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釋疑

  1. 净土问答四则
  2. 如何真实忏悔,获真实功德
  3. 三心之义──自力三心与他力三心
  4. 善导大师未访庐山
  5. 念佛问答三则
  6. 净土释疑(三)(77~95则)
  7. 净土释疑(二)(45~76则)
  8. 净土释疑(一)(01-44则)
  9. 净土释疑目录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净土释疑
top

净土释疑

净土问答四则

问:净土宗的宗风有说「不纯学术而信仰化」,能否请师父再为我们解释一下?

 

  答:如果把佛教当做哲学来研究的话,毫无疑问,佛法是最高端的哲学。然而,对我们而言,我们不是要成为哲学家或佛学家,我们听闻佛法、了解佛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解脱生死轮回,解脱自己以及六亲眷属,乃至一切众生的生死轮回。所以,学佛最後,是要成为一位信仰者,而不是要成为一位只会书写佛教论文的学者。

  佛教八大宗派八万四千法门中,若论信仰,最淳厚的就是净土宗。我们的宗风一开始就把「信」摆在第一位──信受弥陀救度。世尊在《阿弥陀经》中,也处处强调信,并且威严地说「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到了最後,与会大众「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一点也不勉强。

  所以,净土法门讲信仰,是把自己的全身性命都交给阿弥陀佛,相信弥陀的救度,接受弥陀的救度,依靠弥陀的救度,净土法门不是要成为一个学者,而是要成为一个信者。

  早期我出家的时候,曾经读过佛学院,佛学院的老师都很聪明,有学问、有口才、有文笔,可惜的是缺乏信仰。许多深入佛法的佛学教授,你问他有地狱吗?有极乐世界吗?他们多是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这就是缺乏信仰,不是真正的听闻佛法、研究佛法,这叫做信不足。

  信不足就不是真正的闻,也不是真正的研究,为什麽?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把宇宙人生的现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原原本本地宣说出来。宇宙人生的现象分本体界和现象界,本体界指佛性,「理」的境界,现象界指众生的生死轮回,也就是「事」的境界。

  如果以《华严经》来讲的话,即所谓的四种法界,也就是「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现象界就是「事法界」,就是事相,六道中的森罗万象都是「事法界」,而本体界就是「理法界」,就是理体,也就是佛性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把本体界和现象界清楚明白地讲说出来,乃是为了让我们晓得,我们现在的境界是「事」的法界,轮回无穷无尽,痛苦也无穷无尽。不过,有一个「理」的法界,它是解脱的、清净的、安乐的、没有痛苦的,是值得我们努力去追求的。

  要追求那样的境界,方法有八万四千门,在中国则组织归纳为八大宗派,可是能够契合一般众生根机的方法,就是念佛。念佛是就事相来讲的,可是所念的这一句佛,却是「理法界」,而且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使得我们一旦念佛,即能拥有佛性的功德。

  所以,印光大师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他说: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

  意思就是净土法门非常广大,没有边际,大到任何众生,不管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出家在家、清净不清净、有烦恼没烦恼,都在净土法门的范围里面,都离不开弥陀的救度。

  而佛的境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超越一切的能所对待,也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就已经获得「理法界」佛性的功德,所以是「全事即理,全修即性」。也就是说,虽然我们还在因地修行,可是我们修的是念佛法门,所以在因地就拥有了佛的果地功德。

  从行持上来讲,这样的念佛看似平常,可是功德却非常地殊胜,所以印光大师才说「行极平常,益极殊胜」。念佛法门不谈玄说妙,没有什麽奇特,小孩子能念,没有文化的老人也能念,连鹦鹉八哥都能念,一点也不困难,可以说没有一种行门比念佛更简单、更容易的了,也没有任何一个法门比念佛的功德更殊胜、更超越的了。

  为什麽这麽说呢?印光大师进一步解释,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原因在哪里呢?原来是阿弥陀佛把他果地的功德送给我们因地的凡夫,做为我们往生成佛的资粮。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是还在因地修行的凡夫,可是因为念佛,就已经拥有了阿弥陀佛全部的功德,等同无量光、无量寿。

  这就好像父亲一辈子的努力,就是要给儿子。阿弥陀佛果地的功德,就是要给我们,「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使得我们「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所以,印光大师就说,念佛法门是个特别的法门,这一个法门的教理、行持以及所获得的果报,都不可以用其他的法门来做标准,也不可以用其他的法门来解释。

