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2024龍年新春講話
  2.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3.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4. 2023中元開示
  5.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6.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7.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8.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9.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0. 2022中元開示
  11.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2.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3.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4.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5. 念佛超度之勝益
  16.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17.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18.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19.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0.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1.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2.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3.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26. 2019年彌陀誕開示
  27. 2020中元法會開示
  28. 志工四喻
  29. 人生是苦
  30. 生命無常三根本
  31.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2.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3. 中元節開示(2019)
  34.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5. 豬年話豬
  36.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37.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38. 受戒與持戒
  39.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0.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1. 二種成佛法
  42. 橫超的淨土法門
  43. 往生與預知時至
  44.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5.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46.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47.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48.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49.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0.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1. 彌陀願心的根源
  52.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3. 大慈悲五要點
  54. 慈心法門
  55. 念佛不妄語
  56.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57. 淨土宗的根源
  58.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59. 為何吃素?
  60.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1.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2. 愛與佛命
  63. 不請之友
  64.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5. 學佛的目的
  66. 說愛(二)
  67. 說愛(一)
  68.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69.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0.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1.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2. 「以誠感人」的意涵
  73.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4.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5. 在心、在緣、在決定
  76. 佛教點燈的意義
  77.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78. 念佛成佛的原理
  79. 佛在何處?
  80.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1.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2. 慈悲的救度
  83. 念佛生蓮
  84.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5. 信受彌陀救度
  86. 為新戒比丘開示
  87. 歸依勸囑
  88.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89.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0.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1.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2.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3.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4.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5.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96. 念佛人的「本尊」
  97.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98.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99.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0.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1.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2.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3.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4.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5.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06.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07. 阿彌陀佛的救度
  108.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09.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0.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1.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2.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3.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4.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5.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16.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17.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下)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中)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上)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下)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上)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慧淨法師2017年1月7日講於台北弘願念佛會
 

各位法師,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前一堂課,我們是講:彌陀願心的根源——《無量壽經》「讚佛偈」;接下來,談「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前,以二十首的讚佛偈,一方面讚歎佛,一方面表露自己的願心,然後請佛證明之後,接著就把他的願心具體化,也就是經過五劫時間的細細思維所規劃出的四十八願──四十八條願文的內容。發了四十八願之後,又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積植菩薩的無量德行之後,願行圓滿,而成為南無阿彌陀佛。

  四十八願與《讚佛偈》一樣,內容可分為三類:攝法身願、攝淨土願、攝眾生願。

  「攝法身願」也就是成為南無阿彌陀佛這樣一尊佛的願,就在四十八願中的第十二願、第十三願和第十七願。這三個願當中,第十二是「光明無量願」,第十三是「壽命無量願」,也就是顯露他要成為一位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佛,把所有的功德都集成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因此這一句名號叫做「萬德洪名」。這一句名號主要是要救度眾生的,為了以這一句名號來救度十方眾生,必須使十方眾生能夠聽得到這句名號,能瞭解到阿彌陀佛的願心。因此,要使十方諸佛來稱讚他這一句名號的威神功德的不可思議,使得十方眾生能夠聽聞到,而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之後得生彌陀淨土,成為跟阿彌陀佛一樣的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佛,同時跟阿彌陀佛一樣廣度十方眾生。因此在四十八願當中,也必須要發一個讓十方諸佛來弘揚他的名號、弘揚淨土法門的願,這個願就是第十七願。

  第十七願說: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也就是說,他不成佛便罷,一旦成佛,一定要使十方諸佛都來「咨嗟」(稱讚、讚美、頌揚的意思)他的名號,使他國土中的眾生、使他教化的眾生,都能聽到這一句萬德洪名,進入修學淨土法門。由於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所以四十八願也都圓滿了,這樣無論十方三世哪一尊佛,在他的國土最後一定都要宣說阿彌陀佛這個淨土法門,都要宣說救度眾生的這一句「萬德洪名」。

  因此,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最後要入涅槃之前就宣說淨土三部經的內容,做為他一生最後的總結論,也就是導歸所有的法門進入淨土法門。顯示唯有淨土法門才是釋迦牟尼佛乃至十方諸佛,出現在世間的目的。

