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净土宗概论》

  1. 第十章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报
  3. 第八章 本愿称名
  4. 第七章 作业行仪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净土宗相承论释
  8. 第三章 净土宗正依经典
  9. 第二章 净土宗教相判释
  10. 第一章 净土宗义概说
  11. 前言.目录

贰、《佛说阿弥陀经》要义

  1. 《阿弥陀经》要义(十六)
  2. 《阿弥陀经》要义(十五)
  3. 《阿弥陀经》要义(十四)
  4. 《阿弥陀经》要义(十三)
  5. 《阿弥陀经》要义(十二)
  6. 《阿弥陀经》要义(十一)
  7. 《阿弥陀经》要义(十)
  8. 《阿弥陀经》要义(九)
  9. 《阿弥陀经》要义(八)
  10. 《阿弥陀经》要义(七)
  11. 《阿弥陀经》要义(六)
  12. 《阿弥陀经》要义(五)
  13. 《阿弥陀经》要义(四)
  14. 《阿弥陀经》要义(三)
  15. 《阿弥陀经》要义(二)
  16. 《阿弥陀经》要义(一)

参、《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三)
  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二)
  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一)
  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
  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九)
  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八)
  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七)
  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六)
  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五)
  1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四)
  1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三)
  1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二)
  1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一)
  1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
  1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九)
  1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八)
  1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七)
  1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六)
  1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五)
  2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四)
  2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三)
  2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二)
  2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一)
  2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
  2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九)
  2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八)
  2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七)
  2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六)
  2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五)
  3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四)
  3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三)
  3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二)
  3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一)
  3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
  3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九)
  3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八)
  3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七)
  3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六)
  3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五)
  4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
  41. 《阿弥陀经讲义》讲义(三)
  4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
  4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一)

肆、《往生论》讲义

  1. 《往生论》研究
  2. 《往生论》要义
  3. 天亲菩萨之教判思想
  4.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伍、《往生论注》讲义  

  1. 再读《往生论注》有感
  2. 《往生论注》玄义略解
  3. 现生不退论
  4. 平生业成论
  5. 佛身佛土论
  6. 凡夫论
  7. 称名论
  8. 易行论
  9. 愿力论
  10. 真实功德之垂救
  11. 一线四点
  12. 净土宗第一奇书
  13. 昙鸾大师之教判思想

陆、其他

  1. 阿弥陀佛的救度(中英对照)
  2. 《观经疏》四重判
  3. 《阿弥陀经》「三段要文」之经证、祖释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讲义
top

讲义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一)

第三篇    正宗分

第二章    劝念佛往生

第一节    念佛往生

 

【大意】

       前文赞叹极乐净土依正二报,为令众生生起仰慕向往之心。此文则劝励众生从事往生极乐净土的念佛。首先是宣说念佛往生,其次加以证明,最後劝人信仰。此段宣说念佛往生共分四项:一明往生证益。二劝愿生彼国。三明少善不生。四明念佛即生。

 

       《观经》起初说定散二善,到流通分再将二善废舍,只留念佛一法。此正是说明定散二善是少善根,不能往生;而同时劝人深信并称名念佛。自古以来,古德把本经视为是《观经》流通分的开说,就是二经之间有此关系的缘故。

 

第一项    明往生证益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① 阿鞞跋致    菩萨阶位之名,译为不退转。经一大阿僧只劫之修行,则至此位。入此位,只进不退,决定可以成佛。

② 一生补处    菩萨阶位的最高位,即等觉位,经此一生即可补佛位处。

 

【文科】

       说明念佛往生一段分为四项,此文是第一项,先说明往生的证果利益。

 

【译解】

       另外,舍利弗啊!众生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自然都是不退转地,必定成佛;而且其中很多显现为一生补处菩萨的果位,数量之多无法用算数来说明,只能说是无量无边、又无量无边。

 

【来意】

       前赞极乐依正,目的正为劝众生往生,正劝之前先说明往生的殊胜利益,更能激发人心。又前依正功德当中固然包含往生後的种种利益,但尚未直接说明往生後的果证,今则明之。

 

【辩义】

1. 略释文句

1) 又舍利弗:前已赞说极乐依正二报庄严,今将更说众生往生事,故重呼。

2) 极乐国土:标定所劝归之国。

3) 众生:普含一切凡圣,然照应下文「皆不退转」,知以常没常流转者为主。

4) 生者:从上未说往生事,从此开说。举已生,显当生,将劝愿生故。

5) 皆是阿鞞跋致:无一例外,当下即是,显非自力,而由佛力成就,国土自然之德,不劳而获。正觉花化生故。清净智海生故。

6) 其中:皆是不退转当中。

7) 但可以:只能。非「但是」。

 

 

2. 往生证益

       一、 皆不退。

       此界修行,最难在得不退,若入不退则只进不退,安稳无忧;然生彼土,皆得不退。

 

       二、 多补处。

       此土成佛极难极难,前佛後佛间隔往往多劫,期间唯有一位一生补处。 一生补处,即是具足佛德,待补佛位之处。若位补处,虽未成佛,佛位在即,如弥勒菩萨现处兜率。然一生彼土,则位示补处者无量无边,此示彼土成佛之易。

 

       不退显远离忧恐,补处明成佛在即。故取前後两端以明,即示超越常伦诸地行之意,又明摄机之广,上包大圣,下取常没。

 

 

3. 问:此界常没凡夫,何以一入彼国,即证不退,位至补处?

       答:此由彼佛愿力所成。凡夫生彼国者,非是杂业杂生,悉乘弥陀大愿业力,悉皆如来正觉华化生,同一清净智海所生故。

 

       注:

庄严「眷属」功德成就者:偈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故。

 

此云何不思议?凡是杂生世界,若胎、若卵、若湿、若化,眷属若干,苦乐万品,以杂业故。彼安乐国土,莫非是阿弥陀如来正觉净华之所化生。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为兄弟也。眷属无量,焉可思议!

