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人生意義

  1. 生活教育
  2. 護生與素食
  3. 出離與輪迴
  4. 諸行無常
  5. 醒世箴言
  6. 人生目的

第二篇 淨土信仰

  1. 皈命彌陀
  2. 念佛警策
  3. 機法深信
  4. 佛法知見
  5. 眾善奉行
  6. 深信因果
  7. 淨土信仰

第三篇 淨宗教判

  1. 正雜二行判
  2. 要弘二門判
  3. 聖淨二門判
  4. 自他二力判
  5. 難易二道判
  6. 總顯其義

第四篇 正依經論

  1. 往生論註
  2. 佛說阿彌陀經
  3. 佛說觀無量壽經
  4. 佛說無量壽經
  5. 總顯其義

第五篇 淨土宗旨

  1. 廣度十方眾生
  2. 願生彌陀淨土
  3. 專稱彌陀佛名
  4. 信受彌陀救度
  5. 總顯其義

第六篇 淨宗特色

  1. 現生不退
  2. 平生業成
  3. 凡夫入報
  4. 本願稱名
  5. 總顯其義

第七篇 淨宗宗風

  1. 淨土宗宗風(三)
  2. 淨土宗宗風(二)
  3. 淨土宗宗風(一)

第八篇 淨宗傳承

  1. 善導大師
  2. 道綽大師
  3. 曇鸞大師
  4. 天親菩薩
  5. 龍樹菩薩
  6. 第十八願
  7. 總顯其義

第九篇 淨宗弘傳

  1. 念佛度亡
  2. 念佛利益
  3. 念佛方法

第十篇 淨土述懷

  1. 淨土述懷

【法  語 二】

  1. 淨土短文(十一)
  2. 淨土短文(十)
  3. 淨土短文(九)
  4. 淨土短文(八)
  5. 淨土短文(七)
  6. 淨土短文(六)
  7. 淨土短文(五)
  8. 淨土短文(四)
  9. 淨土短文(三)
  10. 淨土短文(二)
  11. 淨土短文(一)
  12. 唯稱名
  13. 信 心
  14. 救 恩(二)
  15. 救 恩(一)
  16. 二河白道呼喚聲
  17. 死的恐怖
  18. 人生之實相
  19. 人生像什麼
  20. 無常法語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語
top

法語

信 心

慧淨法師 輯
 

  1. 措己教人者逆,正己教人者順。只有自己被救,才能救他。自己解決時,一切解決。
    念佛者非勉強他人,唯自己一人,流露被救之法喜便可。
    但只靜述自己的法悅,聽眾自然隨喜而來。


  2. 有法之處人自集,非人集,乃法使人集。能獨樂者,萬人亦和之。


  3. 布教之中無布教,信念之中才有布教。布教之至極,必通安心;安心之至極,必通布教。
    述說安心時,大成功;演說教義時,半成功;表達自己的感想,大失敗。


  4. 凡夫念佛,即離三界、生淨土、成佛果,微因著果,俗情難信。
    凡人所信,唯目與耳,耳目之外,咸致疑焉。
    都只限於紙上談兵,而非自己親身體驗。
    此道離你不遠,正在你口裡,在你心裡。


  5. 信心如傳染病。
    欲正人者,必先自正;先正己,再正人。
    欲人信者,必先自信。先自信,再令人信。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人必自信,而後人信之。


  6. 疑者事之害也,疑心既重,則萬境皆錯,最是害道第一事。
    疑者解之端也,故諸經序,有動執生疑。禪宗尚發大疑團。
    舜好問,好察邇言。孔子入大廟每事問。況出世大事乎。
    大疑是大信之基,要有大疑,才有大信。愈是大事,愈須大信。
    欲悟者,先起大疑團。疑心既生,必有得解之時。汝尚未疑,宜且思疑,疑成然後來問。
    大疑大進,小疑小進,能學者必能疑。凡應疑者疑,應信者信,解謎之道也。
    為學貴知疑,知疑貴問師,問師可釋疑,釋疑則有知。
    小疑獲小進,大疑得大知,知疑且善問,學成必無疑。


  7. 淨土宗是救度的法門,能救者彌陀,所救者眾生。彌陀是法,眾生是機;
    法者救機,機者信法;深信機無出離之緣,深信法救如此之機;
    法不離機,機不離法;機法一體,生佛不離。
    若無機深信,則無法深信;若無機法深信,則非真實信心,也非彌陀弟子。


  8. 二種深信是淨土宗安心之極要。
    不信彌陀的罪,比殺人放火更大。
    一般佛教說煩惱惡業是最可怕的罪業,然淨土宗以對彌陀懷疑,才是可怕的罪。
    如果懷疑佛願之罪是大海,那麼殺人的罪,只不過是僅僅一滴水而已。


