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偶然間看到佛光山新近不清的人事真是數不勝數。然而,不
出版的書,書名為《八宗祖師》。一管什麼事情,只要說的人多了,往往理
眼掃過封底上的宣傳語,赫然讀到介就成了「史實」,無怪乎有人說:】
紹慧遠大師的一段文,忽然感覺哪裡「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不對頭,文字這樣寫道:「二十一歲
依道安大師出家,五十歲在廬山創建
東林寺。為《無量壽經》《觀無量壽
經》等淨土經典做了完備的註解,組
織專修念佛的白蓮社,後世尊為中國
淨土宗初祖。」在我印象中,廬山慧
遠大師並未曾給兩部經做過註解呀!
大師往生的時候,《觀經》尚未譯
出,何來註解之舉?倒是歷史上有另
外一位慧遠大師曾為這兩本經做過
註,即是隋朝的淨影慧遠大師。也許
作者把兩位不同時代的「慧遠大師」
混為一談,將兩人誤認為一,才出現
這樣的錯誤吧!
由此,讓我忽然想到,或許歷
史上的「訛史」便是由此而來。中國
是一個自古以來就特重歷史記錄的民
族,本身又有著非常悠遠的歷史,一
件史實,本不如是,而因為書史人種
種原因下的誤寫、誤記,說的人多
了,於是也就如是了;本如是,經過
誤傳、誤說,說的人多了,也就不如
是了。過去資訊不發達,資訊只靠書
紙抄刻,魯魚豕亥,更如家常便飯,
加之寫史人不同的觀點立場,史上說
淨土宗雙月刊 │
【
宗
學
論
佛教史也不例外。比如有史說
善導大師往生時墮地而亡,其實這既
不符合大師教化的風格,也與大師的
身分不符。此必定是後之作史之人,
將屠戶受大師教化墮地往生之事,無
端安在了善導大師的頭上。細考早期
的大師傳中沒有一本典籍說到這樣的
事,而出現這種說法則是很晚的,
這樣的書史者實在是對後人不負責任
的。
佛光山一直在推廣佛法文教事業
上著力甚多,在當代華人佛教圈中有
著巨大的影響力,尤其本書又是一本
通俗普及常識類書,相信定會有廣泛
的讀者群,為了避免「說的人多了,
也便如是」,筆者覺得頗有必要讓世
人更清楚地瞭解兩位不同的「慧遠大
師」。
先說「廬山慧遠」
廬山慧遠大師是東晉人,生於
西元334年,卒於西元416年。大師
俗姓賈,雁門樓煩(今屬山西)人。
他少而好書,十三歲就跟隨舅父令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