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
宗
學
理
論
大師解釋「第九觀」所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之益,即是
「稱名念佛」之益,亦即以「念佛」即是「稱名念佛」;除了上面所言「一向專
稱彌陀佛名」之外,其文尚多,如《觀經疏》釋「第九真身觀」之「光明遍照十
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的經文而言:
問曰: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有何
意也?
答曰:此有三義:
一明「親緣」: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
見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彼此三
業不相捨離,故名「親緣」也。
二明「近緣」: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也。
三明「增上緣」: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
迎接;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讚念佛功能。
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十方恆沙諸佛證誠不虛也。
又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此例非一也。
以上可知:釋尊於《流通分》所言之「持無量壽佛名」,及善導大師所釋之
「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之文,不只是整部《觀經》的結
論,也是一代佛法的總結論,既上承《大經》第十八願之本願正旨,也開啟了無
問自說的《小經》之由序。
(摘自《觀經四帖疏綱要》)
26
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亦可知凡《觀經》中所說「觀想」之利益,亦皆在稱名念佛之中,是故善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