  再者,法滅的時候,所有的經典、法門都已經消滅不存在了,也無所謂佛法僧三寶的名稱,三皈、五戒、十善,乃至三學、六度、三十七道品這一些法義都不存在了,可是釋迦牟尼佛要以他的慈悲神通力,將這部《無量壽經》留在這個世上。留《無量壽經》就是留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是留這一句名號。

  這講法是有依據的。在《無量壽經.流通分》最後要結束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說: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無量壽經》是在講阿彌陀佛的願心救度,在講這一句名號的功德,所以留《無量壽經》就是留這一句名號。

  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也說:

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爾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

  意思是說,末法之後,三寶的名稱、所有的經典都不存在了,也沒人在講,也聽不到了,那個時候只要有人能夠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都能夠解脫,能夠往生成佛。這就顯示不論是正法時代、像法時代、末法時代,只要能夠念這句名號,都能夠當生解脫生死輪迴,能夠一世圓滿成佛的功德。

  為什麼?成佛的功德在哪裡?

  以我們來講的話,成佛的功德我們是不可能修得來、累積得成的,因為成佛首先要斷除自己的見惑、思惑、破除塵沙惑,之後才開始破除無明惑,共需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過程中不能夠退轉,一旦退轉的話,就成佛無期。所以,以我們眾生來講,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是念佛的話,人人都可以易如反掌的做得到。所以我們特別強調「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願心的救度」,不論聖人也好,凡夫也好,善人也好,惡人也好,出家眾也好,在家眾也好,會修行也好,不會修行也好,都能夠平等地離開輪迴,往生極樂世界。

  如果不把淨土宗的根源,清楚明白顯露出來的話,就會使得淨土法門不夠清晰;如果又加上其他的解釋,那淨土法門的教理就更模糊了。所以我們就引用經典做為證據,所謂「事實勝於雄辯,理論不如證據」。那麼證據在哪裡?證據從《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的願心來論,阿彌陀佛的願心具體化就是四十八大願。

  關於成就淨土的「攝淨土願」有哪幾個願呢?就在第三十一願跟第三十二願。其他的四十三個願都是在講攝受眾生,也就是利益眾生、救度眾生的,就是所謂的「攝眾生願」。

  四十八願一方面可以這樣歸類,一方面也應該曉得,它是彼此融通、互相涵蓋的,也就是說,四十八願當中的每一願都是攝法身願,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攝淨土願,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攝眾生願,彼此互相包含。

  這是根據什麼呢?根據善導大師的闡發。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說,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前發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今既成佛,即是酬因之身也。」也就是說,四十八願的每一願,都結歸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個佛身,所以每一願都是攝佛身願,都在說明要成就「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尊佛的願,這就是把四十八願歸結為「攝法身願」。

  同樣,在《觀經四帖疏》說「以四十八願攝受眾生」,在《般舟讚》又說「一一誓願為眾生」,這就顯明四十八願的每一條願,都是歸結為「攝眾生願」,也就是說,每一條願他的目的,都是為了救度眾生而發的,所以每一個願都是屬於救度眾生的願。

  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說「四十八願莊嚴起」,在《觀經四帖疏》的〈序分義〉說「彌陀本國四十八願」,意思是說,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就是由這四十八大願所莊嚴起來的。四十八大願的每一個願,都是在建立極樂世界,都是成為極樂世界的因。由於有四十八願的每一願,才有現在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這是將四十八願歸結為「攝淨土願」。

  綜合言之,攝法身願、攝淨土願、攝眾生願是一體的,是互相包含的。攝法身願的本身,也是攝淨土願、攝眾生願;攝淨土願的本身,也是攝法身願、攝眾生願;攝眾生願的本身,也是攝法身願、攝淨土願。善導大師是這樣的看法。

  這樣的看法更合乎阿彌陀佛的願心以及佛的境界。也可以說四十八願都是阿彌陀佛的佛身,都是極樂世界淨土,都是為了廣救十方眾生的,這個叫做「願願三攝」。每一願都同時的攝法身、攝淨土、攝眾生。

