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人生意义

  1. 生活教育
  2. 护生与素食
  3. 出离与轮回
  4. 诸行无常
  5. 醒世箴言
  6. 人生目的

第二篇 净土信仰

  1. 皈命弥陀
  2. 念佛警策
  3. 机法深信
  4. 佛法知见
  5. 众善奉行
  6. 深信因果
  7. 净土信仰

第三篇 净宗教判

  1. 正杂二行判
  2. 要弘二门判
  3. 圣净二门判
  4. 自他二力判
  5. 难易二道判
  6. 总显其义

第四篇 正依经论

  1. 往生论注
  2. 佛说阿弥陀经
  3. 佛说观无量寿经
  4. 佛说无量寿经
  5. 总显其义

第五篇 净土宗旨

  1. 广度十方众生
  2. 愿生弥陀净土
  3. 专称弥陀佛名
  4. 信受弥陀救度
  5. 总显其义

第六篇 净宗特色

  1. 现生不退
  2. 平生业成
  3. 凡夫入报
  4. 本愿称名
  5. 总显其义

第七篇 净宗宗风

  1. 净土宗宗风(三)
  2. 净土宗宗风(二)
  3. 净土宗宗风(一)

第八篇 净宗传承

  1. 善导大师
  2. 道绰大师
  3. 昙鸾大师
  4. 天亲菩萨
  5. 龙树菩萨
  6. 第十八愿
  7. 总显其义

第九篇 净宗弘传

  1. 念佛度亡
  2. 念佛利益
  3. 念佛方法

第十篇 净土述怀

  1. 净土述怀

【法  语 二】

  1. 净土短文(十一)
  2. 净土短文(十)
  3. 净土短文(九)
  4. 净土短文(八)
  5. 净土短文(七)
  6. 净土短文(六)
  7. 净土短文(五)
  8. 净土短文(四)
  9. 净土短文(三)
  10. 净土短文(二)
  11. 净土短文(一)
  12. 唯称名
  13. 信 心
  14. 救 恩(二)
  15. 救 恩(一)
  16. 二河白道呼唤声
  17. 死的恐怖
  18. 人生之实相
  19. 人生像什麽
  20. 无常法语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法语
top

法语

机法深信

  1.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此文名为「二种深信」之文,列在《观经四帖疏》第四卷〈散善义〉之「深心释」,「深心」即是「深信之心」。
    此文显明「机法二种深信」,机指凡夫,法指弥陀。凡夫深信自己三业都是罪恶,永沉轮回,无出三界之力;然此凡夫是弥陀深生悲愍,为其发愿立誓所要救度的对象,此凡夫恐惧不安的心中,体悟弥陀本愿力的摄护救度之真实,而毫无疑虑地信受弥陀本愿之救度,当下即时获得往生决定,此即「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之意。


  2. 净土宗是救度的法门,能救者弥陀,所救者众生;弥陀是法,众生是机;法者救机,机者信法;深信机无出离之缘,深信法救如此之机;法不离机,机不离法;机法一体,生佛不离。若无机深信,则无法深信;若无机法深信,则非真实信心,也非真佛弟子。


  3. 净宗行人,应具「机法二种深信」。
    「信机」:即是信知自己从出生到老死,始终都是烦恼深重之凡夫,如是之人何能心花怒放?有,也是遇缘则现,缘过则灭。
    又,世间善不能解脱,出世间善我们修不成,所以自身无有出离之缘。
    「信法」:即是如此之人,若乘托弥陀愿力(称名愿生即是乘),定得往生。
    是故,应信任何人,凡是一向愿生专念者,即已被救,心情之如何,一概不论也。如是信知,则虽遇缘烦恼,内心安然无畏。


  4. 我们凡夫内心都有五逆谤法的种子。我们看报纸新闻,社会上哪里又发生抢劫、哪里杀盗淫妄,这时都要想到:这些也都是我过去世曾做过的,他的一切言行正如我过去世银幕的重播。我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他的现在就是我的未来。因为我的阿赖耶识当中,还有这样的种子在,遇缘则现,只是这个缘他遇到了,我还没有再遇到而已。


