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讲演

  1. 2024龙年新春讲话
  2. 皈依开示(2023年11月11日新营)
  3. 庆祝弥陀圣诞暨净嵩法师往生二十周年纪念讲话
  4. 2023中元开示
  5. 剃度开示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2023年8月30日)
  6. 皈依.五戒.剃度开示(2023年7月18日)
  7. 阿弥陀佛依名号来救度众生(三)
  8. 谈净土宗志工的发心与行持(下)
  9. 谈净土宗志工的发心与行持(上)
  10. 2022中元开示
  11.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2.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3. 为净土宗志工干部讲话
  14. 清明节慎终追远与念佛(2022年清明节开示)
  15. 念佛超度之胜益
  16.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17. 阿弥陀佛依名号来救度众生(二)
  18. 阿弥陀佛依名号来救度众生(一)
  19.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必得超绝去
  20.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1.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2.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3. 2021中元念佛超荐法会开示
  24.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5.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26. 2019年弥陀诞开示
  27. 2020中元法会开示
  28. 志工四喻
  29. 人生是苦
  30. 生命无常三根本
  31. 两种深信、触光柔软、感恩欢喜
  32. 剃度开示(2019年7月7日)
  33. 中元节开示(2019)
  34. 剃度开示(2019年5月12日)
  35. 猪年话猪
  36. 剃度开示(2018年7月31日)
  37. 净土宗──往生净土成佛宗
  38. 受戒与持戒
  39. 趋向净土的关键密码
  40. 剃度开示(2018年3月24日)
  41. 二种成佛法
  42. 横超的净土法门
  43. 往生与预知时至
  44. 剃度及皈依开示(2017年9月19日)
  45. 往生极乐的条件(下.问答)
  46. 剃度开示(2017年8月18日)
  47. 往生极乐的条件(中)
  48. 往生极乐的条件(上)
  49. 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佛成佛
  50. 四十八愿分类归结
  51. 弥陀愿心的根源
  52. 净土宗的结论──宗旨四句偈
  53. 大慈悲五要点
  54. 慈心法门
  55. 念佛不妄语
  56.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脱离轮回之上
  57. 净土宗的根源
  58. 真正的孝行──托父母於阿弥陀佛
  59. 为何吃素?
  60. 略谈佛教的意义与净土宗之殊胜
  61. 「自省己过,善覆他罪,乐修慈心」
  62. 爱与佛命
  63. 不请之友
  64. 岁末聚餐对僧众的谈话
  65. 学佛的目的
  66. 说爱(二)
  67. 说爱(一)
  68. 念佛名号 学佛爱心
  69. 心平气和 无住生心
  70. 念佛超度 三涂众生
  71. 澳门净土宗学会 赞颂辞
  72. 「以诚感人」的意涵
  73. 第一届净土宗志工研习会勉言
  74. 慧净法师除夕团拜电话致辞
  75. 在心、在缘、在决定
  76. 佛教点灯的意义
  77. 念佛的方法与要领
  78. 念佛成佛的原理
  79. 佛在何处?
  80. 志工服务精神的内涵
  81. 净土行人应具备的根本知见
  82. 慈悲的救度
  83. 念佛生莲
  84. 三涂众生 念佛往生
  85. 信受弥陀救度
  86. 为新戒比丘开示
  87. 归依劝嘱
  88. 念佛的音调与心态
  89. 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
  90. 「澳门弥陀共修会落成法语」略讲
  91. 厌秽欣净 切愿往生
  92. 初机念佛群疑问答
  93. 简介净土宗专纯念佛的道风及心态
  94. 净土法门 理事互含
  95. 初学净土法门应有的认识
  96. 念佛人的「本尊」
  97. 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
  98. 念佛即圆满悲智功德
  99. 〈人有实德,天有奇报〉一文的启发
  100.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1. 如何真正圆满人生的目的
  102. 万行不凭凭念佛(二)
  103. 万行不凭凭念佛(一)
  104.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终直入涅盘城
  105. 弥陀名号 不可思议
  106. 守愚念佛 弥陀住顶
  107. 阿弥陀佛的救度
  108. 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
  109. 念佛方能消宿业
  110.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1. 阿弥陀佛 是何等佛
  112. 以佛为念 以净为归
  113. 念佛众生 摄取不舍
  114. 乘本愿船 登涅盘岸
  115. 净土法门 万法归宗
  116. 世间虚假 唯佛独真
  117. 一心念佛 无疑无杂

