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converter
pdfconverter
pdfconverter

(四)凡夫入報的方便施設──指方立相

的行者,提出了「指方立相」說:

或有行者,將此一門之義,作唯識法身之觀,或作自性清淨佛性觀者,其意

甚錯,絕無少分相似也。既言想像,假立三十二相者,真如法界身,豈有相

而可緣、有身而可取也?然法身無色,絕於眼對,更無類可方,故取虛空以

喻法身之體也。

又,今此觀門等,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總不明無相離念也。如來懸知

末代罪濁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如似無術通人居空

立舍也。(《觀經疏》)

「方」指方位,此指西方,「相」指「阿彌陀佛相好」。善導大師說既然法

身無色,凡夫就無法直觀,就必須依靠使凡夫能夠集中注意力的形相,就是要指

方立相。為凡夫指明方位,樹立形相,以使凡夫「住心而取境」集中心力修持往

生西方極樂世界。那種離開具體形相的修持實踐,猶如沒有神通力的人,想在空

中建造樓閣一樣,完全是一種空想。善導大師針對「群生障重,真佛之觀難階

的現實情況,提出了「指方立相」,為凡夫修持淨土開啟了方便之門。

四、「凡夫入報」的宗教意義

中國佛教的發展,大體經歷了經典佛教和民俗佛教兩個階段,而善導淨土宗

的創立,是經典佛教向民俗佛教轉折的一個重要標誌,從這個意義上說,善導在

中國佛教史上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善導大師之後,中國淨土教漸次趨向了禪

淨合一的方向。但是,淨土宗對中國民間社會產生重大影響,主要源自曇鸞、道

綽、善導一系,尤其是善導確立了淨土宗把教化平民百姓為主要對象作為宗旨。

善導大師「凡夫入報」思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但是這一宗教承諾

並未因時代變換而喪失它的宗教意義。如張澄基先生在《淨土今說》中,站在佛

教修行者的立場上的感慨:

36

善導大師指明西方極樂世界為凡夫的最終歸宿,這對凡夫的修持極其重要。

但是淨土在哪裡?善導大師批評了當時「唯識法身之觀」與「自性清淨佛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