.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二)
  38.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一)
  39. 淨土宗特色
  40. 淨土宗宗旨(二)
  41. 淨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網上蓮友問(三)
  44.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
  45.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中篇)
  46.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上篇)
  47. 淨土宗行人的時代感與使命感
  4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三)
  50.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二)
  51.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一)
  52.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答蓮友問
  53.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開示
  54. 於「弘願寺」為僧眾開示
  55.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皈依開示
  56.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二)
  57.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一)
  5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

  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二)
  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一)
  3.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
  4.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九)
  5.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八)
  6.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七)
  7.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六)
  8.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五)
  9.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四)
  10.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三)
  1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二)
  1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一)

《淨土宗概論講記》

  1.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八)
  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七)
  3.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六)
  4.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五)
  5.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四)
  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三)
  7.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二)
  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一)
  9.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
  10.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九)
  11.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八)
  12.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七)
  13.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六)
  1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五)
  15.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四)
  16.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三)
  1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二)
  18.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一)
  19.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
  20.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九)
  21.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八)
  22.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七)
  23.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六)
  24.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五)
  25.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四)
  26.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三)
  27.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二)
  28.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一)
  29.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
  30. 《淨土宗概論講記》(九)
  31. 《淨土宗概論講記》(八)
  3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七)
  33. 《淨土宗概論講記》(六)
  3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五)
  35. 《淨土宗概論講記》(四)
  3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
  3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
  3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一)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1. 第43課:釋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課:釋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課: 一、三經要點(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課: 一、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特色 二、三經要點(一)
  5. 第39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五)
  6. 第38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四)
  7. 第37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三)
  8. 第36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二)
  9. 第35課: 一、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二) 二、稱名一聲,頓超生死——《觀經》「稱名往生」之文 三、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一)
  10. 第34課: 一、彌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導大師「溺水偏救」之文 二、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課: 一、不顧貪瞋,稱名必生──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論凡夫,只論彌陀──善導大師「凡夫入報」之文
  12. 第32課:不顧貪瞋,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課:不問時節,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時節」之文
  18. 第26課:不擇眾機,稱名必生 ──法照大師「瓦變成金」之偈
  19. 第25課:諸佛作證,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課: 一、名號本義,稱名必生──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三) 二、諸佛作證,稱名必生──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二)
  22. 第22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一)
  23. 第21課:本願不虛,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本願四十八字釋」之文
  24. 第20課:定業與助業 ──善導大師判「正助二業」明傍助業專正定
  25. 第19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三)
  26. 第18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二)
  27. 第17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一)
  28. 第16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三)
  29. 第15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二)
  30. 第14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一)
  31. 第13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三)
  32. 第12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二)
  33. 第11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一)
  34. 第10課:信機與信法 ──善導大師釋「機法深信」而棄自身歸彌陀
  35. 第9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課: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二)
  40. 第4課: 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一)
  41. 第3課:善導大師思想概述
  42. 第2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二)
  43. 第1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

  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臨終時示門第之法語)
  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辨食魚之法語)
  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妓女之法語)
  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四郎之法語)
  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重衡之法語)
  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忠綱之法語)
  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賴綱之法語)
  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無品之法語)
  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尼眾之法語)
  1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信寂之法語)
  1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隨蓮之法語)
  1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道遍之法語)
  1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乘願之法語)
  1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聖光之法語)
  1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隆寬之法語)
  1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述《阿彌陀經》大意之法語)
  1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從配流上洛之後開示之法語)
  1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21~25)
  1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6~20)
  2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1~15)
  2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6~10)
  2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5)
  2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三心料簡(一))
  2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21~總結)
  2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6~小結)
  3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5)

石家莊念佛開示

  1. 石家莊念佛開示(四)
  2. 石家莊念佛開示(三)
  3. 石家莊念佛開示(二)
  4. 石家莊念佛開示(一)

念佛往生開示

  1. 念佛往生(問答部分)
  2. 念佛往生開示(正文)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

6.略述善導大師開宗之胸襟氣度。

       這需要瞭解隋唐時代的佛法背景,通過思維增加崇仰。

 

       中國佛教最高峰的時段是隋唐時期。慧遠大師,智者大師,吉藏大師,當時這些大師像群星璀璨,都是超一流的。在這種背景下,善導大師要楷定諸師對淨土法門的誤解,想像一下,他需要怎樣的胸襟?需要怎樣的氣度?需要怎樣的智慧?需要怎樣的勇氣?這些大師都不是一般人,腳跺一跺,地球都要晃三晃的,都是不可思議的。

 

       可是善導大師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再來的,對於真理——阿彌陀佛救度這個法門,當然沒問題,直接就說出來了。這種胸襟,是展開全視野的,是以法界為範圍的。《觀經疏》的很多段落都很感人。十四行偈——「歸三寶偈」裡說:

十方恆沙佛,六通照知我,
今乘二尊教,廣開淨土門。

 

       這簡單的四句話,顯示的氣派特別大。他開的淨土教是什麼?「十方恆沙佛,六通照知我」,十方法界恆河沙諸佛,以六通智慧,點點滴滴、心心念念都和善導大師相通。以這種加持、肯定作為倚靠,所謂「今乘二尊教」,就好像一個人乘在戰車上一樣。哪怕是懦夫,乘上航空母艦就不得了。大師是乘上釋迦佛、阿彌陀佛二尊的教法,「廣開淨土門」。他不是依自己「罪惡生死凡夫」的身份來開淨土門,而是請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十方恆河沙諸佛,「六通照知我,今乘二尊教,廣開淨土門」。

 

       這種心襟、氣量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我們這樣講行不行?不行啊,沒那個德!

