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都有「護法菩薩」之稱。書名也極其接近,無怪乎後人一不留
廬山慧遠大師的這個譽稱來自於鳩摩神就混淆一起了呢。理
羅什大師,羅什稱其為「震旦護法菩】
薩」,因為大師曾寫下著名的《沙門
不敬王者論》,有效地協調了當時佛
法與王權、王法的關係,推進了佛教
的中國化,影響深遠。而淨影慧遠被
稱為「護法菩薩」,則來自於一段歷
史。其時北周武帝意欲廢佛,召五百
位高僧於皇宮中,皇帝廢佛言出,眾
僧屏息默然,唯有慧遠大師絲毫不計
個人生死,犯顏抗辯,據理力爭,竭
力阻止廢佛,誓死捍衛佛教。雖然廢
佛運動未能因此而止,但大師錚錚鐵
骨,拳拳護法之心,令今天的我們讀
之尤為感動唏噓。
五、廬山慧遠大師著有《大乘大
義章》,淨影慧遠大師著有《大乘義
章》,兩部著作僅一字之差。前者是
廬山慧遠大師與鳩摩羅什大師一系列
信函往來合集,後者則是淨影慧遠大
師所作的條列佛教經典中各種名相、
分門別類地闡述佛學義理的一部著
作,可說是最早的佛教百科書,最早
佛學辭典的雛形。
兩位「慧遠大師」,名同,籍貫
同,所偏重修學佛法也有重疊部分,
都有著揚名歷史的護法之舉,著作中
淨土宗雙月刊 │
【
宗
學
論
其實,古人大概正是看到了這
麼多容易混淆的點,才為了區別兩位
「慧遠」,稱前者為廬山慧遠,為後
者起了很多的名字以示區別:如隋慧
遠、隋遠、小遠、北遠、淨影慧遠、
淨影寺慧遠等等,然而至今很多人
仍舊將此「慧遠」作彼「慧遠」,彼
「慧遠」作此「慧遠」。
為了保證歷史的清晰準確,讓後
人採史有信,擇法有據,我們還是有
責任要將混淆的說清楚,含混的說明
白。作文寫書之人更宜謹慎下筆,精
思細考,審析博參,方不至於以訛傳
訛!
南無阿彌陀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