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谈开示

  1. 「二河白道喻」给念佛人的启发
  2. 《示病友》讲记(二)
  3. 《示病友》讲记(一)
  4. 爱的建设
  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6. 学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随」「三不」
  8. 如何面对法义之争
  9. 认识「观世音菩萨」
  10. 净土法义的修学次第与弘法原则
  11. 净土思想的善导者
  12. 《观经》教眼
  13. 纯粹的净土宗(三)
  14. 纯粹的净土宗(二)
  15. 纯粹的净土宗(一)
  16. 学僧工作 爱心为本
  17. 好好照顾自己
  18. 惜福与环保
  19. 念佛与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与念佛
  22. 不问罪福 称名必生
  23. 关於道场的软硬体建设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风学习(三)
  26. 宗风学习(二)
  27. 宗风学习(一)
  28. 弥陀之家 爱心为本
  29. 於「弘愿寺」为莲友开示
  30. 为「福圣寺」常住僧众开示
  31. 书读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让法义入心──多闻熏习
  33. 流通法宝即是做弥陀的手足
  34. 南宁问答
  3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四)
  36.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三)
  37.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二)
  38.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一)
  39. 净土宗特色
  40. 净土宗宗旨(二)
  41. 净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网上莲友问(三)
  44.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下篇)
  45.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中篇)
  46.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上篇)
  47. 净土宗行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4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三)
  50.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二)
  51.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一)
  52.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答莲友问
  53.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开示
  54. 於「弘愿寺」为僧众开示
  55.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皈依开示
  56.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二)
  57.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一)
  5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

  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二)
  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一)
  3.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
  4.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九)
  5.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八)
  6.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七)
  7.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六)
  8.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五)
  9.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四)
  10.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三)
  1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二)
  1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一)

《净土宗概论讲记》

  1.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八)
  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七)
  3.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六)
  4.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五)
  5.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四)
  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三)
  7.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二)
  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一)
  9.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
  10.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九)
  11.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八)
  12.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七)
  13.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六)
  1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五)
  15.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四)
  16.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三)
  1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二)
  18.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一)
  19.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
  20.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九)
  21.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八)
  22.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七)
  23.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六)
  24.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五)
  25.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四)
  26.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三)
  27.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二)
  28.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一)
  29.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
  30. 《净土宗概论讲记》(九)
  31. 《净土宗概论讲记》(八)
  3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七)
  33. 《净土宗概论讲记》(六)
  3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五)
  35. 《净土宗概论讲记》(四)
  3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
  3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
  3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一)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1. 第43课:释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课:释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课: 一、三经要点(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课: 一、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特色 二、三经要点(一)
  5. 第39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五)
  6. 第38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四)
  7. 第37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三)
  8. 第36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二)
  9. 第35课: 一、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二) 二、称名一声,顿超生死——《观经》「称名往生」之文 三、称名一行,总超万行──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一)
  10. 第34课: 一、弥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导大师「溺水偏救」之文 二、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课: 一、不顾贪瞋,称名必生──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论凡夫,只论弥陀──善导大师「凡夫入报」之文
  12. 第32课:不顾贪瞋,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课:不问时节,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时节」之文
  18. 第26课:不择众机,称名必生 ──法照大师「瓦变成金」之偈
  19. 第25课:诸佛作证,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课: 一、名号本义,称名必生──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三) 二、诸佛作证,称名必生──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二)
  22. 第22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一)
  23. 第21课:本愿不虚,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本愿四十八字释」之文
  24. 第20课:定业与助业 ──善导大师判「正助二业」明傍助业专正定
  25. 第19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三)
  26. 第18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二)
  27. 第17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一)
  28. 第16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三)
  29. 第15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二)
  30. 第14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一)
  31. 第13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三)
  32. 第12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二)
  33. 第11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一)
  34. 第10课:信机与信法 ──善导大师释「机法深信」而弃自身归弥陀
  35. 第9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课: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二)
  40. 第4课: 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一)
  41. 第3课:善导大师思想概述
  42. 第2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二)
  43. 第1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

  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临终时示门第之法语)
  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辨食鱼之法语)
  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妓女之法语)
  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四郎之法语)
  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重衡之法语)
  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忠纲之法语)
  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赖纲之法语)
  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无品之法语)
  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尼众之法语)
  1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信寂之法语)
  1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随莲之法语)
  1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道遍之法语)
  1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乘愿之法语)
  1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圣光之法语)
  1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隆宽之法语)
  1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述《阿弥陀经》大意之法语)
  1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从配流上洛之後开示之法语)
  1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21~25)
  1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6~20)
  2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1~15)
  2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6~10)
  2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5)
  2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三心料简(一))
  2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21~总结)
  2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6~小结)
  3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5)

石家庄念佛开示

  1. 石家庄念佛开示(四)
  2. 石家庄念佛开示(三)
  3. 石家庄念佛开示(二)
  4. 石家庄念佛开示(一)

念佛往生开示

  1. 念佛往生(问答部分)
  2. 念佛往生开示(正文)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第31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二)

       净宗法师2006年9月24日讲於长春「般若寺」

 

穷子喻(续)

       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好,请放掌。

 

       这个穷子啊,他本来不穷,他父亲是大富长者,但是,他流浪在外,很贫穷,被後面两个人追了以後,他就吓晕了,倒下去了。

 

       大富长者一看,「哎呀,我这个儿子在外边流浪时间太久了,一定是看见这种阵势心中胆怯,根机下劣,不敢进庄园。」长者心里就有数了,就对侍从说:「这样,你们用凉水把他浇醒,浇醒之後放他而去」。

 

       现在拉,拉不回来呀!再拉,得神经病了!强拉硬拽,他胆都吓破了,对不对?