  其实,我们看净土三经,尤其是《无量寿经》便可得知,这些道理都是浅显明白的,但是,如果用其他宗派的思想理论来解释的话,那就不是纯粹的净土法门了。如果以天台的教理解释净土,那就是天台净土宗,以华严的教理解释净土,那就是华严净土宗,以禅解释净土,那就是禅的净土宗,都不是纯正的净土宗。

  同样的,以三论、唯识、密宗、律宗来解释净土,都不是纯粹的净土宗,纯粹的净土宗必须要以净土的正依经典来解释。比如,净土的教理若用《金刚经》来解释的话,解释得通吗?《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那麽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岂不是在行邪道?如果以《金刚经》来解释净土的话,那就不是净土宗了。

  《金刚经》又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然而,念佛法门却是指方立相的,相信佛说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跟《金刚经》所讲的,都是对立的,风马牛不相及。

  再者,《金刚经》还说:「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是,念佛法门却是住色生心,为什麽呢?因为我们心中都存着阿弥陀佛,口中都念着「南无阿弥陀佛」,那岂不是心有所住吗?

  此外,《金刚经》也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是,我们都是凡夫,都有我相、都有人相啊!所以,若以《金刚经》来解释净土法门,如何解释得通呢?

  换句话说,净土法门要用净土三经一论来解释,《阿弥陀经》就明明白白地指出,「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如此就解释得通了,如果用其他宗派的理论来解释,那就不是纯粹的净土宗,都掺杂了。

 

 

我们要如何看待善恶,以及因果报应呢

 

  答:净土法门是专信阿弥陀佛的救度,专称阿弥陀佛的名号,以专念弥陀名号为因,往生极乐世界为果。这样的话,要如何看待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以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等五戒十善业呢?

  应该这麽说,凡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都要去做,应该要守的本分,就要去守。做儿子的人,没有不孝顺父母的,何况我们是学佛者,不只要修身养性,更要积功累德。我们今生今世能生而为人,能够遇到佛法,根源於父母,所以父母对我们的恩,没办法报答。若是了解这一点,就会想要报答父母恩,而真正报答父母之恩,就是要引导父母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大孝,否则永远报答不了。

  所以,净土宗的宗风就说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奉公守法,为世良民」,要这样端正我们的三业行为。是人家的儿子,就要孝顺;是人家的父母,就得慈爱;是人家的太太,对先生就要体贴一点;是人家的先生,对太太就要恩爱一点;是人家的朋友,就要尽朋友之谊,什麽是朋友之谊呢?互通有无、互相规劝,就是朋友之谊。

  佛教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最基本的,佛出现在世间,都教导众生要去恶行善,心要清净,要断贪瞋痴。所以去恶行善是佛对众生的规诫,是佛对众生的盼望,众生如果依教奉行,佛就安慰,为我们高兴,鼓励、赞叹,佛不希望众生去善行恶,如果看见众生为非作歹,佛就会悲苦。

  有人会问,佛没有贪瞋痴,怎麽会悲苦呢?佛是无心的,以众生的心为心,佛没有固定的地方,所以佛是无境的,以众生的境界为境界。诸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跟我们是同一个身体,所以我们苦他就苦,我们乐他就乐,佛跟众生同受同感,为什麽?因为佛跟众生同心,也因为这样,所以也就同苦同乐。这就好像当母亲的,生下孩子之後,如果孩子健康成长、活泼聪慧,就会很高兴,如果孩子生病了,母亲就会难过、伤心。孩子快乐,母亲就快乐,孩子痛苦,母亲就痛苦,佛跟众生也是这样,连在一起,拉不开。所谓「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

  换句话说,学佛的人若体会佛的心,就应该做一个去恶行善的念佛人,让佛高兴、安慰,不要让佛悲伤、挂念。因此,念佛的人,要不杀生而护生念佛,要不偷盗而布施念佛,要不邪淫而有礼念佛,要不欺骗而诚实念佛,要不情绪而理性念佛,要孝顺父母而念佛,要奉公守法、为世良民而念佛。

  不过,这些跟往生极乐是两码事,因为这些如果做圆满了,顶多下辈子能够再投胎当人,或者是上生天界,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些跟极乐世界没有关系,必须回向才有关系。然而,我们专念佛,专靠弥陀的救度,这个就跟极乐世界有关系,而且是绝对的关系,阿弥陀佛建立的极乐世界就是要给我们的,佛号就是要让我们来称念的。

  上面所讲的,是就还活在世间的「人」来说的,如果是动物的话,这一些都做不到,也要求不来。所以念佛者,各个以他的根机,以他的身分去做好一个念佛人的本分就好。我们可以试着检讨自己,这一些我们做得到吗?都做不到,所以善导大师说,要「常怀惭愧,仰谢佛恩」,因为做不到,有心无力,所以惭愧啊!不过,幸好有弥陀的救度,所以要永远地仰谢弥陀的大恩大德啊!