  5. 会专修净土法门,是他有感於自己是一个罪业深重的生死凡夫,没办法以自己的力量去恶行善,一旦命终就会堕落地狱,受阎罗王的审判刑罚。只有信受弥陀救度,才能离开地狱,甚至离开三界六道轮回。这样的人还会纵情为恶吗?即使他会做恶事,也是业力的推动,是不得已的,他的内心是很悲苦的啊!是苦於为恶,不是乐於为恶的,所以他的心态跟一般纵情为恶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就是所谓的「为修行而苦」,也唯有为修行而苦的人才能真正进入弥陀的救度。


  6. 其实,我们本身就是恶人,并非故意起恶造罪才是恶人。《阿弥陀经》就已经点出来了,这个世间就是五浊恶世,五浊恶世的人哪可能是善人呢?《观无量寿经》也说:「若佛灭後,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所以,我们都是「浊恶不善,五苦所逼」、可悲可怜的众生。


  7. 「十善」是「五戒」的开展,我们用十善的法镜照自己的三业行为,就能看出原来我们都有贪心、瞋心,都是愚痴、不明因果、不信因果的人。


  8. 释迦牟尼佛说「人身难得」,得人身就好像「盲龟值浮木」,既然如此,当然都是在三恶道轮回。最可悲的是「无有出离之缘」,如果过去没有机会,现在也没有机会,可是未来有机会的话,那还有一线希望;但如果都没有出离之缘,岂不是永恒地、尽未来际、从始到终都要在三恶道轮转了!当我们深深地触到「无有出离之缘」的悲和痛,那超越了世间任何的痛苦,即使匍伏在地上哀嚎,都没法显露那种无有出离之缘的悲痛,那种悲痛是无法形容的,是达到顶点的。一个学佛者,如果无法体会到本身没有出离之缘、没有解脱希望的话,那麽他很难依靠弥陀救度的法门。


  9. 我们万劫千生一直到现在,之所以都没办法解脱,是因为自己的力量只有业力,只有堕落的力量,没有解脱的力量。因此,若论自力的话就只有堕落之力,没有解脱之力。


  10. 如果了解自己(机)──深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而且深信佛语(法)──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了众生,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如能这样,一生就会专称这句佛名,不论什麽因素,也不会摇动自己的信仰,不会认为自己根机锐利,可以修其他的法门、达到怎样的境界,不会好奇,也不会杂修杂行。


  11. 世上之人,谁不是罪业凡夫?如果不是罪业凡夫,就已经超出三界六道,不再轮回了。因为六道凡夫就是贪瞋痴、见惑、思惑尚未断除,才会在六道之中,所以凡是六道众生,都是罪业凡夫。


  12. 学佛的人,首先要去恶行善。什麽是善,什麽是恶?它的标准是:能够行五戒、行十善就是善;而犯五戒、犯十恶就是恶。
    以五戒十善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身口意时,就会发现:我们都是在犯五戒,都是在犯十恶业。从形象上来看,我们是学佛人,所说的都是一些佛法的言语,所做的也是佛门中事,可是我们内心的贪瞋痴,「五蕴」很炽盛,在那里翻滚,有意无意之中,都会爆发出贪欲心、瞋恨心,无明、计较、嫉妒之心。所以,《地藏经》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言语举止,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净度菩萨经》上也说:一人一日中,八亿四千念,念念之所为,无非三途业。


  13. 佛法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在镜子面前才知道自己容貌的美丑。如果到了镜子面前,没有发现自己的美丑,就等於没有照到镜子。同样的,我们通过学习佛法,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学佛而不了解自己原来是罪恶生死凡夫,那就是没有以佛法印心,没有用佛法这面镜子来观照自己。


  14. 如果未能了解自己真的是知识浅薄、根器陋劣、业障深重、烦恼强盛,他就无法彻彻底底相信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好比一个人,如果没有自觉他已坠入大海,正在大海中随浪浮沈,甚至即将灭顶的事实,他就很难生起求救的道心。