  9. 雖是惡人,但信彌陀,亦勝世間之大善人。善惡以佛眼看,不以凡眼看。
    信佛救度即與佛一體,一呼一吸,等於都在念佛。
    有信心之處,行亦必具足。信心、救度、念佛是同時的,而且是一個。菩薩願行捲在行者,不信則已,信則功德成就,法體即是其行之阿彌陀佛在南無機中。
    此機不孤起,從法發起,法亦不孤起,依機成就。


  10. 信任的根源,乃在於了解。相信為的是明白,明白為的是相信(信為知,知為信)。
    相信在先,明白在後。先信,信了就能漸漸明白。以信求知,非先憑信心,不能領悟。


  11. 信心者,彌陀大悲心感應於凡夫心。大悲心月,映入凡夫心水。


  12. 所謂宗教(信心),是深隱於人心深處的神祕體驗。人的精神有不可測的深度,其底有佛。


  13. 信仰與學問是個別的東西。信仰非語言非理論,乃從內心萌出的生命。
    有智人在佛前要不講道理,只聽從佛,佛怎麼說,就怎麼信。


  14. 真實信心,若非一切之理解與道理粉粹,則不能獲得。
    事先重要的是理解、首肯,即使聽聞到合理承認,能夠頷首(聽)了,能夠首肯了,亦非信心,這只是知覺之事,口雖說首肯理解,然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之外沒有(聞)。


  15. 「自力」是不知自力無力,他力有力之心;只要知道他力,自力之心自捨。信心之筍若長,雜行之皮自落。


  16. 捨掉自力是眾生所不能的,彌陀也早已知道,故不會如此無理要求。是使眾生自覺無能,捨掉自力,而慚愧低下頭時,才自然歸入佛力。
    對自己絕望時,他力信心才會活起來。


  17. 只因你不信,你必啞巴,不能說話。
    我信,但我信心不足,求佛加持。


  18. 信心乃光,是心即光明,復何謂。信德之光,信德活潑,信仰的篤實和真誠。


  19. 一字真言:「信」。
    古人釋「信」:誠也、不疑、聽從,明、審、料想、知道、真的、確實、消息。
    信是力量:他將助你度過一切難關困境,使你得到不驚、不怖、不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窮力量。
    信之必成之。信能使日日是好日,事事是好事。信能激發生命潛能,創造行動能力。
    一字真言:「知」。知是心的靈力,知是心的體。知是光明,不迷惑,不顛倒,身心得以安寧。


  20. 聞信是「一念同時」。「說必次第」故,非有時間的前後,
    聞佛願之生起:信知自己是生死流轉之凡夫。
    聞佛願之本末:信知彌陀因果他力,決能救度如我之惡人。
    佛願之生起是為生死流轉之凡夫,佛願之本末是攝取眾生因果二力。


  21. 信心與三業之關係:
    1.信心必然現於三業。
    2.三業難測有無信心。
    3.信心一味報謝千差。


  22. 今日之善,不能補昨日之惡;一生之善,不能補累生之惡。善是本分,但惡將如何?
    只有信佛,一切罪皆消。老老實實承認自己不能行善,而信佛獲得重生。
    沒有彌陀,沒有希望。彌陀願行,承當眾生一切罪惡。
    信靠彌陀,罪得消除,心靈才有真正的健康。


  23. 歡歡喜喜的信佛,罪得消除。罪得消除的平安,才是真正的平安。
    人性是脆弱的,而我自己比別人更脆弱。唯有信順彌陀,人才有救贖的可能。


  24. 行善如登,行惡如崩。要行善尚有惡同在,心有惡故。
    信佛有佛的力量,我們才能行善。內有良善生命,外有良善生活。行善有能,拒惡有力。
    信佛才有力量來行善與拒惡。信之後才講善惡,才行善有能,拒惡有力。


  25. 佛願真實,客觀存在。雖煩惱重重,然冷靜迴光返照,佛願依然存在,真實不變。
    信心者此,大安者此。


  26. 信是力。發現到絕對信賴的主人跟隨著,不覺間勇氣百倍地向前直往。
    不是自己的力量,是對主人絕對信賴的「信之力」。


  27. 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信與不信,不能同居一室,同負一軛。
    既信彌陀,就不要再煩惱。深知安樂在我心中,因彌陀與我同在。
    只有彌陀才能真正滿足人的心。彌陀就是生命的糧,信彌陀的永遠不渴。


  28. 人若知道他的需要,就會信彌陀為他的救主,
    因為唯有彌陀,能解決人生的苦惱,能滿足人生的需要。


  29. 依自然法則,人人都有一死,死後還有輪迴。
    人不想提起一件自然現象──死,是等於沒有追問過──生。
    信佛人的死是勝利的凱旋,新生命的延續。
    神識離體後,蒙佛接引,進入光明世界──無量光明土。