 

       「放他而去。」

 

       「好!」

 

       但是,大富长者也不能就这样放他走啊!儿子见着了,能随便放走吗?要施设善巧方便:另外再派两个人。这两个人就穿戴得很普通,跟这个穷子差不多,穿得破破拉拉的;也不是找那个相貌庄严的,长相跟穷子也差不多,跟他在一块儿混,「同事摄」,跟他在一起,结交朋友。

 

       「哎,你打工辛苦啊!」

       「辛苦。」

       「在哪儿做事啊?」

       「在哪儿哪儿做事……」

       「哦!我们有一个好地方做活儿,那儿挺好,老板挺慈悲,工钱还高,比一般的工钱要高一半。」

       「是啊?」他说,「那好!」

       「我带你去。」

 

       就带他来到庄园。带他来呢,这次就不能走正门啦,走正门一看就吓坏了。走边门、侧门、後门,就找到干活的地儿,什麽地儿呢?除粪。叫他掏厕所、施肥,天天除粪。

 

       「哎呀,除粪这个活儿我是老手,」穷子讲,「这个活儿我干得来,这个活儿比较配我的身份。」

 

       穷子每天在庄园干活儿,领取工钱,所以,他也很安心。以前都是打短工,这次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而且还给他双倍的工钱。所以,他心里边就满足了:「哎呀,我这辈子也就心满意足了!」在这里干得很卖力。

 

       话说大富长者,看见自己的儿子在那里除粪,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这是我的儿子啊!怎麽能去干这种掏粪的事情?他应该来掌管整个庄园,这一切我都是要给他的。」但是,又不敢跟他讲,他见面都不敢见面,还敢跟他说「我是你爸」吗?「你是我儿」?这麽一说,他可能更吓坏了。这个穷子心想:我哪有这麽好的福报啊?

 

       那麽,父亲就想办法了,怎麽和他接近呢?这个老父亲啊,也穿上劳动服,也拿起劳动工具,到地里刨地啊、掏粪哪、施肥啊,也干一样的事儿,跟穷子天天在一起打交道,「哎呀,某某人哪,你不错啊!」

 

       穷子一开始不知道这个老头儿是何许人也,慢慢就熟悉了,才知道:「哦,原来这是庄园主啊!」他就感觉到老人家很亲切,不知道老人家就是他爸爸,还以为是外人,「这个老头儿长得挺慈善啊,这个老头儿挺亲切啊!」

 

       就好像我们很多人来佛殿里拜佛,抬头看着阿弥陀佛,「这佛像长得挺亲切啊!」不知道这是你爸爸。

 

       「这老头儿不错!」

 

       老头儿就跟他讲:「某某人哪,我看你品行不错,你挺实在,在这儿干活儿也不偷懒。」表扬他。他一听,心里挺高兴:哦,跟庄园主在一起,挺好!他就更加卖力地干活儿了。

 

       长者说:「我年纪也大了,还没有儿子。这样吧,我看你很实在……」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才进去害怕,时间长了,东游西走,胆子就大一些了,东看看,西看看,庄园啊,房舍啊,哎,心慢慢开一点了,不像当初那样很害怕了。所以,长者就跟他讲:「我看你人品也不错,能力也增长了,我也没有儿子帮忙,这样吧,我就认你一个乾儿子吧!」就认他做乾儿子。

 

       你看看!他父亲,自己的亲生儿子不敢认!还要认一个乾儿子。对他父亲来讲,就很委屈了。但是,对於这个穷子来讲,他就觉得:「哎呀!」喜从天外而来一样!「哎呀,这麽一个大富长者,认我做乾儿子,哎呀!」他感到很欢喜,他不知道自己是亲儿子,他还觉得很欢喜!

 

       你看看,颠倒嘛!不知道,更加卖命了。这个时候,大富长者就把钥匙、钱柜、帐本、算盘,所有的活儿都教他,「你应该这样管理、这样支派人,这样、这样……」就教给他,全部教给他做。

 

       从他父亲的心意来讲,「我把这一切都交给你,都是你的了」,但是现在不能讲,一讲又吓跑了。

 

       穷子心里也没想到「这是我老爸」,他说:「我这是给那个老头儿干,我帮那个老头儿管理。」「劈哩啪啦」打算盘啊、支派人啊……那麽,干一天还是拿一天的工钱,他心想:庄园跟我无关,是那个老头儿的;我就得到这一天的工资。

 

       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大富长者一看,儿子的心智跟当年比已经进步很多了,业务能力也大有增长,不像当初什麽都不懂,现在也会管理了、会支派了,现在庄园交给他,他也能管理,心也不像当初,很害怕、很恐惧,就觉得机缘成熟了。这个时候,大富长者就召开了一个大会,就把全国有名望的人都请来,就好像我们现在开记者发布会一样,都找来了,说:「今天请各位来,别无他事,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请各位来证明,我要把它讲出来。」然後他就开始讲:「我於某年某月,有一个儿子丢失了,我多年一直在找他。」然後又讲到说:如何如何地遇到他,让他来做事儿,怎麽怎麽样……

 

       这个穷子越听越觉得:哎,这个不是讲我吗?对呀!我就是那一年丢掉的。哎呀,是啊!我还依稀记得……

 

       讲来讲去,他心里就明白了。

 

       大富长者这个时候就宣布:「现在,我向大家郑重宣布:我这个儿子找到了,就是他!现在我所有的财产,大家证明,全部交给他了,由他掌管。」

 

       儿子听到这个地方,才恍然大悟,知道这个老头儿不是别人,也不是他干老子,是他的亲父亲。那麽,他才非常喜悦。

 

       所以,经典里讲:

我本无心,无所希冀,
无量宝藏,自然而至。

 

       「啊!我本来没有心,根本不敢想这个庄园跟我有什麽关系,现在想不到这无量的宝藏自自然然地就归我所有。」

 

       这是一个比喻。大富长者是谁呢?

