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土文库 > 净土宗文集
top

净土宗文集

淨土宗文集

  1. 善导大师的净土教及其周边
  2.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3
  3.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2
  4.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1
  5. 五浊增时多疑谤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权示现
  7. 阿弥陀佛的形貌
  8. 《净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国净土宗发展史实
  10. 关於《阿弥陀经》的「执持名号」
  11. 译经史
  12.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一则
  13. 向死而生的净土法门
  14. 试析《观经疏》「化前序」
  15. 昙鸾道绰树净土宗万世不拔之基
  16. 昙鸾与道绰
  17. 量子力学证实:弥陀净土真存在
  18. 净土泛论
  19. 净土感言
  20. 净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试论道绰时教相应的净土判教理论
  22. 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
  23. 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
  24. 善导念佛思想的基本内涵
  25. 善导教学与宋代净土教──特别以对天台宗的影响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净土教与善导
  27. 中国净土教之时代区分
  28. 论昙鸾的净土思想
  29. 论《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30. 道绰净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净土宗的判教论和中国祖师观
  32. 道绰、善导与唐代净土宗
  33. 净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35. 玄中寺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净宗二祖道绰和《安乐集》
  37. 「凡入报土」辨正──《安乐集》研学劄记之四
  38. 称名本愿探意——《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三
  39. 「圣道与净土」辨析——《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二
  40. 「约时被机」解读——《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一
  41. 再读《往生论注》
  42. 昙鸾在净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确立莲宗十三位祖师的过程及其释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黄金纽带
  45. 穿越千年,为师作证
  46. 论善导大师的佛学思想与净土宗的教义特徵
  47. 道绰《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48. 离业力自然入无为自然之捷径
  49. 纯正的净土法门能使十方众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讨
  50. 昙鸾大师
  51. 净土高僧昙鸾法师的风范
  52. 论净土宗的成立及其实际创始人的确立
  53. 慧远与善导之念佛
  54. 辨析信愿称名求生净土是否为「儜弱怯劣」?
  55. 昙鸾、道绰、善导三大师的净土学说
  56. 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
  57. 善导净土思想之特色
  58. 净土祖师昙鸾与念佛法门
  59.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60.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後世传承
  61. 日本净土宗简介
  62. 论净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学以致用」——谈谈教理研究
  64. 善导「要弘二门判」辨析── 要弘二门是伪命题吗?
  65. 自家宝藏 失而复得
  66. 鉴真大师净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与净土宗
  68. 善导大师及其净土思想
  69. 道绰《安乐集》探略
  70. 不测之人与不测之《注》
  71. 昙鸾大师历史地位再探讨
  72. 中国人口头心头的阿弥陀

「约时被机」解读——《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一

冯巧英

 

       净土思想从汉末佛教西来之始,便已传入我国。诸佛净土中,阿弥陀佛净土在大乘经籍中记载最多且最详细,因此往生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净土最是论证真实。

 

       东晋时,慧远大师在庐山结社,依般若三昧经,精修念佛三昧。百余年後,北方北魏高僧昙鸾在西河玄中寺倡二道二力说,着《往生论注》、《略论安乐净土义》、《赞阿弥陀佛偈》等弘通他力念佛、持名念佛。当其时,毋论南北,弥陀净土信仰盛行一时,净土学说活跃,异说纷呈。

 

       西河禅师道绰(以下简称大师)於昙鸾大师圆寂後六十多年慕名参谒玄中寺,感於昙鸾大师道风,专修净土。大师住锡玄中寺三十六年,特重称名念佛,修行笃敬,倡数豆念佛,又制木患子数珠,教信众掐珠念佛。为後世念佛珠首创者。一时三根普被,道俗向风,西河三县(晋阳、太原、文水)七岁以上人都诵念「阿弥陀佛」。大师着《安乐集》力驳当时种种异说,对愿生净土是否为取相,是否为「别时意」,弥陀净土是化土、报土,回向义趣等,引述五十余部经文予以破解,为末法时代众生开示了出离生死的要路。《安乐集》成为净土宗判教理论的重要经典。

 

       《安乐集》上、下两卷,共分十二大门,上卷三大门,下卷九大门,每一大门各分若干节,多则如第一大门有九节,少则如第十二大门仅一节,全书共三十八节。名为《安乐集》,标举出宗旨在阐明安乐净土的宗义,劝导往生西方安乐净土。《安乐集》义理有四要点:

 

一、约时被机说。

二、圣净二门判。

三、称名本愿说。

四、凡入报土论。

 

       第一之「约时被机」可谓是净土法门判教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安乐集》开首提出「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大师阐述道:「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相乖,难修难入。」并引证《正法念经》:「行者一心求道时,常当观察时方便。」理论基础是《大集月藏经》关於佛灭度後几个五百年佛法淩替的教诲。後世常依此经将佛入灭後之时代依次称为正法时代、像法时代与末法时代,虽每个时代具体时间说法不同,但一致认为:正法时代教行证具全,有佛之教,有修此教而证果之人;像法时代,唯有教行而无证果者;末法时代则佛法衰微,教徒相互诤讼,不过还有少量善法,佛法尚存一脉。大师强调,他之时代已是末法时代,因悲悯众生,所以谆谆劝归净土。

 