法义开示

  1.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三)
  2.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二)
  3.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一)
  4.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
  5.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九)
  6.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八)
  7.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七)
  8.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六)
  9.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五)
  10.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四)
  11.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三)
  12.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二)
  13.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一)
  14.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
  15. 弥陀净土的特色-超
  16. 《观无量寿经》概说(九)
  17. 《观无量寿经》概说(八)
  18. 《观无量寿经》概说(七)
  19. 《观无量寿经》概说(六)
  20. 《观无量寿经》概说(五)
  21. 善导净土教理的核心
  22. 净土宗带三法数
  23. 善导大师〈赞佛偈〉之深广内涵
  24. 善导净土教理特色
  25.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五)
  26.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四)
  27.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三)
  28.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二)
  29.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一)
  30. 《观无量寿经》概说(四)
  31. 《观无量寿经》概说(三)
  32.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
  33. 《观无量寿经》概说(一)
  34.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七)
  35.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六)
  36.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五)
  37.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四)
  38.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三)
  39.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二)
  40.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一)
  41.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
  42.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九)
  43.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八)
  44.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七)
  45.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六)
  46.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五)
  47.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四)
  48.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三)
  49.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二)
  50.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礼开示
  54. 「弥陀三约定」
  55. 为新戒弟子开示
  56. 净土宗「四不」
  57. 《无量寿经》大意(九)
  58. 《无量寿经》大意(八)
  59. 《无量寿经》大意(七)
  60. 《无量寿经》大意(六)
  61. 《无量寿经》大意(五)
  62. 《无量寿经》大意(四)
  63. 《无量寿经》大意(三)
  64. 《无量寿经》大意(二)
  65. 《无量寿经》大意(一)
  66. 《无量寿经》概说(续)
  67. 《无量寿经》概说
  68. 净土宗特色略说
  69. 净土宗宗旨略说
  70. 略说净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礼开示
  72. 自信教人信 担当向前行
  73. 成佛何时、极乐何处、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价值与意义
  75. 略说弥陀名号之义
  76. 为什麽净土法门是易行道?
  77. 净土宗是弥陀慈悲救度的法门
  78. 娑婆众生 无不是业
  79. 龙树菩萨往生安乐国
  80. 华光出佛
  81. 弥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场的灵魂
  83. 不问罪福 念佛皆生
  84. 弥陀诞辰念弥陀 (二)
  85. 弥陀诞辰念弥陀(一)
  86. 「名号的功德」与「念佛的利益」
  87. 「《大经》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极乐安身实是精
  89. 大悲传普化 真成报佛恩
  90. 相劝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经》「念佛度亡」之文略讲
  92. 口称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与佛,机法一体
  94. 净土法门的大根大本
  95. 何谓「一心不乱」?
  96. 略谈念佛方式与庄严道场
  97. 极乐无为涅盘界
  98. 如何真正纪念「弥陀圣诞」
  99.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
  100. 为回龙寺常住僧众开示
  101. 净宗宗旨与敦伦尽分
  102.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略讲
  103. 兼具胜易特色的纯正净土宗(问答)
  104. 兼具胜易特色的纯正净土宗(开示)
  105. 净土宗的几个名词略释
  106. 成佛如林的法门
  107. 善导大师-《观经疏》大愿业力与《大经》三誓偈
  108. 善导大师-略说善导大师「赞佛偈」之深广内涵
  109.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五)
  110.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四)
  111.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三)
  112.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二)
  113.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一)
  114.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四)
  115.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三)
  116.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二)
  117.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一)
  118.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四)
  119.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三)
  120.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二)
  121.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说
  123. 龙树菩萨《易行品》- 称名、易行疾至、不退转(二)
  124. 龙树菩萨《易行品》- 称名、易行疾至、不退转(一)
  125. 龙树菩萨《易行品》-易行品本愿释略解(三)
  126. 龙树菩萨《易行品》-易行品本愿释略解(二)
  127. 龙树菩萨《易行品》-易行品本愿释略解(一)

