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净土宗概论》

  1. 第十章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报
  3. 第八章 本愿称名
  4. 第七章 作业行仪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净土宗相承论释
  8. 第三章 净土宗正依经典
  9. 第二章 净土宗教相判释
  10. 第一章 净土宗义概说
  11. 前言.目录

贰、《佛说阿弥陀经》要义

  1. 《阿弥陀经》要义(十六)
  2. 《阿弥陀经》要义(十五)
  3. 《阿弥陀经》要义(十四)
  4. 《阿弥陀经》要义(十三)
  5. 《阿弥陀经》要义(十二)
  6. 《阿弥陀经》要义(十一)
  7. 《阿弥陀经》要义(十)
  8. 《阿弥陀经》要义(九)
  9. 《阿弥陀经》要义(八)
  10. 《阿弥陀经》要义(七)
  11. 《阿弥陀经》要义(六)
  12. 《阿弥陀经》要义(五)
  13. 《阿弥陀经》要义(四)
  14. 《阿弥陀经》要义(三)
  15. 《阿弥陀经》要义(二)
  16. 《阿弥陀经》要义(一)

参、《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三)
  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二)
  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一)
  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
  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九)
  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八)
  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七)
  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六)
  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五)
  1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四)
  1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三)
  1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二)
  1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一)
  1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
  1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九)
  1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八)
  1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七)
  1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六)
  1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五)
  2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四)
  2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三)
  2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二)
  2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一)
  2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
  2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九)
  2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八)
  2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七)
  2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六)
  2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五)
  3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四)
  3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三)
  3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二)
  3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一)
  3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
  3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九)
  3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八)
  3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七)
  3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六)
  3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五)
  4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
  41. 《阿弥陀经讲义》讲义(三)
  4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
  4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一)

肆、《往生论》讲义

  1. 《往生论》研究
  2. 《往生论》要义
  3. 天亲菩萨之教判思想
  4.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伍、《往生论注》讲义  

  1. 再读《往生论注》有感
  2. 《往生论注》玄义略解
  3. 现生不退论
  4. 平生业成论
  5. 佛身佛土论
  6. 凡夫论
  7. 称名论
  8. 易行论
  9. 愿力论
  10. 真实功德之垂救
  11. 一线四点
  12. 净土宗第一奇书
  13. 昙鸾大师之教判思想

陆、其他

  1. 阿弥陀佛的救度(中英对照)
  2. 《观经疏》四重判
  3. 《阿弥陀经》「三段要文」之经证、祖释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讲义
top

讲义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

第三篇    正宗分

二、劝念佛往生
(二)证诚劝信

3.劝信

 

【经文】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
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护念    思念保护,以念力除去障碍,而爱育之。

阿耨多罗    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译为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

 

【文科】

       前面已证诚过名号功德之真实,这里接着举出利益以劝信,分成三段。这是第一段,解释经名劝信。

 

【译解】

       舍利弗!你在想什麽呢?这一部经为什麽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

       舍利弗啊!如果有人听到这部经而信受执持,以及听闻到诸佛的名号,这些善男子、善女人,都为一切诸佛的慈念力所保护而心不退转,决定往生,往生则决定成佛。所以,这一部经叫做《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啊!我所说的与诸佛所证明赞叹的,毫无二致,你们都应当信受不疑,发愿往生啊!

 

【辩义】

1.五问五默

经中,释尊五次问舍利弗尊者。

1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2 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

3 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4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

5 於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梵译:

1 舍利弗啊!您在想什麽?为何那个世界被称为极乐呢?

2 舍利弗啊!您自己是不是在想:有彼畜生道众生吗?如是再次应知:没有!为什麽呢?

3 舍利弗啊!您在想什麽呢?以何因缘,彼如来被称为无量寿呢?

4 舍利弗啊!作为佛刹土中的众生,应当发愿。为什麽呢?

5 舍利弗啊!您在想什麽呢?以何因缘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的法门?

(1)释尊亲切和蔼的态度。

(2)释尊他心智通。

(3)一次问鸟非罪报之理由,乖此土常情故,佛地不思议故;一次问应当愿生之理由,凡夫例登补处故,十方净土所无故。

(4)三问得名所以。国名、佛名、经名。亦前二问,无恶名故,持名利益故。名即法故,甚深境故,名为宗故。

(5)默受不语。

       释尊所问都是佛智不可思议境界,此经名《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既然是佛果地不可思议境界,舍利弗就放弃思议之心,不加思议,不作回答,唯听佛说,一心信受。从这一方面来看,默不回答正是舍利弗的智慧。

 

       又舍利弗虽然未言一语,但与释尊的心时时相通。始自「如是我闻」,终至「欢喜信受」,随闻随解,随解随疑,随疑随除,随除随喜,随喜随受,奉行不违。

 

 

2.什麽样的人是「闻是经受持者」?