       (「阿弥陀佛。」)

 

       哎!穷子是谁呢?

       (「我们。」)

 

       穷子就是我们。我们在外流浪,迷背真性,来此三界,东飘西荡,一会儿到外道里面转一转;一会儿到天上转一转,搞一口吃的;一会儿到三恶道里面转一转。所以,阿弥陀佛来寻找我们。

 

       有一天,这个流浪的浪子,来到一座寺院(就像我们般若寺)门口,有几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他读一遍,读一遍又木呆呆地走掉了。

 

       你不知道,他这麽来看这六个字,来念一遍的时候啊,其实,阿弥陀佛都已经看到他了:「哎!这是我的儿子!你念了南无阿弥陀佛,我要救你到极乐世界来!」

 

       但是,不管是阿弥陀佛,还是法师,这个时候,都不敢跟他讲这句话,因为如果你说:「哎,到极乐世界来!」他马上说:「哎?我……我不愿意去,我活得好好的,年纪轻轻的,我干嘛到极乐世界?我不要去!」

 

       就是说:我们的心智低劣,不敢祈求往生大果,就觉得说:「我哪里够资格?像我们这样的人,还到极乐世界?不可能的事情!」

 

       就好像那个穷子,觉得说:「我哪里有资格到这座庄园里边呢?我只能在外面流浪,我爸爸也是穷光蛋,肯定的!儿子是穷光蛋嘛,爸爸肯定也是穷光蛋。」他不知道。

 

       所以,我们作为凡夫来讲,觉得说:「哎呀!我哪里有资格念佛?我哪里够资格往生极乐世界?我在这个世界受受五欲之乐就不错了。」心智很下劣。

 

       这样,作为善知识、作为佛菩萨,也不勉强,「那让你去吧!」如果讲厉害了,强拉硬拽,他就诽谤佛法了,「哎哎--」不干!恐慌了──有这样的人啊?有这样的人!你劝他往生极乐世界,「哎哎哎 --!」他害怕,「你别……我还想多活几年。」因为不了解佛法道理,就好像大富长者派两个人来跟他讲,这两个人本来是要跟他讲佛法了,哎!他被吓走了。

 

       佛菩萨有善巧方便,说:「那你就走吧!」让你走。这个时候,就用方便引导你过来,说:「某某人哪,你学佛,你念佛,能够保佑家庭平安,有好处。」这就等於说,大富长者让你到後园来打工,让你进门儿;进门之後做什麽工作?除粪。除粪就等於说:我们要消除自己的烦恼,「有垢障,这个很脏嘛,很污秽嘛!」每天除粪,等於是每天在那里自力修行。作为大富长者,是要把整个庄园──阿弥陀佛要把整个极乐世界、佛的果地功德完全给你。但是现在跟你讲为时尚早,你不敢接受,「哎呀,我才修行、才入佛门,哪里有资格接受这麽大的功德,不可能!那我就慢慢修。」

 

       让你诵经,让你诵多少遍,让你思想要清净,让你持戒,让你行善积德……这些圣道门的修行都是在除粪。那麽,这样的修行,做一天就得「一日之价」,得到自己的工资。

 

       好,慢慢地,心理成熟了,就引导你,引导你进入净土门,这个时候,就把钥匙、帐本都交给你──等於是把这个净土法门、六字名号交给你。交给你之後,还不敢说这就是你的。

 

       念佛的人,其实已经得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了,但你没敢认为「六字名号功德全部归我所有」,你认为「我一天念个三千遍、念个三万遍,我所得到的功德,就是这三万遍的数字」,你不知道这三万遍,每一声的南无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归自己所有。所以每天算:这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归那个老头儿所有,归阿弥陀佛老头儿,归他;我得到多少功德呢?我每天得这个,今天三万,我干这麽多活儿,就得这个。

 

       其实,阿弥陀佛是要把整个的功德都给这个穷子。

 

       过一段时间,调顺调顺,慢慢成熟了,这时候才宣布说:「我所有的庄园,所有的财产,通通归你所有。」

 

       等於是我们在佛门里边修行,先断恶修善、持戒、诵经,然後来念佛;念佛,一开始还是自力的,「我要念到清净心,我要念到多少数字,这个清净心的功德是我的;六字名号功德是阿弥陀佛的。这个数字、成绩是我的;南无阿弥陀佛呢,还是阿弥陀佛的」,这样就隔开了。

 

       哎!我们这一次来这里听法,听得懂的、明白了的,等於是和阿弥陀佛父子相见:「哎呀,原来阿弥陀佛这麽慈悲,整个六字名号功德全部归我所有!」

 

       是不是这样?