 

       關於善導大師的修德,我們講下面幾點:

‧ 他念一聲佛出一道光。
‧ 一個姓京的屠夫要去害他,他手往西方一指,馬上西方現淨土相。

‧ 善導大師和阿彌陀佛的淨土息息相通,他說請諸佛來證明,每天晚上就見到極樂世界莊嚴清淨之相,諸佛菩薩天天晚上都來對他說,顯現瑞相。

‧ 他對金剛法師說:「念佛一定往生!如果念佛不能往生,就讓我從高座上墮下;如果念佛能往生,就請諸佛給我證明。」說完後就用如意杖一指,馬上全堂的佛像都放光證明。

 

       所以說,善導大師心心念念、點點滴滴都和十方諸佛完全相通的。他這個背景——他內證的功德,廣大的慈悲,甚深的智慧,開宗的胸襟、氣度,和當時這些大師都不是一個層面的。這些大師也都很了不起的,但他們還在地上跑,就像車跑得很快,還在過山、過橋、過海。善導大師一來,就是天上飛的,不是在一個層面。他坐飛機,山啊,海啊,直飛而過。別人覺得很困難的,對他來說一點都不困難;別人看不清楚的,飛機在天上,他一目瞭然,都看得很清楚。依據諸師所開顯的淨土法門,你還覺得不保險,還顧左右而言他,東問西問。善導大師這個立場、角度、胸懷完全不一樣。

 

       所以,我們要瞭解是什麼人開宗,他在什麼背景下開宗,開宗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是要楷定哪些人的觀點。對這些瞭解之後,就會信心很足,毫無疑問。

 

7.末法凡夫弘揚淨土,要怎麼弘揚?

       末法凡夫弘揚淨土,「法要高揚,人要低調」。

 

       為什麼特別講這兩句話?法門立場一定要高,要高高地舉起來,讓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大旗在娑婆世界的高空迎風飄揚。哪能縮起來、捲起來,見不得人?有人念佛不敢拿念珠,嘴巴不敢念出聲,不敢講自己專修念佛、專依善導大師,這是沒有底氣,沒有高揚,這是把阿彌陀佛的旗子藏起來了——不可以這樣。善導大師開宗,毫不含糊;我們弘揚這個法門,宣揚這個法門,就是要把法門的旗幟高高地舉起來。

 

       這不是我們有這個功德、智慧,所以人要低調,要有機法兩種深信。我們是罪惡凡夫,不是我們自己有修行。但是法如果不高揚,說「我不行,這個法門也不怎麼高」,那叫「賤賣如來」,把阿彌陀佛低價賣掉了。

 

       念佛決定往生,有什麼好含糊的?「上盡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直為彌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這些話讀起來多麼乾脆,多麼有力量!

 

       如果說上盡一形,每天三萬聲,念得精疲力盡,但是往生沒把握,這不是賤賣如來嗎?這樣的話聽起來好像是謙虛——我們不要替阿彌陀佛、替善導大師謙虛,以人情障礙佛法,毫無意義,毫無必要。這說明什麼?說明法眼沒有開,沒有在佛法中得到定見,沒有在佛法中得到應該得到的法喜、法樂,沒有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如果不搞人情,會被人情的浪埋沒,所以他才搞人情的東西。他需要在人情裡有個鼻孔出氣,搞人情交換——不要這樣!

 

       沒有得到法的利益的人就是這樣子:他看到這是一朵花,但有一萬個人說這不是一朵花——他們都是瞎子——他還要人情交換:「你們講得也對,少數服從多數。」佛法修行往往是多數服從少數,沒有少數服從多數的。釋迦牟尼佛出世時就他一人,然而全世界的人都服從他。他如果要少數服從多數,六師外道那麼多,那他還能宣揚佛法嗎?佛法講究明眼,已經見道、修道的,以明眼所見,毫不含糊。

 

       弘揚這個法門就要高揚,那麼人就要低。《法華經》有幾句經文,很好地體現了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救度我們的慈悲,非常感人。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眾生是在什麼樣的環境裡生活呢?是在三界裡面,猶如著火的房子一樣,四面大火,一時俱起。這裡眾苦充滿,非常恐怖,非常可怕。但是眾生都不知道,嘻嘻哈哈地在裡面遊戲奔走。

今此三界,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悉是吾子。

 

       佛是多麼的慈悲啊!釋迦牟尼佛說:「三界都歸我所有,裡面所有的眾生都是我的兒子。」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眾生,乃至蜎飛蠕動,釋迦牟尼佛都看成他的兒子——「悉是吾子」。這些話聽起來多麼令人感動啊!

