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經》之下下品說到一生造惡之凡夫,臨終苦逼,遇善知識,教以十聲念
宗
學
理
論
釋而曲解佛說,則是自失誤他,為害不淺。《觀經》易被曲解,以為既是凡夫,
又是極惡,怎能往生?若能往生,必非凡夫惡人;因此以聖者判定九品往生機,
如下圖:
判定九品往生機是聖者,凡夫無份,完全失去淨土門「凡夫為本」的旨趣,
滅卻佛說《觀經》的真意。對此大師慨然糾正之,大師於《玄義分》「和會門」
首先以道理立論顯明其非,其次就《觀經》之文,以凡夫為本位的經說證明之,
而作結論說:
看此《觀經》定善,及三輩上下文意,總是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但以遇緣
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何者?
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
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
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
以惡業故,臨終藉善,乘佛願力,乃得往生。
如下圖:
16
佛,當下華臺迎接,非常莊嚴地往生極樂。像這種佛說,這種勝景,不是一般常
識所能理解的。曇鸞大師說:「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所以佛怎樣講就要
怎樣信,直心是道場。若以常人之耳,測度非常之言,甚至為了作凡夫合理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