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2024龍年新春講話
  2.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3.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4. 2023中元開示
  5.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6.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7.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8.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9.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0. 2022中元開示
  11.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2.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3.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4.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5. 念佛超度之勝益
  16.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17.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18.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19.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0.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1.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2.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3.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26. 2019年彌陀誕開示
  27. 2020中元法會開示
  28. 志工四喻
  29. 人生是苦
  30. 生命無常三根本
  31.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2.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3. 中元節開示(2019)
  34.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5. 豬年話豬
  36.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37.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38. 受戒與持戒
  39.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0.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1. 二種成佛法
  42. 橫超的淨土法門
  43. 往生與預知時至
  44.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5.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46.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47.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48.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49.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0.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1. 彌陀願心的根源
  52.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3. 大慈悲五要點
  54. 慈心法門
  55. 念佛不妄語
  56.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57. 淨土宗的根源
  58.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59. 為何吃素?
  60.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1.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2. 愛與佛命
  63. 不請之友
  64.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5. 學佛的目的
  66. 說愛(二)
  67. 說愛(一)
  68.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69.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0.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1.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2. 「以誠感人」的意涵
  73.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4.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5. 在心、在緣、在決定
  76. 佛教點燈的意義
  77.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78. 念佛成佛的原理
  79. 佛在何處?
  80.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1.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2. 慈悲的救度
  83. 念佛生蓮
  84.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5. 信受彌陀救度
  86. 為新戒比丘開示
  87. 歸依勸囑
  88.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89.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0.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1.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2.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3.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4.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5.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96. 念佛人的「本尊」
  97.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98.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99.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0.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1.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2.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3.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4.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5.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06.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07. 阿彌陀佛的救度
  108.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09.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0.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1.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2.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3.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4.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5.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16.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17.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下)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中)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上)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下)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上)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慧淨法師2014年2月1日(大年初二)於弘願念佛會開示

 

 

       有句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但對修行人、念佛人來講,則應是「每逢佳節倍感無常」。

 

       歡聚團圓的大年夜已經在大前天晚上過去了,大年初一最為歡樂的時光已在昨天過去了;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省親,母女團聚的日子,有的用過了午餐,就提起行囊回到原來的地方去了,即使難得在家裡母女團聚,歡喜的過春節,也只不過兩三天、三四天,就又要說一聲再見。所謂「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世上無不離的親人」,再怎麼樣的繁華,最後還是回到寂靜,再怎麼樣的絢爛,最後還是回歸平常。

 

       繁華、熱鬧、感動、踴躍是一時的,最後還是覺得平凡、平淡、平實才是最能長久的,也就是「平常」。

 

       有無常觀的人,就會追求永恆;有罪惡觀的人(也就是真實知道自己面貌的人),就會尋求救度。所以我們對於無常及本質──「罪惡」的事實必須要實際的去體會、理解。一個修行人,真有無常觀、罪惡觀的體會與感觸,當他獲得了彌陀的救度(救度觀)之後,他的念佛一定是主動的、恆常的、專一的,而且必定像淨土宗特色所講的,是「平生業成,現生不退」的。

 

       如果從小就有深刻無常感,這樣的人可說是有善根,甚至是過去世就已經學過佛了。以我個人為例,我小時候對無常就有很深的感受,從唯識學等流因、等流果來看,可見我過去世也是學過佛的。怎麼講呢?我國小畢業之後就沒有考初中,因為我小時候很愚鈍,不會讀書,成績往往是倒數一、二名,根本沒有資格考初中,但也正因為這樣,讓我有機會去讀私塾,接受古代的傳統教學。那時候從《三字經》、《人生必讀》、《昔時賢文》、《千字文》、《孝經》、《四書》、《幼學瓊林》、《古文觀止》,一系列讀下來。

 

       由《人生必讀》這個書名,就可知裡面的內容是生而為人非讀不可的,不讀就不能明理,就難以好好的為人處事。《人生必讀》裡面就有幾句話,能讓人體會無常觀,乃至提昇因果觀念。如:

父母恩深終須別,夫妻恩愛也分離,
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

 

       這幾句話文字很淺白,意義也很容易理解。父母、夫妻、兒女、兄弟,這麼恩愛的家人都不能夠永遠在一起,有一天一定必須分別、離開,一看就非常的令人傷感。又說:

無不破之家,無不敗之國。

 