而今此處,多諸患難。
唯我一人,能為救護。

 

       現在三界大火燒起來了,種種禍患、厄難,只有我能救度。後面兩句話、八個字——「唯我一人,能為救護」,這種擔當,這種慈悲,這種誓度眾生的勇氣,也是作為學佛者應當學習的。凡夫當然不可能這樣擔當,但淨土法門是這樣的,我們就要有這樣的擔當和自覺,所謂「鐵肩擔道義」,要擔當起來!

 

       前段時間,吉林一個屠宰場發生大火,燒死一百幾十個人,一共有三百多人在裡面。怎麼燒死的呢?上班的時候老闆把門鎖上了,每個過道都鎖上了,工人逃都逃不出來,多慘啊!三界就是這樣——三界無安,大火已經燒起來了,無明大火燒著每個人。

 

       在正法時代,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門,隨便一門奪門而出都可以。而現在怎麼樣?煩惱的鎖已經把八萬四千門銹住、鎖上了,打不開鎖了,大家都要被燒死了。怎麼辦?只有一個門——「末法眾生,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淨土這個門,是阿彌陀佛親自把守,永遠不會銹住,也不會被鎖起來,是一切凡夫的通道。

 

       你自己站在門邊上,可以得救了。你的哥哥姐姐、爸爸媽媽還在裡面燒著,那你要不要喊:「從這邊走,只有這是通路!」你會和他們說「那邊也是門,你們去試試看吧」?你會那樣講嗎?那樣講慈悲嗎?有時候我們搞人情化:「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你們都可以試一試,修一修。」這就不慈悲。時代是這樣的,眾生根機很愚劣,還很頑固,那是沒辦法的事情。

 

       就佛法來說,「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依法門本身來講,只要能如法修行,都可以解脫生死輪迴;就眾生根機來說,有難和易的差別。尤其在今天這樣的時代,道綽大師在《安樂集》中說:「聖道一種,今時難證。」「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弘揚這個法門的人,悲心所感,會很急切地希望人家也來念佛。眾生的根機每個都不一樣,有的人,他的根機、時節因緣未到,進不了這個門,或者暫時進不來,他覺得他學的都挺好。那怎麼辦呢?只好隨他去。講多了,有時候法上會有爭執。這要觀機。他在修學佛法,這總是值得讚歎的。

 

       我們要有當仁不讓的心態。仁就是慈悲,當仁不讓,這是我們應當做的,這就是仁愛、慈悲,不要謙讓。把這個法門推給眾生,就是慈悲無加,是至極的慈悲。像剛才所說的,門都鎖起來了,你站在有出路的地方一定會高聲喊,聲音肯定會很高,一定是扯著嗓子喊:「這裡有門,這裡可以通過!」因為大家都燒著了,這樣才顯示你的慈悲。

 

       現在的狀態就是這樣,「三界無安」,大火都燒起來了。你就要站在門口喊:「只有這一個門可以出去,大家趕緊過來啊!」有人認為他那裡就是門,他可以試一試,可能也是一個門;或許是個窗戶,他從窗戶跳下去,摔斷一條腿,但畢竟活命了,也不錯,難行道嘛。

 

       佛法修行,我們淨土門的人和聖道門修行人相比,我個人覺得,是不好比的。怎麼能對往生成佛信心滿滿呢?俗話說「書到今生讀已遲」,到今生修行早就來不及了。這就是命,這就是緣。老太太一個字不識,她靠這輩子讀書來修行,來不及了;那都是累世累劫和阿彌陀佛有很深厚的緣分,所以她遇到阿彌陀佛就相信,她就會念佛,就能往生。大學問家、教授,懂得很多佛法名相,但淨土法門他們修不來,他們的緣分不夠。

 

       在我們這個時代,捨人情而取佛法,在性命交關的時刻,不得不然,也就顧不了那麼多了。這樣可能會引起爭議:法門都很好,怎麼就專弘淨土門?弘揚淨土門,還專弘揚善導大師思想,而且講得那麼肯定,好像其他法門都沒有分,一點兒都不照顧別人的面子。人情方面的事情多少也有一些,只是看因緣了。性命交關的時刻,也就是升沉的關鍵時刻。

 

       有人問:「淨土法門這麼好,念佛個個都能往生,釋迦牟尼佛乾脆講念佛不就行了嗎?還講那麼多經典幹什麼?還講要門幹什麼?」經常有人這樣問。不行啊,現在跟你講你都不相信,那直接跟他講,他也不會相信的。那就沒辦法了,不得已求其次,那就要講要門,就要講種種聖道法門。所以說「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修學、弘揚淨土法門,就會很痛切地感受到眾生的愚劣,以及釋迦牟尼佛的慈悲。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講這麼多法門?就是因為眾生不相信念佛就能往生,沒辦法才要繞很多彎子,把眾生都拽進來。現在我們去講,會講一個信一個嗎?罵我們的也有,不相信的也有,說我們固執、頑固的也有,說我們偏執的也有:根機各個不同。

 

(待續)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