  15. 弥陀虽完成众生往生功德,若众生不知不信,或知而不愿往生,则仍在轮回;弥陀成佛以来,於今十劫,而我等尚在轮回,即是此类。


  16. 一切唯心所造,若此心炽盛,即使虽无身犯,亦必堕落。《楞严经》言:「纯想即飞,纯情即堕。」《圆觉经》言:「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如果没有淫欲,即已超凡入圣,哪还会有众生的性命!一切众生,无不随业牵引。有时出生为贞女,有时出生为淫妇;或许此生为僧,持戒清净,或许来生为富,恣纵淫逸;六道未出,梵行未立,任谁也不可轻言「我已如何如何!」知此,应不虑自己之善恶,而唯有一任弥陀之悲救,弥陀无碍之光明,不受凡夫善恶之障碍。


  17. 经典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到了镜子面前,就能看出我们乾不乾净、端不端整。面对佛法,以佛法来对照自己的三业行为,就能够显示出自己是善是恶,根器是高是低,是会修行还是不会修行,将来会到哪里去,接受什麽果报。诚如《地藏经》所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也就是说,起心动念、身口意三业行为,都是业,都是罪。又说: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这个世界最高的山是须弥山,而我们的罪业比须弥山还高;最深的是大海,而我们的罪业比大海还深。我们的罪业能够障碍我们超凡入圣,障碍我们脱离轮回。像这样的众生,如果没有阿弥陀佛发下四十八愿的话,我们就永远只能在三界六道轮转了。


  18. 我们生生世世、世世生生在无边无际的轮回当中,都曾造做了五逆十恶,内心都蕴藏着贪瞋痴慢疑,起心动念都在追求财色名食睡,因此,我们的内心也好,血肉也好,都充满了贪瞋痴慢疑的毒素,都充满了追求财色名食睡的欲望。所以起心动念都是罪、都是业,就像《地藏经》所讲的: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19. 其实我们都是烦恼强盛,业障深重的凡夫,阿赖耶识中都藏有下品下生的种子,只是尚未起逢缘现行而已,若是轮回未出,则在生生世世、世世生生的无尽轮回当中,难免会有某一生某一世下品下生的种子起现行,而造作五逆十恶,甚至谤法阐提。因此轮回不出,难免堕落,危险之至,恐怖之极,所以要把握此生,脱出轮回。一念通三世,如果设想自己就是下品下生的根机,就会「彻底放下、通身倒靠」,没有第二条路。


  20. 我们都有无明,都有贪瞋痴。在无明、贪瞋痴没有降伏之下,我们的起心动念,都是从贪瞋痴延伸出来的。既然这样的话,再怎麽行善积德,都还是有无明、有贪瞋痴掺杂在里面。尤其是我们这些出生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众生,贪瞋痴三毒很强盛,烦恼业障很深重,善心微微,而造恶却如狂风暴雨那麽强烈。


  21. 善导大师说:「一者、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即使自己再怎麽有智慧才华、广学多闻,在弥陀的本愿船当中也无用武之地。何况凡夫内心都有贪瞋痴,五蕴尘劳浓厚,即使是精进修行的根性,偶有寂静的心境,但根本无法降伏贪瞋痴;自以为能降伏而淡薄,能够清净、轻安,甚至能到未到地定,可是这对解脱生死轮回是没有用的。


  22. 修定要达到最低层次的「欲界定」──心时时刻刻做得了主,能保持清净,事来当下办理,事过了无痕迹,已经很不容易。而初禅、二禅以上的「色界定」、「无色界定」,在学佛的人当中,不论在家或出家,很少人能修成。近代最出名的是广钦老和尚和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是学禅的,有几次入定的经验;广钦老和尚不是学禅宗的,可是他曾经在深山有深沈的入定经验,不过广钦老和尚最後晓得,即使有禅定的经验,也不能了脱生死轮回,所以晚年他都强调念佛,弘扬净土法门。虚云老和尚虽然讲禅,也讲净土法门的道理。


  23. 「慧」是指「明心见性,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明心见性」,是达到开悟、觉悟的境界,印证了真理和佛性,此世有几人能达到;至於「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则更困难了。
    靠自力修行,唯有具足戒、定、慧才能了生脱死,这是圣道门,我们能修吗?单从这一点来检讨,就可以了解我们修不起,学不成。那怎麽办呢?摆在目前就是三恶道火坑。


