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淨
土
宗
藝
意走筆,比如僧袍上的衣褶,有的因
飽含水分而漫暈擴張,有的稍稍枯澀
而叉開筆鋒,甚至墨色不均,濃淡錯
落,乍看似乎有些「笨拙」。其次,
再看開臉的墨線:臉部的輪廓、鼻
端側翼、眼睛、雙眉,無不是用筆大
膽,充滿不確定感,似乎下一秒就會
暈染開來而怪誕變形,讓人第一眼的
感受就是不怎麼「悅目」的。這些部
分如果我們一一別觀,顯然絕不會是
繪製佛像所能允許的,因為有損佛像
的莊嚴。然而畫家技巧高明,毛筆勾
勒的地方,佛面清秀自然,整體格調
也清新高雅,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幾乎是偶然天成的。所以最初所看
到的不安的筆觸、引以為憾的「敗
筆」,恰恰成了一種意想不到的反
襯,相得相成。恰如站在鋼絲上的表
演藝人,平衡不墜――假如一般人也
這麼去仿效,那絕對是一敗塗地了。
在粗亂之間見高妙,這正是齊白多的想法:衣袍的整體造型,其實更
石之所以為齊白石吧!像山水畫中的岩石,因而舉止動作自
但縱然是這樣,畫面上的聖畫
元素畢竟還是被抹去了,比方說金
剛座、寶蓮台、寶蓋、佛周身光明等
淨土宗雙月刊 │ 105
術
】
等,以致於看不出那是「佛」。這或
許是齊白石對佛教、僧人有所嚮往,
懸為理想,欲隱逸習靜而把自己投影
在畫面上,卻又不願意涉入太多,因
而取其幾分的相似,以便寄藏自己更
然地融入了山水,而畫面上留白的空
間又像在水邊林下、山水巖壑,或者
說到底,根本就是齊白石老人日夜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