宗风

  1. 宗风学习(七)
  2. 宗风学习(六)
  3. 宗风学习一~五

临终开示

  1. 临终的殷切劝导叮嘱
  2. 娑婆旅程尽,辞别归莲乡
  3. 信顺弥陀救度

访问篇

  1. 辅仁大学宗教系所师生参访慧净法师记
  2. 传承的路_与越南团法师谈话

问答

  1. 为善导寺干部莲友开示(问答)
  2. 他力与因果,有矛盾吗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随缘的念佛?
  4. 如何从自觉愚恶契入弥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莲友问
  6. 於弘愿寺答僧众问

第十八愿善导释

  1. 第十八愿善导释(二十)
  2.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九)
  3.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八)
  4.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七)
  5.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六)
  6.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五)
  7.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四)
  8.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三)
  9.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二)
  10.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一)
  11.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
  12. 第十八愿善导释(九)
  13. 第十八愿善导释(八)
  14. 第十八愿善导释(七)
  15. 第十八愿善导释(六)
  16. 第十八愿善导释(五)
  17. 第十八愿善导释(四)
  18. 第十八愿善导释(三)
  19. 第十八愿善导释(二)
  20. 第十八愿善导释(一)

净土法门的核心

  1. 净土法门的核心(二十)
  2.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九)
  3.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八)
  4.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七)
  5.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六)
  6.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五)
  7.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四)
  8.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三)
  9.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二)
  10.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一)
  11.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
  12. 净土法门的核心(九)
  13. 净土法门的核心(八)
  14. 净土法门的核心(七)
  15. 净土法门的核心(六)
  16. 净土法门的核心(五)
  17. 净土法门的核心(四)
  18. 净土法门的核心(三)
  19. 净土法门的核心(二)
  20. 净土法门的核心(一)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

  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四、忆与念
  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着不能忘
  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二、闭关念佛的苦恼者
  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一、念佛先要认识佛
  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八)阿弥陀佛,是一尊现往东方的佛
  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七)阿弥陀佛,是一尊令众成佛的佛
  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六)阿弥陀佛,是一尊使凡入报的佛
  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报身报土的佛
  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四)阿弥陀佛,是一尊诸佛证诚的佛
  1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临终来迎的佛
  1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亲近增上的佛
  1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身心无碍的佛
  1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息三涂的佛
  1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九)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明无碍的佛
  1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八)阿弥陀佛,是一尊唯摄念佛的佛
  1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七)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六)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明名号的佛
  1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名体一如的佛
  1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四)阿弥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机法一体的佛(下)
  2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机法一体的佛(中)
  2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机法一体的佛(上)
  2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下)
  2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上)
  2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为作大安的佛
  2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阿弥陀佛,是一尊召唤众生的佛
  2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九)阿弥陀佛,是一尊不摈众生的佛
  2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八)阿弥陀佛,是一尊代众受苦的佛
  2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七)阿弥陀佛,是一尊以身为质的佛
  3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六)阿弥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3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3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四)阿弥陀佛,是一尊主动救度的佛
  3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狱的佛
  3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救度众生的佛
  3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阿弥陀佛,是一尊为大施主的佛
  3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九)阿弥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八)
  3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七)
  4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六)
  4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五)
  4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四)
  4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三)
  4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二)
  4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一)
  4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
  4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九)
  4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八)
  4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七)
  5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六)
  5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五)
  5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
  5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
  5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
  5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一)
  5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 目录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净土法门的核心(一)

──慧净法师2017年7月22日讲於圆光假日佛学班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学员、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的课程内容都是谈净土教理,题目是「净土宗的核心」。

  净土宗的核心来自哪里?在什麽地方?什麽是净土宗的核心呢?当然离不开净土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在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唯有这三部经是从头到尾、文文句句都在讲阿弥陀佛的悲愿、讲极乐世界的庄严、讲众生的念佛往生。所以说,净土宗的核心就在净土三部经当中。

  那这三部经哪一部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呢?就是《无量寿经》。因为《无量寿经》谈到阿弥陀佛发愿的动机、过程、内容,以及他成就了四十八大愿之後,成为怎样的一尊南无阿弥陀佛、成就了怎样的极乐世界,以及完成了怎样使十方众生往生的功德。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成佛的因果,以及众生往生的因果,都在《无量寿经》中。