       (「是!」)

 

       所以,大家要明白:佛确实很委屈,为了救度我们,设尽种种的方便善巧,让我们都可以就路还家,回到本有的极乐净土。

 

《源信念佛法语》

       大师在这里劝我们:不管信心深浅,任凭弥陀。这个浅,其实不浅,甚至说我们这一边你不要理会,完全任凭阿弥陀佛。


       我们把这段《源信念佛法语》再来共同读一遍。非常好!

离三恶道,生於人间,应大庆喜!
自身虽贱,不劣於畜生;
吾家虽贫,犹胜於饿鬼;

 

       「吾家」就是我这个家庭。

事虽不如人意,难比地狱之苦;
世间之难住多忧,即是出世间之缘;
身虽卑贱不高贵,亦是入菩提之导引;
故生人间,应该庆喜。
信心虽浅,本愿深故,任凭必往生;
念佛虽倦,功德大故,称念定来迎。
故遇本愿,更应庆喜!
妄念原是,凡夫本体。
妄念之外,别无心也。
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
知此念佛,即蒙来迎,
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
从妄念中,所出念佛,
犹如莲花,不染污泥,
决定往生,不可有疑。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
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鼓掌啊!这段法语好啊!

 

心散乱,将如何?

       下面,我们还要学一段。这一段是法然上人的法语,名字叫做《十念法要》,通过这个名字看,应该是在解释《无量寿经》的第十八念佛往生愿所说的「乃至十念」。这个「乃至十念」,此法之要应当如何呢?法然上人有一段话,也是非常恳切、非常契合我们的根机。

 

       在这之前先讲一个故事。因为法然上人在世弘通念佛,各宗的大德法师都来请教,其中有一位天台宗的座主──明遍僧都,明遍大和尚,他来请教法然上人,说:「我虽念佛,心散乱,将如何?」

 

       你看,这样的担心不要说现在人有,古代人也有;不要说我们平常人有,大法师也有。

 

       他就来请教,说:

虽念佛,心散乱,将如何?

 

       「我心这麽乱,这怎麽办?」

 

       法然上人就说什麽?

生於欲界之人,
皆是散心之人。

 

       我们生在欲界,欲界就是散乱心的人。

 

       三界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色界、无色界是禅定所生的境界。那麽,既然生在欲界,「生於欲界之人,皆是散心之人」,散心之人本来就散乱,就像生在人间的人,你生而为人,就有眼睛、就有鼻子。你生在散地当中,你就是有散心。所谓「念佛要没有散心才能往生」,达到这个目标才往生的话,这个是不合理的说法。你做人,生在人间,就有眼睛、就有鼻子,你的眼睛和鼻子不障碍你往生啊;生为欲界,就是有散心的,这样对往生又有什麽障碍呢?正因为如此:

散心之人,念佛往生,
方是可贵之本愿。

 

       叹有散心而觉得往生不定,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这样想,这样想毫无意义。

 

       能不能听懂?

       (「能。」)

 

       哎!这个很好明白。正因为散心念佛必得往生,方是可贵之本愿。阿弥陀佛的本愿之所以尊贵、之所以契合我们的根机、之所以是大慈大悲,是因为不挑选我们是不是散心、定心,就这样念佛,决定往生,这个才叫「易行道」。

 

       这一点,一开始法然上人讲:

此我法然也力有所不及也。

 

       他说:「明遍大和尚,你来问我这个问题,连我法然也是力量达不到的,我也做不到。」然後底下就说了这一番道理。你要担心心散乱,这个毫无道理!不必担心!

此无谓之言也。

 

       就是说:「拿这个话题来讨论,没有意义啊,不应该拿出来说啊,只管念佛就好了。」说得非常恳切。

 

苇池月影喻:妄念虽多,信心常住

       同时,他有一个比喻,说:

譬如十五之月,

 

       像十五晚上的月亮,一轮明月。这轮明月照在什麽地方呢?照在一个很茂密的芦苇池里,投影进去,一个月亮很清楚。但是,这个芦苇池被周围很茂密的芦苇盖住了,所以,从远处看,根本看不到月亮,如果走近把芦苇一拨开,就发现里面月亮还是在当中。

 

       这样的比喻大家听得懂吧?

       (「听得懂。」)

 

       这个比喻说明什麽呢?密密麻麻的芦苇,就好像我们的妄念一样──妄念之芦苇;这个池子里面的月亮,就好像我们的信心一样,我们信顺阿弥陀佛不改变;月亮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功德。我们以信心来念佛,等於我们的心水之池里边,信心清净来念佛,信顺不怀疑,等於我们这里边就有六字名号的功德。虽然妄念很多,从远处看挡住了,看不到月亮,但是月亮还是在。

 

       这个比喻也非常的巧妙,非常的好。

 

流急月不去:心乱佛常住

       还有两句话,也非常好,叫做:

流急月不去,
心乱佛常住。

 

       这是两句诗,也是一幅对联。

 

       「流急月不去」:天上的月亮投射在小溪流当中,溪流的水在那里不断地流淌,淌得很急速,流得很快。虽然流水流得很快,但是,月亮并不能被它冲走──水流虽然急,月影并不能被冲走,对不对?大家回去观察就能看得到,水淌得再快,但是月亮仍然在那个地方。不过,影子不是那麽很清晰。虽然不清晰,还是有月亮。

 

       快速的流水,就代表我们的心,想这想那,心念纷乱。心虽然乱,可是我们心中还是有南无阿弥陀佛,所谓「心乱佛常住」,虽然有妄想,像水波一样流淌,但是我们内心里边,阿弥陀佛救度之月、对阿弥陀佛的仰信,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仍然在我们心中,忘也忘记不了。

 

       是不是这样?

