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可能有人不明白。如果以善導大師十七段科文來講,它沒放在當段的經文
法
義
闡
釋
人俱會一處」,下面打了個括弧,黑體字,「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
生彼國」,就是善導大師在分科的時候,這句話是放在第八段的,放在「生皆不
退」這段。但是在這段當中,善導大師沒怎麼解釋,為什麼要放在這一段?是有
它的作用的。
既然善導大師把它放在這一段,應該說有善導大師所要表達的內涵,他要表
達極樂世界的境界非常高,是一生補處菩薩的境界,是生皆不退的境界;這樣高
的涅槃國土的境界,少善根福德因緣是不能往生的。它是一個反差的對比,所以
它是接著上面那一句,「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個是上善之人才能到
的地方,少善根福德因緣怎麼能去往生呢?這句話放前放後,是有講究的,這裡
是顯示涅槃國土的高妙之處,是反顯、反襯。
為什麼把它挪到下面這一段呢?因為善導大師有一首偈子,這首偈子太有名
了,如果這句經文不放在這裡,這首偈子可能大家看起來感到沒有根。是哪一首
偈子呢?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這段話就是為了方便對照這首偈子的解釋。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這個「隨緣雜善恐難生」,就是解
釋這一句的。但是善導大師的解釋往往後跨前,前也照應到後面,是貫通式的,
這樣放在這裡。因為這首偈子我們經常引用,所以把它挪到這裡,作一個說明,
讓大家瞭解,《淨土宗聖教集》也把這一句放在這裡。
《法事讚》對前面這段經文,有兩首偈子來解釋,這兩首偈子,一個是「釋
當文」,然後是「勸念佛」。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48
中,而是放在上一段的結尾了。
我們翻到前面就很清楚了。看前面這一句,「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