  依据《无量寿经》所载,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之前,曾向世自在王佛述说他发愿的动机。在四十八愿之後,又有三誓偈,以三个内容来涵盖整个四十八愿,做为四十八愿的一个结论。所以,就核心、根本来讲,《无量寿经》就是净土法门的根本经典。

  《观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开展,也就是说,阿弥陀佛为了救度众生,针对众生的各种不同根机而开展出《观无量寿经》。

  就《无量寿经》来讲,它的核心主要在讲「法」,什麽法呢?就是阿弥陀佛救度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而《观无量寿经》主要在讲「机」,也就是法所要救度的对象(根机)。

  而《阿弥陀经》可以说是《无量寿经》与《观无量寿经》的结论,把《无量寿经》的「法」,与要救度的对象──「机」,讲在短短一千八百五十八个字的《阿弥陀经》当中。所以《阿弥陀经》就是在讲弥陀救度之「法」,与众生被救之「机」。

  我们今天要谈的「净土法门的核心」,就是要探讨《无量寿经》中的四十八大愿,尤其是四十八大愿当中的根本愿。因为,凡事或理都有一个根本,四十八个大愿含摄了无量无边的功能,然而它的根本是在哪一个愿呢?就在第十八愿。

  第十八愿是讲所有众生都能够容易地、平等地往生极乐世界,进入报土,当下成为一生补处的等觉菩萨。这一种功能、力用是在第十八愿,所以第十八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根本来源。

  可以说,能够让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那个愿、那个教理,才是净土宗的核心。

  为什麽?因为佛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讲发展佛教而宣扬佛法,也不是为了阐述宇宙人生的真理而宣说佛法,而是为了使众生都能够离开六道轮回,使众生都能够成佛,这才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的目的。释迦牟尼佛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始终都在引导众生解脱六道的生死轮回,能够快速地像他那样,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正觉佛果。

  所以,四十八愿不论其内容再怎麽样地广泛、深奥、浩瀚无涯,不论境界再怎麽样地高深、微妙,如果不能使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话,那四十八愿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因此,归根结本,佛法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解脱生死轮回而快速成佛;而解脱生死轮回,快速成佛的唯一方法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是净土法门的核心,其实这也是佛教的核心。

  接下来,要跟大家研讨的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

  其实,说到「核心」,没有比让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更核心的了。那怎样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呢?有条件吗?如果有条件,是哪些条件呢?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对我们来讲,我们做得到吗?请大家先翻开《净土宗教章》第57页──往生极乐的条件。我来念一遍:

 

往生极乐的条件

  弥陀净土再怎麽「极乐」、「安乐」,如果不能令我们往生,等於画饼充饥,毫无意义。

  往生极乐的条件,依据第十八愿所言: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此三十六个字之中,「至心」、「信乐」、「欲生」、「念佛」是往生极乐净土的要素、条件,具备这四项条件,就能够往生。

  然而这四项条件,有学者解释得很繁琐、很驳杂,反而令人不易明白,而不得要领。其实它的道理很简单,很容易明白。亦即只要真正(至心)地「信受弥陀救度」(信乐),真正地「愿生弥陀净土」(欲生),真正地「专称弥陀佛名」(念佛)。如此而已,既简单明了,又易解易行。

  极乐净土既然那麽美好,谁不向往,谁不「欲生」?除非不信之人。所以,前提是信。「至心」的「信」,自然就有「乐」,并且至心「欲生」,此後只要专一「念佛」便可。这便是「信、愿、行」的内容,资粮虽有三个,但最後归结在「行」,就如善导大师所说「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又说「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浅而言之,这麽殊胜美好的净土,令人喜乐愿生。「至心信乐」是真正相信,而生欢喜。「欲生我国」是愿生弥陀净土,一旦往生,必至灭度,证入涅盘。「乃至十念」是只要念佛,不必另夹余法,简单容易,故念佛往生的净土法门,由古至今被广赞为「易行道」。

  有信就有乐,有乐就有欲生,有欲生就有念佛,有念佛就有往生;出发点在於信。

  只要「信乐」、「欲生」、「念佛」,必定往生;弥陀大悲,一点都不为难任何众生。往生弥陀净土的条件,就是这麽简单,这麽容易,有条件等於没条件;美好的极乐世界,白白地送给任何众生,由此可知,弥陀的救度是「主动、平等、无条件」,是至极的慈悲。