       「受」是信受,信受这部经所说;「持」是奉行,按照所信的去做。闻信一部经的宗旨,落实在修行实践当中,叫受持这部经典。单是口业读诵而不落实修行,不算真正的受持。

 

       本经所说的,不过是专称阿弥陀佛名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不识字,不会读诵,只要称佛名号,愿生极乐,就是最好的受持。可知念佛人即是闻是经受持者,即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定散门」即以念佛人为受持定散二善之教。

 

       《弥陀要解》言:

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

 

 

3.什麽样的人是「闻诸佛名者」?

闻诸佛名有二:

(1)随闻六方恒河沙诸佛之中任意一佛之名。

(2)随闻诸佛当中任意一佛赞叹阿弥陀佛名号。

 

       前者义浅,後者义深。因为诸佛存在的意义在於劝众生信受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西方净土。单是耳根听闻诸佛名字,却不知诸佛所赞、所证、所劝在让我们称念弥陀佛名往生,不能算做闻诸佛名;即使诸佛名字一无所知,但能一心专念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等於是遍闻诸佛之名。

 

       《观念法门》言:

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
故名《护念经》。

 

       根据善导大师的解释,一心称名愿生,即是受持是经,即是闻诸佛名,即蒙诸佛护念,即得不退成佛。真是直截明快的解释。如同《观经》所说:「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4.闻信因缘

       「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虽分二句,按上面善导大师的解释,只是一种,即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只是闻信弥陀佛名的次第、因缘不同,而分说二种。

 

       对照上下经文,「闻是经受持者」,即是「信受我语」;「闻诸佛名」,即是「信受诸佛所说」。

 

       「闻是经受持者」,听闻释尊宣说此经,不等诸佛证诚,便信受执持阿弥陀佛名号的人。「闻诸佛名者」,虽闻释尊宣说,要等听闻诸佛证诚,而後信受执持阿弥陀佛名号的人。这二种人,虽然因缘有不同,闻信有早迟,但最後都同样「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也都同样为一切诸佛护念。意思是:不论早晚,何时闻信念佛愿往生,何时即为一切诸佛所护念。

 

 

5.现生不退

       《往生要集》依此段经文,释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有三种利益:

       (1)现生为诸佛所护念。

       (2)现生得不退转。

       (3)来生得大菩提。

 

       所谓「不退」,又称「必定」,是指不从必定成佛之位上退下来,虽然暂未成佛,但必定可以成佛之位。对於往生净土之後得不退转,并无异议,但念佛之殊胜在於:凡夫之人,於此土现生得不退转。

 

       莲池大师言:

闻经闻佛,皆得不退,则不待往生彼国,
而未生以前,即已成就菩提善根,不可破坏;
况复生彼,而有退转?
……一佛亲宣,即当谛信;诸佛同赞,更复何疑?

 

       又如下经文: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
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於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发愿欲生」,还没有往生的人,於此土已经「皆得不退转」,然後往生,所以说是「现生不退」。

 

龙树菩萨《易行品》也说明「现生不退」,如下:

1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2 若菩萨欲於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应当念是,十方诸佛,称其名号。

3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4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参见《净土宗之特色》。

       问:常途修行,需经万劫方入不退。何以常没凡夫,单以念佛现生即得不退?

       答:此由彼佛愿力成就。

 

       第三十四愿:

设我得佛,
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
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
不取正觉。

 

       第四十七愿: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
不取正觉。

 

       第四十八愿: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
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
不取正觉。

 

       《无量寿经》言:

若有众生,闻此经者,於无上道,终不退转。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言:

由於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护念利益

       护念,就是思念保护,以念力除去障碍,而爱育之。大致与摄护、护持、救护等同义。

 

       为诸佛护念,有种种益:(1)魔不得便。(2)消灾免难。(3)长命安乐。(4)得不退转。

 

       元照《义疏》言:

护谓覆护,不使魔娆;念谓纪念,不令退失。

 

       《观念法门》言:

既蒙护念,即得延年转寿,长命安乐。

 

       《护念经》意者:

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
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古来注释家多将此护念分为二种︰

       (1)影护护念

如影随形地护念行者,使恶魔等无法障害。

 

       《往生礼赞》言:

若称佛往生者,常为六方恒河沙等诸佛之所护念。

 

       《观经疏》言:

专念弥陀名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也。

 

       (2)证诚护念

       为众生证明教法之确实,使其生信而脱离苦患。

 

       《往生礼赞》言:

必得往生,证诚此事,故名护念经。

 

       问:念佛人既蒙佛护念,何故现世亦有种种不顺?

