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又言:「託佛願以作強緣,
宗
學
理
論
佛法有五種不可思議,其中佛力最不可思議,而佛力之不可思議,正是指彌陀的
大悲救度之力。
如今善導大師的《觀經疏》之所以被稱為《楷定疏》,正是大師完全站在
彌陀佛力救度的立場,楷正了聖道門古今諸師的誤解,判定其是非。大師於跋文
言:
某今欲出此觀經要義,楷定古今。
所謂古今之「古」是「古說」之意,指善導大師以前著作《觀經疏》之淨影
寺慧遠、嘉祥寺吉藏、天臺宗智顗等之論說。「今」是「今說」之意,指大師之
時代繼承淨影嘉祥等論說之人及攝論家之說,大師諱號示尊,統稱以上諸人謂之
「諸師」。「楷」是楷正、規範,「定」是決定義理之是非;亦即決定義理之是
非,作為後世之範本謂之楷定。
由於淨影寺等古今諸師,以聖道門自力教的觀點解釋淨土門他力教的《觀
經》,不能把握《觀經》的真實義,因而《觀經》真義隱晦,釋尊本懷不彰,彌
陀佛力不顯,淨土弘傳受阻,凡夫往生之道閉塞。善導大師見此情形非常痛心而
言:「自失誤他,為害茲甚。」乃向彌陀、諸佛乞求冥加以撰寫此書,判定古今
對《觀經》所解釋的是非,以顯明《觀經》之正意。果然正當開始撰寫此書之
時,每夜夢中都有一位聖僧,前來指授玄義科文。故此書一出,《觀經》真義,
猶如杲日當空,朗朗然徹照大地。釋尊素懷,彌陀願力,徹露無遺,念佛之人,
如雨後春筍,遍滿長安。是以古德言:「善導獨明佛正意。」亦即在當時佛教界
中,只有繼承曇鸞大師、道綽大師之正脈的善導大師,顯明釋尊宣說此《觀經》
的真正目的及《觀經》的正確意趣,因此大師之疏稱為「楷定古今之疏」。
又,此疏是諸佛所證明勘定之書,故亦名《證定疏》,其跋文云:
一句一字,不可加減,欲寫者一如經法。
14
致使五乘齊入。」自力他力迥然不同。而《觀經》正是淨土他力往生之經,彌陀
佛力救度之法;非為聖者所說,乃是為凡夫所說之經。以佛力故,凡夫之韋提悟
無生,極重之惡人生極樂。這全靠彌陀佛力救度,絲毫不靠凡夫自力自得。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