       (「是。」)

 

       哎!我们也不会因为睡一个觉,起来忘记了,我们睡醒了起来,还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昨天晚上睡一晚上,也不是说不存在,只不过我们睡着了,凡夫,忘记了。但是,忘记不是永远忘记了,起来了,又出来了。就是如此。

 

一句佛号他还记得

       我们读再多的经典,背再多的法语、咒语,到临终的时候啊,都用不上、都不记得;记得也派不上用场,说「到临死再诵一部经」,这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只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很容易。所以,我就遇到一个人,他出车祸了,什麽事都忘记了,但是,这句佛号他还记得。

 

       有一位莲友是贵阳人,就是我上次讲的那个,得脑溢血,一天一夜不省人事,结果他醒来之後,第一句脱口而出的就是「阿弥陀佛」,然後他告诉人家说:这一天一夜当中,他已经见到了极乐净土、见到了阿弥陀佛。他还是一个盲人。

 

       所以,我们也不必担心说:死的时候忘记了、不知道了……其实,那个时候,阿弥陀佛都会来现前接引的。

 

《十念法要》

       我们看这一段文。我先来把它读诵一遍:

不顾妄念余念,
不谓散乱不净,
唯口称名号。
若常称名者,
以佛名之德,
妄念自止,散乱自静,
三业自调,愿心自发。
故愿生心少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散心增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妄念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善心生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不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清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欠缺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具足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现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成就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此即决定往生之方便也,
纳於心腑莫忘失。

 

       写了十个「亦南无阿弥陀佛」(《十念法要》,是不是讲这十句「亦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来边读边解释。首先开头就跟我们说:

 

       「不顾妄念余念」:你只管念佛,不要管心中有没有妄念、有没有其他念头,有恶念哪,不清净啊……「不顾」!根本不用管它,只管开口念佛。

 

       「不谓散乱不净」:说「我心很散乱,不清净……」这些你都不要管。

 

       那做什麽呢?

 

       「唯口称名号」:你只管「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妄念起了,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底下就教我们:

 

       「若常称名者」:如果你经常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啊。

 

       「以佛名之德」:因为阿弥陀佛名号本身就有这样的功德,就有这个功能。你自己没有力量让它清净,没有力量如何地凝定心神。那麽,你只管多念佛,「以佛名之德」呢──

 

       「妄念自止」:妄念慢慢就自然地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是那麽汹涌猛烈,「妄念自止」。

 

       「散乱自静」:这个散乱的心,自自然然地安静下来。

 

       「三业自调」:身、口、意三业也是自自然然地就很调柔、顺服,「三业自调」。

 

       「愿心自发」:愿生极乐世界的心自自然然就发起来了。

 

       也有莲友说:「师父啊,我这个愿心也不是很强。」法然上人说:你也不必要在念佛之外,另外再去有一个什麽强烈的愿心,你只要多念南无阿弥陀佛,愿心自发。你经常念佛,心里自然就有愿心。上人又说:「厌欣亦在称名之中。」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也在称名之中。

 

       作为凡夫众生,我们难免遇境逢缘不一样。比如说:现在身体健康、四大无碍、儿女孝顺、收入丰厚,人家对我都很尊重,这个时候啊,就觉得再活十年、二十年也觉得可以。那一旦身体病老、人家来扰乱、内心又烦杂、儿子又失业、家庭又破产、媳妇又吵嘴,自己又生病,到了医院还不知道怎麽样,又穷又困。这个时候,就很厌离:「哎呀,我要求生极乐世界啊。」所以,我们的心都是如此,凡夫的心,都是生生灭灭。

 

       这样的众生,法然上人说:我们厌离娑婆也好,欣求极乐也好,是我们的一个根本认识,也不是说要达到某种程度,人家讲的,厌离娑婆就好像要离开牢房一样,当然,应该这样引导,但也不是每天都有这样的心情,一般人也做不到;欣求极乐就好像出离牢房、奔到家乡一样。我们应当如此,但是,也不是说每天都能如此,我们的心还是在起起伏伏。

 

       所以,阿弥陀佛如果要让我们发这样真切、恳切的厌离心、愿生心才能往生,那还是难行道,不容易做到。所以,阿弥陀佛说:「你只要愿生净土,只要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是不是这个道理?

 

       法然上人就说:「厌欣亦在称名之中。」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够了,这样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当然,那些根本不求厌离娑婆,只求下辈子来做人、享受富贵,或者死了投胎做鬼、有钱用,那就不应该了,那应该发起厌欣之心。

 

       总之,祖师大德所讲的都好懂。

 

       「三业自调,愿心自发」:如果我们念佛一点感受都没有,念了五年、八年,甚至十年、二十年,身心气质一点改变都没有,那个可能有问题──不可能的!你真的常称佛名,自然身心气质就有改变。一个很暴躁的人,会慢慢缓和下来──当然,你不要指望他一下子像阿罗汉一样,不可能。但是他有这个趋势,他内心有惭愧、有忏悔,有一面镜子照着自己,慢慢都会调整自己,叫做「三业自调」。

 

       下面,法然上人写了十句话:

