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converter
pdfconverter

這個行又分兩種:聞思和正修。

聞思是「聞說阿彌陀佛」。

正修也分為三點:一是行體,你修行什麼,你的體是什麼,就是「執持名

」;二是行時,時節是怎樣的,就是「若一日……若七日」;三是行相,修行

時是什麼樣的相狀?就是「一心不亂」。這樣把它分得細一點。

接下來,這樣的根機,這樣的行法,有什麼樣的利益。這個利益,又分為

臨終和命終利益。臨終是「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就是

「佛聖現前」。命終有什麼利益?就是「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這樣看,這張圖表就很清晰。當然,這張圖表還可以更詳細,比如說機這

裡,「明正因」,首先是說「舍利弗」幾個字,「舍利弗」這句是告命。告命下

面是正說。「機」也有告命,也有正說等等,這樣就比較複雜一點。

(三)《法事讚》

《法事讚》是善導大師的著作之一,是以偈文的形式解釋《阿彌陀經》。我

們對《阿彌陀經》這段經文的理解,主要是依據善導大師的《法事讚》,這是我

們學習的一個根本依據。

自古以來對《阿彌陀經》的解釋非常多,有十幾種甚至幾十種,最有名的就

是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和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我們這次學習,是依據

善導大師的《法事讚》。

為什麼以前沒有人這樣依據呢?因為善導大師的《法事讚》在中國失傳一千

多年。我們現在專依善導大師,那當然以大師的《法事讚》作為依準。所以,我

們在解釋經文的時候,首先引用《法事讚》。

1.釋當文

我們來看經文。

第一句「舍利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下面有一個括弧,

括弧裡面有一段說明:「此句原屬上段。今為方便對照偈釋,移至本段。」這句

淨土宗雙月刊 │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