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土文库 > 净土宗文集
top

净土宗文集

淨土宗文集

  1. 善导大师的净土教及其周边
  2.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3
  3.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2
  4.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1
  5. 五浊增时多疑谤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权示现
  7. 阿弥陀佛的形貌
  8. 《净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国净土宗发展史实
  10. 关於《阿弥陀经》的「执持名号」
  11. 译经史
  12.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一则
  13. 向死而生的净土法门
  14. 试析《观经疏》「化前序」
  15. 昙鸾道绰树净土宗万世不拔之基
  16. 昙鸾与道绰
  17. 量子力学证实:弥陀净土真存在
  18. 净土泛论
  19. 净土感言
  20. 净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试论道绰时教相应的净土判教理论
  22. 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
  23. 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
  24. 善导念佛思想的基本内涵
  25. 善导教学与宋代净土教──特别以对天台宗的影响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净土教与善导
  27. 中国净土教之时代区分
  28. 论昙鸾的净土思想
  29. 论《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30. 道绰净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净土宗的判教论和中国祖师观
  32. 道绰、善导与唐代净土宗
  33. 净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35. 玄中寺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净宗二祖道绰和《安乐集》
  37. 「凡入报土」辨正──《安乐集》研学劄记之四
  38. 称名本愿探意——《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三
  39. 「圣道与净土」辨析——《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二
  40. 「约时被机」解读——《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一
  41. 再读《往生论注》
  42. 昙鸾在净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确立莲宗十三位祖师的过程及其释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黄金纽带
  45. 穿越千年,为师作证
  46. 论善导大师的佛学思想与净土宗的教义特徵
  47. 道绰《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48. 离业力自然入无为自然之捷径
  49. 纯正的净土法门能使十方众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讨
  50. 昙鸾大师
  51. 净土高僧昙鸾法师的风范
  52. 论净土宗的成立及其实际创始人的确立
  53. 慧远与善导之念佛
  54. 辨析信愿称名求生净土是否为「儜弱怯劣」?
  55. 昙鸾、道绰、善导三大师的净土学说
  56. 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
  57. 善导净土思想之特色
  58. 净土祖师昙鸾与念佛法门
  59.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60.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後世传承
  61. 日本净土宗简介
  62. 论净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学以致用」——谈谈教理研究
  64. 善导「要弘二门判」辨析── 要弘二门是伪命题吗?
  65. 自家宝藏 失而复得
  66. 鉴真大师净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与净土宗
  68. 善导大师及其净土思想
  69. 道绰《安乐集》探略
  70. 不测之人与不测之《注》
  71. 昙鸾大师历史地位再探讨
  72. 中国人口头心头的阿弥陀

中国净土教之时代区分

作者:道端良秀、翻译:佛可法师

       後汉桓帝时,西域僧支娄迦谶来汉,译出了《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至此开始了净土经典的传来,此後渐渐促进了净土教的勃兴,至今已经过了一千八百年。在此期间,中国净土教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

 

第一期:准备时期
第二期:立教时期
第三期:融合时期
第四期:衰颓时期

 

       当然,这只是概括性的区分,其中还要进一步细分,先暂且如此分类。

 

       第一期 准备时期

       这个时期是从净土经典传来以後至隋末,前後四百五十余年间,包含了後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等。而在此时期,建立了净土教的基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译出了净土三部经以及其他经典。

 

       首先,就《无量寿经》来说,历来说有五存七欠,十二种译本。其中,前十种是刘宋以前译出的,後两种是在唐宋时被翻译出的。《观无量寿经》,有三种译本,三种都是在刘宋以前译出的。还有三种《阿弥陀经》的译本,有两种是在刘宋以前译出的,一种是在唐代。

 

       这样,净土经典早就在南北朝以前被多次翻译了,还有作为傍明净土经典的《般舟三昧经》《观佛三昧经》等等经典,也主要是在这个时期译出的,这就为下一个立教时期完成了第一手的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在北魏时期,菩提流支三藏译出了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正是这部《往生论》的译出,给中国净土教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昙鸾大师注解此论,着作了《往生论注》二卷,最终为下一个时期道绰、善导净土教的大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隋代的天台智者、净影寺慧远、嘉祥寺吉藏等人对净土教的研究以及对净土经典的注疏,都为净土教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准备时期最让人值得注意的,是庐山慧远念佛结社的白莲社。一百二十余人,寄思於西方,以愿生净土为志,以慧远为中心,集结在庐山东林寺,其中,实际上也集合了许多不知名的人。这不仅在净土教史上,甚至在整个中国佛教史上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因此把这个时期划分为净土教的准备时期,是存在相当大的争议的,而之所以要把它划分为准备时期,是因为如下理由。

 