  24. 一般学佛的人都自认根器很高,是学禅、学密或研究教理的根器,想靠自己的力量来寻求解脱,但是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事非经过不知难」,必须绕了一大圈之後,自己遇到灾难了,或者生重病了,如果生死心切,对生死轮回看得很重要,他就会回过头来反省自己平生所学的能抵得了生死吗?如果现在死的话,从此就可解脱生死,脱离六道轮回吗?还是心中茫然没有把握?如果他以前听闻过念佛的道理,这时种子就会浮现,就会念佛、靠佛,佛会让他有所依靠。


  25. 我们心中都有怖畏,有什麽怖畏?就是六道轮回的怖畏,所以必须要寻求依靠,因此才要念佛求往生,如果自觉自己是个贤人、善人、会修行的人,有办法自己离开六道轮回,不陷在六道魔王手掌中的话呢,那他就不会殷切的求生极乐世界了。


  26. 以圣道门来说,是不可能有「机法二种深信」的,因为会修习圣道门是认为自己是圣者的根器,只有学净土法门的人才会去靠弥陀的力量、靠弥陀的救度,差别是靠自力多或他力多,还是完全的靠他力,这就是看对「机法」有没有了解、体悟与深信。


  27. 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业之愚人,他若有智慧,就会去行善,不会去作恶,他既然会作恶,是因愚痴的缘故。如此愚人,不是别人,我们生生世世都是这样的。


  28. 我们如果真正深入去检讨自己的根机,就会发现我们不够资格,是没有力量学圣道门的,若是对自己缺乏自知之明,而去走圣道门,我们还会再度地继续轮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把「五戒」持好是很不容易的。比如说不打妄语,我们心中明知要真诚清净,言行一致,心口一如,打妄语是犯戒,却往往会说妄语。而不偷盗,就是不取不应该取的,甚至花费超过自己本份应得的东西,也算是偷盗;甚至在公司里用公司的邮票、信封、信纸啦,也算是偷盗;别人或公家的物品,小如针线、大如钞票,擅自拿取,也算是偷盗的范围。我们用五戒的镜子来照照自己的言行,就知道很容易犯。《地藏经》说:阎浮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29. 以我们来讲,可说生生世世所累积的三业行为,都是在造罪造业,没有脱出六道轮回的力量,只有日益累积、加剧轮回的业力而已。所以,善导大师说我们是「常没常流转」的众生,「旷劫以来,无有出离之缘」。简要而言,我们若不念弥陀,必将堕落地狱,因为谁敢说他生生世世都能拥有人身、遇到佛法、不会堕落三恶道?


  30. 我们就像法然上人所说的,所谓净土法门就是「还愚痴」,然後靠弥陀的愿力往生极乐世界。不管有入三昧、没入三昧,有证果、没证果,都还是求生极乐,一旦往生极乐,都平等平等。
    这并不是说入三昧不好,菩萨的行为不好,而是要确认我们就是这种根机,深信自己现在就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长时流转,以自己的力量根本没办法出离三界,只有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以我们这种根机来专称弥陀名号,靠着弥陀的愿力就必定往生。


  31. 净宗法师有一段话谈的很好,他说:「一个真正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的念佛人,他必定是一个恭敬谦卑的人,他看不到自己的善,他所看到的只是自己的恶,就像在太阳底下看不到蜡烛的光,如果还看到蜡烛的光,就表示还在黑暗的房子里面。」所以,对於一个信机信法的人,他只有自感惭愧,知道自己是一个罪恶生死的凡夫,他不会觉得自己能有任何修行。在阿弥陀佛的救度之下,即使能做什麽事,也会觉得没有什麽了不起。


  32. 有了机法两种深信就是信心决定,就是金刚信,不会再改变,不管是深、浅或心的感受如何,都算是深信。会改变,不是对机没有深信,就是对法没有深信;对机没有深信,对法一定也没有深信,对法没有深信,对机也一定没有深信。这两个深信是一体的,有机深信就有法深信,如果只是信机而不信法,那不算信机,只是一般的「罪恶观」。
    「罪恶观」净土门有,圣道门也有,我们这个法门的机深信与一般的罪恶观不同,我们是从信靠阿弥陀佛的本愿来说他的罪恶观是深信机。
    理解这两个信内容,无非也是自觉凭自力无有出离之缘,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唯有弥陀本愿这个法门才能使众生有出离之缘,而且可以快速成佛。