       答:如世间贤父母,善护子女而不骄纵,乃至别设逆境以成就之。

(1)令心不骄纵,常怀机深信。

(2)令忍力成就,利益诸众生。

(3)令恶业得消,不令增长。

(4)令重报轻受。

(5)令避恶果,转受善福,凡夫不知。

 

       《金刚经》谓: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7.劝何人、信何事?

       劝「汝等」,信「我语及诸佛所说」。

       劝一切凡圣,信受念佛。

 

(1)「汝等」,上包舍利弗及文殊师利,下含一切人天凡夫。本经全体是佛境界,唯有释迦能说,唯有诸佛能证,唯佛与佛,乃能究尽。一切弟子众等,以自智慧不能解了,只能无疑信受,所以说「汝等皆当信受」。

 

(2)「我语」,即释尊宣说此经之语;「诸佛所说」,即诸佛证诚劝信此经之语。释迦佛语与诸佛所说,毫无二致。释迦一佛宣说,六方诸佛齐来证明,齐来赞叹,齐来劝导。信释迦一佛,等於信六方诸佛;疑释迦一佛,等於疑六方诸佛,所以说「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3)能「信受我语」,即是「闻是经受持者」;能「信受诸佛所说」,即是「闻诸佛名者」。「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专念弥陀名号,愿生弥陀净土,即为一切诸佛护念,现生不退,决定往生,速疾成佛。有此大利,所以释尊才普劝一切凡圣同信佛语,同称佛名,同愿往生。法门利益之深,文殊师利等诸大菩萨不能出其外,而凡夫众生信受佛语,专念弥陀,愿生极乐,所得利益与舍利弗、文殊师利齐等。这才是「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才称「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8.《弥陀要解》言:

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
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
又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
问:但闻诸佛名,而未持经,亦得护念不退耶?
答:此义有局有通。
《占察》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
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
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
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此亦应尔。
故须闻已执持,至一心不乱,方为闻诸佛名,蒙诸佛护念。
此局义也。
通义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
故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若否,皆成缘种。
况佛度众生,不简怨亲,恒无疲倦,苟闻佛名,佛必护念,又何疑焉!
然据《金刚三论》,根熟菩萨为佛护念,位在别地圆住。
盖约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
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乃至相似位以还,亦皆有通护念之义;
下至一闻佛名,於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
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也。
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故劝身子等皆当信受。
闻名功德如此,释迦及十方诸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

 

(1)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

 

(2)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

 

(3)闻名护念,有通有局。局护念,局於弥陀一佛。通护念,通於诸佛。虽有二义,局义为强。
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
闻已执持,至一心不乱。
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
闻名功德如此,释迦及十方诸佛同所宣说。
以上皆局弥陀佛名而言。

 

(4)又就弥陀一佛,有通有局。持名一心不乱(信愿专称),方蒙护念,是局。一闻佛名,不论信否,佛必护念,是通。若论现益,局护念强;若通护念,容别时意,故言「成缘种」「得远因终不退」等。

 

(5)所以论通护念者,为引懈怠根机,令增上信心。

 

(6)若善导大师意,多局专念弥陀一佛名号,蒙诸佛护念,即是局中之局,为显往生义疾不同杂散之业故。

 

       《法事赞》言:

念佛诵经除罪障,诸佛遥加护念身。

 

       《往生礼赞》言:

唯有念佛蒙光摄。

 

       《观念法门》言: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
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摄取,即护念。既然弥陀唯摄念佛,诸佛护念必随同主佛。

(7)蒙佛护念,有自力、有他力。

 

(8)自力护念之因,在入同生性,与诸佛所证气氛交接。他力护念之因,在於弥陀本愿,念佛具三缘,与阿弥陀佛一体不离。

 

(9)相似位,圆教十信之观慧,与初住之证位近似。依净土教,发得三心,专称佛名,即蒙护念,其位如韦提第七观初所证无生,善导大师释为十信中忍。

 

(10)极乐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