  不論是攝法身也好,攝淨土也好,其實都是為了攝眾生,也就是都是為了救度眾生。除了救度眾生之外沒有阿彌陀佛,除了我們接受彌陀的救度之外,我們向阿彌陀佛無可求。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是一位救度眾生的佛,就像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說,阿彌陀佛是實相身、是為物身。既是實相身,也是為物身。阿彌陀佛本身成為無量光壽的佛,同時也是救度眾生的佛,所以他是一體的。

  佛已斷除了煩惱跟無明,能受用不生不滅的涅槃之樂,佛的這種受用叫「自受用」。阿彌陀佛全部的自受用,也全部要給十方眾生「他受用」(十方眾生就是「他」)。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就是要給十方眾生的,也就是說,阿彌陀佛因地所發殊勝的因、兆載永劫所修行的殊勝的行,及願心圓滿之後,所獲得光壽無量殊勝的果,同時也是我們十方眾生的勝因、勝行、勝果。我們的往生,是依靠阿彌陀佛的成正覺、成佛;而阿彌陀佛的成正覺,也是依靠我們的往生。我們沒依靠阿彌陀佛的正覺,我們固然永遠在輪迴;而阿彌陀佛的正覺,如果不依靠我們的能夠往生,阿彌陀佛也不可能成佛。

  當然,我們的往生不是我們修來的,是阿彌陀佛為我們累積的。也就是說,阿彌陀佛之所以能夠成佛,是依靠他累積了使我們能夠往生的功德,成就了這一句「萬德洪名」,使十方眾生不論聖凡善惡,一旦念佛願生,就統統能夠往生。阿彌陀佛的成佛,是建立在這樣的功德之上,否則阿彌陀佛是不成佛的。因此四十八願,願願固然是攝法身願、攝淨土願,目的就是攝眾生願,也就是為了救度眾生,所以離開四十八願,沒有阿彌陀佛;離開救度眾生,也沒有四十八願。

  從這幾點來講的話,阿彌陀佛跟我們,我們跟阿彌陀佛,其實是很親、很近的,親近到是一體性的,彼此不分別、彼此永不分開的。所以念佛人要曉得,我們跟阿彌陀佛是既親又近、既近又親。

  在世間上有「親而不近」,有「近而不親」,有「又親又近」,有「不親不近」。親而不近,譬如父子、母女、兄弟,他們有血緣的至親,可是兒女長大了,勞燕分飛不能在一起,這是親而不近。上班的同事天天在一起,可是沒有血緣之親,是近而不親。一般外人,當然既不親也不近。如果是家人團聚在一起,是既親又近的。

  我們跟阿彌陀佛是既親又近。「親」是指什麼意思呢?指心靈上的心心相印,心靈上的感通無礙,是心靈上一體性。那近呢?是彼此沒有距離,如影隨形,我們跟阿彌陀佛是這樣的親近。可以說,用親近來形容仍是隔閡了,根本上,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不二、一體不離的,在《華嚴經》來講,就是所謂「相即不二,互相融通」。

  我來講一件往生的故事,這一件往生的故事,很令人讚歎。

  去年十一月初,越南南部有一位男眾居士叫張玉龍,六十六歲。他學佛不是很久,大概是在五十八歲退休之後,感覺人生苦空無常才開始學佛的。他是華僑,在華文學校當校長,一直到退休。他為什麼會到臺灣來呢?目的就是為了親近淨土宗的教團。

我母親念佛往生的過程

  我媽媽名賴金聰,祖籍廣東惠陽,誕生在越南胡志明市的南部,靠近柬埔寨邊境的一個小村落「龍平村」。

  她老幼年貧困、逃難、失學、流離失所,二十歲就嫁給我爸爸了,我爸爸祖籍也是廣東。連續生了十二個孩子,生活更加困窘,親自深刻體會到人生是苦。年輕時很迷信,對於佛法一概不知,幾乎沒有去過寺廟、佛堂。到中年時她老才開始念念佛,是由一位華裔朋友教她的。由於生活窮困,所以念佛不多。

  至公元二○一○年,我退休兩年後,開始對人生的苦空無常有點體悟,就發心吃素、學習佛法。初期所接觸到的都是有關淨土的經典和法語,也許是一種機緣吧,那時我已肯定自己的根性只適合修淨土法門。