  33. 虽言信机、信法,并非信心有两种,是一个深信,从机、法两方面来说明。信机即「舍自」,信法即「归他」。一个信心之中圆具舍自与归他,此是净土门他力之信相。


  34. 阿弥陀佛成佛了,祂的愿是金刚不变的,所以我们无疑无虑,随顺佛所说,不加怀疑;心中没有怀疑,当然也就没有种种「可能或不可能」的忧虑、顾虑,所谓「无疑无虑,乘彼愿力」,依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尤其是第十八愿,那就「定得往生」。


  35. 净土法门的核心「机法两种深信」,机法两种的道理能够了解深信,就不会退转,就决定往生。


  36. 善导大师的机法二种深信,罪恶生死凡夫之机,感受到正当堕落悬崖时,突然被佛扶起来;在海中挣扎喝水时,被佛抱上愿船。所谓绝处逢生,置之死地而後生。
    故此法门是完全他力、绝对他力的救度法门,无丝毫的自力与造作。因此龙树菩萨譬喻为「乘船」,坐在愿船上的人既不必付船票,也不必帮忙驾驶;自己尽管有何力量,在此也置於无用之地。何况就是因为毫无力量,才会堕落,才会被救。
    堕落与被救是同时感受到的。心中有平安、喜乐,有感恩、惭愧;因为机的罪恶感在内心发露与法的大悲愿在内心发酵,故性情会转变。以前刚强计较,现在柔和不争;以前缺乏慈爱,现在有了悲心;凡一切的逆境挫折,都会反省是自己的过失,或宿世的罪业,而不会责怪别人。此後的生活是对佛有信心,对己有愧心,对人有爱心。


  37. 法深信,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至於机深信,我们可以自问:若真确认自己无有出离之缘的话,机的深信就在里面了。因为「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所以净土行人最好不要去追寻某一种感受,要把那种观念舍掉。


  38. 净土法门的根本,是深信「机」、深信「法」。有「机」的深信,人就会谦卑柔和;有「法」的深信,就会对他人恩慈体贴,就好像阿弥陀佛对我们一样。对「机」深信,会改变我们的气质:气质改变,行为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个性就会改变;个性改变命运就会改变。
    总之,对「法」深信,心性、气质、行为、个性也都会改变。除此之外,念佛如果有寂静的体会,心境、个性也会改变。


  39. 净土法门就是一方面体会自己业障深重,没有能力修行,没有能力了脱三界六道轮回,必须领受阿弥陀佛爱心的救度,就是──「信机」跟「信法」。
    信机,「机」就是自己,体悟、相信自己是罪业深重、恶性强盛的人。如此他的心就会柔软、谦卑下来,凡事不会贡高我慢,不会去计较、批评、争夺。真正学佛的人,很容易体悟这个道理。因为学佛的人,若以法镜来照自己,就会原形毕露,显现自己的本来面目,那时候,我们连看都不敢看,会非常的惭愧,感觉非常的丢脸,这就是对机的深信。
    对法的深信,就是对阿弥陀佛的慈悲,对阿弥陀佛的救度深信。阿弥陀佛对我们是绝对的包容、彻底的原谅,把我们当成他的独子,没有任何条件、差别,彻彻底底、毫无的保留的来爱我们、护我们、救我们。
    总而言之,学佛的人要有「机」、「法」的深信,自然就较不会烦恼、计较。


  40. 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是谁,我们不用去寻找书本上的其他批注,也不必问别人,我们问问自己──自己是什麽东西,就可以知道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是怎麽样的对象。


  41. 信心决定的念佛,以及信名号的念佛,这两种是一种。因为信心决定的内容,就是这句名号。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愿力完全显现在这句名号中。
    信心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信机,一方面就是信法。这两方面实际上是一个内容,只是分开来解释而已。


  42. 领受弥陀的慈悲就是信机、信法。信机、信法这种信,是很深刻的信,叫做「深信」,深信就是决定性的信。


  43. 若论众生根机,虽谓千差万别,可归纳为四:
    一、利根无逆罪,如阿难等;
    二、钝根无逆罪,如般陀等;
    三、利根造逆罪,如阿闍等;
    四、钝根造逆罪,如下品等。
    若论法门数量,虽谓八万四千,亦可归纳为四:
    一、胜而非易,如法华、天台与禅密;
    二、易而非胜,如净土要门;
    三、非胜非易,如小乘阿含;
    四、亦易亦胜,如弘愿念佛。