  往生极乐的条件,再约而言之,只有二项,一是「欲生」,愿生极乐;二是「念佛」,平生之机上尽一形的念佛,临终之机下至十声、五声、一声、一念的念佛,亦得往生。

  「欲生」与「念佛」的前提在信,信受弥陀救度,信受极乐殊胜,信受念佛必生。既然信受而「欲生」,则「念佛」根本不是问题,只要开口念佛,有谁不能?若是哑巴,或是病人,也可心中念佛。念佛不是问题,则往生也就不是问题;既然不是问题,即是简单、容易、浅显,不繁琐、不困难、不深奥,不论何人都能做到,都能达成,都能无碍往生。

  至於犯「五逆诽谤正法」者,除非至死不悔,才会不能往生。因为使逆者不逆,谤者不谤,正是佛教的精神所在,也是弥陀大慈大悲的目的。如《观经》下品下生之五逆罪人,临终至心念佛,当下众罪消灭,往生极乐净土。可见犯五逆罪,只要至心悔改而念佛,依然往生弥陀净土。诽谤正法者,也是如此。

  这麽说是有事理根据的,比如诸经中释尊降伏外道的事蹟,比比皆是。外道因所见不同,多有谤法者,然皈依佛陀,依教奉行之後,亦能入圣得果。何况五逆即含谤法,若不谤法,何来「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故五逆谤法,除非至死不悔,否则回心皆往,不会因为一经犯逆犯谤,就永被舍弃,不蒙救度。故《庄严经》言「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善导大师《法事赞》言「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第十八愿成就文说:「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往生」多麽容易,「住不退转」多麽容易。「容易」是净土门之所以称为易行道的真义所在,这是弥陀威神功德的最高表现,致使十方诸佛皆共赞叹。如《大经》下卷言: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

  「威神功德」即是弥陀救度众生的力量,力量广大,致使十方世界任何众生往生容易,证果容易。如此容易,诸佛怎能不赞叹、不劝往?然而众生仍然不信,可见罪业之深,业障之重。

  有学者弘扬净土法门,往往将易行道与难行道混为一谈,把往生的条件讲得很高、很难,使念佛人望洋兴叹,半途而退;不免上违弥陀发愿的本怀,下误众生得救的机缘。其实,能使无力之人往生、绝望之人获救,如下品下生的根机,只靠念佛,亦能远离轮转之域,还归涅盘之乡,才是弥陀佛为众生发愿的本怀,也是易行道的真正精神所在。

  第十一愿说: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九愿说: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第十一愿保证灭度,「灭度」是入涅盘,则生死之苦消灭,而进入绝对安乐自在的境界,等於是成佛。

  第三十九愿保证灭度之前身心快乐,无忧无苦,毫无烦恼(漏尽)。

      极乐圣众有这两项保证,这两项保证就够了,足够满足我们所能想像的最高希望。

  四十八愿中,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第十一愿与第十八愿。

  第十一愿保证,一旦往生极乐,全部都能成佛。

  第十八愿保证,十方世界任何众生,只要愿生称名,必定往生。

  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极乐净土,都是化生。《大经》下卷说明「胎生」「化生」。

  胎生是:「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化生是:「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

  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至心信乐」当然没有「疑惑心」,也就是「明信佛智」,「佛智」即是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智慧与能力。任何众生,只要念佛,必定往生,正是弥陀「威神功德,不可思议」之所在。「乃至十念」之念佛就是「作诸功德」,因念佛是无上功德故,而「信乐欲生」就是「信心回向」。故相信念佛必得往生,而念佛往生,都是化生而非胎生。

  极乐世界的众生,其身心相状如何?以下三段经文,略可说明:

  《大经》「依正涅盘」之文:

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於无为泥洹之道。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无量寿如来会》「无差别相」之文:

         极乐国土,所有众生,无差别相;顺余方俗,有天人名。

  《大阿弥陀经》「同证涅盘」之文:

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诸生阿弥陀佛国者,皆於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便自然长大。亦无乳养之者,皆食自然之饮食。其身体亦非世间人之身体,亦非天上人之身体;皆积众善之德,悉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甚姝好无比。