 

「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此二句,名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如来,说法轮下,所有大众,诸根性欲,种种不同。於佛智慧,若退若没。以不等故,众不纯净。

 

所以兴愿:愿我成佛,所有天人,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

 

「海」者:言佛一切种智,深广无涯,不宿二乘杂善中下死屍,喻之如海。是故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不动」者:言彼天人,成就大乘根,不可倾动也。

 

 

4. 极乐不退之特点

       1) 唐译:

生彼土者,皆不退转。殊胜行愿,念念增进,决定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生彼土,常无退转。无量行愿,念念增进,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2) 梵本直译:

往生到彼无量寿如来佛刹土的众生,都是清净、不退转、一生补处的菩萨。

 

       3) 莲池:

四教不退,非今经意。
今念佛者,但生彼国,虽恶人畜生,即得不退。岂不胜妙直接,异乎诸教。

 

       4) 要解:

净土殊胜,谓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同居横具四土,开显四教法轮;众生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胜异超绝。


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若约此土藏初果,通见地,别初住,圆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萨,别十行,圆十信,名行不退。别初地,圆初住,名念不退。


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然据教道,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又念不退,非复异生;行不退,非仅见道;位不退,非是人民。躐等则成大妄,进步则舍故称。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勳,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① 等摄恶人畜生。

② 泯灭等级差别。

③ 悉皆一生成佛。

④ 迥异一切法门。

⑤ 超绝十方佛土。

⑥ 功由本愿称名。

 



5. 凡夫一生成佛

       要解:

一生补处者,只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观音等。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实证补处。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也。复次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後《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凡夫登补处,一生尽成佛。
华严入今经,一代归净土。

 

 

6. 不退与补处

       此有二说:

       一、 总皆不退中,多有补处。如今经。

       二、 皆是不退,亦皆补处。如上梵本直译。

 

       问:不退与补处位差很大,何混为一处而谈?又直接说为一生补处,则清净、不退转自在其中,又何必繁列?

       答:直说皆是一生补处,或误以为是大菩萨生处,凡夫无份。今为摄染污众生,故说清净;为摄疲退众生,故说不退;为摄历劫多生补处,故说一生补处。如极乐国虽是涅盘界,为摄造作三恶道罪业众生,而言无三恶道。

 

       不退、补处约此土位差很大,然往生彼土,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位位圆融,自在无碍,不退转即一生补处,三贤十圣皆顺余方习而言,不可以此界常途教道理解。

 

       极乐补处为第二十二愿成就。依此愿,凡往生者皆悉位阶一生补处,但是若有大愿不欲成佛而愿为菩萨者例外,不居补处之位,而於十方自在所化,示现普贤行德。或现凡夫,或现圣者,或现地前,或现地上。虽千应万化,总皆不退佛果。外相虽差,内证全同。一切俱非,一切俱是。

 

       第二十二愿:

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法事赞: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他方凡圣,乘愿往来;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此往生、不退、补处、成佛有以下特点:

① 根机不限。不论凡圣善恶,皆得往生。

② 时间立即。一旦往生,当下立即获致不退转。

③ 超证常伦。超越常途次第,不经地、不经劫,速证无上菩提。位位圆融,高下无碍。

④ 外差内等。内证齐同,外现差别。自在所化,示普贤行。

⑤ 自然成佛。不加任何人为造作,自然往生,自然不退转,自然一生补处,自然成佛。

 

       无量寿经:

道之自然。自然之所牵。自致不退转。
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法事赞:

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
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往生礼赞:

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般舟赞:

念念时中常证悟,十地行愿自然成。

 

       五会法事赞:

到彼自然成正觉,还来苦海作津梁。

 

⑥ 缘佛愿力。所以如此,全因弥陀愿力。

 

       论注: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7. 往生与成佛

       此有三种表述:

       一、往生定成佛。

       二、往生速成佛。

       三、往生即成佛。

 

       唐译:

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论:

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

问曰:有何因缘,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曰: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用证义意:


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轮转之事。无轮转故,所以得速。一证也。


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缘佛愿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灭度。无诸回复之难,所以得速。二证也。 


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缘佛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所以得速。三证也。


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


愚哉!後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念佛成佛因果三愿。

       净土宗建立之基石。

 

       问:九品每言历多少时劫证何果位,今何说速疾成佛?

 

       答: 一由二经说相有别,或显九品回向差别,或显念佛一实大利。

       二由极乐时劫圆融,二说无妨。

 

       般舟赞:

微尘故业随智灭,不觉转入真如门。
大小僧只恒沙劫,亦如弹指须臾间。549
愿住弥陀佛国内,证与不证亦心闲。586

 

       问:纵然速成,何说即成?

       答:既超常伦诸地行,速满功德大宝海,可说即成。原以念佛一法,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本来果地法门故,既以果觉往生,必以果觉得证,妄身谢灭,果觉现前,如印坏文成,更无纤隔。

 

       问:《大经》说有人天声闻菩萨,《观经》说供养诸佛、次第授记等,皆是因位,何说成佛?

       答:《大经》明人天声闻菩萨「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是则佛身。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实则非天非人。《观经》如上已通。又乘第二十二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示现普贤行德,因地修相,是为带果行因。

 

    导师:

念佛即是涅盘门。

舍此秽身,即证彼法性之常乐。

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

净土无生亦无别,究竟解脱金刚身。

 

    要解:

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无异。

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

 

    省庵:

相好光明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

 

    印光:

一得往生,则烦恼恶业彻底消灭,功德智慧究竟现前。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