  44. 我们是一个学佛的人,必须依照佛所讲的戒作为我们三业以及生活的基本规范。所以,不管圣道门也好,净土门也好,基本上都要有向上、向净、学佛而成佛之心,都希望能做好佛陀所要求的戒律,如果没有这一种观念,就不是学佛人了。
    再进一步,他发现自己有心无力,应该做而做不到,心虽有所向往,可是业障来了,习气来了,没办法降伏,所以才需要归入弥陀的救度,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有机的深信。有了「机深信」的话,心性自然会柔和,所以,有没有机的深信?也可从自己的心有没有惭愧、柔和、柔软……来判断。
    另一方面,如果有法的深信,自然就会「阿弥陀佛爱我们,我们也去爱他人。」如果是圣人的话,就会做得很圆满。我们是凡夫,所以做得不圆满;因为不圆满,才更要有柔软心,更要有惭愧心。


  45. 平生都专念弥陀名号,而且愿生极乐,坚定不移,同时对弥陀的悲心救度有了体认,对自己的卑微下贱有了体认,这就是机法二信。有机法二信的人,他的心性、气质、言行都会有改变的,既有这样的改变,他的不良业习、遭遇也会随之而改变。


  46. 念佛时妄想纷飞乃自然之事,有妄想才是凡夫,才是弥陀正客;若无妄想,已是圣众,则非弥陀救度之对象。故应以有妄想而更深信机法一体;能作此想,则妄想即是惭愧、谦卑,与安慰、法喜之源。


  47. 一个机法二信的人,就是明信佛智,就是永在弥陀的光明当中,他的往生是平生就已经决定了,这就是平生业成了,不必等临终瑞相,也不必等临终的助念,他是活在阿弥陀佛的怀抱当中,他是过着薰染弥陀悲心的生活。他内心一方面有自己贪瞋痴烦恼妄想杂念这些习气,也因为感觉体悟到自己这种习气习性浓厚难以断绝,所以这颗心就柔软下来,有惭耻之心,体会到一即一切,所以了解别人也有这种心,因而互相包容、互相体谅。


  48. 「二种深信」之文是就信(信心)而言,「正定业」之文是就行(称名)而言;显示信本愿之念佛是信行一体、信行不二、信行不离,此义善导大师之《往生礼赞》的前序亦言:「深心」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49. 一念无疑的二种深信是往生的正因,不论定善,不论散善,不论逆恶,十方所有一切众生,往生在此信心,信「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一念,亦得往生」。若发起此信之当时即已临终,来不及口称念佛,则当下往生极乐;若寿命延长之间,则尽形寿称名念佛。


  50. 凡夫深信自己三业都是罪恶,永沉轮回,无出三界之力;然此凡夫是弥陀深生悲愍,为其发愿立誓所要救度的对象,此凡夫恐惧不安的心中,体悟弥陀本愿力的摄护救度之真实,而毫无疑虑地信受弥陀本愿之救度,当下即时获得往生决定,此即「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之意。亦即《大经》所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我当愍哀,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宗旨。


  51. 我们是罪恶生死凡夫,如果依照各自接触的杂缘去学的话,还是不离生死;如果接受阿弥陀佛为我们所选择的称名念佛,就能够往生成佛。所以,忆佛、念佛是因,往生成佛是果。


  52. 一个人如果有「机法两种深信」,就会毫不勉强、自自然然的「念念不舍」。因为有嘴巴就能出声,有心就会起心动念,只是将他转为名号而已。


  53. 因为有「机法两种深信」,八万四千法门就没有一个法门学得来了,因为他一无所靠,後退无路,两边也无活路,就像走在白道上。走在白道上就是机法两种深信的现象,走在白道之上,八万四千法门怎麽还有一个法门可以靠得上呢?他一定是正念直来,这种众生已经在阿弥陀佛的摄受当中,不可能再堕入水火之难了,也不可能後退,将不再轮回於六道。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