       「故愿生心少时,亦南无阿弥陀佛」:「哎呀,师父啊,我最近日子过得不错,我不是那麽很想求生极乐世界了。」这个时候,你还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别管它,你还是照常念佛,也不必要把佛号停下来,另外去有什麽愿生心,你还是把持这句名号不改变,所以讲:愿生心少的时候,也是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散心增时」:「我最近事情烦,股票又跌了,我本来想靠股票赚点钱,哎呀,每天那个电子板上的数位就让我的心起起落落,升了,啊!发财了;降了,哎呀!亏本了。」你说这个凡夫啊,无事找事,你在家里过日子不好吗?每天看那个板,看得心里提起来、降下去,有的人还跳楼自杀!都是假的,对不对?买了一万股,「哎呀!涨了四块,我就赚了四万块了。」明天又掉了三块,「哎哟!我又损失三万块。」你说你这一天不是没事干吗?你发了四万块钱,又丢了三万块──不要干这些事情。我们的心往往在起伏当中,遇事都很散乱,如果事情很多,杂缘散动。那麽,「散心增时」,也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不是说:「我把佛号丢下来,我在那里盘腿,我想什麽办法……」,那样的话,也不行──你还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仰靠佛的名号之德。

 

       「妄念起时」:念佛了,哎!妄念起来了,你觉察不到的时候,它就妄念套着妄念,一环套一环往前走。一旦觉察到了,「哎,起了妄念了!」当下觉察到,当下就回来念佛,你不要跟着後面又起了一大堆妄念:「哎呀!怎麽搞的?我怎麽又起妄念了?」你怎麽又起妄念了?你就是这样子嘛!对不对?所以,发觉之後,拽回来,就平平淡淡地马上接着再念佛。不要在那里自起烦恼:「哎呀,真的难啊!真的苦恼啊!」这是自苦自恼、妄上起妄,没必要!「妄念起时,亦是南无阿弥陀佛」。

 

       「善心生时」:看见穷人了,起了慈悲怜悯心,布施给他;看见哪里有困难了,去帮忙他,起了善念;或者这个时候发现,通过了悟佛法道理,厌离娑婆了、发菩提心了,善心生起来了。这个时候,也不要自己沾沾自喜:「哎呀,你看,我如果天天像这样的善心就好了!」──也不是!把善心也放在旁边,还是「南无阿弥陀佛」,还是念佛,这个叫「一向专念」。不要脑子里面东晃西晃,总是想许多,妄念起了,「我想什麽办法把它克服」;善心起来了,就自我陶醉、自我欢喜了,又丢开念佛了,就成了不是「一向专念」了。

 

       所以,总是让我们回归到「一向专念」这个路线上来。

 

       「不净之时」:心不清净了,心不清净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清净之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心清净,也不搁下来,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欠缺时」:「三心欠缺」,「三心」就是《观无量寿经》里讲的:「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得往生。」三心欠缺了,善导和尚讲的,这个三心如果缺了一个心,就不能往生。至诚心是真心;深心是深信之心;回向发愿心是愿生净土之心。那麽,在一起就是说:你真的信顺弥陀救度、愿生极乐世界,是真的,这个叫做「三心具足」。

 

       有的人说:「这三心具足,那看看自己,哎呀!我好像三心不具足,三心欠缺。」

 

       法然上人说:你也不要管它,三心欠缺了,你还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关於这一句,一位弟子问法然上人:「善导和尚讲的,三心欠缺,缺一心都不能往生,师父你说三心欠缺不用管,只管念佛也往生。你这样的说法,不是跟善导大师的讲法矛盾吗?」

 

       法然上人说:「不矛盾。」

 

       「怎麽不矛盾呢?」

 

       他说:「善导大师所讲的三心欠缺,是对那个从来就不愿生极乐世界、没有这样的心的人讲的。我讲的是指已经有了愿生心,但是他不明白这个三心的分寸该怎麽把握,以为要达到什麽程度。」他说,「这两个不矛盾的,是对已经有了愿生心的人,跟他说的。」

 

       「哎呀,我觉得我现在好像愿生心不强啊!」

       「没关系!」

       「我觉得我心不真哪!」

       「你只要念佛就好!」

 

       他能回归到念佛求生净土的话,还是三心具足。

 

       所以,所望不同、对机不一样,开示的法语就不一样。看起来矛盾,其实不矛盾。

 

       净土教理可以讲也很微细。简单讲,就是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谁都知道。如果细细地分辨,这里面心态各不一样。

 

       上人下面接着讲:

       「三心具足时,亦南无阿弥陀佛」:「哎呀,我现在三心圆备了,有至诚心了、有深心了、有回向发愿心了,《观经》里讲『具足三心者,必得往生』,我就沾沾自喜了。」然後放弃念佛──这个不叫三心具足。三心具足还是在南无阿弥陀佛当中。所以,法然上人是讲这个意思。你不要离开南无阿弥陀佛之外,另外有什麽三心具足。所以,还是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怕人家误解了。

 

让我们往生的,不是能信的心,而是所信的佛

       现在就有人误解,说:「信顺阿弥陀佛,信心一念就可以往生。我现在有信心了,所以我不用念佛了。」为什麽说有信心呢?「因为有一天,我听到阿弥陀佛的本愿,我欢喜得掉眼泪了,我感动得哭出来了,我很欢喜,跳起来了,欢喜踊跃,跳起舞来了,这个代表我有感应、有体验,代表我被阿弥陀佛救到了,所以,我往生定了,以後念佛不念佛那都无所谓了。」
这样的认识正确吗?