  我也在當年回家鄉看望我媽,才發現她老人家天天都早起念佛。我便問她老人家:媽!您念佛是做什麼的?她回答說:求你們平安的。我又問:還有別的嗎?她說:求你們有錢。我又問:還有別的嗎?她說:這就夠了。

  我本來就知道她老人家不瞭解佛法,不知道念佛是可以往生極樂,可以離苦得樂超凡入聖。我便如此告訴她:「媽!您念佛是不用求其他的,因為念佛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子孫自自然然會蒙受佛的保佑。但有一件事,您必須發願:我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她老問我:「西方極樂在那裡?」於是,我便把《阿彌陀經》的內容簡要地告訴她。我還強調地說:「在西方極樂國的人,凡是要吃的,要用的,只要一想就馬上顯現出來。」她老聽了很歡喜。不是嘛,她老辛苦了一輩子才把十二個孩子養育成人。她從此天天都念佛,念得比以往更加精進。

  第二次回鄉看她老人家時,我便勸她老皈依三寶,一開始她老不同意,以為皈依是要剃光頭,後來明白了皈依的意義就欣然同意了,並得了法名「妙悅」。

  第三次回鄉看她老人家就是要勸她老吃素,當時我幼弟卻說很難勸得了的,媽向來一年只在年頭初一吃素一天,平時不習慣吃素,甚至只是一個早餐就耐不住了。我說我只試一試,成功當然很好,不成功也罷。

  這段時間我媽念佛確實是精進多了,且每天都發願往生西方。再說,我幼弟和他的女兒每天都誦讀《阿彌陀經》給她老人家聽,她越聽越信受彌陀的救度。

  我知道她老信願已具足,於是我便勸她老吃素以斷除殺業。那時我問她老這麼一句話:「媽!您現在誠心念佛,將來往生西方就會跟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很多菩薩在一起,那時諸菩薩都說:我們是吃素的,那你是吃什麼呀?那時您怎麼回答呢?」她老愣了一下說:「我也要吃素了。」起初我們還擔心她不能吃,我便問她喜歡吃什麼素菜我們就做什麼素菜給她吃,她回答說:「角豆炒冬菇吧。」就這麼簡單的一道菜,她老一連吃了三天也不肯換新菜,我每天都很注意觀察她老的反應,每次試探她老都說好吃。三天過後我故意提示她老若不能堅持下去,那倒回吃葷也行,但是她老很肯定地說:「可以。」吃到第七、八天吧,我又問:「媽可以繼續嗎?要不要換?」她聽了就不高興的責備我:「我說可以就可以,為什麼還要常常問呢?」我聽了她老責怪的語氣,心裏非常高興,連忙向她對不起,不敢再問了。我媽就從那時候起就一直吃素到往生。

  自從勸她老發願、皈依、吃素,一直到生病往生,為期大概兩三個月的時間而已。八十一歲的她,每天都要走到大廳,坐在阿彌陀佛畫像前念佛,念到累了再走回房間躺著念,這樣每天要走動好多次,可見她念佛越來越精進了。

  往生前罹患坐骨神經痛,病情拖了將近一個月,剛好轉不久,又突然胃出血,三天後止血了,我們開始煮稀飯再攪碎給她老人家吃並喝點奶粉。可是她老人家吃得很少,這種情況也拖了一個月的時間。

  往生前兩天,她老忽然吩咐我們明天給她沐浴、漱口、換衣服。

  二○一○年十二月十一日(農曆)下午兩點左右,我們的一個弟弟(幼弟的哥哥)坐在她老旁邊陪她念佛,念了兩個小時他才離開,離開時他也沒注意觀察媽媽一下,幸虧幼弟輪流進來看,才發現我媽右側臥著,右手墊著頭,左手垂放在左腿上,樣子很安詳,仔細一看才發現她老已往生了。