   

  这纯粹是就第十八愿来讲往生极乐的条件。前面就有提到,第十八愿是四十八愿的根本、核心,也是十方众生都能够容易、平等往生的愿,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再探讨有关第十八愿的内涵。刚才所读的这一篇文章只是对第十八愿约略提过而已,至於背後的深义如果没有人解说,恐怕不容易明白,所以再发一份讲义──「弥陀名号度生,众生称念必生」来为大家说明。(讲义附於文後)

  这张讲义共引用十八段,最上面都有序号,下面有十七、十八、二十、三十四,这是《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中,有关名号度生的愿文,底下没有标示序号的,虽然不在四十八愿当中,可是仍在《无量寿经》中。

  从这十八段《无量寿经》的愿文与经文,就可以容易、扼要、明确地看出阿弥陀佛是以什麽救度十方众生。阿弥陀佛以什麽为条件呢?就是以名号、以他本身的佛名──万德洪名,来利益、救度十方众生。

  这一句名号,从文字上来看就是六个字,从声音来听,就是一个声音,不论文字也好、声音也好,要如何救度我们呢?就是让我们去忆佛、念佛,称念这一句名号,想念这一句名号,或者听闻这一句名号,就这麽简单、容易;听闻、称念、心中忆念都可以。总之,不论如何,都离不开这一句名号,那就非常简单、容易了。

  这都是有根有据的,不是凭口空说的。根据在哪里呢?就在四十八愿当中,是阿弥陀佛亲自发的愿,是释迦牟尼佛所介绍的,在这些愿文当中,都有「称我名字」「闻我名号」。

  我们看最後两段文:

由上列所引《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之中,有固定的定型句「闻我名字,……」,总共出现十一愿之多,而「闻我名号」或「闻其名号」及与「称念佛名」的相关愿文与经文也有七句之多。

其内涵显示:阿弥陀佛以其名号利益、救度一切众生,任何众生只要闻信弥陀佛名或称念弥陀佛名,今生能获得种种利益,将来能往生弥陀净土,可说弥陀名号非常神妙,正如《称赞净土经》所说:「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这里所引用的《称赞净土经》就是《阿弥陀经》。因为《阿弥陀经》有两部,一部是鸠摩罗什翻译的,也就是我们平常熟悉课诵的,这一部共有一千八百五十八个字,很简短,适合诵念。另一部就是这里所引用的《称赞净土经》,是由玄奘大师所翻译的。 也就是说,在中国留下来的《阿弥陀经》有两部,由两个人在不同的时代所翻译,虽然在翻译的经文用字上有一点不一样,可是精神、内涵大致是一致的。把两部经并列在一起,互相参考,这一部经没有提到的,或者是看不懂、不明了的,藉由另一部经的译文,互相参照,就能融会贯通,也就能够理解了。

  在《称赞净土经》中,很清楚、明白地说,这一句名号是一句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的名号。其实,在《无量寿经》中就有很多的地方是称赞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既然不可思议,当然就超越有量、超越有边、超越有限,无量、无边、无限的,才是不可思议。

  讲义第二页,标题是「弥陀名号度生,众生念佛必生」。这张所引用的,不只是《无量寿经》,也有《无量寿经》的同本异译,也就是《庄严经》;同时,也引用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对於第十八愿的解释。

  「弥陀名号度生」,最根本的就是在第十八愿,要了解第十八愿,就必须参照释迦牟尼佛的解释。释迦牟尼佛对第十八愿的解释称为「第十八愿成就文」,现在大家看讲稿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第一段是《大经》的第十八愿,也就是本愿的愿文;第二段是第十八愿成就文。愿文共有三十六个字,成就文共有四十个字,不管三十六个字或四十个字,文字上都是两两相对的,意思也是一致不二的,只是进一步说明而已,第十八愿成就文就是对第十八愿的文字内涵再做进一步地解释。现在我们就以第十八愿的文字来理解第十八愿背後的涵义。