 

       (「不正确。」)

 

       这样的认识错误,不正确。这个叫做「非因即因」,他把不是正确的因当作往生之因,他把凡夫的生灭心当作往生的正因,这个怎麽可以呢?喜悦也好、感动也好、体验也好、跳舞也好、掉眼泪也好、哭出来也好,时过境迁,就没有了。昨天掉眼泪,今天就不掉了,对不对?醒的时候感动,睡觉的时候就忘记了。这个怎麽是往生正因呢?这个就过去了。那麽,他错误地理解,每次就回忆:「哎呀,我为什麽能往生呢?因为,在二○○六年九月三十号下午三点,我听法师讲法,我笑出来了。」他把那一念当作往生正因──错啦!

 

       谓信心,是信阿弥陀佛的誓愿。当然,你闻法喜悦,这个是一个心理反应,但并不代表这一点使你往生。虽然经典里说「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不是我们能信的心让我们往生,而是我们所信的佛、所信的这个念佛法门,我们落实在念佛当中了,往生净土。

 

       我给大家打一个比喻:

       一个人饿得要死了,我们拿一个馒头给他,他看见这个馒头,当下信心欢喜:「哎呀!好啊!有馒头吃。」他欢喜之後,我们就把馒头收起来。请问:他能饱吗?

 

       (「不能。」)

 

       欢喜不能让他饱肚子,馒头才能让他饱肚子。

 

       这个欢喜就代表初次闻法,「哎呀,师父啊,我听明白了,我很欢喜啊!」回去不念佛,等於馒头没有吃到──空欢喜一场!对不对?

       (「对。」)

 

       馒头就代表佛号。你回去老实念南无阿弥陀佛,虽然不欢喜,也能往生。只要你老实吃馒头,不欢喜也能饱肚子。

 

       所以,念佛很重要。前面的闻法都是让我们落实一向念佛的前方便和导引。

 

一切落实在一向专念当中

       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疏》前面虽然讲信机、信法,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到最後结尾,他说:

望佛本愿,
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落脚点是落在一向专念,你只要能够一向专念,什麽定善、散善的功德都有;什麽信机、信法,都落实在一向专念当中。

 

       「我为什麽一向专念?我知道我是个造罪凡夫,除了念佛,没法出离」──这叫信机;「我为什麽一向专念?我知道弥陀本愿不虚,念佛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这叫信法。所以,信机也好、信法也好,深心也好、至诚心也好、回向发愿心也好,都是落实在「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当中,落实在一向专念当中。

 

       所以,法然上人才讲:

念佛虽有种种之意,

 

       讲三心、讲四修、讲五念、讲信机、讲信法、讲厌离、讲欣求……讲了很多,经典教义很多,「念佛虽有种种之意」──

称念六字之中,
一切皆含。

 

       你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通通包括无余。

 

上船得救喻:欢喜於一向专念

       我们经常把净土法门比喻为乘船的法门。比如说我们在一座孤岛上面,这座孤岛,火山爆发了,周围是汹涌的大海,看着就要被火山所吞没,没办法离开这个地方。哎!这个时候啊,看见有大船来救我们,欢喜不欢喜?

 

       「哎呀!欢喜啊!高兴啊!」高兴之後,不上船──空欢喜一场,对不对?

 

       我们的人生就是如此:人生像一个孤岛,我们的寿命越来越少了,就好像海水淹没这个岛屿,淹到这个地方,淹到这个地方(比划越来越高),我们就往上爬,爬到顶上。再淹过来,我们就死路一条了。

 

       在我们还没命终之前,在这个岛屿还没沉没的时候,来了一艘大船,船长就呼唤我们说:「你只要上船,相信我!你一念欢喜上了船,我就可以度你过海。」他的目的是要让我们上船。如果我们不相信,有怀疑心,有恐惧心,那当然我们不会上船;我们知道自己的处境很紧迫,这位船长来救我们,看见救度我们的愿船呢,自然内心欢喜。所以,欢喜,它是根据什麽呢?是因为「这个船来救我」,想到「我坐船可以脱离险境」,欢喜於这件事情。所以,欢喜,自然就上船了。如果认为说:「我欢喜了,不上船。」这样空欢喜一场。

 

       我们念佛法门也一样,大家在这里多天的听闻,听闻之後,回去就要念佛。不是说:「哎呀,我听师父讲了,这下我能往生了!」然後念佛往後脑勺一甩,不念佛了,那个叫空欢喜一场。

 

       应该执持名号!我们所谓的「信心欢喜」,是欢喜於「我这样的造罪凡夫,我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欢喜於此一件事情,不是欢喜於其他事情。

 

穷人失金喻:执欢喜、弃名号之邪见

       再打一个比喻:有一个人很穷,人家怜悯他,送一盒东西给他,说:「这是黄金,你好好保存,你肯定能免除饥饿和痛苦。」黄金因为很贵重,所以用一个精致的盒子装着,交给他了。可是这个穷人不认识,看到盒子,觉得不错,他也不打开看看里面是什麽。所以,天天守着盒子,心里觉得说:「哎呀,我发财了吗?我真的发财了吗?但是,我怎麽还是这麽穷呢?」

 

       有一天,他遇到一个人,过来把他的盒子给打开了。他一看:「哎呀!真的是黄金啊!」见到黄金,他心里就喜悦了:「哎呀,我真的不要再受穷了。」这一念喜悦啊,他就很高兴,冲出去告诉人家:「左邻右舍啊,我发财了,我现在不是穷人了!」他讲的话──现在讲得就很有底气,因为家里有黄金嘛!所以,大家也不敢小看他,认为他真的是发财了。