  我們家人很快就集中起來助念,一個小時之後助念會的蓮友來到,就開始分班助念。大概念了三、四個小時吧,一張阿彌陀佛大相掛在我媽側臥的牆上,突然一陣一陣的香味從彌陀畫像散發出來,越來越香,彌漫了整個房子,並四散到左鄰右舍,連馬路邊都可以聞到香味。助念會的蓮友都很驚奇,很興奮,他們都說助念這麼久,從未見過像這樣微妙的瑞相。有的高興得流了眼淚,有的互相擁抱著,每個人都很感動,念佛也更加起勁。

  如此連續念了八個小時的佛號,老人家那時好像經過了化裝一樣,容顏煥發,閉著眼睛,嘴唇紅紅的,嘴帶著微笑,很安詳,全身軟綿綿的,頭頂略溫。  

  十二月十二日十一點,我妹妹給她老人家洗滌、更衣,這時那種奇特的香味還依稀地聞到,給她老人家抹身時,我妹突然發現她老人家的皮膚很香。她叫我來試,我便用手指去摸她老人家的皮膚,然後聞一聞手指,果然很香,跟昨晚的那股香味一樣。之後大家都來試,都異口同聲的說:「真的好香啊!不可思議。」

  換好衣服後,我便在她老人家跟前請求,讓我們把她老扶起來,打坐合十照一張相作留念。

  十二點入殮時,因為她老人家往生的種種瑞相已經傳遍了整個小鎮,所以很多人絡繹不絕的來圍著看,我們弟兄只好退到外邊來讓好奇的鄰居看個夠吧。

  那時,我幼弟的十歲女兒,拿著他爸爸的手機鑽進人群裡給她祖母拍照。大家一看照片不禁都愣住了,原來照片裡照到的是她老人家從口,從鼻孔,從眼睛都有一縷白煙噴出來似的,煙頭上有一粒光亮的紅珠,總共有五粒紅珠,口噴出一粒,鼻孔和眼睛各兩粒。這個消息也很快地傳開了,事後不久,陸續常有一些遠近的客人來訪,求看相片,甚至討了幾張回去做證。還好我們也事先沖洗了很多照片,但仍然不夠發。她老的往生不只感悟子孫都信佛念佛,甚至也感悟了本鎮不少人士開始深信佛法,學她老念佛求將來往生極樂世界。

  (張玉龍 記 2016.11.2)

  這位老人家,是八十一歲的時候才聽聞到這個法門,才真正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她為什麼能夠聽到就相信呢?我想有幾個原因:(一)因為苦,(二)淳樸,(三)迷信,(四)宿善,(五)阿彌陀佛的調熟光明。阿彌陀佛的光明有兩種,一種是攝取,念佛人就攝取;一種是調熟,還沒有成為念佛人就來調熟他,使他成熟,就好像陽光照果樹,目的是讓水果能夠成熟。(六)他兒子張玉龍,可說是他最後的善知識。

  首先,因為「苦」。

  老人家一生都住在貧困的鄉下地方,那個時代,越南南部鄉村地方跟臺灣六、七十年前是一樣的。臺灣七、八十年前都還在戰爭,而且物資很缺乏,幾乎還處在農業時代。當時二次世界戰爭剛結束,耕種糧食並不多。

  張玉龍的母親也是一樣,尤其是逃難,戰爭時生命可說是處在千鈞一髮的危險環境。尤其有十二個小孩,每一天就有十二張口要吃飯。所以他媽媽終年念佛,很勤快的念佛,她什麼都不懂,也不曉得念佛真正的利益跟意義,只求孩子平安,求孩子賺錢,可見那個時代是平安第一、賺錢最先,也可以說「苦」是他媽媽入道的增上緣。因為唯有苦過的人,才曉得什麼是苦。

  對她來說,如果有一個能夠離苦得樂的地方,那正是求之不得,何況只要邊念佛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沒有戰爭,沒有壞人,極樂世界最富有,而且要吃、要穿、要金銀財寶,要什麼一想就出現了,何不求生那樣的地方呢?所以苦是入道因緣。

  一個人如果他一輩子身體沒有什麼大病,生活富裕,家庭美滿,夫妻恩愛,兒女也孝順,事業也發達,他要學佛,要求生極樂世界是比較難的。如同病過的人才曉得健康的可貴,如果能夠常健,不變不老的話,那正是求之不得的。所以「苦」是他媽媽一聽到這個法門就相信的第一個因。

