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人也能往生。雖然往生,但如這個「作諸功德」,如果只看文
法
義
闡
釋
經文說「不了佛智、不思議智、
不可稱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
這麼多的智也就是這句名號而已,他經文的原意很明顯,是佛作諸功
不相信,只是猶信罪福,還信種種善德。我們若真能修諸功德就不是娑婆
惡因果,修因植福。世間法中常說,世界的凡夫了,就不必佛來救度我們
善惡有報,這是世間的因果,他相信了。這個功德是佛做的,圓滿了以後
這些,於是修行善本,修行世間法,就放在六字洪名中,所以並不是讓我
淨業三福或是發出大菩提心,乃至於們去修去做,而是「明信」。明信什
明心見性後修諸功德。他雖然修行功麼?明信佛智,明信勝智,明信諸功
德,卻把佛的功德(萬德洪名)推到德。
一邊,自己修行,導致雖然往生,結
果卻在胎宮之中。這在《無量壽經》
中是第十九願根機的人,在《觀經》
中是修定散二善的,在《小經》中是
屬於少善少福的――自己再怎麼修行
能比得上彌陀的修行嗎?不能,所以
是少善少福。
疑惑心修諸功德,就是用自力修心。信心能迴向嗎?信心裡面又有什
行,這是一種人。麼呢?有功德,因為你信的這句名號
另外經文說:「若有眾生,明
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
向。」這種人就是十八願的根機。能
相信這句名號是名體一如的境界,佛
的智慧就展現在我們所稱念的六字洪
名之中。
68
經中所說,「生彼宮殿」,不能立即字表面,通常會誤解,以為是眾生在
見佛聞法。作諸功德,也就是「誰相信佛的智慧
了,誰就去做功德」――這樣理解就
錯了。
「若有眾生」是主詞,「明信」
是動詞,以下的都是必須明信的內
容。明信什麼呢?就是明信佛的智
慧,明信佛的功德,也就是一句「南
無阿彌陀佛」。你相信了,緊跟著
「信心迴向」,迴向就是讓你發願,
往生極樂世界。你拿什麼迴向?信
裡面有功德。信心和名號合成一了。
古德說,以果地覺為因地心,阿彌陀
佛以果地的正覺功德作為我們的信
心,這個信心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是
六字洪名給我們信心,我們把六字洪
名迴向到極樂世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