 

       结果,他在外边到处去讲,讲来讲去,有人就跟他说:「某某人哪,你现在还是老老实实回去,把你的黄金看好,免得走漏风声,让贼偷走了,你又成为穷光蛋。」

 

       他一听,「哎,也有道理啊!」

 

       这个时候,就来了一个贼,这个贼跟他说:「哎呀!某某人哪,你不要听他的,他知道你发财了,嫉妒你。」他说,「大富翁都是很潇洒的,就像你这个样子,你想想看,你守着那块东西有什麽用啊?你守它好几年,对不对?你也没有这种法喜,对不对?没有这种发财的感受。」

 

       「对呀!这块黄金在我那里放三年了,我还觉得很穷苦。」

 

       他说:「穷苦啊,就是那一念穷苦的感受;那现在呢,你有了这种快乐的感受,有了发财的感受,就说明你发财了。你之所以发财,就在你看见黄金的那一念之间你就发财了,所以,这一念很宝贵。你不要让他把你骗了,把这一念偷走了,你就是穷光蛋了。」

 

       他一听,也有道理啊!

       这个小偷跟他讲完之後,就派人到他家把黄金偷走了。

       他回来仍然是个穷光蛋。

 

       这是一个比喻。比喻什麽呢?我们有人听到这个法门──黄金就代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这个包装就代表我们自我的执着心,执着心,不认识;後来打开这个包装,就代表有善知识给我们开导,让我们了解了六字名号的功德,在初闻名号的当下就感觉到很欢喜,「哎呀,我真的可以往生了。」然後就出去跟人家讲:「哎呀,这样就能往生啊,这样就能往生啊!」自己不念佛,不执持名号,等於说把这个六字名号的黄金功德丢在旁边。

 

       人家劝他说:「哎,某某人哪,你老是这样讲不行啊,你还是要念佛啊!」

 

       他自己又懈怠不想念,旁边有人还破坏他,说:「哎呀,当你了解这句名号的一念之间,你就往生一定了!就是那个感觉,哎!往生不往生,就是那一念的感觉──信心欢喜。你去念佛,那是很苦恼的事情,不必多念。」

 

       这样就是一种邪知邪见,这样就是一种贼,偷掉了我们的无上之宝。我们不能被这个错误的见解障碍了我们的行持,应该老老实实地听顺善导大师的教导,好好念佛。

 

       现在有的人住於邪见。

 

已经成为一向专修的人,不别论三心、四修

       法然上人下面说:

 

       「三心现起时,亦是南无阿弥陀佛;三心成就时,亦是南无阿弥陀佛」:法然上人总是依《观经疏》,因为他是专门依据善导大师的;善导大师是在解释《观经》,《观经》当中就讲「三心」;在《无量寿经》第十八愿里边就是至心、信乐、欲生这三心:至心就是至诚心;信乐就是深心;欲生就是回向发愿心。所以,具三心也就是第十八愿里所讲的信愿具足。

 

       「三心现起」的时候,你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现在「三心成就」呢,也不离开这个,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法然上人还有一段法语,他说:

论三心、四修者,
为成一向专修也;
已成一向专修之人,
不别论三心、四修也。

 

       这个需要解释。他说:净土宗里边,讲三心、讲四修──四修是恭敬修、无间修、无余修、长时修,这叫四修。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里说:

安心、起行、作愿。

 

       「安心」就是三心,三心具足;「起行」就是四修;「作愿」就是五念门。

 

       法然上人说:净土宗有很多教理、教义,在这里谈三心、谈四修:你要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你要长时修、恭敬修、无间修、无余修,讲这麽多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向专修的人。「谈三心、四修者,为成一向专修也」,让我们能成为一个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

 

       那麽,已经成为一向专修之人,比如说她这个老太婆,她听懂了,她知道了,她都已经在那里从早到晚、从晚到早,就是这一句名号,绵绵密密地在那里念佛,已经成为一个专修念佛、愿生净土的人,你没有必要再跟她讲:「哎,老太婆,你光这样念,不懂得三心不能往生啊!你应该懂得深心──什麽叫机深信、什麽叫法深信;什麽叫至诚心……」这样跟她讲,反生障碍。

 

       所以,法然上人说:已经成为一向专修的人,不别论三心、四修也。

 

       比如说我们在座有很多莲友,他听闻法义,懂得了,回去就专修念佛。你不要吓唬他:「哎!你光念佛怎麽行啊?你不念《阿弥陀经》怎麽可以?念《阿弥陀经》是五种正行当中的一种啊!」你这样就是给他惹麻烦。

 

       我们讲五种正行的目的,也是让他进入一向专修。他已经落实一向专修了,你说:「哎呀,好好好!」满足了,达到了,就可以了,这就达到目的了。

 

       「此即决定往生之方便也,纳於心腑莫忘失」:法然上人最後交代我们说:像这样子的念佛,你就决定往生。这个很方便,这个请你把它牢牢地记在心中,不要忘记了,就按照这样去做。

 

《十念法要》

       这一段文我再来读一遍。《十念法要》:

不顾妄念余念,
不谓散乱不净,
唯口称名号。
若常称名者,
以佛名之德,
妄念自止,散乱自静,
三业自调,愿心自发。
故愿生心少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散心增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妄念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善心生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不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清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欠缺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具足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现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成就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此即决定往生之方便也,
纳於心腑莫忘失。

 

       好,到这里。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好,谢谢大家!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