  第二個原因是「淳樸」。

  那個時代,那種地方,那樣的人,往往心地都是比較樸實的。樸實就是人家講什麼,往往不會隨便去懷疑、猜測;同時,個性淳樸的人比較不會有欺騙和詐欺那樣的念頭,所以淳樸的人容易接受宗教的信仰。

  第三,迷信。

  張玉龍說他媽媽年輕的時候很苦,但也很「迷信」。

  是的,因為苦,所以迷信,祈求一個自己看不到的神明,能夠讓自己生活好過。也迷信總比不信好,因為一個鐵齒(固執)的人,要他信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容易讓他起信。而迷信的人他本來就有信了,只是他的信不是正信,只要將其信的內容扭轉方向,迷信的人反而能夠正信,如果什麼都不信就不容易了。

  當然迷信要避免邪信,邪信的話恐怕也扭轉不過來。不過他媽媽是屬於民間信仰,就是信仰鬼神。既然相信有鬼神,就容易引導她相信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同時既有神明,當然就有佛菩薩的慈悲救度。

  第四,宿善。

  我們這一輩子的種種跟過去世都有關係,這一輩子能夠信佛念佛,也是前輩子有種下一顆種子,這就是宿善。

  第五,阿彌陀佛的調熟光明。

  她能夠念佛,最終往生極樂世界,有香氣滿室的瑞相,也有阿彌陀佛的引導在裡面,這叫調熟光明。

  第六,善知識。

  善知識很重要,如果沒有張玉龍最後的引導,就不一定能往生。為什麼張玉龍所講的話她那麼容易就相信呢?因為張玉龍在她的兒女當中知識、學問、職位是最高的,而且家境也比較好,這樣的人所講的話就會比較可靠。尤其張玉龍那時已經在學佛念佛,這麼一講,他媽媽一聽就相信了。

  另外幾點說明。當然往生也不一定非得要皈依或吃素不可,不過如果有皈依,就跟佛教更靠近。

  吃素有幾種含義,廣義的來講,吃素無形中就是體會佛心,也體會眾生心,因此可說是學佛大悲,也是悲憫眾生。為什麼呢?佛就是慈悲,不只是要救人,對人慈悲,也要救動物、救三惡道所有眾生,這就是佛心。如果我們體會佛心的話,就不忍吃佛所疼愛、所要救度的對象。同時我們吃素,不給對方帶來家眷生離死別的痛苦,身體被割殺、被烹煮的痛苦,這樣豈不是對眾生悲憫和慈悲。同時,吃素自己就不造業,不跟對方結怨,也可以讓自己消業障、增福慧。不然學佛念佛,又想吃肉,可以說是一方面右手在掃地,一方面左手撒灰塵。不過一個信佛念佛的人,即使沒有吃素也不至於大魚大肉的。

  再來,有關瑞相。

  瑞相每一個人都不同,所以不可以執著,也不可以刻意追求,如果執著而刻意追求的話,恐怕會有障礙。那應該要持怎樣的態度呢?要自自然然,只要念佛,其他的就隨其自然。也就是說,只要虔誠念佛,然後宗風俗諦的內容多加背誦、思維,這樣一方面念佛,佛力加持,一方面自己心地慈柔、謙卑柔和,就不會給自己橫生障礙,這樣往往能夠預知時至,順利的、安然的、自在的往生極樂世界。

  不過,每個人宿世的因緣雖然各不一樣,但念佛人只要稱名願生,就都能夠往生,只是最後的示現各有不同而已。

  譬如有的人能夠預知時至,安然順利的往生,但有的甚至是有名的大德,一輩子研究淨土,深入淨土的教法,也以身作則,也登臺說法,可是往生的時候,卻平平淡淡,看不到有什麼樣的奇蹟或是瑞相,這能說他沒有往生或他不如一般蓮友嗎?也不是,只是顯示各有不同。所以對於瑞相,我們固然感動、欣慕,但不可以執著刻意追求,凡事順其自然。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各位信佛念佛,得生極樂。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