  30. 信從聞生,聞從佛生。信道從聽道來,聽道從佛的話來。信仰從聞開始,聞是由於佛的語言。
    信由聞佛語而生,佛的話能在人的生命裡產生信心。所以佛的話是信心的源頭。


  31. 事實──信心──感覺。
    不要靠自己的感覺,憑事實不憑感覺。
    是事實的火車頭開動我們信心的車廂。


  32. 得救是佛的本願名號,確知得救,是由於經中的語言。佛語不虛妄,佛語使我安心。


  33. 彌陀光明已攝取念佛人,因為佛是信實的,經是可靠的。
    阿彌陀佛的悲願引起我的信心,是阿彌陀佛的悲願使我永遠得救。


  34. 我沒有真實的信心,阿彌陀佛給我真實不變、金剛不壞的信心。
    並不是照著我們的信心,因為我們本來就沒有信心。而是照著我們從佛那裏所領受的信心。


  35. 真正的信心不能以別人的經驗為基礎,乃是以佛經上聖言量,佛的話為準則。
    信心以事實為據。若沒有佛的聖言量,我們的信心就成為海市蜃樓,沒有真正的根基了。
    不以感覺感受或感應體驗為信,以名號教理為信。
    信佛的話是救恩的重點,佛的話會成為我們的力量。


  36. 信心不在於我們情緒的高亢或平穩,而是依靠佛對他話語的保證。
    我們應不問我們自己的情緒如何,徵候如何,或信心有無,而只應問佛說過什麼話。
    信心就是在安靜中知道有佛,有救度,不憑感覺,不憑徵兆。
    當人仰望太陽時,他自己的影子就在他的背後。


  37. 雖然你信靠不住你自己的心,佛願卻是全然可信靠的,你當信靠彌陀的本願。


  38. 信心是根據佛的事實,及經典的可靠,不要根據我們的感覺,因為感覺容易改變。
    問題不是「你甚麼信」,而是「你所信的那一位是可信的」。
    得救不在乎你什麼信,而在乎你信誰。
    所謂信心,一般以為自己的心盡力去信是很重要的,而對信仰的對象毫不去考慮,這是天大的錯誤。
    信仰的重點,不在人這邊,而在佛那邊。唯有佛是絕對真實之故,無信心的我才有信,才能起信。


  39. 不真實而虛偽的東西,是不能建立起信賴關係的。我雖不真實,然而阿彌陀佛常真實。
    我心虛假,唯佛獨真。


  40. 信心不僅是一種主觀的心理狀態,因他常有客觀的事實根據,一個完全與主觀感覺無關的客觀事實。


  41. 信心以事實為據。事實乃是不變的,即使我們不相信他,他仍然是事實。


  42. 倘若我們相信感覺過於相信佛的語言,我們就是以佛為說謊者。


  43. 信心不是信靠信心本身,而是信靠佛經的事實,佛本願名號的事實。


  44. 若想得到信心,首先需要找到一個長久堅固、慈悲智慧而可信的事實,作為我們的根據。


  45. 我愈想看看我的信心,卻愈看不見。看錯方向了,所以找不到信心。
    信心和視線一樣,必須有對象,信心所依靠的對象,不是信心本身,而是因信得見的事物。
    信心不是來自對自己靈性的一再反省與檢討,經常注意心跳,只有使我們的心跳更不規則。
    只有當我們全心關注「佛是什麼」和「佛說什麼」時,信心才會成長。


  46. 信心就是不看自己,只看慈悲的佛。信心是不看環境,完全信賴佛的話語。
    不顧環境險惡,單單信靠佛的話。
    信心若常受外在的環境,或內在的感覺影響,是靈命不成熟的表現。
    信心的操練,就是要我們多想我們所信靠的救主彌陀,而少想我們的信心。
    信心就是只看彌陀,仰望他,想念他。信心就是靜下心來,安息在佛的平安裡。
    把信投入信箱之後,就任憑他去。把事情交給佛之後,就讓他去了,佛必成全。


  47. 信佛的人無界限,不分那種身份的人。叩門即入,與佛同座。
    信不在乎人的智慧,乃在乎佛的大能。信順勝過獻祭,信佛勝過供養佛。
    信則得到,已成就故。以信心祈求,用耐心等待。你的信心在哪裡?你就是個信心的容器。


  48. 信即是接納。接納彌陀作為我的救主。接納其功德在我內心,引導我的人生。


  49. 不應當說不會,應當相信,在人不能的,在彌陀凡事都能。


  50.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
    信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外在的舉動。信佛的人,腹中必有活水湧流而出。
    應當因信而活,不因感覺。


  51. 何謂重生:信佛,有新性情、觀點、生活。


  52. 紙花就是紙花,再怎麼漂亮,也不能飄出香味。
    真花就是真花,縱使缺了一瓣,一樣芳香撲鼻,引來蝴蝶。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