       大师强调当其时是末法时代,与他所处具体社会时期大有关系。大师生於西元562年,为北齐武成帝河清二年,之前百余年北魏太武帝灭佛历时七年,令汉末以来盛传之佛教遭受第一次重创。大师十四岁时(西元577年)出家,次年,北周建德六年,武帝灭北齐并宣布废佛,境内四万余所寺院全改为宅第,财产被官厅没收。焚毁经像,僧尼三百万,迫令还俗。刚入佛门一年的大师不知如何躲过这一劫难的,但不难想见於他烙印之深。入隋,虽佛教复兴,但炀帝骨肉相残於前,荼毒万民於後,隋末天下大乱,物欲横流。大师都一一经历,对当时流行的「末法」思想,可谓亲身经历。基於这种深切感受,大师才选择了易行的净土法门。「末法时代」就是当时的「时」。

 

       汉末至隋的数百年间,也被称作译经时期,亦即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又有鲜活的变异性和现实性。外来文化首先要和中华传统思想相融合,才能流布,之後,又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履,才能久行不衰。大师如此重视「时、机」,除他的亲身经历外,还基於中国传统对「时、机」的认识。

 

       《安乐集》开宗明义提出的「约时被机」第一曰「时」。中国上古时期「时」的概念很具体,指季节、季度、历法、时候、时辰等等。而大师在第一大门第一节阐述的:「计今时众生,即当佛去世後第四五百年……」观其内涵,这个「时」,就不是单指时间,而和春秋战国以来所说的「势」意义相近了。考「势」,在《尚书》里就有,「无依势作威。」指的是权力、威力,并慢慢变为一种对大趋势的清醒认识。最具代表性的莫如唐柳宗元的《封建论》,以「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後人对势的理解,已成为一个非常抽象却又具体的概念。现在政府提出的「与时俱进」这个「时」就即指时间,又包含了「势」的意思。大师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势」的观点用以和佛陀教导的「时方便」相结合,教诲信众要「约时」,认清时势变化,当此时是「众生去圣遥远,机解浮浅暗钝」,就不能墨守: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度众生;系心观察诸佛如来无量光明相好——身业度众生;神通道力,种种变化——神通力度众生,而应系心称念佛名号,以名号度众生。大师的辨析既合佛法,又易为中国上智下愚众生所接受。

 

       其二曰「机」,按佛门讲,「机」是根机、机缘意,指能接受佛陀教法者的素质和秉赋。在第一大门第二节引证数部经典,说明根机於修行者的重要。如引《大智度论》:「有二种人,得福无量无边。何等为二?一者乐说法人。二者乐听法人。是故阿难白佛言:『舍利弗,目连,何以所得智慧神通,於圣弟子中最为殊胜?』佛告阿难:『此之二人,於因中时,为法因缘,千里不难,是故今日最为殊胜。』」又引《无量寿经》云:「若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此法。」又云:「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可以见出佛陀教法的物件是人,是具体的个人的宿因、素质。孔子教育思想中亦有因材施教的说法。

 

       汉末战乱、割据打破了汉代一元文化的格局,二教(佛、道)、二学(儒学、玄学)冲突、调和,再加上北方胡、汉文化的冲突、调和,使中国文化呈现第二次丰富多彩的开放局面。这其中最新的文化思潮是玄学。许多论者认为玄学秉承老庄哲学,我认为玄学源於老庄,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化佛学,应该是佛、道二家哲学思想共同影响的产物。到东晋北朝时期,玄学已融入佛教之中。隋时,佛教已是融合了玄学等中华文化思想,中国化了的佛教。佛教诸学中,禅学更具人性色彩。大师从青年时至四十八岁,一直追随当时禅学名匠慧瓒禅师学习空理,他的思想中自然地对个体人生价值有更深的体悟,他的教法也就更着眼於人。

 

       大师就是这样融铸中国文化思想与佛教原典於一体,怀着对佛门出路与救度众生之路的思考,提出了「约时被机」这一命题。「约」:约摸,审度。「被」:合,配。要求学佛者、修行者要审度时代大势选择适合的法门,以「尽无边生死海。」对「约时」,他告诫:「若不得时,无方便,是名为失,不名利。何者?如攒湿木以求火,火不可得,非时故;若折乾薪以觅水,水不可得,无智故。」对「被机」,他解曰:「若去圣近,即前者修定、慧是其正学,後者是兼;如去圣已远,则後者称名是正,前者是兼。何以然者?实由众生去圣遥远,机解浮浅暗钝故也。……末世五浊众生,轮回多劫,徒受痛烧。」所以要「约时被机」去「假遇苦缘,谘开出路豁然。大圣加慈,劝归极乐。」

 

       约时被机就是要机教相应。如前所说,这是净土宗判教的基本出发点。释迦佛从来注重应机说法,龙树菩萨、天亲菩萨时便有相应儜弱怯劣之机的易行法。昙鸾大师解《净土论》时,对「普共诸众生」句就详加说明,特别注意到《观经》下下品之机。可见,这是净土历代高僧关注之处,但他们都没有特意作为标帜单独提出。大师由於上述种种的机缘,深深反省「时、机」的重要,在《安乐集》中作为净土思想的第一义提出,提醒人们选择教法。这是大师在净宗史上的一大贡献。

 

(转载自《净土杂志》)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