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converter
pdfconverter
pdfconverter

佛仍佔相當的地位,為了突出持名念佛,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強調:「今此

稱念佛的重要性:

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

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專讀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

一心專注思想、觀察、憶念彼國二報莊嚴;

若禮,即一心專禮彼佛;

若口稱,即一心專稱彼佛;

若讚歎供養,即一心專讚歎供養。

是名為正。

又,就此正中,復有二種:

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遠,念念不捨者,是名正

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餘諸善,悉名「雜行」。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

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觀經疏》)

善導大師將諸行分為正行與雜行,又將正行分為正定之業與助業,其中「一

心專念彌陀聖號」為正定之業,說明只有持念佛名才是往生淨土最好的方法。

但是,善導大師樹立以口稱念佛為「正定之業」,必須回應當時「別時意」

的學說。《攝大乘論》卷中認為佛說法有四種方便之說,即平等意、別時意、別

義意和眾生樂欲意四者,其中,「別時意」質疑佛說持誦名號即得無上菩提和發

願即得往生彌陀淨土,皆是為了勸勉懶惰者的權宜方便之說。道綽大師曾對「別

時意」說進行了別解,認為念佛可以即生淨土,乃是指有宿因的,沒有宿因的則

不能即生。而善導大師則認為《阿彌陀經》中明確地提出「執持名號,一日乃至

七日,一心願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迎接往生。」善導大師認為,

34

《觀經》,即以觀佛三昧為宗,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善導大師還把眾生的諸善萬行分為「正行」與「雜行」兩種,其中又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