       大体来说,庐山的结社念佛,其中心完全是慧远一人。虽然因为慧远的德望以及崇高的人格,以致一百二十余人集合在一起念佛,最终建立了白莲社,但这完全是特殊的,不是一般化的,也就是说不是净土教民众化的结果,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因此,中心人物慧远一离世,结社就忽然绝迹了,这就是它特殊化的一个佐证,而并不能认为净土教是作为一个社会宗教在流行。当然,白莲社留给後世的影响是如何之大,现在已毋庸赘言了。如此,这是第一点理由。

 

       还有,从慧远的净土教义来看,可以得出结论,其为善导易行易修的称名念佛之外的要门思想的展开。若以这样的考虑来看,不管是结社还是教义,都是立教时代的一项准备工作。

 

       第二期 立教时期

       唐代三百年,笔者将其称为立教时期。由於前期经典译出的完成、诸师对经典的研究以及结社等的准备工作,这个时期净土教渐渐地普及化了,道绰、善导的出现,最终完成了净土教作为念佛一宗的独立。

 

       道绰禅师《安乐集》中的圣净二门判释,实际上是净土教的独立宣言。而善导大师的《四帖疏》被尊为楷定古今之疏,意味着净土教独立的完成。事实上,善导大师正是中国净土教史上一颗千古不灭的明星。

 

       至此,唐代善导的净土教已经完全是作为一个社会的教派而深入浸透到一般大众了。在前期,净土教并未广泛普及开来;而这个时期,则展现出了其本来的面目,完成其作为一个教派的使命。

 

       这样,中国的净土教由道绰、善导完成了一宗的独立,之後又由於怀感、法照、少康等流派的念佛弘法,呈现出满巷皆是念佛之声的盛况。

 

       实际上在唐代,净土教与其他诸教一样,也发展到了顶峰。在这点上,除了赞叹道绰、善导两位高僧的功绩外,同时也不能忘记受到道绰、善导两位大师影响的上述几位大师,以及迦才、慈愍、飞锡等的极大功绩。实际上,唐代的净土教由於高僧辈出而日益隆盛。

 

       而得到如此发展的净土教,由於唐末武宗废佛事件,与诸宗一样都蒙受了巨大的打击,再也不能见到昔日的盛况了,至此这个时代落下了帷幕。

 

       第三期 融合时期

       融合时期是指五代及宋代的三百余年间。这个时期的净土教虽然还在延续前代的净土教,但是毕竟已经没有善导大师当时的隆盛境况了,而只是藉着余势来贯通整个时期。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考察的话,作为特殊的净土教,也可以见到它兴盛的景象。这一时期的净土教失去了善导大师净土教的绝对性、纯粹性,吸取了禅、天台、华严的思想,变得不纯正,即与诸宗融合了。这样与诸宗融合的净土教就是以後净土教的特色。

 

       这样的倾向,不是在这个时期突然出现的,早在唐中叶以後就出现萌芽了。进入这个时期後的净土教,则完全是与各宗的融混调和的产物。

 

       纵观这个时期净土教的代表人物,慈云遵式、四明智礼、孤山智圆等都是宋代天台宗的大家,永明智觉、慈觉宗颐、慈照子元是禅宗的俊杰,灵芝元照、戒度则属律宗的人。如此来看,净土教是怎样的状况便可以想像出来了。或者是天台与净土,或禅与净土,或律与净土等各个混合起来的教法,又或是双修,或合行,或融合,或调和起来的行法,而以念佛一法建立的净土教在这个时代已不复得见了。这样的倾向不仅仅是在净土教内,可以说宋代以後的佛教都是各宗融合的。

 

       虽说这样的净土教失去了其纯粹性,但是这个时期的净土教仍与禅宗一样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由於东晋时代慧远白莲社的影响,在进入这个时期後,到处可见念佛结社的活动,僧俗团体平等集结念佛,这证明了净土教作为宗教而深受广大民众欢迎。

 

       第四期 衰颓时期

       这个时期指的是元明清以及现代的七百五十年间。宋代的净土教只剩下名字,而到了元代,受到当时被称作国教的喇嘛教的压迫而渐渐失去影响力,最终及至今日的地步。

 

       这个时期净土教的代表者,有元代的普度,明的袾宏、智旭,清的行策、彭际清、周梦颜等,当然他们也都是站在前代融合、合行的思想上的,与其他一般的佛教一样,渐渐地衰颓以至今日的地步。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即使是在迈向衰颓的佛教中,最有影响力的,在一般民众中普遍弘传的,依然还是念佛的教法。

 

       以上试分四期,以概观净土教史,但是这只是大致区分,还有许多值得商讨的地方。

 

(本文为佛教学者文章,非本门法义阐释,仅供参考。)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