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converter
pdfconverter
pdfconverter

只是,這裡有一個誤區,有人誤解,認為:既然強調念佛,就

念佛是就往生來講的,而持戒是每一個人應盡的本分。譬如在

家眾,如果受五戒、菩薩戒,那就要守他已受的戒;出家眾有比丘

戒、比丘尼戒,也都應隨個人的本分而持戒。而且學佛的人本身都必

然有一種向上、向善、向淨、去惡行善、修身養性的心,同時要淨化

社會、服務人群,要發菩提心、勸進行者,只是這些和往生根本是兩

碼事。

簡而言之,念佛是就往生來講的,其他這一些是做人的本分。

所以不是強調念佛,就表示不持戒,甚至可以破戒,不是這樣的。而

且念佛者更能體會佛的慈悲,阿彌陀佛如何愛我們,我們也就如何愛

人;阿彌陀佛如何為我們,我們也如何為人。我們之所以求生極樂世

界,難道是逃避或者去那裡享樂嗎?都不是,是為了更有能力來救度

眾生,所以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有一句話說:「不怕不會說法度眾

生,只怕不成佛」,因為成佛就自然會說法度眾生;進一步說,不怕

不成佛,只怕不往生淨土,因為一旦往生淨土就一定成佛。

四、問:既然往生都是化生,怎麼解釋「九品」呢?

答: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沒有提到九品,第十八願內也沒有九品之說,

但是《無量壽經》有說到「三輩」,《觀無量壽經》也有說到「九

品」,但不管是三輩或九品,都是一樣的,約而言之是三輩,展開就

是九品,再展開就是八十一品,再進一步展開就是無量品。

那為什麼會說三輩九品呢?是就兩方面來說:

一方面是就還沒有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根機」來講輩品。譬

如出家眾,以三輩來講就是在上輩;在家眾分有能力和沒能力的,就

是在中輩和下輩;再展開的話就有善、惡,所以就有九品、八十一

64

表示不用持戒、不要禪定、不要深入經藏。怎麼會做這樣的解釋呢?

如此解釋很離譜,好像除了念佛,其他都不用做了,如果這樣,那要

不要吃飯?要不要穿衣服?其實彼此是沒有衝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