  第十八愿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成就文: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
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有关第十八愿的愿名,也就是愿的名称,有好几种。因为第十八愿的功能有好几种,有几种功能就有几种名称,不过,最中肯的名称是「念佛往生愿」五个字。《无量寿经》中并没有「念佛往生愿」这五个字,那为什麽说第十八愿是「念佛往生愿」呢?这是善导大师的解释。那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有这五个字吗?也没有,既然没有,怎麽可以说是善导大师的解释呢?因为虽然没有这五个字,可是有这五个字的意思在。

  善导大师对四十八愿当中的根本愿──第十八愿,解释的法语非常多,其中,善导大师说:「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这里所说的「众生」,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十方众生」;「称念」就是第十八愿所说的「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就是称名念佛,众生「乃至十念」地称念弥陀佛名,就必得往生。因为第十八愿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意思就是说,众生称念而不能往生的话,阿弥陀佛就「不取正觉」,也就是不成佛;必须直到众生念佛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了,他才会取正觉,才会成佛。

  请问各位,阿弥陀佛成佛了没有?(众答:成佛了。)也就是说,法藏菩萨已经成佛了,而且於今十劫了,那我们念佛会不会往生啊?(会。)必定往生。所以,善导大师就简洁扼要、铿锵有力、毫不模糊、毫不模棱两可地说「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善导大师在另一段法语,针对第十八愿又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上尽一形」就是上尽一辈子;「下至十声、一声等」,就是下至临终才念十声或者一声就断气。只要这样的念佛,「以佛愿力」──以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力量,就「易得往生」──就容易往生极乐世界。

  所谓一辈子的念佛,就像我们从现在一直念佛,然後不退到临终,这就是「上尽一形」;如果临终的时候才遇到有人跟他讲念佛往生的道理,他跟着念佛,但也只不过念了十声,或是一声,就断气了,那他能不能往生呢?(众答:能。)为什麽呢?因为阿弥陀佛有这样的愿──第十八愿,「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很明显的,这一段话就是在解释第十八愿,所以第十八愿叫做「念佛往生愿」,就是依据善导大师的解释而来的。在这里,我只不过是短短地引用这几句而已,如果再看善导大师广泛地解释第十八愿的法语,就会更清楚。

  要成为净土宗的念佛人,首先应该详细地来了解第十八愿的内容。如果一个念佛人不了解第十八愿,那麽往往要专一念佛是不太可能的,要安心地念佛也同样不太可能,甚至要生起现在念佛将来必定往生极乐世界的信心,也不太可能。为什麽呢?因为念佛必定往生的道理,只有讲在四十八愿当中的第十八愿,没有讲在第十九愿,也没有讲在第二十愿,更没有讲在其他的愿当中,因为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本怀。

  佛讲经说法是看对象的,对象不同,就有「随自意」跟「随他意」的不同。「随自意」的「自」,就是自己,也就是随佛本身的意思。「随他意」的「他」,就是对象、对方根机,针对对方根机的高低、利钝,而讲说不同的内容。那麽,第十八愿可以说是「随自意」,是从阿弥陀佛的内心直接、畅怀流露出来的,唯有第十八愿才是这样,第十九愿、第二十愿就不是这样了,是随各个不同的根机而讲的。

  换句话说,四十八愿当中,摄受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有三条,就是第十八愿、第十九愿和第二十愿。这三个愿,也叫做「摄生三愿」,就是救度众生往生极乐的三个愿。其中,随阿弥陀佛自己的心意,本来的愿,就是第十八愿,也就是根本愿。所以,一个念佛人,若要安心地念佛,对念佛有信心,对往生能够肯定,不会忐忑不安、有所怀疑、有所忧虑的话,就必须要了解第十八愿,所以,第十八愿非常地重要,因为它是根本、是核心。

  当然,阿弥陀佛的愿,总共有四十八个,以第十八愿为「根本愿」,其他的四十七愿,就叫做「欣慕愿」。什麽是「欣慕愿」呢?就是让我们欣慕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让我们感动於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由於欣慕,而导归於第十八愿,专一念佛。

  为什麽呢?因为极乐世界不论再怎麽样的清净庄严,再怎麽样的微妙殊胜,再怎麽样的安稳、快乐,阿弥陀佛不论再怎麽样的慈悲、智慧、崇高、伟大,如果不能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能让我们接触、亲近阿弥陀佛的话,对我们来讲,就变成是可有可无了,因为跟我们没有关系。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一节课就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待续)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