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converter
pdfconverter
pdfconverter

緣,以便給足善巧,隨時去調化、救加援手、主動前來作不請之友、最

度他,讓他投入佛的懷抱中,獲得永後迎往淨土的阿彌陀佛,給世人以親

恆的安樂,完全突顯阿彌陀佛救度眾切、自然之感。

生之不可思議,正是:

一坐無移亦不動,徹窮後際放身光。歲之後所作,畫風更趨於簡淡,有時

靈儀相好真金色,巍巍獨坐度眾生。古拙,故阿彌陀佛像的神態淡化了莊

阿彌陀佛巍巍獨坐,亦分身無

數,以光明名號散布法界,主動去調

攝眾生。

這幅席地而坐的阿彌陀佛,雙

臂前屈,背部微微佝僂,濃墨鬚眉,

更似一平常老人,若非畫中「無量壽

佛」題字,幾乎不知所畫為佛像。

這樣的阿彌陀佛似聖似凡,這種

「似與不似之妙」的畫風,或許正是

齊白石著重「意趣」的體現。幸而暗

合道妙,巧妙地體現了阿彌陀佛的慈

悲救度:此時的阿彌陀佛,非遠在十

萬億國土之外,也不再是遠離塵俗、

秘不可知、僅讓人仰望禮拜的佛,而

是示現凡夫之相,和光同塵,與眾生

一體不離的佛。且看那神情怡和、思

104

視十方眾生,慈眼遍觀有否稱念我名念眾生的阿彌陀佛像,或許這正是齊

號之人;又似在靜候眾生,觀察因白石理想之中,能與百姓親近,且欲

由於佛畫作品多為齊白石八十

嚴感,代之以老人自身所有的純樸、

天真。但不管是巧是拙,文人作畫最

重視「趣味」,「趣味」又出於「性

情」,「性情」則在馳騁筆墨間流

露,他的筆下有自我、個性,畫在人

在,境在情在,於是本該是莊嚴的佛

像,也隨處見到他自己的身影。

從宗教的角度而言,按照傳統

佛畫的規矩,墨線本身應當是功能性

的、中性的、自我節制的,只要人物

輪廓清晰完整,優美悅目,就應該適

可而止,不宜越格表現,以免破壞畫

像的神聖性。

但齊白石筆下的「無量壽佛」

像,一眼所見,不僅缺少墨線應有的

內斂、約束、嚴謹,又是興之所至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