       又說: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這些文句雖然很淺顯,小時候讀誦吟詠的時候就感覺很合乎真實的人生,因為一個事實──有一天,我的祖父會死,我的祖母會死,我的父親會死,我的母親會死,我也會死;如果有兒女的話,兒女、孫子、曾孫、玄孫都會死。所以長大後接觸佛學,就非常的肯定與相應,直覺佛法所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因此機緣來時就現出家相,走上出家修行的道路。人都會死,但要如何死得其所,死而復生?要如何離開生、離開死,獲得永遠常住,這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必讀》又有兩句話說:

壞事勸人休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

 

       小的時候讀到這兩句,心就有警惕,知道不可以做壞事,頭上是有神明的。由於這兩句話的警醒,對自己的行為就會加以注意,所想的、所講的、所做的,到底是不是壞事?如果是壞事的話,神明是會責備的,閻羅王是會審判刑罰的。可是再怎樣的約束身心,再怎樣的勵志想行善、想行好,可是細細的、寂靜的反觀自省,深刻覺得人心的本質其實是惡的。

 

       人在年紀還小的時候,心靈單純,對於無常比較會有敏銳的感觸,長大之後,這顆心被五欲所矇蔽,為了謀職、為了結婚、為了創業、為了應酬,對無常的感觸慢慢變成鈍化,不敏銳了。

 

       唐朝時代有位悟達國師,《三昧水懺》就是他作的。他十世都生為高僧,小時候對無常的感受就很深刻,他有一首詩說:

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唯餘一朵在,明日定隨風。

 

       春天日暖,百花齊放,可是到了秋冬「花落萬枝空」,即使還有一朵沒有掉落,但總有一天會掉落的,不可能永遠不掉,所以說「明日定隨風」,這是悟達國師小的時候所做的,可見他無常觀的深厚。

 

       日本有一首和歌與悟達國師這一首偈子相似,他說:

散る桜 残る桜も 散る桜

 

       櫻花的花期只有十五天,一年中的其他三百五十天都是無花的枯萎期,顯得很醜陋,最後春天暖氣、陽氣旺的時候,它就會開始開花,但頂多也是半個月左右。半個月之後就會凋零、快速墜落,所以說:「散る桜 残る桜も 散る桜」即使還有一朵、幾朵還沒有掉落,但終將還是會掉落的。

 

       昨天有講到四種馬,其中第一種良馬是見鞭影就知道要跑。同樣的,無常觀深厚的人看到花開、花落,就曉得人生是無常的。既然世間是無常,那什麼是「常」?什麼是「永恆」?進一步就會去追求宇宙人生的哲理,所謂「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人生真實的面貌是什麼?人生的目的?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意義?他就會去思維這些道理。

 

       人生不是為了傳宗接代,而是為了了脫生死。也就是說,生存不是為了創業上班,不是為了結婚生子,不是為了應酬,不是為了觀光,不是為了喜樂;生存有生存的終極目的,就是解脫生死輪迴,其他的只不過是生存之中隨緣所需的;但這一些其實我們都沒有缺少,我們缺少的就是彌陀的救度。因為只有彌陀的救度才能達成人生的目的,獲得解脫。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只有成佛才能離開生死輪迴,獲得永恆、自在與安樂,但以我們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達成的,善導大師就說:

垢障覆身,無由顯現。

 

       眾生皆有佛性,但我們的佛性被貪瞋癡以及深厚的業障覆蓋,因此沒有辦法顯現;而且生生世世到今生今世──到今天這個時候,我們一直都是罪惡生死凡夫,從來沒有解脫過,即使將來也沒有出離之緣。淨土法門的根基是建立在這樣的無常觀、罪惡觀之上的。有了這樣的無常觀、罪惡觀,他才會尋求解脫;學了佛就會尋求他力,也就是佛力的救度。所謂「他力」就是「佛力的救度」。

 

       在春節期間,一般人都是去走春,可是大家卻是來道場念佛,利用短短五天的時間,培養念佛的習慣,聽聞彌陀的救度之法,增長自己的福慧,消除自己的業障,使今年能夠真正的萬事如意、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這是有佛緣、有善根的。也因為這樣,所以要好好「把握」這樣的因緣。

 

       怎麼「把握」呢?譬如靜坐念佛之前,都會提示大家「正身、端坐、閉目、專心、念佛」,因此大家就閉目或斂目,這樣才能真正的專心念佛,而且要「開懷暢念」。也就是說,閉目(或斂目)的同時就是都攝六根,誰來了,誰去了,有什麼動靜,都不去看、不去聽,唯一只有聽自己念佛的聲音。所以念佛如果從方法上來講的話,妙竅就是「聽」,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能夠念得清楚,聽得清楚,就能夠都攝六根,就能將這一句佛號的淨念念念相續,相續不斷。