  所以,如印光大师所说,净土法门是个特别法门,不能以其他各宗各派的标准来衡量它,如果以华严、天台、禅宗、密宗、律宗为标准,来要求一个念佛的人,那是行不通的,因为法门不同。可是,如果只管念佛,也不孝顺父母,也不护生,也不布施,种种善行都不做,这样能往生吗?这是两码事,还得从逻辑性来讲。

  一个人既然学佛、念佛,哪可能故意去为非作歹呢?哪可能该护生而不护生,甚至故意去杀生呢?这不合乎因果逻辑。也因为这样,释迦牟尼佛才说,这一个法门很难讲,若讲念佛必定往生,那麽其他的善事要不要做呢?若说其他的善事也要做,做不圆满就不能往生,那我们往生就没分了,因为我们都是贪瞋痴具足的凡夫,种种的善行都做不圆满。所以,要知道念佛是我们的根本,永不改变,其他的就随缘、随分、随力去做,纵然做到了,也不是依靠那些功德去往生,终究还是得依靠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

  我们有一本随身书《净土宗四不》,里面有提到「持戒不靠戒」,同样的道理,行善也不靠善。这并不是说念佛人就不必持戒,念佛人就不去行善,不是这样的。

  总之,要善於理解这一个法门,不然就会偏激,以为这个法们只讲念佛往生,不讲持戒,也不讲行善,就会有这样的误解。

 

 

三问:净土法门的净土五经包括《普贤行愿品》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什麽本门不包括这两部经典?

 

  答:净土法门有分正依经典和旁依经典,不是笼统含糊地一有谈到净土就列进来,所以根本经典就是净土三经,而最根本的就是《无量寿经》。如果展开来讲的话,把《普贤行愿品》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纳进来,就是净土五经,但是有主有从,净土三经为主,其他两部是从。

  虽然我们是以净土三经为主,但是并非排除这两部经,在讲经说法的时候,我们也会引用。这两部经并不是从头到尾都在讲弥陀的救度和众生的往生,仅可以当做补充说明之用,所以是旁依经典。

例如《普贤行愿品》,其内容并非在说极乐世界的庄严,也不是在说阿弥陀佛的救度,更不是在劝我们念佛往生,它只是在最後说到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而已。

  也就是说,纯粹的净土经典,就是净土三经,而其根本就是《无量寿经》。那麽,或许有人会误解,《无量寿经》是根本,那《阿弥陀经》呢?其实,这是就本末来讲的,如果没有《无量寿经》讲弥陀的成佛和四十八大愿的话,哪有《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呢?所以,看是从哪一个角度来讲。总之,要晓得净土经典有分正依和旁依,不然的话,就会变得笼统、模糊。

 

有句话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该如何去理解呢?

  答:这句话的出处是《无量寿经》的「序分」,那一段经文叫做「如来出世本怀文」,总共有三十一个字:「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於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可以说,整部《无量寿经》就是在讲如来出世的本怀,而「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就是如来出世的本怀。「惠」就是惠施,无条件地、白白地送给众生,「真实之利」就是佛的利益、佛的功德,也就是这句名号。

  所以,如果把这一段经文浓缩、取义,就是「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救度法」。意思就是,如来之所以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为了以大悲心来宣讲弥陀救度的法门。为什麽这麽说呢?因为如来惠以众生的「真实之利」,就是弥陀的名号、弥陀的救度。

  《大集经》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也就是说,末法时代修什麽法门都没办法解脱生死轮回,只有念佛。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本来是要救度众生的,如果他所说的法,没办法救度众生,那岂不就白来了?

  换句话说,如果有一个法能够普遍救度众生,那麽这一个法就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出世的本怀,非说不可,而这个法,就是《无量寿经》所说的弥陀救度的法门。若是有这个法,等於其他的法都有了,因为唯有这个法能够普遍救度众生,如果没有这一个法,纵然有其他的法也没有用。

  世尊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目的就是要救度众生,既然有一个法能够普遍救度众生,岂不是没有其他的法,也不会有缺憾。所以,宣讲《无量寿经》弥陀救度的法门,就是如来出世的本怀,宣说此法,说法度众生的目的也就圆满了。

  因此,「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句话,也可以说成「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救度法」,这是根据经文取义来讲的。我们学佛闻法、研究教理,要依义不依语,要抓住佛陀所要讲的重点,然後用我们能理解的语言把它宣讲出来,如果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摘录自2016年3月13日开示)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