 

       繞佛的時候也是一樣,身體放輕鬆,腳步隨著節拍,還是專心聽自己念佛的聲音,眼睛不東張西望,專注在這一句佛號上,這樣一枝香念下來,因為都攝六根的關係,就會有寂靜的心境;有寂靜的心就會有愉悅的感覺;因為寂靜、愉悅,就會變化氣質、改變性格。平常剛強的個性,凡事起情緒、發脾氣的個性,凡事會計較、比較的個性,在寂靜的當中就會轉化。

 

       如果一個人在道場念了五天佛,或者念了七天佛,念了七七四十九天的佛,甚至念佛念了一年、兩年、三年,可是個性絲毫都沒有改變,就表示他沒有真正在念佛。

 

       所以,大家要養成念佛的習慣,也要曉得念佛的方法。若以次序來講,第一就是要有「至誠懇切的心」,第二就是要「聽」──口念耳聽,心念心聽;再者若雜想很多,就用十念記數,十念念完了,又從第一句開始記到第十句…十句…十句……,心就只有這一句佛號,沒有其他的念頭。

 

       怎樣把念佛變成習慣呢?所謂「習久成性、習慣成自然」,能夠養成習慣的話,不必要求,不必勉強,就會任運、自然而然的,行、住、坐、臥,時處諸緣都念念不捨。

 

       如果是天天有來道場念佛的人,就依照剛剛所講的,坐念時就閉目或斂目。閉目較能夠專心、專注,可是有的人容易火氣上升,因此可以把眼睛稍微張開(三分目),這樣就比較不會有火氣上升的情形。如果昏沉,就可以張開眼睛;如果散亂,就要斂目或者閉目,可以靈活運用。繞佛也是一樣,眼睛只看自己前面,人來人往都不管,只是專注念佛,這樣久而久之,自然就能成為習慣。

 

       我們繞佛時的念佛節奏是六字四步,速度要緩慢,不要太快;因為心是隨著身的,如果身體晃動,心也會跟著晃動,所以步伐要緩慢,不要太快。如果覺得四步比較散亂的話,那寧可六字兩步。因為緩慢,就有寂靜的心、專注的心;如果散亂的話,腳步就會踏錯,所以聲音隨著念佛的心,腳步又隨著念佛的聲音,這樣一步一步,一句一句就比較不會亂。這樣一七下來,會覺得不管什麼時候,自然腦海中就有這一句佛號(除非動腦筋,腦筋動過了,還是會回到佛號中);一七不成熟,二七;二七不成熟,三七……或者七七四十九天,或者是兩個月、三個月這樣下去,就會養成念佛的習慣。

 

       只要養成念佛的習慣,動腦筋的時候就動腦筋,腦筋一動過,自然心中就會浮起佛號,不知不覺地、不假思索地、自自然然地從內心湧起「南無阿彌陀佛」。

 

       在道場念佛中場休息的時間,也儘量不要交談,更不可閒言雜語,因為念完一枝香,心是很寂靜的,可是與人聊東聊西之後,佛號就被打閒岔了,那豈不是很可惜嗎?所以大家在這裡念佛,中午用餐的時候不要交談;用餐完了,也爭取時間休息,不要彼此交談,否則要養成純熟的念佛習慣就會比較困難。

 

       另外,念佛的調子也要統一,不要改變,因為一改變心就會浮動、會亂。念六字就專念六字,不要改變,改變也會亂。譬如一整天下來,念佛很純淨、很寂靜、很專,最後迴向的時候突然用唱的,歌曲的旋律就會在腦海來回震盪,佛號就跑掉了。因此,我們要養成「寂靜念佛,念佛寂靜」,把這一句佛號念成習慣,存在心中。

 

       不過,這是就念佛的技術面來講的,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並沒有立這些條件,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是靠這一句佛號,靠阿彌陀佛的力量,不是靠我們的功夫。只是如果將念佛養成習慣,個性就會改變,個性決定命運,個性改變,命運也會改變,同時也比較能夠身無病苦、預知時至。一般能夠預知時至、身無病苦的人,往往都是常常念佛而且個性都很謙和的人。

 

       春節期間大家沒有到外面去走春、觀光遊覽,而是到道場來過一般人感覺孤獨、寂靜、無聊的念佛,這是很有善根的,因此請大家好好珍惜這個殊勝因緣,善自把握念佛的要領,養成念佛的習慣。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